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 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 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乂。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 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 得体流畅。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被动句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査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人物性格特 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査频率 最髙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 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 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有的两篇 都是写景的游记;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比较阅读只是一种 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 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 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 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 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 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誼(3)也,呼而问之: “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諠]xaun,遗忘。(4)[戒]警告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孟子辍然中止()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二)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 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 (5)[指摘]挑剔,批评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术()过( )疵(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 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 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 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 得体流畅。 特殊句式 :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被动句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人物性格特 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 最高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 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 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有的两篇 都是写景的游记;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比较阅读只是一种 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 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 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 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 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 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一)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 (3)也 ,呼而问之: “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 矣。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諠 ]xāun,遗忘。(4)[戒]警告。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二)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 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 (5)[指摘]挑剔,批评。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术( ) 过( ) 疵(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