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热力学 Thermodynamics(I)》课程教学资源:阅读书籍文献(中国物理学前辈——胡刚复)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9,文件大小:595.1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28卷第4期 大学物理 Vol 28 Na 4 2009年4月 COLLEGE PHYSCS Apr 2009 物理学家与物理学史 中国物理学前辈 胡刚复 凌瑞良 (常熟理工学院物理系,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胡刚复(1892一1966年)学成较早,是中国第一代物理学家、著名科学教育家,也是中国近代物理的先驱之一.他毕 生矢志祖国的科学与高等教育工作,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学技术人才.本文在介绍胡刚复家世 及其生平简历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胡刚复在科学教育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风范 关键词:胡刚复;前辈;近代物理;家世生平:教育业绩 中图分类号:0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12(2009)04-004309 1987年3月2日上午,在中国物理学会第四届 有2个人.所以若从20世纪的起首讲,这时中国的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北京举行了我国物理 物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没有近代物理.”吳大猷先 学界前辈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纪念会,来 生称他们3人是中国第一代物理学家,他们分别是 自全国各地物理学工作者230余人参加了这次盛 1907年3月5日获波恩大学高等物理学博士学位的 会.纪念大会上,与会代表缅怀4位物理学界前辈的李复几先生,1914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的李耀 丰功伟绩,忆往抚今,饮水思源,一致认为,4位前辈 邦先生,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胡刚复 终身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地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科 先生 学和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出色的人才,为发展我国 李复几先生和李耀邦先生学成回国后并没有从 的物理学与物理学会的工作作出重要贡献)但这 事科研和高等教学工作几年,后改行干其他事了,唯 里有个问题,4位物理学界前辈的排名次序是按何 有胡刚复学成回国后矢志我国的科研与大学教育工 原则进行?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排名先 作,故称胡刚复先生是我国物理学的前辈,是有案可 后历来是相对讲究的.论贡献这4位前辈都是漂洋 据的 过海,作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物理学大家,回国后各自 1 胡刚复的家世 又都作出难分高低的业绩贡献:论年龄,叶企孙先生 最小(1898年7月16日出生),而饶毓泰最大(1891 胡刚复先生1892年3月24日生于江苏省桃源 年12月1日生).事实上经查考,4位前辈排名先后 县砚叫泗阳县),原籍江苏省无锡县,是北宋初期 的依据还是有的,那就是他们各自学成时间的先后. 著名学者、教育家胡瑗公元993一1059年)的第31 胡刚复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饶毓泰 代孙.胡瑗博通经术,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对 1922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叶企孙1923 学校的教育作用作了精辟的论述,谓致天下之治者 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吴有训1925获芝加哥 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者在学校.” 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如此看来,胡刚复先生学成最 他重视学校教育,重视人才培养,提倡明体达用” 早,理应排在4位前辈之首 创立“分斋教学的教学制度:贯彻因材施教的教 另外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导师,理论 学原则.仁宗庆历年间,命“取瑗之法”,以为太学 物理学大家吴大猷先生在《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 法,聘其为国子监,直讲、主管太学,以太常博士致 忆》一书中曾写道P1:在这个时期,1900年到1910仕.清末胡刚复的祖父胡和梅为江苏谘议局议员, 年这十年间在国外得博士学位的只有1个人,从 1911年后为江苏省议会员,曾任江苏省泗阳县原 1911年到1920年这十年内在国外得博士学位的共 桃源县)教谕掌管教育之官),生有4子.长子胡壹 收稿日期:2008-05-07,修回日期:2008-10-06 作者简介:凌瑞良(1947一),男,江苏无锡人,常熟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主要研究方面:大学物理教学研究,熵理论、铁电体理论、量子理论研究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28卷第 4期 大 学 物 理 Vol. 28 No. 4 2009年 4月 COLLEGE PHYSICS Ap r. 2009 收稿日期 : 2008- 05- 07;修回日期 : 2008- 10- 06 作者简介:凌瑞良 (1947—) ,男 ,江苏无锡人 ,常熟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面: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熵理论、铁电体理论、量子理论研究 物理学家与物理学史 中国物理学前辈 ———胡刚复 凌瑞良 (常熟理工学院 物理系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 :胡刚复 (1892—1966年 )学成较早 ,是中国第一代物理学家、著名科学教育家 ,也是中国近代物理的先驱之一. 他毕 生矢志祖国的科学与高等教育工作 ,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 ,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学技术人才. 本文在介绍胡刚复家世 及其生平简历的基础上 ,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胡刚复在科学教育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风范. 关键词 :胡刚复 ;前辈 ;近代物理 ;家世生平 ;教育业绩 中图分类号 : O 4- 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020712 (2009) 0420043209 1987年 3月 2日上午 ,在中国物理学会第四届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 ,北京举行了我国物理 学界前辈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纪念会 ,来 自全国各地物理学工作者 230余人参加了这次盛 会. 纪念大会上 ,与会代表缅怀 4位物理学界前辈的 丰功伟绩 ,忆往抚今 ,饮水思源 ,一致认为 , 4位前辈 终身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地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科 学和教育事业 ,培养了许多出色的人才 ,为发展我国 的物理学与物理学会的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 1 ] . 但这 里有个问题 , 4位物理学界前辈的排名次序是按何 原则进行 ? 众所周知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排名先 后历来是相对讲究的. 论贡献这 4位前辈都是漂洋 过海 ,作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物理学大家 ,回国后各自 又都作出难分高低的业绩贡献;论年龄 ,叶企孙先生 最小 (1898年 7月 16日出生 ) ,而饶毓泰最大 ( 1891 年 12月 1日生 ). 事实上经查考 , 4位前辈排名先后 的依据还是有的 ,那就是他们各自学成时间的先后. 胡刚复 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饶毓泰 1922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叶企孙 1923 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吴有训 1925获芝加哥 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如此看来 , 胡刚复先生学成最 早 ,理应排在 4位前辈之首. 另外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导师 ,理论 物理学大家吴大猷先生在《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 忆 》一书中曾写道 [ 2 ] :“在这个时期 , 1900年到 1910 年这十年间在国外得博士学位的只有 1 个人 , 从 1911年到 1920年这十年内在国外得博士学位的共 有 2个人. 所以若从 20世纪的起首讲 ,这时中国的 物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没有近代物理. ”吴大猷先 生称他们 3人是中国第一代物理学家 ,他们分别是 1907年 3月 5日获波恩大学高等物理学博士学位的 李复几先生 , 1914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的李耀 邦先生 , 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胡刚复 先生. 李复几先生和李耀邦先生学成回国后并没有从 事科研和高等教学工作几年 ,后改行干其他事了 ,唯 有胡刚复学成回国后矢志我国的科研与大学教育工 作 ,故称胡刚复先生是我国物理学的前辈 ,是有案可 据的 [ 3 ] . 1 胡刚复的家世 胡刚复先生 1892年 3月 24日生于江苏省桃源 县 (现叫泗阳县 ) ,原籍江苏省无锡县 ,是北宋初期 著名学者、教育家胡瑗 (公元 993—1059年 )的第 31 代孙 [ 4 ] . 胡瑗博通经术 ,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 ”,对 学校的教育作用作了精辟的论述 ,谓“致天下之治者 在人才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教化之本者在学校. ” 他重视学校教育 ,重视人才培养 ,提倡“明体达用 ”; 创立“分斋教学 ”的教学制度;贯彻“因材施教 ”的教 学原则. 仁宗庆历年间 , 命“取瑗之法 ”, 以为太学 法 ,聘其为国子监 , 直讲、主管太学 , 以太常博士致 仕. 清末胡刚复的祖父胡和梅为江苏谘议局议员 , 1911年后为江苏省议会员 ,曾任江苏省泗阳县 (原 桃源县 )教谕 (掌管教育之官 ) ,生有 4子. 长子胡壹

