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本专业必须具备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 学和顺床医学奠定基暗:使学生树立斜证难物主义世界观,用实事果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职业道德。 主要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和掌捉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与跳邻、生长发有规律及其功能意义等。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选用挂图、榄型、标本、多媒体教学,授课时通过插放视听教材,或自制作精美课件展示人体形态结构, 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联系临床知识,讲述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常见临味疾病的关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 对内容的理解。采取理论、实训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考评方法,理论知识考核:占60%。实训躁作考试:占30%,主要考核学生对标本结构的识 别使力:平时成绩:10%。根据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范围进行命题。 (2)《组织学与胚胎学》16学时(理论14学时、实践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了解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对象:学握、理解人体的发生过程、各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学会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各 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微细结构的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形成发现问盟、研究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不怕苦、 不怕脏的工作精神。 主要内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四大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器官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胚胎发有过程等! 教学要求:本课程采取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分组讨论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手段实跑 教学,利用显微互动系统、职教云叩等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师生互动。考核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 包括平时考勒、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成绩总分值的30%:终结性评价为期末理论考核,占成绩总分值的70%。 (3)《生物化学》32学时(理论28学时、实践4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人体物质的分子组成与功能,系统的掌损新陈代谢的过程、调控过程:了解迹传信息的传递与表 达,对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一定的认知。要求学生能根据新陈代谢过程及调控,解释基本的生命现象,闻述疾病发病机制: 章提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工作作民,提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和团 队协作精神,以及在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主要内容:人体物质组成及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及调控:迹传信息的传通表达:临床生化等。 教学要求:物质结构功能主要采用多媒体讲授法,借助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新陈代谢及临床生化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举出 临床和生活实例,学生根据课程的知识点分析案例:遗传信息传递表达沙及生化前沿技术,采取项日教学法,教师以该内容没置主器,由学 生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完成项目,项目设五需稍超出教材内容,需学生通过信恳技术或资料查找寻找答案,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信 息检索能力。考核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考蓟、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成绩总分值的30%: 终结性评价为期末理论考核,占成绩总分值的70%。 (4)《生理学》48学时(现论40学时、实我8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竿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细胞、重要器官和系统的功能。熟悉细胞、重爱器官和系统功能活动的发生机制,了解 内外环境变化对功能活动的影响。能应用生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生理功能的变化:能够应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严谨 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生要内容: 细胞的基本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细脂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血液:血液的组成及性质、血细胞的生理、血 液凝固与纤溶、血型与输血。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循环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的功能、消化系统的功能、泌尿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的 功能、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等 教学要求:本课程采取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问各法、分组讨论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多煤体手段实施 教学,利用职教云即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师生互动。考核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考勤、课 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成绩总分值的30%:终结性评价为期末理论考楼,占成续总分值的70%: (5)《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54学时(理论44学时、实践10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竿振细菌的结构与生理特性,细菌的致病性、感染的种类与类型:正常菌每及其生理、病理意义,消毒与灭面、医院感染 细菌耐药性等变异现象。掌握重要的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木省常见的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与免疫、诊断与防治。熟委抗原、抗体、补 体、免疫系绕、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特性、生物学作用。熟悉免疫应答的过程及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常见疾病等, 章提免疫预防、免疫治疗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勘作的精神。 主要内容:常见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及防治原则、免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免疫应答的功能和意义、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 防治原则等 教学要求:第一阶段:理论学习,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课程学习,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等多 种教学方法。第二阶段:在具备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验教学,在实验室进行分组理实一体的实验操作。考核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 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成绩总分值的3%:终结性评价为期末理论考核,占成绩总分 值的70%。 (6)《病理学)36学时(理论28学时、实践8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提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常见病病理变化及临宋病理联系,熟悉常见病变的转、结局,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 机制:会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能应用病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病理变化:能够应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局部病变与整体发展的联系,疾病 发生发展的普遍与特殊规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主要内容:细胞利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降碍:炎密:肿榴:各系统常见疾病等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本专业必须具备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 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职业道德。 主要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与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等。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选用挂图、模型、标本、多媒体教学,授课时通过播放视听教材,或自制作精美课件展示人体形态结构, 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联系临床知识,讲述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常见临床疾病的关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 对内容的理解。采取理论、实训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考评方法。理论知识考核:占60%。实训操作考试:占30%,主要考核学生对标本结构的识 别能力;平时成绩:10%。根据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范围进行命题。 (2)《组织学与胚胎学》16学时(理论14学时、实践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了解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理解人体的发生过程、各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学会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各 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微细结构的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形成发现问题、研究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不怕苦、 不怕脏的工作精神。 主要内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四大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器官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胚胎发育过程等。 教学要求:本课程采取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分组讨论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手段实施 教学,利用显微互动系统、职教云APP等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师生互动。考核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 包括平时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成绩总分值的30%;终结性评价为期末理论考核,占成绩总分值的70%。 (3)《生物化学》32学时(理论28学时、实践4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人体物质的分子组成与功能,系统的掌握新陈代谢的过程、调控过程;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 达,对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一定的认知。要求学生能根据新陈代谢过程及调控,解释基本的生命现象,阐述疾病发病机制; 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和团 队协作精神,以及在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主要内容:人体物质组成及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临床生化等。 教学要求:物质结构功能主要采用多媒体讲授法,借助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新陈代谢及临床生化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举出 临床和生活实例,学生根据课程的知识点分析案例;遗传信息传递表达涉及生化前沿技术,采取项目教学法,教师以该内容设置主题,由学 生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完成项目,项目设置需稍超出教材内容,需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或资料查找寻找答案,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信 息检索能力。考核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成绩总分值的30%; 终结性评价为期末理论考核,占成绩总分值的70%。 (4)《生理学》48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8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细胞、重要器官和系统的功能,熟悉细胞、重要器官和系统功能活动的发生机制,了解 内外环境变化对功能活动的影响。能应用生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生理功能的变化;能够应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严谨 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主要内容:细胞的基本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血液:血液的组成及性质、血细胞的生理、血 液凝固与纤溶、血型与输血。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循环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的功能、消化系统的功能、泌尿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的 功能、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等。 教学要求:本课程采取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分组讨论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手段实施 教学,利用职教云APP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师生互动。考核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考勤、课 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成绩总分值的30%;终结性评价为期末理论考核,占成绩总分值的70%。 (5)《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54学时(理论44学时、实践10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掌握细菌的结构与生理特性,细菌的致病性、感染的种类与类型;正常菌群及其生理、病理意义,消毒与灭菌、医院感染、 细菌耐药性等变异现象。掌握重要的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本省常见的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与免疫、诊断与防治。熟悉抗原、抗体、补 体、免疫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特性、生物学作用。熟悉免疫应答的过程及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常见疾病等, 掌握免疫预防、免疫治疗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主要内容:常见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及防治原则、免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免疫应答的功能和意义、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 防治原则等。 教学要求:第一阶段:理论学习,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课程学习,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等多 种教学方法。第二阶段:在具备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验教学,在实验室进行分组理实一体的实验操作。考核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 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成绩总分值的30%;终结性评价为期末理论考核,占成绩总分 值的70%。 (6)《病理学》36学时(理论28学时、实践8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常见病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熟悉常见病变的转归、结局,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 机制;会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能应用病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病理变化;能够应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局部病变与整体发展的联系,疾病 发生发展的普遍与特殊规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主要内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各系统常见疾病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