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分歧,特别是这种分歧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印冲突 的积极影响,世界和平也将更加得到巩固”。⑤莫 的问题本身。 斯科及时向北京通报了赫鲁晓夫访美的有关情 表面的分歧是处理与尼赫鲁关系的方针。对 况赫鲁晓夫还亲自给毛泽东写信,并送交了美苏 于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的看法,中苏领导人之间没 首脑往来信件,而中国对此也公开表示赞同。© 有原则的区别。毛泽东也曾多次讲,尼赫鲁“是 其实,苏联人看的很清楚,中国的表态都是表面上 印度资产阶级的中间派,同右派有区别”,印度 的。例如,8月5日《人民日报就美苏领导人即 不是我们的敌对者,而是我们的友人”。①分歧在 将互访的消息发表社论,表示欢迎,但也谈到: 于如何对待“中间派”。中国领导人认为,“那些 “美国政府究竞具有多大诚意…还有待于今后 原则立场,那些是非界限,是一定要说的”,对尼 的实际行动。⑦奠斯科也不会不注意到,9月17 赫鲁的政策是“又争取,又批评,又团结,又斗 日《人民日报第5版发表了赫鲁晓夫头天到达 争”。②而在中国人眼里,莫斯科过高估计了印度 华盛顿的消息和祝贺文章《苏联和平外交的新胜 在国际斗争中的作用,深怕得罪尼赫鲁,唯恐 利》,而在第6版则刊出了两篇与此气氛极不协 触犯印度”。③中国领导人还认为,西藏问题 调的报道:“联大第十四届会议开幕,各种迹象表 本质上是在中国大陆上最后一场激烈而严重的阶 明美国仍准备在会上搞冷战’”,美国竞一口拒 级斗争。④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批判尼赫鲁的错误 绝苏联建议,硬说不必要召集日内瓦会议参加国 立场,苏联采取容忍的态度,就是丧失了原则。在 开会”。⑧这不啻在贬低美苏首脑会谈的意义。 中印冲突中,苏联没有站出来支持社会主义的中 中共中央在内部讨论时的确认为,赫鲁晓夫在访 国,却明显祖护资本主义的印度,就是丧失了立 美前停止对中国的核援助(6月20日),并就中印 场。从中国使馆和外交部的分析看,中国人未必 冲突发表中立性的声明,都是为了适应美国当 不理解莫斯科的两难处境,只是认为在这个问题 局的需要”,这“表明他这次到美国去,对中国不 上抓住了苏联的短处,而这些指责又是可以理直 怀好意”。©但是这种考虑和判断很难向莫斯科 气壮拿到桌面上来说的。 明言,而对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做法,在公开场 暗中的分歧是对待美苏首脑会晤的态度。苏 合又只能表示支持。因此,毛泽东真正感到无法 联的看法是:随着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西方统治 容忍的是赫鲁晓夫的美国之行,却又难以启齿。⑩ 集团的某些阶层对国际争端采取了较现实的态 赫鲁晓夫访美之后急匆匆地赶到北京,参加 度,这是一种新的趋势。美苏首脑互访是“当前 中国国庆十周年大典。当赫鲁晓夫得意洋洋、兴 最重要的国际事件”。“苏美关系如果稳定地进 高采烈地走下飞机时,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等待 入和平共处的轨道,将对整个国际局势发生巨大 他的将是中国领导人借题发挥的“大批判”。 ①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第247一249、269页。 ② 《健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第269页;《周恩来年谱(1949一1976)冲卷,第224一225页。 ③驻苏使馆致外交部电,1959年9月10日、30日,外档,105-00946-04,第36一37、41页。 ④周恩来年谱(1949一1976)冲卷,第227页。 ⑤最近苏联杂志对国际形势的提法,内部参考》1959年9月9日第2866号,第19一23页。 ⑥ KynMK 5 T CoBeTcko- KHTanCKHA packo】.c293.294,安东诺夫转交美苏领导人往来信件及赫鲁晓夫致毛泽东函, 1959年8月7日,外档,111-00874.02,第7一20页,健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第459一460页。 ⑦《从民日报》1959年8月5日第1版。8月14日苏联在报纸摘发这篇社论时,略去了上述内容。见1959年中苏关系大 事记之二:政治部分,1959年11月20日,外档,109-01353-05,第214一241页。 ⑧ 《从民日报》1959年9月17日第5、6版。 回吴冷西:《什年论战》,第219页。 有俄国学者错误地断言,毛泽东是因为塔斯社声明而转变了对赫鲁晓夫访美的立场。KymHk 5 T,CoBeTCKO- KHTanCKHn packon c294. 16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分歧 ,特别是这种分歧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印冲突 的问题本身。 表面的分歧是处理与尼赫鲁关系的方针。