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画卦成既济卦,是张氏勾勒虞翻体系有所改造的地方,可能与虞翻本意不同但就完善虞翻《易》注体系 而言,又是一值得肯定的思路,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乾元”的潜存状态,里面交错着四层关系: 第一层“乾元”,是阴阳流转的源头和动力。 第二层:乾元和乾三画相形俱生,此种关联是在微妙的阴阳转瞬流变中实现的。 第三层:乾坤相与并生,有乾元即有坤元,有乾三生成,即有坤三画生成。 以上三层,因虞翻没有具体论述,张氏就借《易纬(乾凿度》说明。《乾凿度》说:“易无形畔。易变而 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者上为天,浊 重者下为地。”张氏在《周易虞氏消息·易有太极为乾元弟一》中发挥道:“圣人以三画象一七九,而谓 之乾,即太极也。既立乾,然后效之而为坤。则以乾象天,以坤象地。七九象阳之气,八六象阴之气,而 以一为乾元。故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10乾为“一七九”,相当于乾三画,气为“二八六”,相当于 坤三画,两者相与俱生,张氏说:“二丽于一,乾有元而坤凝之以为元,其实坤无元也,”(《易有太极为乾元 弟一》)0“乾元”即“一七九”中的“一”,“太极”则是“一七九”之气复变后所成的“一”,“太极”统摄“乾 元”,但以“乾元”为气动之机。此种过程又可以《乾治度》太易、大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表示:“易无 形畔者,太易也,未见气也。‘一七九’日气变是太初也……易变而为一者,太易动而有气也。……函 三为一,故复变为一。此一为形变之始,则犹太始也。有形而无质,是为太极。分为天地而有质,乃为太 素。”(《易有太极为乾元弟-》10“太易动而有气”,就是“乾元”。李锐在《周易虞氏略例·乾弟三》说: “(《公羊传》)何休云:变一为元,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即乾元之义 也。”11“太极”衔接着“天地”产生的“形”与“质”阶段,张惠言说:“天地既立,则太极之气,出阳入阴,变 天化地以生万物,是乃所谓易也。”(《易有太极为乾元弟一》)10“太极”之气,以“乾元”之流行为先机 太极”出阳入阴变化万物,即“乾元”出阳人阴变化万物。此处张氏特别的强调“太极”的概念,可能是为 了圆融虞翻“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等相关注释 第四层:上二、三层是分开来看乾坤的生成,合起来看,乾坤相形俱生,有乾一画即有坤一画,乾坤的 初始存在实际就是以既济卦的形式存在。而由既济卦上下卦体看,坎离三画卦从而也相应存在。乾 坤、坎、离是乾元”初立中天然的存在。由于此种密切的关系,张惠言概括为“乾变坤化皆以坎离为用”, 而引申出和“月体纳甲说”的关系 以上四层关系,蕴涵在同一的空间状态里,从逻辑上可以划分,而就时间先后上说,难以区分,是混 沌一体的,都可看成是“乾元”未展开前的潜在状态,它包括了乾、坤、坎、离四个三画卦,及“既济”一个六 第二阶段:“乾元”的初步展开:八经卦及八别卦的形成。张惠言认为,八经卦的形成,是依照“月体 纳甲说”而来,震、兑、乾是月体逐渐满盈,巽、艮、坤是月体逐渐亏缺。因为第一阶段里已经生成三画卦 的“乾坤坎离”,所以加上此处的“震兑巽艮”三画卦,八卦的三画卦就完成了。八卦六画卦的形成,有两 个步骤,其一,乾坤六画卦的形成。由既济卦分阴分阳,析出乾坤六画卦。