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队从帕洛斯港拔锚启航先向南偏西航行,驶向加那利 群岛。 经过两个月的海上漂泊,还是没有丝毫新大陆的影子,大多数船员都对无尽的航海失去 了耐心,舰队里要求返航的呼声越来越高,10月11日,陆续发现了芦苇、藤茎、小树, 这又给船队带来了发现陆地的希望。晚上10点钟,哥伦布发现前方有亮光,像蜡烛那样忽 明忽暗,忽升忽降。哥伦布确信陆地已近,半夜2点钟,平塔号的值班员终于确凿地看见了 陆地。马丁平松船长确认后,便鸣炮报信和庆祝。哥伦布冷静地命令收帆下锚停船,等待 天明,以保证安全。 1492年10月12日,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天。这天上午,哥伦布一行经过30多天不 见陆地、不靠岸的航行,终于抵达和登上了西半球的第一块陆地。这是一座长约13英里最 宽处约6英里的珊瑚岛。当地印第安人称为瓜纳哈尼岛,哥伦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即神 圣的救世主。哥伦布一行乘小艇上岸后,即举行了占有仪式,宣布以国王和女王的名义占有 该岛,并让随行人员做了公证和记录。哥伦布一行在岛上遇到了印第安阿拉瓦克语族的泰诺 人,他们还处于原始社会后期新石器时代。哥伦布等人完全以为到了亚洲的东部边缘,他所 称的泛印度或大印度,便把这一带称为西印度群岛,把当地居民称为印度人。哥伦布认为圣 萨尔瓦多是日本群岛的外围岛屿。他们在岛上考察。交易、休整了两天,然后启航去寻找黄 金和宝石,寻找日本岛。 二、 动机的比较 虽然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探索美洲都是伟大的航海行动,但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与两者 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使得这两次航行的动机截然不同。而这也是两者在面对新大陆、新资 源、新民族时采取不同手段的原因所在。 1、哥伦布航海的动机: 首先,哥伦布航海并最终发现美洲是出于对黄金的需求。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 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商品作为交换手段的职能渐趋突出。当时欧洲流传着这样一种观念:“黄 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16 世纪以前,欧洲早有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恩格斯曾说过:“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印 度及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 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其次,是对香料贸易的追求。不出产任何香料的欧洲在饮食上却离不开香料。有资料表 明,在当时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至14克白银, 在威尼斯达14至18克白银,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至30克白银。出于对香料的需要及对 财富的向往,从事香料贩运活动的商人日渐增多。但此时奥斯曼帝国对东西商路进行了封锁。 15世纪中叶,地中海东部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了君士坦丁 堡,占领了西亚、北非和巴尔干半岛的一些地区,在很大程度上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 道,而这个要道是西方贸易的生命线,因而西方人急于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道。 最后,基督教的因素是促使地理大发现的深层动因。“在基督教教义神学体系中,圣经 被当做基督教将要走上普世化道路的神谕。“走向中世纪,基督教的这种普世主义传统更加 强烈。…相信《圣经》也是考量正统基督教与异端宗教的标识,制定它的目的也就在于解 决教会普世合一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哥伦布他们正是在这种宗教热情下开辟新航路的。” 1,2从一开始“地理大发现”的航海活动就表现出了这种“征服”的目的性。 1陈建民,基督教普世主义及其矛盾U】,世界宗教研究,2004(2) 2汪诚,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失之交臂探因,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0 卷第3期,48-50 2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1 陈建民,基督教普世主义及其矛盾[J],世界宗教研究,2004(2) 2 汪诚,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失之交臂探因,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30 卷第 3 期,48-50 2 1492 年 8 月 3 日,哥伦布率领船队从帕洛斯港拔锚启航先向南偏西航行,驶向加那利 群岛。 经过两个月的海上漂泊,还是没有丝毫新大陆的影子,大多数船员都对无尽的航海失去 了耐心,舰队里要求返航的呼声越来越高, 10 月 11 日,陆续发现了芦苇、藤茎、小树, 这又给船队带来了发现陆地的希望。晚上 10 点钟,哥伦布发现前方有亮光,像蜡烛那样忽 明忽暗,忽升忽降。哥伦布确信陆地已近,半夜 2 点钟,平塔号的值班员终于确凿地看见了 陆地。马丁·平松船长确认后,便鸣炮报信和庆祝。哥伦布冷静地命令收帆下锚停船,等待 天明,以保证安全。 1492 年 10 月 12 日,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天。这天上午,哥伦布一行经过 30 多天不 见陆地、不靠岸的航行,终于抵达和登上了西半球的第一块陆地。这是一座长约 13 英里最 宽处约 6 英里的珊瑚岛。当地印第安人称为瓜纳哈尼岛,哥伦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即神 圣的救世主。哥伦布一行乘小艇上岸后,即举行了占有仪式,宣布以国王和女王的名义占有 该岛,并让随行人员做了公证和记录。哥伦布一行在岛上遇到了印第安阿拉瓦克语族的泰诺 人,他们还处于原始社会后期新石器时代。哥伦布等人完全以为到了亚洲的东部边缘,他所 称的泛印度或大印度,便把这一带称为西印度群岛,把当地居民称为印度人。哥伦布认为圣 萨尔瓦多是日本群岛的外围岛屿。他们在岛上考察。交易、休整了两天,然后启航去寻找黄 金和宝石,寻找日本岛。 二、 动机的比较 虽然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探索美洲都是伟大的航海行动,但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与两者 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使得这两次航行的动机截然不同。而这也是两者在面对新大陆、新资 源、新民族时采取不同手段的原因所在。 1、 哥伦布航海的动机: 首先,哥伦布航海并最终发现美洲是出于对黄金的需求。15 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 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商品作为交换手段的职能渐趋突出。当时欧洲流传着这样一种观念:“黄 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16 世纪以前,欧洲早有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恩格斯曾说过:“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印 度及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 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其次,是对香料贸易的追求。不出产任何香料的欧洲在饮食上却离不开香料。有资料表 明,在当时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 1 至 2 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 10 至 14 克白银, 在威尼斯达 14 至 18 克白银,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 20 至 30 克白银。出于对香料的需要及对 财富的向往,从事香料贩运活动的商人日渐增多。但此时奥斯曼帝国对东西商路进行了封锁。 15 世纪中叶,地中海东部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了君士坦丁 堡,占领了西亚、北非和巴尔干半岛的一些地区,在很大程度上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 道,而这个要道是西方贸易的生命线,因而西方人急于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道。 最后,基督教的因素是促使地理大发现的深层动因。“在基督教教义神学体系中,圣经 被当做基督教将要走上普世化道路的神谕。“走向中世纪,基督教的这种普世主义传统更加 强烈。……相信《圣经》也是考量正统基督教与异端宗教的标识,制定它的目的也就在于解 决教会普世合一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哥伦布他们正是在这种宗教热情下开辟新航路的。” 1,2从一开始“地理大发现”的航海活动就表现出了这种“征服”的目的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