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宇宙观,以其认宇宙万物皆不过为一气之转遂通天下之故。”(第28页)这段话说明易道是 化也。《易传》……承其说,而又别有进者,即静中有动、感而遂通,并不像道家专讲虚静。其它 就此一气之转化,而更指出其不息与永久之如大陆学者吕绍纲、赵俪生、周桂钿、廖名春,台湾 特征是也。(第256页)81 学者何泽恒、王新华(第十四章与老子思想 钱先生举“一阴一阳之谓道”为例说:“此所谓一阴之异同)叫颜国明等人皆有精当的正面意见 一阳,即指阴阳之永久迭运而不息也。”(第256呈现,学者可自行参考。 页)在这段话中钱先生体认的“一阴一阳”是此 起彼落,周流不息的。换句话说,便是健动不止 五、结语 可大可久。这与以虚、静为主的道家,有绝对的不 钱先生在《易传》的研究上,先从文献入手,发 又如道家论宇宙万物时,喜用“化”字。如说 表《论十翼非孔子作》以厘清孔孟旧儒与战国时代 方生方死,方死可生。”“方将化,乌知不化;方将新儒的不同:其后发表《易传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 不化乌知已化。《庄子》书中的“化”字,令人有倏论讲述代表战国新儒思想的《易传》虽然与孔孟 忽,难以捉摸的印象。《易传》便不同,如说:“阖户旧儒不同,但仅限于天体宇宙论的建构方面盖因 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此领域为道家所擅。《易传》作者吸收道家之长, 就是生生不息,可大可久的易道。所以《易传》称是值得肯定的转变。正如钱先生文中一再致意 赞天地之大!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就是的:《易传》虽吸收道家宇宙论的思想但并未背弃 此意。故而钱先生说 儒家人生论的精髓,所以在吸收过程中皆予以转 天地之化既悠久而不息,至诚而实有;不化,换句话说,便是将老庄自然宇宙观变成儒家德 如庄周、老聃氏所主,若为倏忽而驰骤虚无性的宇宙观,以求合于传统儒家的人生哲学。本 而假合。 文题目“融通以达变”,就在指出钱先生对《易传》 盖庄老言化,皆倏忽而驰骤,虚无而假诠释的内涵,若有不足之处,尚祈诸位学者惠予教 合,虽天地无所用心焉,此所以谓自然也 《易传》……言化,则有其必具之征,与其所必 至之业……日生、曰育、曰开、曰成是也。故 参考文献 虽亦无为而自然,而可以见天地之大!矣! [1]钱穆.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 (第258页)1 M]台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 于是这倏忽假合的道家自然宇宙观,在战国儒者 [2]钱穆.易经研究[A].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7 的融通下,就变成含有刚健至德生生不已的宇宙 集83.84期合刊[C](大陆)中山大学,1929 观。其它如精气、鬼神等概念,也都经由战国儒者 [3]钱穆.易经研究[A]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 之手,由道转儒,由自然转生健!钱先生的这番体 [C]台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6 会,当今易学思想家也多有同想。如戴琏璋先生 [4]钱穆.论太极图与先天图之传授[]学思,1942 说:“《易传》作者 刚健创生的功能上体认 乾,从柔顺含容的功能上体认坤,再从乾坤的相互 [5]钱穆.易传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论[]思想与时 感应配合上体认易道。乾坤是万物生成的首要条 代,1944,(34) 6]钱穆.易传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论[A]中国哲 件,因而易道是万物生生不已的终极根源。”(第 学史论集(一)[C]台北: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 章各篇內容之分析—系辞传,第154页)这 业委员会,1958 段话说明易道就是乾坤,也是万物化生不已的根 7]钱穆.易传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论[A].中国学 源。胡自逢先生说:“易无思无为,非谓不思不为 术思想史论丛(二)[C].台北:台北东大图书公 以锢闭之也。正为有思有为,必先精诚专一,以致 其寂静。故人心必先能寂然不动,然后能应,感而 [8]钱穆.易传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论[A].周易研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ww.cnki.net宇宙观 ,以其认宇宙万物皆不过为一气之转 化也。《易传》……承其说 ,而又别有进者 ,即 就此一气之转化 ,而更指出其不息与永久之 一特征是也。(第 256 页) [8 ] 钱先生举“一阴一阳之谓道”为例说“: 此所谓一阴 一阳 ,即指阴阳之永久迭运而不息也。”