正在加载图片...
(三)组织裂变的过程与阶段 了解组织裂变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提升对这类创业行为背后机制的理解和认知。然而对于 组织裂变过程与阶段的划分,理论界一直是众说纷纭。以往学者主要针对学术型裂变和公司型 裂变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而尚未有研究对创业型裂变的过程和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梳理和深人 探讨。因此,本文主要回顾了学术型裂变和公司型裂变的形成过程。 对于学术型裂变的形成过程, Ndonzuau等(2002)提出了组织裂变的四阶段模型,认为学 术型裂变从科学成果转化到经济价值创造的过程包括从研究中产生商业化的想法、筛选并敲 定可行的最佳项目、创立新企业实现所敲定的项目以及强化裂变新创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Vanaelst等(2006)在进行案例研究的过程中将学术型裂变分为研究的商业化和机会搜寻阶段、 组织酝酿阶段、生存阶段以及成熟阶段; Vohora等(2004)和 Rasmussen(2011)则从进化论的视 角来探讨学术型裂变的形成过程,认为学术型裂变要依次经历研究阶段、机会建构阶段、预组 织阶段和重新定位阶段。对于公司型裂变的形成过程, Corley和 Gioia(2004)以公司型裂变过程 中组织身份的变革作为视角,提出了组织裂变前身份认同阶段、身份模糊引发阶段、身份变革 阶段、意义给付阶段以及组织裂变后身份认同阶段的五阶段模型;另外, Gaughan(2010)将公 司型裂变的过程划分为组织裂变的决策阶段、重组计划的制定阶段、重组计划的股东审批和商 讨阶段、股份登记阶段以及裂变新创企业形成阶段。 综上所述,以往文献虽然对于组织裂变的定义大致达成了共识,但在组织裂变的分类方 面,不同学者由于研究视角和分类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尽管大部分学者将组织裂变的 来源主体作为分类依据,但以往研究常将不同的组织裂变类型混而用之,例如将创业型裂变等 同于公司型裂变( Garvin,1983; Semadeni,2003)。另外,以往文献对于组织裂变过程的研究主 要集中于对学术型裂变和公司型裂变过程的探讨,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分类层面,仅有少量研究 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此外,国外学者仅关注了公司型裂变和学术型裂变的过程 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对创业型裂变的过程进行深入探究。尽管学者们逐渐开始关注到创业型裂 变( Argyres和 Mostafa,2016),有关创业型裂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围绕创业型裂 变所开展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裂变新创企业创始人或创始团队的能力特征对于裂变新创企业 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Agarwal等,2016)母体企业与裂变新创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裂变新 创企业的发展( Klepper和 Sleeper,2005; Walter等,2014),以及裂变新创企业创始人从母公司离 职之后如何和母体企业建立联系并从母公司获取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Kim和 Steensma 2017; Rocha等,2018)等。但 Ferreira等(2017)指出围绕创业型裂变的研究依然是凤毛麟角,尤 其是相对公司型裂变和学术型裂变而言,对于创业型裂变的研究还亟待丰富,因此也呼吁学者 们对创业型裂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三、组织裂变的理论基础 到目前为止围绕组织裂变的研究成果虽较为丰富,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基础。组织裂变 相关硏究的主要支撑理论包括资源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 (一)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 resource-based theory)旨在揭示组织如何在竟争环境中保持自己独特和持 续的优势,它假设行业中组织可能拥有不同的资源,并且这些资源在组织间具有不可复制性 ( Barney,1991),当组织拥有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替代的并难以被复制的资源时,该组织便 获得了持续性竞争优势( Kraaijenbrink等,2010)。 在组织裂变情境下,由于母体企业与裂变新创企业之间存在特殊的嵌入关系,这种特殊的 143 组织裂变研究进展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三)组织裂变的过程与阶段 了解组织裂变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提升对这类创业行为背后机制的理解和认知。然而对于 组织裂变过程与阶段的划分,理论界一直是众说纷纭。以往学者主要针对学术型裂变和公司型 裂变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而尚未有研究对创业型裂变的过程和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 探讨。因此,本文主要回顾了学术型裂变和公司型裂变的形成过程。 对于学术型裂变的形成过程,Ndonzuau等(2002)提出了组织裂变的四阶段模型,认为学 术型裂变从科学成果转化到经济价值创造的过程包括从研究中产生商业化的想法、筛选并敲 定可行的最佳项目、创立新企业实现所敲定的项目以及强化裂变新创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Vanaelst等(2006)在进行案例研究的过程中将学术型裂变分为研究的商业化和机会搜寻阶段、 组织酝酿阶段、生存阶段以及成熟阶段;Vohora等(2004)和Rasmussen(2011)则从进化论的视 角来探讨学术型裂变的形成过程,认为学术型裂变要依次经历研究阶段、机会建构阶段、预组 织阶段和重新定位阶段。对于公司型裂变的形成过程,Corley和Gioia(2004)以公司型裂变过程 中组织身份的变革作为视角,提出了组织裂变前身份认同阶段、身份模糊引发阶段、身份变革 阶段、意义给付阶段以及组织裂变后身份认同阶段的五阶段模型;另外,Gaughan(2010)将公 司型裂变的过程划分为组织裂变的决策阶段、重组计划的制定阶段、重组计划的股东审批和商 讨阶段、股份登记阶段以及裂变新创企业形成阶段。 综上所述,以往文献虽然对于组织裂变的定义大致达成了共识,但在组织裂变的分类方 面,不同学者由于研究视角和分类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尽管大部分学者将组织裂变的 来源主体作为分类依据,但以往研究常将不同的组织裂变类型混而用之,例如将创业型裂变等 同于公司型裂变(Garvin,1983;Semadeni,2003)。另外,以往文献对于组织裂变过程的研究主 要集中于对学术型裂变和公司型裂变过程的探讨,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分类层面,仅有少量研究 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此外,国外学者仅关注了公司型裂变和学术型裂变的过程, 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对创业型裂变的过程进行深入探究。尽管学者们逐渐开始关注到创业型裂 变(Argyres和Mostafa,2016),有关创业型裂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围绕创业型裂 变所开展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裂变新创企业创始人或创始团队的能力特征对于裂变新创企业 生存与发展的影响(Agarwal等,2016)、母体企业与裂变新创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裂变新 创企业的发展(Klepper和Sleeper,2005;Walter等,2014),以及裂变新创企业创始人从母公司离 职之后如何和母体企业建立联系并从母公司获取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Kim和Steensma, 2017;Rocha等,2018)等。但Ferreira等(2017)指出围绕创业型裂变的研究依然是凤毛麟角,尤 其是相对公司型裂变和学术型裂变而言,对于创业型裂变的研究还亟待丰富,因此也呼吁学者 们对创业型裂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三、  组织裂变的理论基础 到目前为止围绕组织裂变的研究成果虽较为丰富,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基础。组织裂变 相关研究的主要支撑理论包括资源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 (一)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theory)旨在揭示组织如何在竞争环境中保持自己独特和持 续的优势,它假设行业中组织可能拥有不同的资源,并且这些资源在组织间具有不可复制性 (Barney,1991),当组织拥有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替代的并难以被复制的资源时,该组织便 获得了持续性竞争优势(Kraaijenbrink等,2010)。 在组织裂变情境下,由于母体企业与裂变新创企业之间存在特殊的嵌入关系,这种特殊的 组织裂变研究进展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 14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