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0期 都娟等:超高压力下通电烧结制备钼铜合金 ,1011 切成12mm×3mmX2mm的试样,用万能试验机对 左右,这是由于通电时间非常短(65s),颗粒因电阻 抗弯强度进行测试,并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 发热产生焊合只发生在局部区域,在烧结过程中颗 镜对试样的显微形貌和断口进行观察和分析· 粒来不及足够的迁移或流动:而且在超高压力下材 2结果与分析 料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密度,再提高致密度相对更 困难 2.1密度和显微组织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从三种试样的通电烧结密度看 不同成分MoCu合金的测试密度值如表1所 出,在5GPa的压力下通电烧结试样的密度几乎都 示;测试密度值与理论密度值之比为相对密度,相对 已接近理论密度(98%以上),再提高压力到10 密度结果比较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在不 Ga,相对密度增加已经很不明显,这种现象表明, 通电流的情况下,随着对样品施加压力的增加,几种 在一般情况下,Mo75Cu25合金在压力为5GPa已 钼铜合金的相对密度都有所增加.对于Mo25Cu75 经足够,没有必要继续提高压力.另外,同样在10 的试样来说,随着压力的增加,相对密度的增加不是 GPa的压力下,测试的三个试样中,Mo50C50在不 很明显;这是由于这一样品的含铜量较高,铜具有较 通电的情况下,相对密度最低,通电后反而最高,分 好的塑性,在一定的压力下坯体已经达到较高的致 析认为这与试样的成分有关:在Mo50Cu50的试样 密度,再继续提高压力对其密度的提高不是很显著, 中,钼铜颗粒的接触面积是最大的,但在高压作用下 对于Mo50Cu50和Mo75Cu25情况有所不同,由于 产生孔隙的机会最多,故不通电时相对密度最低;通 铜含量相对较少,需要更高的压力才能达到较高的 电以后,钼铜界面发生了扩散传质,实现了焊合,挤 致密度 走了孔洞,故密度大大提高, 表1MoCu合金的密度测试结果 图2是试样在光学显微镜下的表面形貌(白色 Table 1 Densities of Mo Cu alloys 9cm3 区为铜,灰色区为钼)从图2(a)中可以看出,试样 处理方式 在2GPa压力作用下,材料的致密度不高,可明显看 成分 2GPa 5GPa 10GPa 5GPa+A 10GPa+A 到较多孔洞,主要存在于富钼区以及富钼区与富铜 Mo25Cu759.0029.0319.0629.161 9.178 区的交界处,富铜区的孔洞较少,这是由于铜的塑性 Mo50Cu508.9079.2589.309 9.463 9.498 较好的缘故:压力增加到10GPa后,如图2(b)所示, Mo75Cu259.0999.5149.6529.717 9.711 孔洞明显减少,材料变得较为致密,但在富钼区与富 注:A表示加压的同时通加电流 铜区的交界处仍存在较多空隙;在10GPa下通电, 如图2(©)所示,电流的通入使钼铜材料的颗粒自身 100 电阻发热,在颗粒边缘部位达到瞬时高温,在压力作 用下颗粒发生焊合,空隙消失,密度进一步增加,颗 96 粒界面变得圆滑 4 图3为Mo50Cu50合金断口的扫描电镜图片. 通电之前的形貌如图3(a)所示,对A、B两处进行能 谱分析,其中A处的成分为Cu,B处的成分为Mo, 分析认为是在实验条件下,Mo颗粒被塑性的Cu所 Mo25Cu75 Mo50Cu50 Mo75Cu25 包覆,断裂发生在铜的薄弱包覆处,在图3(a)中还 ☐2GPa■5GPa图I0GPa☐5GPa+A■I0GPa+A 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细小的钼颗粒(C处),尺寸大 小在100nm左右,这是由于脆性的钼颗粒被压碎所 图1MoCu合金的相对密度对比 造成的,通加电流后(如图3(b)所示),材料的晶粒 Fig.I Comparison of relative density of Mo-Cu alloys 几乎没有长大,钼颗粒仍然保持在2m左右;这是 当对样品施加一定电流后,样品的相对密度进 由于烧结时间很短,晶粒来不及长大, 一步提高。