44 大学物 理 第28卷 修(1865一1931年),原名尔平,为胡刚复先生之父 考选、遣送庚款留美学生180人?.其中第一批学生 胡壹修是一位爱国实业家和教育革新家,辛亥革命 有金涛、梅贻琦、胡刚复、王士杰、金邦正、何杰、秉 前后不惜倾产举债,与胞弟胡雨人,共同创办胡氏 志张准卿张子高)等47人,第二批学生有赵元任、 公学蒙学堂”,1922年又始办第一高小于西漳,第二 张彭春、钱索澍、竺可桢、胡适、庄俊、易鼎新、周仁等 高小于张村,并创建村前公园,在公园内建有藏书 0人,第三批学生有姜立夫、陆懋德、杨光弼、卫挺 10万余册的天上市图书馆.他还致力于土方水利事 生、吴康等63人.这些早期留学生大多学有成就.他 业,围圩垦荒,兴修水利,兴办教育,传播文化,德泽 们回国后成了“五四”时期开创我国现代科学教育 乡里,惠及百姓).次子胡雨人(1867一1928年),原 事业的先锋,做了许多奠基性的开路工作,出了不少 名尔霖,1889年中秀才,1898年考进南洋公学,继入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1911年1月,清政府批准成立 日本弘文学院师范科,加入同盟会,1902年回国.清华学堂,胡敦复被认命为清华学堂第一任教务长 1909年胡雨人应聘为北京女子师范学堂教务长,辛 1912年3月,胡敦复经过多年的筹备在上海创办了 亥革命期间,参加光复无锡的斗争,被推为无锡县议 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一大同学院,为首任院长 会第一任议长.1913年,胡先生出任北京女子师范 1922年,教育部批准立案由大同学院改为大同大 学校校长,翌年南下任江阴南菁中学原中宣部长陆 学,是我国最早被国家批准立案的私立大学.20年 定一的母校)校长.1918年,应荣德生先生邀请,胡 代中期的国家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章士钊称:胡敦 雨人又回无锡创办公益工商中学,并任第一任校长. 复为中国第一流教育家.”1925年胡先生先后被教 1920年底,他发起成立无锡县水利研究会,致力于 育部任命为东南大学校长床到任)、北京女子大学 治理无锡水旱灾害,他的著作有《江、淮水利调查笔 校长.1927年胡敦复又应茅以升之邀任北洋大学理 记》、准、沂、泗实测蓝图》、《太湖水利手稿》1928 学院院长.1930年秋开始胡敦复又任上海交通大学 年底病逝.地方各界名流人士于1935年出资为其铸 数学系主任长达16年之久.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成 全县第一尊全身铜像,立于故里村前公园,以弘扬爱 立,遂酝酿成立中国数学会,当时在上海交通大学任 国爱乡爱民的雨人精神们 教的胡敦复、朱公瑾、顾澄,联合北京的冯祖苟、熊庆 胡刚复先生之母薛氏勤俭持家,悉心抚育子女, 来等进行筹建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络、准备之 个个聪颖好学,且成绩优异.胡刚复共有兄弟姐妹九 后,借暑假之机,于1935年7月25日至27日在上 人,他排行第四.长兄胡敦复是胡壹修的长子,生于 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了中国数学会成立大会.大 1886年3月19日.属胡氏家族中的长子长孙.聪颖 会推选胡敦复担任中国数学会首届董事会主席.胡 逾恒,年仅两岁便识字数百:10岁以前在家,主要由 敦复的当选,是根据他几十年来在我国教育界、数学 其仲叔雨人教育;11岁考入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 界所作的杰出贡献,众望所归 学前身),复入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 上海解放前夕胡敦复先生去台湾,同年由台湾 身,跟随蔡元培、马相伯等名人学习,深受他们“教 赴美国讲学,应聘为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客座教授, 育救国思想的影响.1905年初秋,两江总督端方衔 1962年在校退休,1978年12月1日在美国西雅图 命在江南各省学校中慎重挑选留美学生,经考试合 因心肌梗塞逝世,安葬在西雅图华兴利长青公墓 格,选出男女学生15名,男学生中有胡敦复等11 胡刚复的大姐胡彬夏,赴美后先入栗山学校,后 人,女学生中有宋庆龄、胡彬夏胡刚复大姐)等4转入威斯莱学校习文科,1914年获学士学位回国, 人,1907年由宋庆龄姨夫温秉忠护送赴美.胡敦复后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主攻数学,兼习文理多科.他学 继大哥敦复,大姐彬夏,小弟刚复先后出国留 习特别刻苦认真,方法得当.仅用两年时间,便在康 学,仅比胡刚复长一岁的胡明复(1891一1927年)再 奈尔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41 也按捺不住不甘落后于兄姐弟妹的心情,和仲叔的儿 1909年1月,美国政府开始退还庚子赔偿的 子胡宪生一起参加了第三批庚款留美生考试.这一批 余额,胡敦复被清政府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从美 共录取70人,胡宪生名列第43名,胡明复名列第57 国聘请回国,担任游美学务处教务长职务,具体负责 名,两人都被录取.胡明复于1910年秋天,与杨杏 考选、遣送庚款直接留美学生工作.从1909年8月 佛、胡适、赵元任、竺可桢过探先等人在长兄胡敦复 农历)考选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起至1911年6月 护送下,从上海乘船赴美,抵美后,即入著名的康奈 依历)考选第三批庚款留美学生,胡敦复总共负责 尔大学文理学院学习.胡明复与赵元任为同班同学,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

44 大 学 物 理 第 28卷 修 (1865—1931年 ) ,原名尔平 ,为胡刚复先生之父. 胡壹修是一位爱国实业家和教育革新家 ,辛亥革命 前后不惜倾产举债 ,与胞弟胡雨人 ,共同创办“胡氏 公学蒙学堂 ”, 1922年又始办第一高小于西漳 ,第二 高小于张村 , 并创建村前公园 , 在公园内建有藏书 10万余册的天上市图书馆. 他还致力于土方水利事 业 ,围圩垦荒 ,兴修水利 ,兴办教育 ,传播文化 ,德泽 乡里 ,惠及百姓 [ 5 ] . 次子胡雨人 ( 1867—1928年 ) ,原 名尔霖 , 1889年中秀才 , 1898年考进南洋公学 ,继入 日本弘文学院师范科 , 加入同盟会 , 1902 年回国. 1909年胡雨人应聘为北京女子师范学堂教务长 ,辛 亥革命期间 ,参加光复无锡的斗争 ,被推为无锡县议 会第一任议长. 1913年 ,胡先生出任北京女子师范 学校校长 ,翌年南下任江阴南菁中学 (原中宣部长陆 定一的母校 )校长. 1918年 ,应荣德生先生邀请 ,胡 雨人又回无锡创办公益工商中学 ,并任第一任校长. 1920年底 ,他发起成立无锡县水利研究会 ,致力于 治理无锡水旱灾害 ,他的著作有《江、淮水利调查笔 记 》、《淮、沂、泗实测蓝图 》、《太湖水利手稿 》. 1928 年底病逝. 地方各界名流人士于 1935年出资为其铸 全县第一尊全身铜像 ,立于故里村前公园 ,以弘扬爱 国爱乡爱民的雨人精神 [ 5 ] . 胡刚复先生之母薛氏勤俭持家 ,悉心抚育子女 , 个个聪颖好学 ,且成绩优异. 胡刚复共有兄弟姐妹九 人 ,他排行第四. 长兄胡敦复是胡壹修的长子 ,生于 1886年 3月 19日 ,属胡氏家族中的长子长孙. 聪颖 逾恒 ,年仅两岁便识字数百; 10岁以前在家 ,主要由 其仲叔雨人教育; 11岁考入南洋公学 (上海交通大 学前身 ) , 复入震旦学院、复旦公学 (复旦大学前 身 ) ,跟随蔡元培、马相伯等名人学习 ,深受他们“教 育救国 ”思想的影响. 1905年初秋 ,两江总督端方衔 命在江南各省学校中慎重挑选留美学生 ,经考试合 格 ,选出男女学生 15名 , 男学生中有胡敦复等 11 人 ,女学生中有宋庆龄、胡彬夏 (胡刚复大姐 )等 4 人 , 1907年由宋庆龄姨夫温秉忠护送赴美. 胡敦复 入美国康奈尔大学 ,主攻数学 ,兼习文理多科. 他学 习特别刻苦认真 ,方法得当. 仅用两年时间 ,便在康 奈尔大学毕业 ,获理学学士学位 [ 4 ] . 1909年 1月 ,美国政府开始“退还 ”庚子赔偿的 余额 ,胡敦复被清政府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从美 国聘请回国 ,担任游美学务处教务长职务 ,具体负责 考选、遣送庚款直接留美学生工作. 从 1909年 8月 (农历 )考选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起至 1911年 6月 (农历 )考选第三批庚款留美学生 ,胡敦复总共负责 考选、遣送庚款留美学生 180人 [ 6 ] . 其中第一批学生 有金涛、梅贻琦、胡刚复、王士杰、金邦正、何杰、秉 志、张准 (即张子高 )等 47人 ,第二批学生有赵元任、 张彭春、钱索澍、竺可桢、胡适、庄俊、易鼎新、周仁等 70人 ,第三批学生有姜立夫、陆懋德、杨光弼、卫挺 生、吴康等 63人. 这些早期留学生大多学有成就. 他 们回国后成了“五四 ”时期开创我国现代科学教育 事业的先锋 ,做了许多奠基性的开路工作 ,出了不少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 1911年 1月 ,清政府批准成立 清华学堂 ,胡敦复被认命为清华学堂第一任教务长. 1912年 3月 ,胡敦复经过多年的筹备在上海创办了 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 ———大同学院 , 为首任院长. 1922年 ,教育部批准立案由大同学院改为大同大 学 ,是我国最早被国家批准立案的私立大学. 20年 代中期的国家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章士钊称 :“胡敦 复为中国第一流教育家. ”1925年胡先生先后被教 育部任命为东南大学校长 (未到任 ) 、北京女子大学 校长. 1927年胡敦复又应茅以升之邀任北洋大学理 学院院长. 1930年秋开始胡敦复又任上海交通大学 数学系主任长达 16年之久. 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成 立 ,遂酝酿成立中国数学会 ,当时在上海交通大学任 教的胡敦复、朱公瑾、顾澄 ,联合北京的冯祖苟、熊庆 来等进行筹建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络、准备之 后 ,借暑假之机 ,于 1935年 7月 25日至 27日在上 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了中国数学会成立大会. 大 会推选胡敦复担任中国数学会首届董事会主席. 胡 敦复的当选 ,是根据他几十年来在我国教育界、数学 界所作的杰出贡献 ,众望所归. 上海解放前夕胡敦复先生去台湾 ,同年由台湾 赴美国讲学 ,应聘为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客座教授 , 1962年在校退休 , 1978年 12月 1日在美国西雅图 因心肌梗塞逝世 ,安葬在西雅图华兴利长青公墓. 胡刚复的大姐胡彬夏 ,赴美后先入栗山学校 ,后 转入威斯莱学校习文科 , 1914年获学士学位回国 , 后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继大哥敦复 , 大姐彬夏 , 小弟刚复先后出国留 学 ,仅比胡刚复长一岁的胡明复 ( 1891—1927年 )再 也按捺不住不甘落后于兄姐弟妹的心情 ,和仲叔的儿 子胡宪生一起参加了第三批庚款留美生考试. 这一批 共录取 70人,胡宪生名列第 43名,胡明复名列第 57 名,两人都被录取. 胡明复于 1910年秋天 , 与杨杏 佛、胡适、赵元任、竺可桢、过探先等人在长兄胡敦复 护送下 ,从上海乘船赴美 ,抵美后 ,即入著名的康奈 尔大学文理学院学习. 胡明复与赵元任为同班同学

第4期 凌瑞良等:中国物理学前辈胡刚复 45 两人都对数学、物理学、哲学等感兴趣,时常切磋学 现代留学史上一段佳话.上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 业,相互激励.4年大学学习中,他们两人的成绩在 胡氏三兄弟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在中国科学教育 班上总是名列前茅.特别是胡明复先生在康奈尔大 领域成就卓著,被人们称为“胡门三俊”,遐迩闻名. 学4年的学习成绩年平均在97分以上,为全校 4000除学生之冠.胡适于1912年由该校农学院也 转到文理学院,与胡明复、赵元任同班同学.因为他 们成绩都很好,大家对这三个同坐一排的中国学生 十分羡慕.1914年夏,胡明复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康 奈尔大学,获文理学士学位.毕业前后,他与一些中 国留美学生筹备创立科学社和创办《科学杂志,立 志为振兴中国的科学事业尽力) 1914年秋天,胡明复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专攻数 学,对数学分析尤其是微分和积分方程理论很有兴 趣,师从当时著名的美国数学家,1908一1910年曾 任美国数学会主席的博歇尔M.Bocher1867一1918 年)教授、奥斯古德W.F.0sg0od1864一1934年) 教授,在他们的指导下从事积分方程论研究.1917 图1在哈佛大学读书时胡刚复与姐姐兄弟合影 年,他以题为《俱有边界条件的线性积分-微分方 (佐起:胡彬夏、胡宪生、胡刚复、胡明复) 程的研究成果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 (体图出自无锡市堰桥中学校本教材丛书《佰年沦桑》82页) 留学生在哈佛大学获得的第一位博士,也是我国数 学科学的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他的这篇博士论 胡家除以上所提留美者外,胡刚复堂妹胡卓在 文发表在1918年10月号《美国数学会汇刊》(Tran 大同大学毕业出国深造后,仍回“大同狂文学院外 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上,成 国文学系主任兼图书馆主任.胡刚复的三妹胡范若 为我国最早公开发表的现代数学论文) 就在大同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兼掌教务达26年之 1917年9月胡明复先生回到上海协助大哥胡 久,直至“大同与他校合并时调任为华东化工学院 敦复将“大同大学办成一所国内高水平的大学.他 教务长.此外,胡刚复还有3个妹妹,她们分别为胡 和吴在渊(1884一1935年)一起创办了“大同数学蔚兰、胡六英、胡芷华,均受过不同专业的高等教育. 系,两人主持数学系工作一直至终.