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4期 凌瑞良等:中国物理学前辈胡刚复 45 两人都对数学、物理学、哲学等感兴趣,时常切磋学 现代留学史上一段佳话.上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 业,相互激励.4年大学学习中,他们两人的成绩在 胡氏三兄弟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在中国科学教育 班上总是名列前茅.特别是胡明复先生在康奈尔大 领域成就卓著,被人们称为“胡门三俊”,遐迩闻名. 学4年的学习成绩年平均在97分以上,为全校 4000除学生之冠.胡适于1912年由该校农学院也 转到文理学院,与胡明复、赵元任同班同学.因为他 们成绩都很好,大家对这三个同坐一排的中国学生 十分羡慕.1914年夏,胡明复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康 奈尔大学,获文理学士学位.毕业前后,他与一些中 国留美学生筹备创立科学社和创办《科学杂志,立 志为振兴中国的科学事业尽力) 1914年秋天,胡明复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专攻数 学,对数学分析尤其是微分和积分方程理论很有兴 趣,师从当时著名的美国数学家,1908一1910年曾 任美国数学会主席的博歇尔M.Bocher1867一1918 年)教授、奥斯古德W.F.0sg0od1864一1934年) 教授,在他们的指导下从事积分方程论研究.1917 图1在哈佛大学读书时胡刚复与姐姐兄弟合影 年,他以题为《俱有边界条件的线性积分-微分方 (佐起:胡彬夏、胡宪生、胡刚复、胡明复) 程的研究成果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 (体图出自无锡市堰桥中学校本教材丛书《佰年沦桑》82页) 留学生在哈佛大学获得的第一位博士,也是我国数 学科学的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他的这篇博士论 胡家除以上所提留美者外,胡刚复堂妹胡卓在 文发表在1918年10月号《美国数学会汇刊》(Tran 大同大学毕业出国深造后,仍回“大同狂文学院外 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上,成 国文学系主任兼图书馆主任.胡刚复的三妹胡范若 为我国最早公开发表的现代数学论文) 就在大同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兼掌教务达26年之 1917年9月胡明复先生回到上海协助大哥胡 久,直至“大同与他校合并时调任为华东化工学院 敦复将“大同大学办成一所国内高水平的大学.他 教务长.此外,胡刚复还有3个妹妹,她们分别为胡 和吴在渊(1884一1935年)一起创办了“大同数学蔚兰、胡六英、胡芷华,均受过不同专业的高等教育. 系,两人主持数学系工作一直至终.胡明复除担任大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胡刚复的妹妹胡芷华女士,她 同大学数学教授之外,还历任国立东南大学、南洋大 早在1936年就与姜立夫先生结为伉俪? 学、上海商科大学教授.1927年初,北伐军抵上海 姜立夫(1890一1978年)为庚款留美第三批学 后,他被推举为上海政治分会教育委员会第一任教生.姜先生1911年7月入美国加州大学,1915年获 育委员,为上海教育事业多方谋划,但有些计划不能 理学士学位,9月入哈佛大学研究院,1919年以《徘 如愿,不久提出辞呈 欧几里得空间直线球面变换法的研究论文获博士 1927年6月12日,为奔婶母胡雨人妻)之丧, 学位,成为我国数学科学的第二个博士.姜立夫回国 胡明复专程从上海赶赴无锡老家,是日傍晚六时许, 后,创建南开大学数学系,任系主任多年,为我国培 因天气炎热在乡间溪间游泳,不幸溺水身亡,时年仅 养了刘晋年江泽涵、陈省身、吴大任等多位著名数 36岁.1929年中国科学社将胡明复遗体迁葬于杭州 学家,教学成绩显著.1948年姜先生就被任命为中 西湖烟霞洞山坡上,蔡元培先生题写了碑文 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当选为中央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在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中,胡 院院士.姜院士与胡芷华女士结合,正是门当户对! 家亲兄姐妹就有4人见图1),若包括堂兄弟)共 他们爱情的结晶就是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省身 有5人中选.他们分别是:胡敦复、胡彬夏佬大、老 数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著名数学家姜百驹先生 二)、胡刚复、胡明复老四、老三)、胡宪生堂弟人. 纵观以上所述的诸人诸事,可得出结论:胡氏家 后来胡刚复胞妹胡惇五也考取公费留美,胡氏家能 庭虽算不上显赫家族,但至少是一个名门望族,是我 有兄弟姐妹5人几乎同时期在美国留学,堪称中国 国少有的有突出贡献的教育世家,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e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 4期 凌瑞良 ,等 :中国物理学前辈 ———胡刚复 45 两人都对数学、物理学、哲学等感兴趣 ,时常切磋学 业 ,相互激励. 4年大学学习中 ,他们两人的成绩在 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特别是胡明复先生在康奈尔大 学 4 年的学习成绩年平均在 97 分以上 , 为全校 4 000余学生之冠. 