其二,六子六画卦的形成 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由既济卦生六子,张惠言称为“十有八变而成卦”。张惠言说:“六爻三变者,谓坎 则初二三,离则四五上,震则三四五,巽则初二上,艮则初五上,兑则二三四也。十有八变而六子之卦成, 乾坤与之俱出入八方之气。”《乾坤六位弟四》0指的是,由既济初二三变,则成坎卦。由既济四五上 变,则成离卦。由既济三四五变,则成震卦。由既济初二上变,则成巽卦。由既济初五上变,则成艮卦 由既济二三四变,则成兑 共十有八变,成六子之卦。二是由乾坤六画卦二、五爻直接摩荡,而生 坎、离六画卦和其余四子的六画卦。其实,两种方式没有本质的冲突,因为既济卦其实就是乾坤存在的 另一种形式。生六子的顺序,按照第二种方式,又可看出“坎离”六画卦比其余“四子”六画卦的生成有优 先权。由此,这个阶段较前多出“震、兑、巽、艮”四个三画卦,及乾坤及六子的六画卦。 总的来说,虽然在后面第三阶段中,乾、坤、坎、离、震、兑、巽、艮、既济九卦的六画卦也可由另一种方 式展现,但无疑,在张氏的描述系统中,九卦的生成在此还别有捷径,相对其余五十五卦,生成时间具有 优先性。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画卦成既济卦 , 是张 氏勾勒虞翻体系有所改造的地方 , 可能与虞翻本意不 同 , 但就完善虞翻《易 》注体系 而言 , 又是一值得 肯定 的思路 , 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 阶段 乾元 ” 的潜存状态 , 里 面交错着 四层关系 第一层 “ 乾元 ” , 是 阴阳流转的源头和 动力 。 第二层 乾元 和乾三 画相形俱生 , 此种关联是在微妙的阴阳转瞬流变中实现 的 。 第三层 乾坤相 与并生 , 有乾元 即有坤元 , 有乾三生成 , 即有坤三画生成 。 以上 三层 , 因虞翻没 有具体论述 , 张 氏就借《易纬 乾凿 度 》说 明 。 《乾凿度 》说 “ 易无形畔 。 易变而 为一 , 一 变而 为七 , 七 变而 为九 , 九者气变之究也 。 乃 复变而 为一 。 一 者 , 形 变之始 。 清轻者上 为天 , 浊 重者下 为地 。 ’心 〕张 氏在《周易虞氏消息 · 易有太极 为乾元弟一 》中发挥道 圣人 以三 画象一 七 九 , 而 谓 之乾 , 即太极也 。 既立 乾 , 然后 效之而为坤 。 则 以乾象天 , 以坤象地 。 七 九象阳之气 , 八六 象 阴之气 , 而 以一为乾元 。 故 曰 天下之动 , 贞夫一 者也 。 ”〔 乾为 “ 一七 九 ” , 相 当于乾三 画 , 阴气为“ 二八六 ” , 相 当于 坤三 画 , 两者相 与俱生 , 张 氏说 二 丽 于一 , 乾有元而坤凝之 以为元 , 其实坤无元也 。 ” 易有太极 为乾元 弟一 〕“ 乾元 ”即 “ 一七 九 ” 中的 “ 一 ” , “ 太极 ”则是 “ 一 七 九 ”之气复 变后 所成 的 “ 一 ” , “ 太极 ” 统摄“ 乾 元 ” , 但 以 “ 乾元 ” 为气动之机 。 此种过程 又可 以《乾凿 度 》 “ 太 易 、 太初 、 太始 、 太素 ” 四 个 阶段表示 易无 形畔者 , 太易也 , 未见气也 。 ‘ 一七 九 ’曰 气变 , 是太初也 。 … …易变而为一者 , 太易动而有气也 。 … …函 三为一 , 故复变为一 。 此一 为形 变之始 , 则犹太始也 。 有形 而无质 , 是为太极 。 分为天地 而有质 , 乃 为太 素 。 ” 易有太极 为乾元弟一 〔 “ 太易动而有气 ” , 就是“ 乾元 ” 。 李 锐在《周易 虞 氏 略例 · 乾 弟三 》说 “ 公羊传 》何休云 ‘ 变一 为元 , 元 者 , 气也 。 无形 以起 , 有形 以分 , 造起天地 , 天地之始也 ’ , 即乾元之义 也 。 ” ‘ 〕“ 太极 ”衔接着 “ 天地 ”产生 的“ 形 ” 与 “ 质 ” 阶段 , 张 惠言说 天地 既 立 , 则太极 之气 , 出 阳入 阴 , 变 天化地 以生万物 , 是乃所 谓 易也 。 ” 易 有 太 极 为 乾元 弟 一 〕“ 太 极 ”之气 , 以 “ 乾元 ” 之 流行 为先 机 , “ 太极 ” 出阳人 阴变化万物 , 即 “ 乾元 ” 出阳人 阴变化万物 。 此处张 氏特别的强 调“ 太极 ” 的概念 , 可能是为 了圆融虞 翻 “ 易有太极 , 是 生 两仪 ”等相关注释 。 第 四层 上二 、 三层 是分开来看 乾坤 的生成 , 合起来看 , 乾坤 相形俱生 , 有 乾一 画 即有坤一 画 , 乾坤 的 初始存 在实际就是 以既济卦 的形 式 存 在 。 而 由既 济 卦上 下 卦体看 , 坎离三 画 卦从 而 也 相 应 存在 。 乾 、 坤 、 坎 、 离是“ 乾元 ”初 立 中天然 的存在 。 由于此种密切 的关 系 , 张 惠言概括 为 “ 乾变坤化 皆以坎离为用 ” , 而 引 申出和“ 月体纳 甲说 ” 的关系 。 以上 四 层关 系 , 蕴涵在 同一 的空 间状态里 , 从逻辑 上 可 以划 分 , 而 就时 间先后 上 说 , 难 以 区 分 , 是 混 沌一体的 , 都可看成是 “ 乾元 ”未展开前 的潜在状态 , 它包括 了乾 、 坤 、 坎 、 离 四个三 画卦 , 及 “ 既济 ”一个六 画卦 。 第二 阶段 乾元 ” 的初 步展开 八经 卦及八别卦的形 成 。 张 惠言认 为 , 八经 卦 的形 成 , 是依照 “ 月 体 纳 甲说 ”而来 , 震 、 兑 、 乾是 月体逐渐满盈 , 粪 、 良 、 坤是 月体逐 渐亏 缺 。 因为第一 阶段 里 已 经 生 成三 画卦 的 “ 乾坤坎离 ” , 所 以加上此处 的“ 震兑翼 良”三 画卦 , 八卦的三 画 卦就完成 了 。 八 卦六 画 卦 的形 成 , 有 两 个 步骤 , 其一 , 乾坤 六 画 卦 的形成 。 由既济卦分阴分阳 , 析 出乾坤六 画卦 。 其二 , 六子 六 画卦的形成 。 可 以采取两 种方式 。 一 是 由既济卦生六子 , 张惠言称为“ 十有八变而成卦 ” 。 张惠言说 “ 六交三 变者 , 谓坎 则初二三 , 离则 四 五上 , 震则 三 四 五 , 粪则初 二上 , 良则初 五上 , 兑则二三 四 也 。 十有八变而六子之卦成 , 乾坤与之俱 出人八方之气 。 ” 乾坤 六 位 弟 四 〕指 的是 , 由既济初二 三 变 , 则成坎 卦 。 由既 济四 五 上 变 , 则成离 卦 。 由既济三 四五变 , 则成震 卦 。 由既济初 二上 变 , 则 成 粪 卦 。 由既济初 五 上 变 , 则成 良卦 。 由既济二 三 四 变 , 则 成兑 卦 。 一 共 十 有八 变 , 成 六 子 之 卦 。 二 是 由乾坤 六 画 卦二 、 五 交直接摩 荡 , 而 生 坎 、 离六 画 卦和其余 四 子 的六 画 卦 。 其实 , 两种方式没 有本 质的 冲突 , 因为 既济卦其 实就是 乾坤存在 的 另一种 形 式 。 生六 子 的顺 序 , 按 照第二种方式 , 又可看 出“ 坎离 ”六 画 卦 比其余“ 四子 ”六 画卦 的生成有优 先权 。 由此 , 这个 阶段较前 多 出“ 震 、 兑 、 粪 、 良 ”四 个三 画卦 , 及乾坤及六子 的六 画卦 。 总 的来说 , 虽 然在后 面第三 阶段 中 , 乾 、 坤 、 坎 、 离 、 震 、 兑 、 粪 、 良 、 既济九卦的六 画卦也 可 由另一种方 式展现 , 但无 疑 , 在 张 氏 的描 述系统 中 , 九 卦的生成在 此 还别有捷径 , 相 对 其余五 十五 卦 , 生 成 时间具有 优先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