胡明复除担任大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胡刚复的妹妹胡芷华女士,她 同大学数学教授之外,还历任国立东南大学、南洋大 早在1936年就与姜立夫先生结为伉俪? 学、上海商科大学教授.1927年初,北伐军抵上海 姜立夫(1890一1978年)为庚款留美第三批学 后,他被推举为上海政治分会教育委员会第一任教生.姜先生1911年7月入美国加州大学,1915年获 育委员,为上海教育事业多方谋划,但有些计划不能 理学士学位,9月入哈佛大学研究院,1919年以《徘 如愿,不久提出辞呈 欧几里得空间直线球面变换法的研究论文获博士 1927年6月12日,为奔婶母胡雨人妻)之丧, 学位,成为我国数学科学的第二个博士.姜立夫回国 胡明复专程从上海赶赴无锡老家,是日傍晚六时许, 后,创建南开大学数学系,任系主任多年,为我国培 因天气炎热在乡间溪间游泳,不幸溺水身亡,时年仅 养了刘晋年江泽涵、陈省身、吴大任等多位著名数 36岁.1929年中国科学社将胡明复遗体迁葬于杭州 学家,教学成绩显著.1948年姜先生就被任命为中 西湖烟霞洞山坡上,蔡元培先生题写了碑文 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当选为中央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在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中,胡 院院士.姜院士与胡芷华女士结合,正是门当户对! 家亲兄姐妹就有4人见图1),若包括堂兄弟)共 他们爱情的结晶就是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省身 有5人中选.他们分别是:胡敦复、胡彬夏佬大、老 数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著名数学家姜百驹先生 二)、胡刚复、胡明复老四、老三)、胡宪生堂弟人. 纵观以上所述的诸人诸事,可得出结论:胡氏家 后来胡刚复胞妹胡惇五也考取公费留美,胡氏家能 庭虽算不上显赫家族,但至少是一个名门望族,是我 有兄弟姐妹5人几乎同时期在美国留学,堪称中国 国少有的有突出贡献的教育世家,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e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4期 凌瑞良 ,等 :中国物理学前辈 ———胡刚复 45 两人都对数学、物理学、哲学等感兴趣 ,时常切磋学 业 ,相互激励. 4年大学学习中 ,他们两人的成绩在 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特别是胡明复先生在康奈尔大 学 4 年的学习成绩年平均在 97 分以上 , 为全校 4 000余学生之冠. 胡适于 1912年由该校农学院也 转到文理学院 ,与胡明复、赵元任同班同学. 因为他 们成绩都很好 ,大家对这三个同坐一排的中国学生 十分羡慕. 1914年夏 ,胡明复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康 奈尔大学 ,获文理学士学位. 毕业前后 ,他与一些中 国留美学生筹备创立科学社和创办《科学 》杂志 ,立 志为振兴中国的科学事业尽力 [ 7 ] . 1914年秋天 ,胡明复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专攻数 学 ,对数学分析尤其是微分和积分方程理论很有兴 趣 ,师从当时著名的美国数学家 , 1908—1910年曾 任美国数学会主席的博歇尔 (M. Bocher, 1867—1918 年 )教授、奥斯古德 (W. F. O sgood; 1864—1934年 ) 教授 ,在他们的指导下从事积分方程论研究. 1917 年 ,他以题为《具有边界条件的线性积分 -微分方 程 》的研究成果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成为中国 留学生在哈佛大学获得的第一位博士 ,也是我国数 学科学的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 他的这篇博士论 文发表在 1918年 10月号《美国数学会汇刊 》( Tran 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上 , 成 为我国最早公开发表的现代数学论文 [ 7 ] . 1917年 9月胡明复先生回到上海协助大哥胡 敦复将“大同大学 ”办成一所国内高水平的大学. 他 和吴在渊 ( 1884—1935年 )一起创办了“大同 ”数学 系 ,两人主持数学系工作一直至终. 胡明复除担任大 同大学数学教授之外 ,还历任国立东南大学、南洋大 学、上海商科大学教授. 1927年初 , 北伐军抵上海 后 ,他被推举为上海政治分会教育委员会第一任教 育委员 ,为上海教育事业多方谋划 ,但有些计划不能 如愿 ,不久提出辞呈. 1927年 6月 12日 ,为奔婶母 (胡雨人妻 )之丧 , 胡明复专程从上海赶赴无锡老家 ,是日傍晚六时许 , 因天气炎热在乡间溪间游泳 ,不幸溺水身亡 ,时年仅 36岁. 1929年中国科学社将胡明复遗体迁葬于杭州 西湖烟霞洞山坡上 ,蔡元培先生题写了碑文. 值得一提的是 ,在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中 ,胡 家亲兄姐妹就有 4人 (见图 1) ,若包括堂兄 (弟 )共 有 5人中选. 他们分别是 :胡敦复、胡彬夏 (老大、老 二 )、胡刚复、胡明复 (老四、老三 ) 、胡宪生 (堂弟 ). 后来胡刚复胞妹胡惇五也考取公费留美 ,胡氏家能 有兄弟姐妹 5人几乎同时期在美国留学 ,堪称中国 现代留学史上一段佳话. 上世纪 20年代以后 ,由于 胡氏三兄弟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在中国科学教育 领域成就卓著 ,被人们称为“胡门三俊 ”,遐迩闻名. 图 1 在哈佛大学读书时胡刚复与姐姐兄弟合影 (左起 :胡彬夏、胡宪生、胡刚复、胡明复 ) (本图出自无锡市堰桥中学校本教材丛书《百年沦桑 》82页 ) 胡家除以上所提留美者外 ,胡刚复堂妹胡卓在 大同大学毕业出国深造后 ,仍回“大同 ”任文学院外 国文学系主任兼图书馆主任. 胡刚复的三妹胡范若 就在大同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兼掌教务达 26年之 久 ,直至“大同 ”与他校合并时调任为华东化工学院 教务长. 此外 ,胡刚复还有 3个妹妹 ,她们分别为胡 蔚兰、胡六英、胡芷华 ,均受过不同专业的高等教育.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胡刚复的妹妹胡芷华女士 ,她 早在 1936年就与姜立夫先生结为伉俪 [ 4 ] . 姜立夫 ( 1890—1978年 )为庚款留美第三批学 生. 姜先生 1911年 7月入美国加州大学 , 1915年获 理学士学位 , 9月入哈佛大学研究院 , 1919年以《非 欧几里得空间直线球面变换法 》的研究论文获博士 学位 ,成为我国数学科学的第二个博士. 姜立夫回国 后 ,创建南开大学数学系 ,任系主任多年 ,为我国培 养了刘晋年、江泽涵、陈省身、吴大任等多位著名数 学家 ,教学成绩显著. 1948年姜先生就被任命为中 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当选为中央研究 院院士. 姜院士与胡芷华女士结合 ,正是门当户对 ! 他们爱情的结晶就是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省身 数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著名数学家姜百驹先生. 纵观以上所述的诸人诸事 ,可得出结论 :胡氏家 庭虽算不上显赫家族 ,但至少是一个名门望族 ,是我 国少有的有突出贡献的教育世家

46 大学物理 第28卷 胡刚复的生平简历81 (1925一1926年),创办厦门大学理学院并任院长、 2 教授(1926一1927年),筹建第四中山大学(1927一 胡刚复小名龙信,原名文生,1909年前曾用 1928年),此前称东南大学,以后称中央大学,任教 名光复),1892年3月24日生于江苏泗阳县(原桃 授、高等教育处处长、理学院院长,并创办中央大学 源县),原籍江苏省无锡县后改锡山市,现为无锡 任教授(1927一1928年),协助创办中央研究院物理研 市惠山区)堰桥镇.清末其祖父胡和梅任桃源教 究所并任专任研究员(1928一1931年),上海交通大学 谕,其父胡壹修和伯父胡雨人及家眷曾随侍左右, 教授(1931一1936年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胡刚复 帮助兴学.胡刚复在乐善不倦、启发民智的家庭中 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之邀出任浙江大学文理 度过了快乐童年,自幼养成了刚直严正、意志坚强的 学院院长,理学院院长、教授(1936一1949年),协助浙 性格. 大内迁工作.1946年到1948年胡刚复先生曾被委派 1901年,他与仲兄胡明复一同入上海徐家汇南 率学生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学习雷达技术,为我国培 洋公学附小读书,因学业成绩优异而跳班,有神童之 养第一批雷达高技术人才.1950年上海大同大学解 称,10岁便入南洋公学仲学人.由于年龄过小,稚气体,胡先生辞去大同大学校长和浙江大学的教职,任 未干,初一时曾骑楼梯扶手速滑下楼,因冲撞校长而 北洋大学和唐山交通大学教授(1949一1951年),兼 被罚降回小学.他以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后,曾参加 任上海私立大同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工学院院 无锡理化研究会并入上海震旦大学预科学习法文一 长、第四任校长(1918一1950年),任天津大学教授 年.1909年9月4日、5日清政府以退还部分庚子赔 (1951一1952年),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胡先生任 款举行第一届公费留美生选拔考试,胡刚复以第13 南开大学物理系教授(1952一1960年). 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同年10月12日胡刚复随 胡刚复是中国物理学会的永久委员,1963年胡 考取学生直接赴美学习.赴美后胡刚复先入哈佛大 刚复被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 学本科学习,时年仅十七岁,头两年未确定专业方 1966年,胡刚复患严重的肾病,经手术摘除肾 向,他选学了不少数学和化学课程,第三年才专攻他 结石后肾炎复发,于1966年2月19日逝世于天津 最感兴趣的自认为最富于思维训练的物理学在大 市总医院,享年74岁 学期间,胡刚复爱好体育,为哈佛大学校足球队队 3胡刚复的教育业绩 员,练就了好体魄.1913年胡先生取得理学士学位 并获奖学金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在W.杜安 1918年秋胡刚复怀着报效祖国之心,婉谢导师 Duane)教授指导下从事镭提纯工作,并在亨廷顿 杜安的好意,毅然回国,积极投身于祖国高等学校的 癌症医院Huntington Canncer Hosp ita)从事癌症放 教育工作.回国当初,他明白中国科学教育尚处于襁 射性临床治疗.1914年胡先生获理学硕士学位后, 褓之中,没有条件继续他的实验研究,以充分发挥自 仍在杜安教授指导下进行X射线光谱方面的研究, 己的才华.可是,要救国就必须让科学和科学教育在 他的博士论文题目统称为“X射线的研究”内容分 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开花,因而他一心扑在办学、教 两部分:)化学元素X射线临界吸收频率的实验研 学培养学子上,辗转大江南北,先后在南京高等师 究,2)X射线频率对光电子最大速度的实验测定. 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等15所大学任物理学教授, 论文曾于1918年4月间在美国物理学会讨论会上 其中在3所大学任物理系主任,在4所大学任文) 宣读.胡先生于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理学院院长,在1所大学任校长.他几十年如一日, 从现有史料证明,胡刚复是我国留学史上专攻物理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他在1918年回国时的诺 学并正式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三个人.他能在1916年言:“今后我的一生将面临与命运作艰苦的搏 至1923年7年中出色完成博士论文并正式发表8斗.1 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其中4篇均在当时世界著名权 31注重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着力营造学术氛围 威杂志一《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上发表, 原清华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三常委之一的 是难能可贵的!胡先生取得博士学位后束装回国, 梅贻琦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曾经作过“大学一议的 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物理学教授(1918一 演讲.他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 1924年),东南大学物理系主任(1925年),上海国 师之谓也.无独有偶,作为与梅贻琦同为第一批庚 立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光华大学和大夏大学教授 款留美学生的胡刚复先生1918年学成回国后曾先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