胡适于 1912年由该校农学院也 转到文理学院 ,与胡明复、赵元任同班同学. 因为他 们成绩都很好 ,大家对这三个同坐一排的中国学生 十分羡慕. 1914年夏 ,胡明复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康 奈尔大学 ,获文理学士学位. 毕业前后 ,他与一些中 国留美学生筹备创立科学社和创办《科学 》杂志 ,立 志为振兴中国的科学事业尽力 [ 7 ] . 1914年秋天 ,胡明复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专攻数 学 ,对数学分析尤其是微分和积分方程理论很有兴 趣 ,师从当时著名的美国数学家 , 1908—1910年曾 任美国数学会主席的博歇尔 (M. Bocher, 1867—1918 年 )教授、奥斯古德 (W. F. O sgood; 1864—1934年 ) 教授 ,在他们的指导下从事积分方程论研究. 1917 年 ,他以题为《具有边界条件的线性积分 -微分方 程 》的研究成果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成为中国 留学生在哈佛大学获得的第一位博士 ,也是我国数 学科学的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 他的这篇博士论 文发表在 1918年 10月号《美国数学会汇刊 》( Tran 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上 , 成 为我国最早公开发表的现代数学论文 [ 7 ] . 1917年 9月胡明复先生回到上海协助大哥胡 敦复将“大同大学 ”办成一所国内高水平的大学. 他 和吴在渊 ( 1884—1935年 )一起创办了“大同 ”数学 系 ,两人主持数学系工作一直至终. 胡明复除担任大 同大学数学教授之外 ,还历任国立东南大学、南洋大 学、上海商科大学教授. 1927年初 , 北伐军抵上海 后 ,他被推举为上海政治分会教育委员会第一任教 育委员 ,为上海教育事业多方谋划 ,但有些计划不能 如愿 ,不久提出辞呈. 1927年 6月 12日 ,为奔婶母 (胡雨人妻 )之丧 , 胡明复专程从上海赶赴无锡老家 ,是日傍晚六时许 , 因天气炎热在乡间溪间游泳 ,不幸溺水身亡 ,时年仅 36岁. 1929年中国科学社将胡明复遗体迁葬于杭州 西湖烟霞洞山坡上 ,蔡元培先生题写了碑文. 值得一提的是 ,在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中 ,胡 家亲兄姐妹就有 4人 (见图 1) ,若包括堂兄 (弟 )共 有 5人中选. 他们分别是 :胡敦复、胡彬夏 (老大、老 二 )、胡刚复、胡明复 (老四、老三 ) 、胡宪生 (堂弟 ). 后来胡刚复胞妹胡惇五也考取公费留美 ,胡氏家能 有兄弟姐妹 5人几乎同时期在美国留学 ,堪称中国 现代留学史上一段佳话. 上世纪 20年代以后 ,由于 胡氏三兄弟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在中国科学教育 领域成就卓著 ,被人们称为“胡门三俊 ”,遐迩闻名. 图 1 在哈佛大学读书时胡刚复与姐姐兄弟合影 (左起 :胡彬夏、胡宪生、胡刚复、胡明复 ) (本图出自无锡市堰桥中学校本教材丛书《百年沦桑 》82页 ) 胡家除以上所提留美者外 ,胡刚复堂妹胡卓在 大同大学毕业出国深造后 ,仍回“大同 ”任文学院外 国文学系主任兼图书馆主任. 胡刚复的三妹胡范若 就在大同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兼掌教务达 26年之 久 ,直至“大同 ”与他校合并时调任为华东化工学院 教务长. 此外 ,胡刚复还有 3个妹妹 ,她们分别为胡 蔚兰、胡六英、胡芷华 ,均受过不同专业的高等教育.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胡刚复的妹妹胡芷华女士 ,她 早在 1936年就与姜立夫先生结为伉俪 [ 4 ] . 姜立夫 ( 1890—1978年 )为庚款留美第三批学 生. 姜先生 1911年 7月入美国加州大学 , 1915年获 理学士学位 , 9月入哈佛大学研究院 , 1919年以《非 欧几里得空间直线球面变换法 》的研究论文获博士 学位 ,成为我国数学科学的第二个博士. 姜立夫回国 后 ,创建南开大学数学系 ,任系主任多年 ,为我国培 养了刘晋年、江泽涵、陈省身、吴大任等多位著名数 学家 ,教学成绩显著. 1948年姜先生就被任命为中 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当选为中央研究 院院士. 姜院士与胡芷华女士结合 ,正是门当户对 ! 他们爱情的结晶就是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省身 数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著名数学家姜百驹先生. 纵观以上所述的诸人诸事 ,可得出结论 :胡氏家 庭虽算不上显赫家族 ,但至少是一个名门望族 ,是我 国少有的有突出贡献的教育世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