(第 256 页) [8 ]在这段话中 ,钱先生体认的“一阴一阳”是此 起彼落 ,周流不息的。换句话说 ,便是健动不止 , 可大可久。这与以虚、静为主的道家 ,有绝对的不 同。 又如道家论宇宙万物时 ,喜用“化”字。如说 “方生方死 ,方死可生。”“方将化 ,乌知不化 ;方将 不化 ,乌知已化。”《庄子》书中的“化”字 ,令人有倏 忽 ,难以捉摸的印象。《易传》便不同 ,如说“: 阖户 谓之坤 ,辟户谓之乾 ,一阖一辟谓之变 ,往来不穷 谓之通。”这一阖一辟的变 ,与往来不穷的通 ,指的 就是生生不息、可大可久的易道。所以《易传》称 赞天地之大 ! 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就是 此意。故而钱先生说 : 天地之化既悠久而不息 ,至诚而实有 ;不 如庄周、老聃氏所主 ,若为倏忽而驰骤 ,虚无 而假合。 盖庄老言化 ,皆倏忽而驰骤 ,虚无而假 合 ,虽天地无所用心焉 ,此所以谓自然也。 《易传》……言化 ,则有其必具之征 ,与其所必 至之业 ……曰生、曰育、曰开、曰成是也。故 虽亦无为而自然 ,而可以见天地之大 ! 矣 ! (第 258 页) [8 ] 于是这倏忽假合的道家自然宇宙观 ,在战国儒者 的融通下 ,就变成含有刚健至德、生生不已的宇宙 观。其它如精气、鬼神等概念 ,也都经由战国儒者 之手 ,由道转儒 ,由自然转生健 ! 钱先生的这番体 会 ,当今易学思想家也多有同想。如戴琏璋先生 说“:《易传》作者 ……从刚健创生的功能上体认 乾 ,从柔顺含容的功能上体认坤 ,再从乾坤的相互 感应配合上体认易道。乾坤是万物生成的首要条 件 ,因而易道是万物生生不已的终极根源。”(第三 章 各篇內容之分析 ———系辞传 ,第 154 页) [30 ] 这 段话说明易道就是乾坤 ,也是万物化生不已的根 源。胡自逢先生说“: 易无思无为 ,非谓不思不为 以锢闭之也。正为有思有为 ,必先精诚专一 ,以致 其寂静。故人心必先能寂然不动 ,然后能应 ,感而 遂通天下之故。”(第 28 页) [31 ]这段话说明易道是 静中有动、感而遂通 ,并不像道家专讲虚静。其它 如大陆学者吕绍纲、赵俪生、周桂钿、廖名春 ,台湾 学者何泽恒[32 ][33 ] 、王新华(第十四章 与老子思想 之异同) [34 ] 、颜国明[35 ] 等人皆有精当的正面意见 呈现 ,学者可自行参考。 五、结 语 钱先生在《易传》的研究上 ,先从文献入手 ,发 表《论十翼非孔子作》以厘清孔孟旧儒与战国时代 新儒的不同 ;其后发表《易传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 论》讲述代表战国新儒思想的《易传》,虽然与孔孟 旧儒不同 ,但仅限于天体宇宙论的建构方面 ,盖因 此领域为道家所擅。《易传》作者吸收道家之长 , 融通道家宇宙论 ,转而建立属于儒家的宇宙论 ,这 是值得肯定的转变。正如钱先生文中一再致意 的《: 易传》虽吸收道家宇宙论的思想 ,但并未背弃 儒家人生论的精髓 ,所以在吸收过程中皆予以转 化 ,换句话说 ,便是将老庄自然宇宙观变成儒家德 性的宇宙观 ,以求合于传统儒家的人生哲学。本 文题目“融通以达变”,就在指出钱先生对《易传》 诠释的内涵 ,若有不足之处 ,尚祈诸位学者惠予教 正。 参考文献 : [ 1 ]钱穆.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 [ M]. 台北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79. [ 2 ]钱穆. 易经研究[ A ]. 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 :7 集 83. 84 期合刊[ C]. (大陆) 中山大学 , 1929. [ 3 ]钱穆. 易经研究[ A ].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 [ C]. 台北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1976. [ 4 ]钱穆. 论太极图与先天图之传授[J ]. 学思 ,1942 , 1 (7) . [ 5 ]钱穆. 易传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论[J ]. 思想与时 代 ,1944 ,(34) . [ 6 ]钱穆. 易传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论[ A ]. 中国哲 学史论集(一) [ C]. 台北 :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 业委员会 ,1958. [ 7 ]钱穆. 易传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论[ A ]. 中国学 术思想史论丛 (二) [ C]. 台北 :台北东大图书公 司 ,1977. [ 8 ]钱穆. 易传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论[ A ]. 周易研 9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