这是由于当电流通过样品时,坯体整体 从整体上看,所制备的钼铜合金成分均匀,结构 由于自身电阻产生的焦耳热而获得一定温度,尤其 致密,烧结过后的成分分布与初始成分分布相同, 是在颗粒结合部位将会获得较高的温度,发生扩散 没有出现文献[6]中的成分偏析,这与两者的制备方 传质,进而形成烧结颈,但是,从整体上看,电流的 式的差异有关,首先,加热方式不同,文献[6]所用 施加对样品密度增加不是很明显,一般只增加1% 的超高压烧结装置是由石墨作为发热体,烧结温度切成12mm×3mm×2mm 的试样‚用万能试验机对 抗弯强度进行测试‚并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 镜对试样的显微形貌和断口进行观察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密度和显微组织分析 不同成分 Mo—Cu 合金的测试密度值如表1所 示;测试密度值与理论密度值之比为相对密度‚相对 密度结果比较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在不 通电流的情况下‚随着对样品施加压力的增加‚几种 钼铜合金的相对密度都有所增加.对于 Mo25Cu75 的试样来说‚随着压力的增加‚相对密度的增加不是 很明显;这是由于这一样品的含铜量较高‚铜具有较 好的塑性‚在一定的压力下坯体已经达到较高的致 密度‚再继续提高压力对其密度的提高不是很显著. 对于 Mo50Cu50和 Mo75Cu25情况有所不同‚由于 铜含量相对较少‚需要更高的压力才能达到较高的 致密度. 表1 Mo-Cu 合金的密度测试结果 Table1 Densities of Mo-Cu alloys g·cm —3 成分 处理方式 2GPa 5GPa 10GPa 5GPa+A 10GPa+A Mo25Cu75 9.002 9.031 9.062 9.161 9.178 Mo50Cu50 8.907 9.258 9.309 9.463 9.498 Mo75Cu25 9.099 9.514 9.652 9.717 9.711 注:A 表示加压的同时通加电流 图1 Mo-Cu 合金的相对密度对比 Fig.1 Comparison of relative density of Mo-Cu alloys 当对样品施加一定电流后‚样品的相对密度进 一步提高.这是由于当电流通过样品时‚坯体整体 由于自身电阻产生的焦耳热而获得一定温度‚尤其 是在颗粒结合部位将会获得较高的温度‚发生扩散 传质‚进而形成烧结颈.但是‚从整体上看‚电流的 施加对样品密度增加不是很明显‚一般只增加1% 左右.这是由于通电时间非常短(65s)‚颗粒因电阻 发热产生焊合只发生在局部区域‚在烧结过程中颗 粒来不及足够的迁移或流动;而且在超高压力下材 料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密度‚再提高致密度相对更 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从三种试样的通电烧结密度看 出‚在5GPa 的压力下通电烧结试样的密度几乎都 已接近理论密度(98% 以上)‚再提高压力到 10 GPa‚相对密度增加已经很不明显.这种现象表明‚ 在一般情况下‚Mo75Cu25合金在压力为5GPa 已 经足够‚没有必要继续提高压力.另外‚同样在10 GPa 的压力下‚测试的三个试样中‚Mo50Cu50在不 通电的情况下‚相对密度最低‚通电后反而最高.分 析认为这与试样的成分有关:在 Mo50Cu50的试样 中‚钼铜颗粒的接触面积是最大的‚但在高压作用下 产生孔隙的机会最多‚故不通电时相对密度最低;通 电以后‚钼铜界面发生了扩散传质‚实现了焊合‚挤 走了孔洞‚故密度大大提高. 图2是试样在光学显微镜下的表面形貌(白色 区为铜‚灰色区为钼).从图2(a)中可以看出‚试样 在2GPa 压力作用下‚材料的致密度不高‚可明显看 到较多孔洞‚主要存在于富钼区以及富钼区与富铜 区的交界处‚富铜区的孔洞较少‚这是由于铜的塑性 较好的缘故;压力增加到10GPa 后‚如图2(b)所示‚ 孔洞明显减少‚材料变得较为致密‚但在富钼区与富 铜区的交界处仍存在较多空隙;在10GPa 下通电‚ 如图2(c)所示‚电流的通入使钼铜材料的颗粒自身 电阻发热‚在颗粒边缘部位达到瞬时高温‚在压力作 用下颗粒发生焊合‚空隙消失‚密度进一步增加‚颗 粒界面变得圆滑. 图3为 Mo50Cu50合金断口的扫描电镜图片. 通电之前的形貌如图3(a)所示‚对 A、B 两处进行能 谱分析‚其中 A 处的成分为 Cu‚B 处的成分为 Mo. 分析认为是在实验条件下‚Mo 颗粒被塑性的 Cu 所 包覆‚断裂发生在铜的薄弱包覆处.在图3(a)中还 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细小的钼颗粒(C 处)‚尺寸大 小在100nm 左右‚这是由于脆性的钼颗粒被压碎所 造成的.通加电流后(如图3(b)所示)‚材料的晶粒 几乎没有长大‚钼颗粒仍然保持在2μm 左右;这是 由于烧结时间很短‚晶粒来不及长大. 从整体上看‚所制备的钼铜合金成分均匀‚结构 致密.烧结过后的成分分布与初始成分分布相同‚ 没有出现文献[6]中的成分偏析‚这与两者的制备方 式的差异有关.首先‚加热方式不同.文献[6]所用 的超高压烧结装置是由石墨作为发热体‚烧结温度 第10期 都 娟等: 超高压力下通电烧结制备钼铜合金 ·101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