46 大 学 物 理 第 28卷 2 胡刚复的生平简历 [ 8 ] 胡刚复 (小名龙倌 , 原名文生 , 1909年前曾用 名光复 ) , 1892年 3月 24日生于江苏泗阳县 (原桃 源县 ) ,原籍江苏省无锡县 (后改锡山市 ,现为无锡 市惠山区 )堰桥镇. 清末其祖父胡和梅任桃源教 谕 ,其父胡壹修和伯父胡雨人及家眷曾随侍左右 , 帮助兴学. 胡刚复在乐善不倦、启发民智的家庭中 度过了快乐童年 ,自幼养成了刚直严正、意志坚强的 性格. 1901年 ,他与仲兄胡明复一同入上海徐家汇南 洋公学附小读书 ,因学业成绩优异而跳班 ,有神童之 称 , 10岁便入南洋公学 (中学 ). 由于年龄过小 ,稚气 未干 ,初一时曾骑楼梯扶手速滑下楼 ,因冲撞校长而 被罚降回小学. 他以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后 ,曾参加 无锡理化研究会并入上海震旦大学预科学习法文一 年. 1909年 9月 4日、5日清政府以退还部分庚子赔 款举行第一届公费留美生选拔考试 ,胡刚复以第 13 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 [ 4 ] . 同年 10月 12日胡刚复随 考取学生直接赴美学习. 赴美后胡刚复先入哈佛大 学本科学习 , 时年仅十七岁 , 头两年未确定专业方 向 ,他选学了不少数学和化学课程 ,第三年才专攻他 最感兴趣的自认为最富于思维训练的物理学. 在大 学期间 ,胡刚复爱好体育 ,为哈佛大学校足球队队 员 ,练就了好体魄. 1913年胡先生取得理学士学位 并获奖学金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 , 在 W. 杜安 (Duane)教授指导下从事镭提纯工作 ,并在亨廷顿 癌症医院 (Huntington Canncer Hosp ital)从事癌症放 射性临床治疗. 1914年胡先生获理学硕士学位后 , 仍在杜安教授指导下进行 X射线光谱方面的研究 , 他的博士论文题目统称为“X射线的研究 ”. 内容分 两部分 : 1) 化学元素 X射线临界吸收频率的实验研 究 , 2) X射线频率对光电子最大速度的实验测定. 论文曾于 1918年 4月间在美国物理学会讨论会上 宣读. 胡先生于 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从现有史料证明 ,胡刚复是我国留学史上专攻物理 学并正式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三个人. 他能在 1916年 至 1923年 7年中出色完成博士论文并正式发表 8 篇高质量学术论文 ,其中 4篇均在当时世界著名权 威杂志 ———《物理评论 》(Physical Review)上发表 , 是难能可贵的 ! 胡先生取得博士学位后束装回国 , 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物理学教授 ( 1918— 1924年 ) ,东南大学物理系主任 ( 1925年 ) , 上海国 立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光华大学和大夏大学教授 (1925—1926年 ) ,创办厦门大学理学院并任院长、 教授 ( 1926—1927年 ) ,筹建第四中山大学 ( 1927— 1928年 ) ,此前称东南大学 ,以后称中央大学 ,任教 授、高等教育处处长、理学院院长 ,并创办中央大学 , 任教授 (1927—1928年 ) ,协助创办中央研究院物理研 究所并任专任研究员 (1928—1931年 )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1931—1936年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胡刚复 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之邀出任浙江大学文理 学院院长 ,理学院院长、教授 (1936—1949年 ) ,协助浙 大内迁工作. 1946年到 1948年胡刚复先生曾被委派 率学生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学习雷达技术 ,为我国培 养第一批雷达高技术人才. 1950年上海大同大学解 体 ,胡先生辞去大同大学校长和浙江大学的教职 ,任 北洋大学和唐山交通大学教授 ( 1949—1951年 ) ,兼 任上海私立大同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工学院院 长、第四任校长 ( 1918—1950年 ) ,任天津大学教授 (1951—1952年 ) ,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 ,胡先生任 南开大学物理系教授 (1952—1960年 ). 胡刚复是中国物理学会的永久委员 , 1963年胡 刚复被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 1966年 ,胡刚复患严重的肾病 ,经手术摘除肾 结石后肾炎复发 ,于 1966年 2月 19日逝世于天津 市总医院 ,享年 74岁. 3 胡刚复的教育业绩 1918年秋胡刚复怀着报效祖国之心 ,婉谢导师 杜安的好意 ,毅然回国 ,积极投身于祖国高等学校的 教育工作. 回国当初 ,他明白中国科学教育尚处于襁 褓之中 ,没有条件继续他的实验研究 ,以充分发挥自 己的才华. 可是 ,要救国就必须让科学和科学教育在 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开花 , 因而他一心扑在办学、教 学、培养学子上 ,辗转大江南北 ,先后在南京高等师 范学校 (南京大学前身 )等 15所大学任物理学教授 , 其中在 3所大学任物理系主任 ,在 4所大学任 (文 ) 理学院院长 ,在 1所大学任校长. 他几十年如一日 ,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实践了他在 1918年回国时的诺 言 :“今 后 我 的 一 生 将 面 临 与 命 运 作 艰 苦 的 搏 斗. ” [ 9 ] 3. 1 注重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 ,着力营造学术氛围 原清华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三常委之一的 梅贻琦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曾经作过“大学一议 ”的 演讲. 他称 :“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 师之谓也. ”无独有偶 ,作为与梅贻琦同为第一批庚 款留美学生的胡刚复先生 1918年学成回国后曾先

第4期 凌瑞良.等:中国物理学前辈胡刚复 47 后在15所大学任教,每到一所大学胡先生不管是任 术报告,内容是自己的研究工作,新的想法或文献综 一线教授还是直接任教学行政管理的系主任、院长 述等;物理讨论乙”生要是王淦昌教授和束星北教 乃至校长,他始终把聘任第一流学者列为办好大学 授束星北早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专攻理论物理,研 的头等大事,他成功办学的做法一贯是先要延聘高 究相对论,曾担任爱因斯坦的助教)就物理学的前沿 水平和爱护学生的优秀教授 作系统的报告,两者每周都举行一次.学生长期在这 1935年“一二九运动前后,浙江大学为反对郭 种学术空气的影响、熏陶下,得益当然匪浅.为了提 任远校长曾闹了一场不小的政治风波,一流学者、教 倡认真读书和献身科学的求是精神,胡先生还亲自 授纷纷辞职离开浙大.特别是物理系,1934年,浙大 向全校师生作报告,讲述伽利略、牛顿、法拉第、麦克 物理系已有束星北、徐仁铣、何增禄、郦堃厚、郑衍 斯韦等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不畏强暴、坚持科学真 芬、朱福析等教授,助教则有顾功叙、吴健雄等七八理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在胡先生的率先垂范下,浙大 人,师资阵容强大.但到1935年暑假,张绍忠、朱福 教师,尤其是理学院的教师们凭靠自己多年打下的 析等去南开大学:何增禄去山东大学:束星北去暨南 扎实理论功底,以积极态度纷纷投入了各自的研究 大学:郑衍芬去大同大学:吴健雄到中央研究院,不 领域并取得许多可喜成果,有的科研成果甚至能令 久就去美国.这样浙大物理系就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世界刮目相待.比如,王淦昌在1941年10月13日 后为浙大不落于国民党党部之手,在蒋介石同意用 在贵州湄潭写成的《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 人校长有全权,不受政党之干涉,财政须源源接济的 论文,在1942年11月美国物理评论第61卷发表 条件下,竺可桢与胡刚复为哈佛大学研究院同学、 后曾引起国际物理学界高度注意,并成为1942年国 科学社同仁、东南大学同事才原颇出任浙大校长,并 际上物理学重要成就之一.浙大王先生的这篇论文 聘胡刚复为浙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两人于1936年 是一个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的科研成果) 4月22日晨一起到浙莅任1.胡先生到浙大一千就 胡先生在浙大期间,先后组织举办中国物理学 是整整13年.他自1936年任浙大理学院院长后,在 会贵州地区分会第十届到第十三届共4次年会 校长竺可桢的大力支持下,广招贤才,大大加强了理 1942年1月11日胡先生还以物理学会名义举办了 学院的教师阵容.首先他把张绍忠先生聘回,仍由他 “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纪念大会”,校长竺可桢、胡 主持物理系工作,其次把离去的物理系教师连同技 先生等作了报告.4次年会上,浙大理学院教授的报 工、管理员都一一招聘回来.何增禄不仅自己返回浙 告最多,特别是1944年10月25日中国物理学会贵 大,而且还把才气横溢的刚从德国取得博士学位的 州区分会第十二届年会与中国科学社年会联合在湄 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从山东大学拉到了浙大, 潭文庙大成殿举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及其夫人 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浙江大学犹如劫后复 毕丹耀到会作了报告.浙大除数学系外,理、农学院 兴,物理系很快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校誉蒸蒸日 各系均参加年会,会上共收到论文80篇,宣读论文 上,报考浙大学生数一翻再翻,校内是一片和谐团结 30余篇.会上英国动物学讲师毕丹耀LER,Pick 向上的气氛 o报告了《近来生物物理学之进展》,胡刚复、谈家 在浙江大学迁到贵州遵义、湄潭的6年中,原有 桢、王淦昌、王葆仁、姚鑫等教授均提出问题,进行了 教授都安心教学科研.胡先生还增聘了数学系蒋硕 热烈的讨论.会上,李约瑟博士被浙大醇厚的学术和 民、徐瑞云,物理系卢鹤绂、丁绪宝,化学系王葆仁、 人文氛围深深吸引,他将浙大与他的母校剑桥大学 张其楷,生物系罗宗洛、仲崇信、江希明等教师,使浙 相提并论,誉浙大为“东方剑桥”回国后,意犹未尽 大师资阵容更为增强 的李约瑟还在文章中深情地写道;在重庆与贵阳之 胡刚复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期间, 间叫遵义的小城里,可以找到浙江大学,它是中国最 在广招贤才,增强理学院教师阵容的同时,还着力注 好的四所大学之一.21 重营造浙大的科研与学术氛围.由于胡先生的努力, 1926年,胡刚复曾受聘为厦门大学理学院院 把学院办得很有特色.当时浙大各系不但教学工作 长,他到任后,先后曾聘姜立夫获哈佛大学博士学 出色,科研工作也蓬勃开展.各系每周均有科学报告 位)、张子高化学)、秉志生物等一流学者主持理 会.如物理系就干脆为大学四年级同学开设物理讨 学院各系工作,使理学院很快步入正规.有趣的是同 论课”,该课程分甲、乙两种.“物理讨论甲”是由全 年(1926年9月4日)鲁迅先生亦受聘于厦门大学 系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四年级同学轮流作学 文学院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这些知名学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4期 凌瑞良 ,等 :中国物理学前辈 ———胡刚复 47 后在 15所大学任教 ,每到一所大学胡先生不管是任 一线教授还是直接任教学行政管理的系主任、院长 乃至校长 ,他始终把聘任第一流学者列为办好大学 的头等大事 ,他成功办学的做法一贯是先要延聘高 水平和爱护学生的优秀教授. 