对 于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的看法 ,中苏领导人之间没 有原则的区别。毛泽东也曾多次讲 ,尼赫鲁“是 印度资产阶级的中间派 ,同右派有区别 ”,“印度 不是我们的敌对者 ,而是我们的友人 ”。① 分歧在 于如何对待“中间派 ”。中国领导人认为 ,“那些 原则立场 ,那些是非界限 ,是一定要说的 ”,对尼 赫鲁的政策是“又争取 ,又批评 ,又团结 ,又斗 争 ”。② 而在中国人眼里 ,莫斯科过高估计了印度 在国际斗争中的作用 ,深怕得罪尼赫鲁 ,“唯恐 ‘触犯 ’印度 ”。③ 中国领导人还认为 ,西藏问题 本质上是在中国大陆上最后一场激烈而严重的阶 级斗争。④ 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批判尼赫鲁的错误 立场 ,苏联采取容忍的态度 ,就是丧失了原则。在 中印冲突中 ,苏联没有站出来支持社会主义的中 国 ,却明显袒护资本主义的印度 ,就是丧失了立 场。从中国使馆和外交部的分析看 ,中国人未必 不理解莫斯科的两难处境 ,只是认为在这个问题 上抓住了苏联的短处 ,而这些指责又是可以理直 气壮拿到桌面上来说的。 暗中的分歧是对待美苏首脑会晤的态度。苏 联的看法是 :随着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 ,西方统治 集团的某些阶层对国际争端采取了较现实的态 度 ,这是一种新的趋势。美苏首脑互访是“当前 最重要的国际事件 ”。“苏美关系如果稳定地进 入和平共处的轨道 ,将对整个国际局势发生巨大 的积极影响 ,世界和平也将更加得到巩固 ”。⑤ 莫 斯科及时向北京通报了赫鲁晓夫访美的有关情 况 ,赫鲁晓夫还亲自给毛泽东写信 ,并送交了美苏 首脑往来信件 ,而中国对此也公开表示赞同。⑥ 其实 ,苏联人看的很清楚 ,中国的表态都是表面上 的。例如 , 8月 5日《人民日报 》就美苏领导人即 将互访的消息发表社论 ,表示欢迎 ,但也谈到 : “美国政府究竟具有多大诚意 ……还有待于今后 的实际行动。”⑦莫斯科也不会不注意到 , 9月 17 日《人民日报 》第 5版发表了赫鲁晓夫头天到达 华盛顿的消息和祝贺文章《苏联和平外交的新胜 利 》,而在第 6版则刊出了两篇与此气氛极不协 调的报道 :“联大第十四届会议开幕 ,各种迹象表 明美国仍准备在会上搞‘冷战 ’”;“美国竟一口拒 绝苏联建议 ,硬说不必要召集日内瓦会议参加国 开会 ”。⑧ 这不啻在贬低美苏首脑会谈的意义。 中共中央在内部讨论时的确认为 ,赫鲁晓夫在访 美前停止对中国的核援助 (6月 20日 ) ,并就中印 冲突发表中立性的声明 ,都是为了“适应美国当 局的需要 ”,这“表明他这次到美国去 ,对中国不 怀好意 ”。⑨ 但是这种考虑和判断很难向莫斯科 明言 ,而对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做法 ,在公开场 合又只能表示支持。因此 ,毛泽东真正感到无法 容忍的是赫鲁晓夫的美国之行 ,却又难以启齿。λυ 赫鲁晓夫访美之后急匆匆地赶到北京 ,参加 中国国庆十周年大典。当赫鲁晓夫得意洋洋、兴 高采烈地走下飞机时 ,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 ,等待 他的将是中国领导人借题发挥的“大批判 ”。 ·16·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λυ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八册 ,第 247—249、269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八册 ,第 269页 ;《周恩来年谱 (1949—1976) 》中卷 ,第 224—225页。 驻苏使馆致外交部电 , 1959年 9月 10日、30日 ,外档 , 105 - 00946 - 04,第 36—37、41页。 《周恩来年谱 (1949—1976) 》中卷 ,第 227页。 最近苏联杂志对国际形势的提法 ,《内部参考 》1959年 9月 9日第 2866号 ,第 19—23页。 КуликБ. Т. Советско- китайскийраскол, с. 293 - 294;安东诺夫转交美苏领导人往来信件及赫鲁晓夫致毛泽东函 , 1959年 8月 7日 ,外档 , 111 - 00874 - 02,第 7—20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八册 ,第 459—460页。 《人民日报 》1959年 8月 5日第 1版。8月 14日苏联在报纸摘发这篇社论时 ,略去了上述内容。见 1959年中苏关系大 事记之二 :政治部分 , 1959年 11月 20日 ,外档 , 109 - 01353 - 05,第 214—241页。 《人民日报 》1959年 9月 17日第 5、6版。 吴冷西 :《十年论战 》,第 219页。 有俄国学者错误地断言 ,毛泽东是因为塔斯社声明而转变了对赫鲁晓夫访美的立场。 КуликБ. Т. , Советско- китайскийраскол, с. 29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