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非极性分子 平板介质 非极化分子 E 将一个由非极性分子(原子)构成的介质放置于外电场中时,分子(原子)被外 场极化,产生一个个与电场方向平行的偶极子,如上图所示。 极性分子: E。=0时,尽管每个分子有极性,由于热运动的影响,这些分子的偶极距的方向 是完全随机的,因为(p)=0,平均下来不显示宏观的极性。 E6≠0时,每个分子“倾向于”外电场,宏观极性开始显现:()≠0。另一方面, 热运动的影响是使得这些固有极距的方向完全杂乱分布。这两个因素 的竟争决定了()的大小。电场越大,前面的影响力越大,()越大。 思 ①P完全由E0决定? ②极化过程什么时候达到稳定? 2,极化强度 与单个分子不同,大块的固体中包含有大量的分子,极化后含有大量的偶极子。 如何刻画宏观物质的极化的程度? 极化强度P(宏观)←偶极子P(微观)非极性分子 平板介质 非极化分子 ⇒ 将一个由非极性分子(原子)构成的介质放置于外电场中时,分子(原子)被外 场极化,产生一个个与电场方向平行的偶极子,如上图所示。 极性分子: 0 E = 0 r 时,尽管每个分子有极性,由于热运动的影响,这些分子的偶极距的方向 是完全随机的,因为 p = 0 r ,平均下来不显示宏观的极性。 0 E ≠ 0 r 时,每个分子“倾向于”外电场,宏观极性开始显现: p ≠ 0 r 。另一方面, 热运动的影响是使得这些固有极距的方向完全杂乱分布。这两个因素 的竞争决定了 p r 的大小。电场越大,前面的影响力越大, p r 越大。 思考: ①P 完全由 决定? E0 ②极化过程什么时候达到稳定? 2.极化强度 与单个分子不同,大块的固体中包含有大量的分子,极化后含有大量的偶极子。 如何刻画宏观物质的极化的程度? 极化强度 P (宏观) ↔ 偶极子 p ur (微观) 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