1935年“一二九 ”运动前后 ,浙江大学为反对郭 任远校长曾闹了一场不小的政治风波 ,一流学者、教 授纷纷辞职离开浙大. 特别是物理系 , 1934年 ,浙大 物理系已有束星北、徐仁铣、何增禄、郦堃厚、郑衍 芬、朱福炘等教授 ,助教则有顾功叙、吴健雄等七八 人 ,师资阵容强大. 但到 1935年暑假 ,张绍忠、朱福 炘等去南开大学;何增禄去山东大学;束星北去暨南 大学;郑衍芬去大同大学;吴健雄到中央研究院 ,不 久就去美国. 这样浙大物理系就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后为浙大不落于国民党党部之手 ,在蒋介石同意用 人校长有全权 ,不受政党之干涉 ,财政须源源接济的 条件下 ,竺可桢 (与胡刚复为哈佛大学研究院同学、 科学社同仁、东南大学同事 )才 出任浙大校长 ,并 聘胡刚复为浙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 两人于 1936年 4月 22日晨一起到浙莅任 [ 10 ] . 胡先生到浙大一干就 是整整 13年. 他自 1936年任浙大理学院院长后 ,在 校长竺可桢的大力支持下 ,广招贤才 ,大大加强了理 学院的教师阵容. 首先他把张绍忠先生聘回 ,仍由他 主持物理系工作 ,其次把离去的物理系教师连同技 工、管理员都一一招聘回来. 何增禄不仅自己返回浙 大 ,而且还把才气横溢的刚从德国取得博士学位的 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从山东大学拉到了浙大. 到 1937年卢沟桥事变 , 浙江大学犹如劫后复 兴 ,物理系很快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校誉蒸蒸日 上 ,报考浙大学生数一翻再翻 ,校内是一片和谐团结 向上的气氛. 在浙江大学迁到贵州遵义、湄潭的 6年中 ,原有 教授都安心教学科研. 胡先生还增聘了数学系蒋硕 民、徐瑞云 ,物理系卢鹤绂、丁绪宝 ,化学系王葆仁、 张其楷 ,生物系罗宗洛、仲崇信、江希明等教师 ,使浙 大师资阵容更为增强. 胡刚复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期间 , 在广招贤才 ,增强理学院教师阵容的同时 ,还着力注 重营造浙大的科研与学术氛围. 由于胡先生的努力 , 把学院办得很有特色. 当时浙大各系不但教学工作 出色 ,科研工作也蓬勃开展. 各系每周均有科学报告 会. 如物理系就干脆为大学四年级同学开设“物理讨 论课 ”,该课程分甲、乙两种.“物理讨论甲 ”是由全 系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四年级同学轮流作学 术报告 ,内容是自己的研究工作 ,新的想法或文献综 述等;“物理讨论乙 ”主要是王淦昌教授和束星北教 授 (束星北早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专攻理论物理 ,研 究相对论 ,曾担任爱因斯坦的助教 )就物理学的前沿 作系统的报告 ,两者每周都举行一次. 学生长期在这 种学术空气的影响、熏陶下 ,得益当然匪浅. 为了提 倡认真读书和献身科学的求是精神 ,胡先生还亲自 向全校师生作报告 ,讲述伽利略、牛顿、法拉第、麦克 斯韦等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不畏强暴、坚持科学真 理的伟大人格和精神. 在胡先生的率先垂范下 ,浙大 教师 ,尤其是理学院的教师们凭靠自己多年打下的 扎实理论功底 ,以积极态度纷纷投入了各自的研究 领域并取得许多可喜成果 ,有的科研成果甚至能令 世界刮目相待. 比如 ,王淦昌在 1941年 10月 13日 在贵州湄潭写成的《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 》 论文 ,在 1942年 11月美国《物理评论 》第 61卷发表 后曾引起国际物理学界高度注意 ,并成为 1942年国 际上物理学重要成就之一. 浙大王先生的这篇论文 是一个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的科研成果 [ 11 ] . 胡先生在浙大期间 ,先后组织举办中国物理学 会贵州地区分会第十届到第十三届共 4 次年会. 1942年 1月 11日胡先生还以物理学会名义举办了 “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纪念大会 ”,校长竺可桢、胡 先生等作了报告. 4次年会上 ,浙大理学院教授的报 告最多 ,特别是 1944年 10月 25日中国物理学会贵 州区分会第十二届年会与中国科学社年会联合在湄 潭文庙大成殿举行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及其夫人 毕丹耀到会作了报告. 浙大除数学系外 ,理、农学院 各系均参加年会 ,会上共收到论文 80篇 ,宣读论文 30余篇. 会上英国动物学讲师毕丹耀 (L. E. R, Pick2 on)报告了《近来生物物理学之进展 》,胡刚复、谈家 桢、王淦昌、王葆仁、姚鑫等教授均提出问题 ,进行了 热烈的讨论. 会上 ,李约瑟博士被浙大醇厚的学术和 人文氛围深深吸引 ,他将浙大与他的母校剑桥大学 相提并论 ,誉浙大为“东方剑桥 ”. 回国后 ,意犹未尽 的李约瑟还在文章中深情地写道;“在重庆与贵阳之 间叫遵义的小城里 ,可以找到浙江大学 ,它是中国最 好的四所大学之一. ” [ 12 ] 1926年 ,胡刚复曾受聘为厦门大学理学院院 长 ,他到任后 ,先后曾聘姜立夫 (获哈佛大学博士学 位 )、张子高 (化学 ) 、秉志 (生物 )等一流学者主持理 学院各系工作 ,使理学院很快步入正规. 有趣的是同 年 (1926年 9月 4日 )鲁迅先生亦受聘于厦门大学 文学院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 ,这些知名学

48 大学物 理 第28卷 者,使当时的厦门大学立时名声大振) 予实验技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 32注重实验室建设,开中国大学课堂实验教学的 33一线执教,治学严谨,教学民主 先河 胡刚复先生1918年刚到南京高等师范任教时,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学,必须有实验方能培养 全系仅有他一个教授,理论讲课带实验全由他一人 出真正的物理学家.这是胡刚复先生坚定不移的信 承担.除在南京上课外,他还在上海几所大学兼课 念.然而物理学自晚清引进我国之后,教师在课堂上 每周一直是3天在南京授课,3天在上海授课.当时 只是宣读英文讲义,学生照本背诵,大学和中学均无 他的家眷一直居住上海,在南京期间便独自住在南 物理实验室.始自1918年,胡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 京成贤街文德里中国科学社图书馆内,因为当时胡 学堂创建了我国最早的物理实验室,开了中国大学 先生是中国科学社理事和图书馆馆长,此图书馆也 课堂实验教学的先河.故从某种意义上讲,胡刚复先 是胡先生和其他若干社友精心建立的.图书馆所收 生是第一个真正把物理学引入中国的物理学先辈. 藏的国外科技书刊远超过当时国内几所著名的大 据老校友回忆,南京高等师范和他兼职的上海大同 学.在课堂理论教学中,也有胡先生的特点.钱临照 大学早在1920年己有供学生使用的很好的物理实 先生回忆说:“二十年代我在上海大同大学听胡先生 验室.胡先生在大同大学所创建的近代物理实验室 的课,胡先生一面讲课一面在黑板上推导公式,有时 因受到南通市实业家张骞父子的捐助,当时己有迈 遇到错误,他就另改思路,重新推导,并讲明为什么 克耳孙干涉仪、密立根油滴仪等,其设备的先进性和 出现错误,又为什么现在正确了.” 丰富程度是国内私立大学中独一无二的.1923年12 胡先生另一个讲课特色是理论课上善于穿插物 月12日半夜,南京高等师范理化楼失火,物理实验 理学史,讲述某一新基本物理概念或理论时,他总舍 仪器全部烧毁.胡刚复先生当天奔走京沪两地,甚至 得化一定时间向学生介绍新概念或理论产生的历史 中途在苏州下车,从大同大学、东吴大学借得实验仪 线索和科学大师们的创造思路.这不仅向学生灌输 器和教具,赶回南京授课,使学生的实验没有耽误. 科学知识,还教给他们科学研究方法,启发他们创造 胡刚复先生在建好南京高师和大同大学物理实验室 性思维 的同时,还克尽所能不遗余力协助清华大学筹建物 胡刚复先生事业性强,事必躬亲而严格认真.在 理实验室.胡刚复先生上实验课时并不是让学生照 浙江大学任文理学院院长期间,他还特意为理科各 教材上的安排行事,而是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制作或 系学生开设了一门高等物理课程,以加深本系和 校检、修理仪器部件,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边动脑边动 外系学生对物理学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边缘学科的 手的能力,将课堂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 兴趣.待浙大迁至贵州遵义后胡先生建言学校,宣布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据 实行“导师制”,要求每个学生自己选定任何一位教 钱临照先生回忆):“有一次胡先生要我测量一根铁 授为导师,导师要经常找他的学生谈话,从治学、做 丝的磁滞回线,他要我选择一只适当的纸筒,给我一 人等方面给以指导 些纱包导线,要我自己计算在那只纸筒上绕多少圈 胡刚复先生的科学教育思想是在通才教育和因 才能得到需要的磁场强度.又有一次胡先生竞然要 材施教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基础理论和实验训练,并 我把一只有毛病的墙式电流计修理好了之后再用它 要求教师开好基础课和反映科学前沿的课程.他对 来作实验.有时得出的实验结果和书本的答案不一 工科师生一贯强调要有坚强的理科根底.他要求学 致,胡先生要我们讨论其原因.说实话,这些要求对 生选课时直接到他那里去签字,用这种方法指导学 学生而言,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学生费时固然多了 生按个人志趣、特长和优缺点作出最佳选择,以提高 一些,但从中的得益是匪浅的.胡先生认为要培养一 学习效果或作跨学科领域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提问 名物理学家包括理论物理学家)就必须让他们在 时,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解答时往往旁及学习方 学习期间就接受扎实的实验训练,使其具有科学的 法、选课方向以及对待学问和生活的态度等等,常常 素养.在实验教学中胡先生还严格禁止学生伪造实 历数小时不知疲倦.据许良英先生回忆:哪是我 验数据 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拿着选课单到院长办公室请 1988年,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和其他3 胡刚复先生签字,顺便问他一句:听说又要准备迁 位物理学界前辈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特设立胡校了,是否事实?'他一连不停地同我讲了3个多小 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物理学奖,胡刚复奖授 时,从下午四五点一直讲到八点左右,吃晚饭时间都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e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48 大 学 物 理 第 28卷 者 ,使当时的厦门大学立时名声大振 [ 13 ] . 3. 2 注重实验室建设 ,开中国大学课堂实验教学的 先河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学 ,必须有实验方能培养 出真正的物理学家. 这是胡刚复先生坚定不移的信 念. 然而物理学自晚清引进我国之后 ,教师在课堂上 只是宣读英文讲义 ,学生照本背诵 ,大学和中学均无 物理实验室. 始自 1918年 ,胡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 学堂创建了我国最早的物理实验室 ,开了中国大学 课堂实验教学的先河. 故从某种意义上讲 ,胡刚复先 生是第一个真正把物理学引入中国的物理学先辈. 据老校友回忆 ,南京高等师范和他兼职的上海大同 大学早在 1920年已有供学生使用的很好的物理实 验室. 胡先生在大同大学所创建的近代物理实验室 因受到南通市实业家张骞父子的捐助 ,当时已有迈 克耳孙干涉仪、密立根油滴仪等 ,其设备的先进性和 丰富程度是国内私立大学中独一无二的. 1923年 12 月 12日半夜 ,南京高等师范理化楼失火 ,物理实验 仪器全部烧毁. 胡刚复先生当天奔走京沪两地 ,甚至 中途在苏州下车 ,从大同大学、东吴大学借得实验仪 器和教具 ,赶回南京授课 ,使学生的实验没有耽误. 胡刚复先生在建好南京高师和大同大学物理实验室 的同时 ,还克尽所能不遗余力协助清华大学筹建物 理实验室. 胡刚复先生上实验课时并不是让学生照 教材上的安排行事 ,而是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制作或 校检、修理仪器部件 ,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边动脑边动 手的能力 ,将课堂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 ,从而有效地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 钱临照先生回忆 [ 1 ] :“有一次胡先生要我测量一根铁 丝的磁滞回线 ,他要我选择一只适当的纸筒 ,给我一 些纱包导线 ,要我自己计算在那只纸筒上绕多少圈 才能得到需要的磁场强度. 又有一次胡先生竟然要 我把一只有毛病的墙式电流计修理好了之后再用它 来作实验. 有时得出的实验结果和书本的答案不一 致 ,胡先生要我们讨论其原因. ”说实话 ,这些要求对 学生而言 ,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学生费时固然多了 一些 ,但从中的得益是匪浅的. 胡先生认为要培养一 名物理学家 (包括理论物理学家 )就必须让他们在 学习期间就接受扎实的实验训练 ,使其具有科学的 素养. 在实验教学中胡先生还严格禁止学生伪造实 验数据. 1988年 ,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和其他 3 位物理学界前辈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 ,特设立胡 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物理学奖 ,胡刚复奖授 予实验技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 3. 3 一线执教 ,治学严谨 ,教学民主 胡刚复先生 1918年刚到南京高等师范任教时 , 全系仅有他一个教授 ,理论讲课带实验全由他一人 承担. 除在南京上课外 ,他还在上海几所大学兼课 , 每周一直是 3天在南京授课 , 3天在上海授课. 当时 他的家眷一直居住上海 ,在南京期间便独自住在南 京成贤街文德里中国科学社图书馆内 ,因为当时胡 先生是中国科学社理事和图书馆馆长 ,此图书馆也 是胡先生和其他若干社友精心建立的. 图书馆所收 藏的国外科技书刊远超过当时国内几所著名的大 学. 在课堂理论教学中 ,也有胡先生的特点. 钱临照 先生回忆说 :“二十年代我在上海大同大学听胡先生 的课 ,胡先生一面讲课一面在黑板上推导公式 ,有时 遇到错误 ,他就另改思路 ,重新推导 ,并讲明为什么 出现错误 ,又为什么现在正确了. ” 胡先生另一个讲课特色是理论课上善于穿插物 理学史 ,讲述某一新基本物理概念或理论时 ,他总舍 得化一定时间向学生介绍新概念或理论产生的历史 线索和科学大师们的创造思路. 这不仅向学生灌输 科学知识 ,还教给他们科学研究方法 ,启发他们创造 性思维. 胡刚复先生事业性强 ,事必躬亲而严格认真. 在 浙江大学任文理学院院长期间 ,他还特意为理科各 系学生开设了一门“高等物理 ”课程 ,以加深本系和 外系学生对物理学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边缘学科的 兴趣. 待浙大迁至贵州遵义后胡先生建言学校 ,宣布 实行“导师制 ”,要求每个学生自己选定任何一位教 授为导师 ,导师要经常找他的学生谈话 ,从治学、做 人等方面给以指导. 胡刚复先生的科学教育思想是在通才教育和因 材施教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基础理论和实验训练 ,并 要求教师开好基础课和反映科学前沿的课程. 他对 工科师生一贯强调要有坚强的理科根底. 他要求学 生选课时直接到他那里去签字 ,用这种方法指导学 生按个人志趣、特长和优缺点作出最佳选择 ,以提高 学习效果或作跨学科领域的学习. 学生在课外提问 时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 解答时往往旁及学习方 法、选课方向以及对待学问和生活的态度等等 ,常常 历数小时不知疲倦. 据许良英先生回忆 [ 14 ] :“那是我 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 ,拿着选课单到院长办公室请 胡刚复先生签字 ,顺便问他一句 :‘听说又要准备迁 校了 ,是否事实 ?’他一连不停地同我讲了 3个多小 时 ,从下午四五点一直讲到八点左右 ,吃晚饭时间都

第4期 凌瑞良.等:中国物理学前辈胡刚复 49 被耽误了,我肚子饿得发慌,也只好耐心听着.天黑 4胡刚复的浓浓师生情 了,办公室里没有灯,他依然娓娓而谈.胡刚复先生 是开创我国物理学的元老,1936年随竺可桢校长来 胡先生平时爱生如子,对优秀学生,他更是倍加 浙大后,是校长最得力的助手,每次迁校都由他提出 爱护和关心.1927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的原 周密方案.像我这样一个没有活动能力而又幼稚的 中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低年级生,随便问他一个问题,竟得到了如此详尽的 副委员长严济慈先生(1901一1996年)是胡刚复先 回答,不久,在校门口我看见他同一个校工站在路上 生在南京高师的早期学生.他俩的师生关系可算非 长谈.这种真挚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和浙大传统的 同一般.严先生是浙江东阳县下湖严村人,1918年 求是校风,陶冶着我们这些青年学生”这一事例 夏天他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南京高等师范,是 足以说明胡刚复先生待人接物丝毫没有什么“大 1923年东南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在校长达5年.这 家”、“老师的味道.他治学严谨但又真诚朴实,平 段时间胡刚复正在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任教授,并兼 易近人,与他相处,如接春风,同他交谈,如话家常. 任中国科学社图书馆馆长.严先生在大学未毕业前 他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治学、为人的榜样,不 就由印书馆正式出版他编著的《初中算术和《几何 愧为物理教育科研的一代宗师. 证题法两本书,平时喜爱阅读看书,受胡先生的信 1946年胡刚复先生被委派率学生前往英国学习 任,也经常出入图书馆,帮助整理图书,编目分类,还 雷达技术.为我国培养第一批雷达高技术人才.在英 受教师委托代为《科学》月刊审稿件.那时,杨铨、何 国期间,他每周均到剑桥大学听课,听微波原理和听 鲁先生也住在图书馆附近5),他们经常来馆里与胡 他以前在哈佛未正规学过的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和统 刚复先生一起研究社务与教学.严先生有机会向他 们求教,受益匪浅.1923年当严先生刚刚毕业时,就 计力学等课程.1936年严重伤寒症给胡先生带来的后 遗症是耳朵失聪,在战后冬天无取暖条件的英国更为 破例地被中国科学社接受为正式社员.之所以说是 破例是当时有规定,凡是未出国留学人员加入中国 加重,胡先生只能每次座在第一排方能勉强听见. 科学社的,只能称“仲社员”其实,当初胡刚复早己 1948年他还借道美国,考察了美国的战后科学研究, 赏识这位勤奋好学,聪颖过人的青年学生了.严济慈 特别是核物理、高能物理的进展.1948年11月回到杭 绝对是个科研苗子,就是家庭贫困.为支持他毕业后 州,他便和竺可桢一起到达上海,坚决抵制当局要他 出国深造,胡刚复与熊庆来、何鲁和段调元先生共同 们把浙大撤到台湾去的安排,从而得以留在祖国大 资助严济慈赴法国留学116.1923年秋天,严济慈 陆 赴法留学前,胡刚复、何鲁、杨铨等先生还在中国科 1950年,上海大同大学解体,他辞去大同大学 学社为其设宴送行,以示鼓励 校长和浙江大学的教职,应茅以升之聘去唐山交通 1923年暑假去法国留学之前,严济慈与东南大学 大学和北洋大学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他被聘为 第一个才貌出众的女学生张宗英订婚.订婚仪式是在 南开大学物理系教授.他在北洋大学、南开大学期 秦淮河边一家餐馆举行的,请了两桌客人,介绍人是 间,教授过光学、近代物理、X射线金属学等多门课 胡刚复、何鲁先生,张之高教授代表严济慈的父辈,有 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开好不甚熟悉的金属学 20多位知名教授出席1.1927年11月11日,严济慈 课,1954年他虽己年逾花甲,还仍每周乘火车从天 从法国学成回到上海,与张宗英女士结婚,证婚人是 津到北京大学去听国内金属物理学家新开设的金属 李石曾、郑洪年,男方介绍人是严济慈的恩师胡刚复 物理学课.教课者是一位青年教师,胡先生却坐在后 和何鲁,女方介绍人是陈中凡和胡肖石 排,戴了助听器认真听讲,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耻 除严济慈先生外还有一位吴有训先生,他与胡 下问的好学精神实为后辈的楷模 刚复先生的师生情谊可称得上经久不谕.吴有训先 胡刚复先生生活简朴,衣食从不讲究,但嗜好读 生(1897一1977年)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近 书.胡刚复先生自1918年回国起至解放前后,一直 代物理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会的 在上海大同大学兼职教书并当系主任,任理学院院 创始者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科学研 长直至做校长,因为大同大学经费短缺,胡先生32 究事业的组织者,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学部委 年如一日在大同大学教书始终不拿工资,这种美德 员院士人.吴先生1916年7月于江西南昌第二中学 鲜为人知,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 毕业,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学习,不久就有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4期 凌瑞良 ,等 :中国物理学前辈 ———胡刚复 49 被耽误了 ,我肚子饿得发慌 ,也只好耐心听着. 天黑 了 ,办公室里没有灯 ,他依然娓娓而谈. 胡刚复先生 是开创我国物理学的元老 , 1936年随竺可桢校长来 浙大后 ,是校长最得力的助手 ,每次迁校都由他提出 周密方案. 像我这样一个没有活动能力而又幼稚的 低年级生 ,随便问他一个问题 ,竟得到了如此详尽的 回答 ,不久 ,在校门口我看见他同一个校工站在路上 长谈. 这种真挚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 ,和浙大传统的 ‘求是 ’校风 ,陶冶着我们这些青年学生 ”. 这一事例 足以说明胡刚复先生待人接物丝毫没有什么“大 家 ”、“老师 ”的味道. 他治学严谨但又真诚朴实 ,平 易近人 ,与他相处 ,如接春风 ,同他交谈 ,如话家常. 他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治学、为人的榜样 ,不 愧为物理教育科研的一代宗师. 1946年胡刚复先生被委派率学生前往英国学习 雷达技术,为我国培养第一批雷达高技术人才. 在英 国期间,他每周均到剑桥大学听课,听微波原理和听 他以前在哈佛未正规学过的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和统 计力学等课程. 1936年严重伤寒症给胡先生带来的后 遗症是耳朵失聪 ,在战后冬天无取暖条件的英国更为 加重,胡先生只能每次座在第一排方能勉强听见. 1948年他还借道美国 ,考察了美国的战后科学研究, 特别是核物理、高能物理的进展. 1948年 11月回到杭 州,他便和竺可桢一起到达上海,坚决抵制当局要他 们把浙大撤到台湾去的安排,从而得以留在祖国大 陆. 1950年 ,上海大同大学解体 ,他辞去大同大学 校长和浙江大学的教职 ,应茅以升之聘去唐山交通 大学和北洋大学任教. 1952年院系调整 ,他被聘为 南开大学物理系教授. 他在北洋大学、南开大学期 间 ,教授过光学、近代物理、X射线金属学等多门课 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开好不甚熟悉的金属学 课 , 1954年他虽已年逾花甲 ,还仍每周乘火车从天 津到北京大学去听国内金属物理学家新开设的金属 物理学课. 教课者是一位青年教师 ,胡先生却坐在后 排 ,戴了助听器认真听讲 ,这种活到老学到老 ,不耻 下问的好学精神实为后辈的楷模. 胡刚复先生生活简朴 ,衣食从不讲究 ,但嗜好读 书. 胡刚复先生自 1918年回国起至解放前后 ,一直 在上海大同大学兼职教书并当系主任 ,任理学院院 长直至做校长 ,因为大同大学经费短缺 ,胡先生 32 年如一日在大同大学教书始终不拿工资. 这种美德 鲜为人知 ,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 4 胡刚复的浓浓师生情 胡先生平时爱生如子 ,对优秀学生 ,他更是倍加 爱护和关心. 1927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的原 中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员长严济慈先生 ( 1901—1996年 )是胡刚复先 生在南京高师的早期学生. 他俩的师生关系可算非 同一般. 严先生是浙江东阳县下湖严村人 , 1918年 夏天他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南京高等师范 ,是 1923年东南大学第一届毕业生 ,在校长达 5年. 这 段时间胡刚复正在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任教授 ,并兼 任中国科学社图书馆馆长. 严先生在大学未毕业前 就由印书馆正式出版他编著的《初中算术 》和《几何 证题法 》两本书 ,平时喜爱阅读看书 ,受胡先生的信 任 ,也经常出入图书馆 ,帮助整理图书 ,编目分类 ,还 受教师委托代为《科学 》月刊审稿件. 那时 ,杨铨、何 鲁先生也住在图书馆附近 [ 15 ] ,他们经常来馆里与胡 刚复先生一起研究社务与教学. 严先生有机会向他 们求教 ,受益匪浅. 1923年当严先生刚刚毕业时 ,就 破例地被中国科学社接受为正式社员. 之所以说是 破例是当时有规定 ,凡是未出国留学人员加入中国 科学社的 ,只能称“仲社员 ”. 其实 ,当初胡刚复早已 赏识这位勤奋好学 ,聪颖过人的青年学生了. 严济慈 绝对是个科研苗子 ,就是家庭贫困. 为支持他毕业后 出国深造 ,胡刚复与熊庆来、何鲁和段调元先生共同 资助严济慈赴法国留学 [ 15, 16 ] . 1923年秋天 ,严济慈 赴法留学前 ,胡刚复、何鲁、杨铨等先生还在中国科 学社为其设宴送行 ,以示鼓励. 1923年暑假去法国留学之前 ,严济慈与东南大学 第一个才貌出众的女学生张宗英订婚. 订婚仪式是在 秦淮河边一家餐馆举行的,请了两桌客人 ,介绍人是 胡刚复、何鲁先生 ,张之高教授代表严济慈的父辈,有 20多位知名教授出席 [15 ] . 1927年 11月 11日,严济慈 从法国学成回到上海,与张宗英女士结婚 ,证婚人是 李石曾、郑洪年 ,男方介绍人是严济慈的恩师胡刚复 和何鲁 ,女方介绍人是陈中凡和胡肖石. 除严济慈先生外还有一位吴有训先生 ,他与胡 刚复先生的师生情谊可称得上经久不谕. 吴有训先 生 (1897—1977年 )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 ,中国近 代物理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 ,中国物理学会的 创始者之一 ,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科学研 究事业的组织者 ,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学部委 员 (院士 ). 吴先生 1916年 7月于江西南昌第二中学 毕业 ,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学习 ,不久就有

50 大学物 理 第28卷 幸遇上名师胡刚复先生,真是三生有幸.在南京的求 江大学发表的演讲.玻尔演讲地点设在浙江大学新教 学过程中,胡刚复先生给吴有训先生的指导和帮助 室楼三楼大教室内,玻尔演讲的题目是失于原子核 是良多的.据吴有训自己回忆”:“1918年吾在刚从 物理学之最近发展》玻尔的演讲很精彩,幻灯机也工 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归来,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 作得很好,听众200多人,浙江省广播电台也同时向 青年学者胡刚复教授的指导下,对X射线研究产生浓 全省转播.这次讲演会的主持人就是胡刚复先生,浙 厚兴趣.吴有训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物理学家康普 大的师生们都知道胡院长是个非常热情而且健谈的 顿(A.H Compton)教授,研究X射线散射问题,对康 人,话匣子打开就很难关住.讲演会的程序是由他说 普顿效应作过深入细致的实验研究,其导师康普顿也 几句开场的话,然后请玻尔教授讲座,但胡先生话匣 由此获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毋庸置疑,胡刚复先 子一开,就又忘了时间,除了介绍玻尔的经历外,还讲 生是吴有训先生走上科研之路的引路人. 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时间过了15分钟,他还没有 1966年2月19日胡刚复先生在天津逝世,2月 结束的意思.王淦昌他们急了,在台下议论说:若不 23日,吴有训先生与夫人王立芬特赴北京车站接胡 提醒他,恐怕这个讲台就没有玻尔的份了.于是王淦 刚复先生的骨灰,后默默护送恩师至北京万安公 昌给胡先生递条子,请他不要讲了,把时间留给玻尔 墓,使恩师与其前妻华氏永久安息在一起 吧!胡先生看了条子,明白了,急忙说:“对不起,对不 据查考,胡刚复先生在浙江大学真是“五世同 起,请玻尔教授讲演.冶上台下都被胡先生这一突然 堂”,绝无仅有.因为胡先生在东南大学时期的亲授 举动引笑了,这是友善的、理解的笑,因为大家都知道 门生有张绍忠等:王淦昌是吴有训的门生,应该是第胡院长是个学问渊博而又平易近人的人 三代了;助教程开甲等是第四代:当时的门生李政道 52创立了康熙词典中找不到的一个熵字 等都是第五代门生了. 学习物理的人都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虽有克 胡刚复先生毕生从事高等教育事业,桃李满天 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两种,但它们实际上都蕴 下.他早期的学生有吴有训、恽子强、严济慈、吴学 含着指出其他一切不可逆过程的共同规律:在一切 周、赵忠尧、柳大纲、施汝为、朱正元等,稍晚有余瑞 与热相联系的现象中自发地实现的过程都是不可逆 璜、顾静徽、钱临照、陆学善、钱学森、吴健雄、冯炳 的.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热力学第一定律 铃、朱剑寒、卢嘉锡等,再晚有程开甲、胡济民、李政 就是因为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Rudilf Emanuel 道、李文铸、李天庆、李寿楠等著名科学家 Clausius1822一1888年)找到了态函数内能 U),才建立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从而解决了很多 5胡刚复二件鲜为人知的事 实际问题.作为类比,善于构思物理概念的克劳修斯 51大教室里发出友善、理解的笑声 于1865年又找到了一个新概念态函数熵(S),用 1937年5月23至25日是浙江大学校史上的重 以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完成态函S的定义很自然, 要日子.1937年5月20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玻尔 倒是给S定名却使克劳修斯颇感踌躇,煞费苦心,最 Niels Bohr1885一1962年)偕夫人与儿子汉斯.玻 后考虑到S的物理意义与“能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在 尔Hans Bohr)应邀到中国访问,在上海讲学后,5月 字形上也应接近为好.为此,克劳修斯用字义为转 23日中午12时30分由浙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胡刚 变的希腊词语“印oπn为S命名,其德文同音字可 复先生陪同来到杭州).玻尔受到浙大当时3位突 写成“Entropie”英文为entropy/,以与“能的德文字 出青年科学家束星北、王淦昌、何增禄以及物理系主 “Energie”筷文为energy)在字形上接近从而定名.态 任张绍忠教授的迎接,并下榻在西冷饭店.5月24 函数“entopy的中文翻译是个熵字,左边是火字旁, 日上午9时,胡刚复和束星北、王淦昌、何增禄与张 右边是一个商字这种翻译是相当创新的,连诺贝尔物 绍忠主任一起陪玻尔夫妇和儿子游览西湖,玻尔一 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的导师吴大猷老先生原来也一 边游览一边向王淦昌介绍了关于原子核的复合核和 直不晓得到底是哪一位先生想出来的,创位了这样的一 液滴模型的思想,游完西湖各名胜古迹,胡刚复先生 个字,他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字.后来吴先生才知道原 就在西湖边一家中国饭馆请玻尔一家吃了一顿让玻 来是胡刚复先生所贡献出来的一个新名称), 尔儿子觉得是丰盛得令人难以想象的中国饭.吃完了 早在123年,1R普朗克(1858一1947年)来中国 鱼翅和许多别的菜肴,时间已是4时30分了.于是玻 南京讲学,著名物理学家胡刚复教授当时正在南京高师 尔和家人赶回他们下榻的饭馆,去准备将于5时在浙 陈南大学任教,由他当普朗克翻译,首次将“Entropy'”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50 大 学 物 理 第 28卷 幸遇上名师胡刚复先生 ,真是三生有幸. 在南京的求 学过程中 ,胡刚复先生给吴有训先生的指导和帮助 是良多的. 据吴有训自己回忆 [ 17 ] :“1918年吾在刚从 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归来,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 青年学者胡刚复教授的指导下,对 X射线研究产生浓 厚兴趣. ”吴有训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物理学家康普 顿 (A. H. Comp ton)教授,研究 X射线散射问题 ,对康 普顿效应作过深入细致的实验研究,其导师康普顿也 由此获 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毋庸置疑,胡刚复先 生是吴有训先生走上科研之路的引路人. 1966年 2月 19日胡刚复先生在天津逝世 , 2月 23日 ,吴有训先生与夫人王立芬特赴北京车站接胡 刚复先生的骨灰 [ 17 ] ,后默默护送恩师至北京万安公 墓 ,使恩师与其前妻华氏永久安息在一起. 据查考 ,胡刚复先生在浙江大学真是“五世同 堂 ”,绝无仅有. 因为胡先生在东南大学时期的亲授 门生有张绍忠等;王淦昌是吴有训的门生 ,应该是第 三代了;助教程开甲等是第四代;当时的门生李政道 等都是第五代门生了. 胡刚复先生毕生从事高等教育事业 ,桃李满天 下. 他早期的学生有吴有训、恽子强、严济慈、吴学 周、赵忠尧、柳大纲、施汝为、朱正元等 ,稍晚有余瑞 璜、顾静徽、钱临照、陆学善、钱学森、吴健雄、冯炳 铃、朱剑寒、卢嘉锡等 ,再晚有程开甲、胡济民、李政 道、李文铸、李天庆、李寿楠等著名科学家. 5 胡刚复二件鲜为人知的事 5. 1 大教室里发出友善、理解的笑声 1937年 5月 23至 25日是浙江大学校史上的重 要日子. 1937年 5月 20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玻尔 (N iels Bohr, 1885—1962年 )偕夫人与儿子汉斯. 玻 尔 (Hans Bohr)应邀到中国访问 ,在上海讲学后 , 5月 23日中午 12时 30分由浙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胡刚 复先生陪同来到杭州 [ 10 ] . 玻尔受到浙大当时 3位突 出青年科学家束星北、王淦昌、何增禄以及物理系主 任张绍忠教授的迎接 ,并下榻在西泠饭店. 5月 24 日上午 9时 ,胡刚复和束星北、王淦昌、何增禄与张 绍忠主任一起陪玻尔夫妇和儿子游览西湖 ,玻尔一 边游览一边向王淦昌介绍了关于原子核的复合核和 液滴模型的思想 ,游完西湖各名胜古迹,胡刚复先生 就在西湖边一家中国饭馆请玻尔一家吃了一顿让玻 尔儿子觉得是丰盛得令人难以想象的中国饭. 吃完了 鱼翅和许多别的菜肴,时间已是 4时 30分了. 于是玻 尔和家人赶回他们下榻的饭馆,去准备将于 5时在浙 江大学发表的演讲. 玻尔演讲地点设在浙江大学新教 室楼三楼大教室内,玻尔演讲的题目是《关于原子核 物理学之最近发展 》. 玻尔的演讲很精彩 ,幻灯机也工 作得很好 ,听众 200多人,浙江省广播电台也同时向 全省转播. 这次讲演会的主持人就是胡刚复先生,浙 大的师生们都知道胡院长是个非常热情而且健谈的 人,话匣子打开就很难关住. 讲演会的程序是由他说 几句开场的话,然后请玻尔教授讲座,但胡先生话匣 子一开 ,就又忘了时间,除了介绍玻尔的经历外,还讲 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时间过了 15分钟,他还没有 结束的意思. 王淦昌他们急了,在台下议论说:“若不 提醒他 ,恐怕这个讲台就没有玻尔的份了. ”于是王淦 昌给胡先生递条子 ,请他不要讲了 ,把时间留给玻尔 吧 ! 胡先生看了条子,明白了,急忙说:“对不起,对不 起,请玻尔教授讲演. ”台上台下都被胡先生这一突然 举动引笑了,这是友善的、理解的笑,因为大家都知道 胡院长是个学问渊博而又平易近人的人. 5. 2 创立了康熙词典中找不到的一个“熵 ”字 学习物理的人都知道 ,热力学第二定律虽有克 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两种 ,但它们实际上都蕴 含着指出其他一切不可逆过程的共同规律 :在一切 与热相联系的现象中自发地实现的过程都是不可逆 的. 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热力学第一定律 就是因为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 (Rudilf Emanuel Clausius, 1822—1888 年 ) 找到了态函数 ———内能 (U ) ,才建立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从而解决了很多 实际问题. 作为类比 ,善于构思物理概念的克劳修斯 于 1865年又找到了一个新概念 ———态函数熵 (S ) ,用 以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 完成态函 S的定义很自然 , 倒是给 S定名却使克劳修斯颇感踌躇,煞费苦心,最 后考虑到 S的物理意义与“能 ”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在 字形上也应接近为好. 为此 ,克劳修斯用字义为“转 变 ”的希腊词语“τροπη”为 S 命名 ,其德文同音字可 写成“Entrop ie”(英文为 entropy) ,以与“能 ”的德文字 “Energie”(英文为 energy)在字形上接近从而定名. 态 函数“entropy”的中文翻译是个“熵 ”字,左边是火字旁, 右边是一个商字.这种翻译是相当创新的,连诺贝尔物 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的导师吴大猷老先生原来也一 直不晓得到底是哪一位先生想出来的,创立了这样的一 个字,他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字. 后来吴先生才知道原 来是胡刚复先生所贡献出来的一个新名称 [2 ] . 早在 1923年, I. R普朗克 (1858—1947年 )来中国 南京讲学,著名物理学家胡刚复教授当时正在南京高师 (东南大学 )任教,由他当普朗克翻译,首次将“Entropy

第4期 凌瑞良等:中国物理学前辈胡刚复 51 译为熵ws1渊源于Entopy这个概念太复杂,况且 展之回忆M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Entopy为克劳修斯所造,不容易找到一个与此贴切 31欧七斤.略述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李复几[刀1中国 的字.有鉴于此,胡先生干脆舍难从易,想了一个简单的 科技史杂志,2007,28(2:105112 [4]张友余.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先驱胡敦复刀1中 方法,根据公式s-9认为S为热量与温度之商,而 国科技史料,1993.141):3441 且此概念与火有关像征着热),于是在商字上加火字 [51无锡县志编纂委员会.无锡县志M1上海:上海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4:1035.1059 旁,构成一个熵”就此,“Entropy'有了中文名熵”利 [61清华大学校史稿M1北京:中华书局,1981:8 用汉字以偏旁来表达字义的特色,相当贴切,又颇为形 [71张祖贵.中国第一位现代数学博士胡明复J1中国科 象地表达了态函数“Entropy的物理概念,真是高明. 技史料,199112(3):46-53 也正因为如此,“熵被广泛采用,流传下来,为浩瀚 「81胡南琦.我国近代物理学事业奠基人之一胡刚复 的汉字文库中增加了一个新字 小OL1光明网首页: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除了解决热力学上熵这个难翻译的概念译 [9]解俊民.胡刚复M]/科学家传纪大辞典编辑部.中国 名外,胡先生还首先提出电学上的“电位这个难译 现代科学家传记第二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41- 的译名1 145 除此之外,在国家度量衡方面,胡刚复先生和其 [101李瑞芝,孙晓光,常甲辰.核物理学家王淦昌M1北 他物理学家一起还提出1米等于3尺和1公斤等于 京:原子能出版社,1996:44 2市斤的方案1 11]凌瑞良.王淦昌的中微子探测建议与诺贝尔奖擦肩 而过”J1物理与工程,2006,16(6):51-58 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在中国并不像哲学、文 [121王凯.一所大学的“长征”N1人民政协报,2008- 学有深远的根源,物理学这个名词是舶来品,它从晚 02-14(B3). 清引入中国至今,有80多年历史,经过数代物理学 [13]韩守泉.鲁迅在厦门大学的日子[N1人民政协报 家的努力,今天中国物理学水平可与西欧媲美,这是 2007-06-21B3). 中国人的骄傲.抚今追昔,饮水思源,作为一名物理 141胡济民,许良英,等.王淦昌和他的科学贡献M1北 学的传承者,又是胡先生的同乡,对胡刚复先生这位 京:科学出版社,1987:210 物理学先辈更是感到由衷钦佩,格外敬仰.让我们永 151金涛.严济慈先生访谈录刀1中国科技史料,1999,20 远记住这位中国物理学先辈胡刚复先生, (3):231-232 [161张维.中国著名数学家熊庆来M1北京:金城出版 参考文献: 社.2008:79 [171徐文镐.吴有训年谱[J1中国科技史料,1997,18 11物理通报编辑部.中国物理学会举行胡刚复、饶毓泰、 (4):42.59 叶企孙、吴有训纪念会月1物理通报,1987(5):12 181冯端,冯步云.痛M1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25-27 [2]吴大猷述,黄伟彦等整理,柳怀祖编.早期中国物理发 HU Gang-fu-A Chnese forerunner i physics L ING Rui-liang (Deparment of Physics,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igy,Changshu,Jiangsu 215500,China) Abstract:HU Gang-fu (1892-1966),who accomplished his education in physics earlier than others,was a first-generation Chinese physicist,a well-known science educator,and a Chinese forerunner in modem physics For amost half of a century,he dedicated his life to China's science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bringing up for China a host of talented peopl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fter a brief account of his fam ily background and life,this article dwells upon HU Gang-fu'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education as well as hi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style of work Key words:HU Gang-fu,forerunner,modem physics fam ily background and life,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4期 凌瑞良 ,等 :中国物理学前辈 ———胡刚复 51 译为“熵 ” [18 ] . 渊源于 Entropy这个概念太复杂,况且 “Entropy”为克劳修斯所造 ,不容易找到一个与此贴切 的字.有鉴于此 ,胡先生干脆舍难从易 ,想了一个简单的 方法 ,根据公式 dS = dQ T ,认为 S为热量与温度之商,而 且此概念与火有关 (象征着热 ) ,于是在商字上加火字 旁,构成一个“熵 ”.就此,“Entropy”有了中文名“熵 ”. 利 用汉字以偏旁来表达字义的特色,相当贴切,又颇为形 象地表达了态函数“Entropy”的物理概念 ,真是高明. 也正因为如此 ,“熵 ”被广泛采用 ,流传下来 ,为浩瀚 的汉字文库中增加了一个新字. 除了解决热力学上“熵 ”这个难翻译的概念译 名外 ,胡先生还首先提出电学上的“电位 ”这个难译 的译名 [ 9 ] . 除此之外 ,在国家度量衡方面 ,胡刚复先生和其 他物理学家一起还提出 1米等于 3尺和 1公斤等于 2市斤的方案 [ 9 ] . 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在中国并不像哲学、文 学有深远的根源 ,物理学这个名词是舶来品 ,它从晚 清引入中国至今 ,有 80多年历史 ,经过数代物理学 家的努力 ,今天中国物理学水平可与西欧媲美 ,这是 中国人的骄傲. 抚今追昔 ,饮水思源 ,作为一名物理 学的传承者 ,又是胡先生的同乡 ,对胡刚复先生这位 物理学先辈更是感到由衷钦佩 ,格外敬仰. 让我们永 远记住这位中国物理学先辈 ———胡刚复先生. 参考文献 : [ 1 ] 物理通报编辑部. 中国物理学会举行胡刚复、饶毓泰、 叶企孙、吴有训纪念会 [J ]. 物理通报 , 1987 (5) : 122. [ 2 ] 吴大猷述 ,黄伟彦等整理 ,柳怀祖编. 早期中国物理发 展之回忆 [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6: 3. [3 ] 欧七斤. 略述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李复几 [J ]. 中国 科技史杂志 , 2007, 28 (2) : 1052112. [4 ] 张友余.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先驱 ———胡敦复 [J ]. 中 国科技史料 , 1993, 14 (1) : 34241. [5 ] 无锡县志编纂委员会. 无锡县志 [M ]. 上海 :上海社会 科学出版社 , 1994: 1 035, 1 059. [6 ] 清华大学校史稿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1: 8. [7 ] 张祖贵. 中国第一位现代数学博士胡明复 [J ]. 中国科 技史料 , 1991, 12 (3) : 46253. [8 ] 胡南琦. 我国近代物理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胡刚复 [J /OL ]. 光明网首页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9 ] 解俊民. 胡刚复 [M ] / /科学家传纪大辞典编辑部. 中国 现代科学家传记第二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97: 1412 145. [10 ] 李瑞芝 ,孙晓光 ,常甲辰. 核物理学家王淦昌 [M ]. 北 京 :原子能出版社 , 1996: 44. [11 ] 凌瑞良. 王淦昌的“中微子探测建议与诺贝尔奖擦肩 而过 ”[J ]. 物理与工程 , 2006, 16 (6) : 51258. [12 ] 王凯. 一所大学的“长征 ”[N ]. 人民政协报 , 2008 - 02- 14 (B3). [ 13 ] 韩守泉. 鲁迅在厦门大学的日子 [N ]. 人民政协报 , 2007- 06- 21 (B3). [14 ] 胡济民 ,许良英 ,等. 王淦昌和他的科学贡献 [M ].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 1987: 210. [15 ] 金涛. 严济慈先生访谈录 [J ]. 中国科技史料 , 1999, 20 (3) : 2312232. [16 ] 张维. 中国著名数学家熊庆来 [M ]. 北京 :金城出版 社 , 2008: 79. [17 ] 徐文镐. 吴有训年谱 [J ]. 中国科技史料 , 1997, 18 (4) : 42, 59. [18 ] 冯端,冯步云.熵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 25227. HU Gang2fu———A Chinese forerunner in physics L ING Rui2liang (Department of Physics,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igy, Changshu, Jiangsu 215500, China) Abstract: HU Gang2fu (1892—1966) , who accomp lished his education in physics earlier than others, was a first- generation Chinese physicist, a well- known science educator, and a Chinese forerunner in modern physics. For almost half of a century, he dedicated his life to Chinaπs science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bringing up for China a host of talented peop l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fter a brief account of his fam ily background and life, this article dwells upon HU Gang2fuπ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education as well as hi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style of work. Key words: HU Gang2fu; forerunner; modern physics; family background and life; 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