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1.44%,在板边减少了1280MPa,减少了30.6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了轧制压力分布的 变化。 5结 论 (1)轧辊辊间刚度系数的研究,为真实地反映辊间的弹性压扁提供了理论依据。 (2)对于轧锟凸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计算模型,提高了本城模型的计算精度,并根据 具体现场条件进行了验证。 (3)对轧制压力的辊凸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这方面的精确解析仍需进一步研 究。 参考文献 1邹家祥主编。轧钢机械。北京:治金工业出版社,1989,6 2王国栋。板形控制和板形理论,北京:治金工业出版社,1986 、3.王祖城,正家木.弹性和塑性理论及有限单元法,北京:治金工业出版社,1983 yt 国内首创的四辊高精度带钢冷轧机 由北京科技大学和上海治金设备总厂联合设计,并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工业性液压堆 上计算机控制的10×350四辊高精度冷轧机已达到80年代初期同类轧机的国际先进水平。 中420 轧机具有下列特点:(1)轧机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高;(2)轧机采用支承辊传动,四 列短圆柱滚子轴承,油雾润滑,具有工作辊正弯功能,设置有快速换辊装置,整体式机架等, (3)液压堆上系统,工作平稳可靠,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压力AGC消差效果显著;(4) 计算机采用实时多任务系统,具有监控AGC、预控AGC、张力AGC、恒强力复合控制、升 减速补偿、操作自动化等多种控制功能;(5)其有压力、张力、厚度和辊缝自动测量等检测 仪表。 轧机的技术指标是:(1)带钢成品的规格:Bmx=250mm,作mia=0,1mm;(2)成品 厚度精度:稳速轧制阶段,0,2mm以下±4和m,0.2mm以上±2%带厚(带长90%以上)多 加、减速阶段,0.2mm以下±94m,0.2mm以上士4.5%带厚;(3)成品表面粗糙度0.4~ 0.8;(4)轧制速度:vmx=2,2m/s)。 (康贵信) 141 1 . 4 写 ; 在 板边减少 了 1 2 80 M P a , 减少了 30 . 61 %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了轧制压力分布的 变化 。 甸 5 结 论 ( 1) 轧 辊辊间刚度系数的研究 , 为真实地反映 辊间的弹性压 扁提供了理论依据 。 ( 2) 对 于 轧辊凸度的研究 , 提出了新的 计算模 型 , 提高了本城模型的计算精度 , 并根据 具体现场条件进行了验证 。 ( 3 ) 对 轧制压力的辊凸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痢寸 , 这方面 的精确解析仍需 进 一 步 研 究 。 参 考 文 献 一 邹家祥主编 · 轧钢机械 · 北京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 9 8 9 , 6 王国栋 . 板形控制和板形理论 . 北京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 9 8 6 王祖城 , 汪家才 . 弹性和塑 性理论及有限单元法 , 北京 : 冶命工业出版社 , . 1 9 83 国内首创 的四 辊 高精度带钢冷轧机 由北京科技大学和上海冶金设备总厂联合设计 , 并研制成功的我 国第一台工业性液压堆 ` 二 , , , , ` 价1 1 0 、 。 二 。 二 , * . , 、 * , , 。 、 。 , 。 。 上计算机控制的岑老共 x 3 50四辊高精度冷轧机 。 已达到 80 年 * 。代初, 期 , 。同 *类 。轧 。机 的, 。国二际 *先*进 二水二平 。 一 r ’ ~ “ “ 一 ’ ~ ” ` 功4 20 一 ’ 一 ~ ” ` ’ ~ “ 一” ’ 一 “ “ “ ~ 一` “ 一 ` ” ~ ` ” ” ” ’ 、 ” 一 ` “ 一 ` ~ “ ” ` 一 ,. 一 ” 轧机具有下 列特点 : (1 ) 轧机的机械化和 自动化水平高 ; (2) 轧机采用 支承辊传动 , 四 列短圆柱滚子轴承 , 油雾润滑 , 具有工作辊正弯功 能 ,设置有快速换辊装置 , 整体式机 架等; (3 ) 液压堆 上系统 , 工作平稳可靠 , 精度高 , 响应速度快 , 压力 A G C 消差效果 显 著 , (4) 计算机采用 实时多任务系统 , 具有监控 A G C 、 预控 A G C 、 张力 A G C 、 恒 强力复合控制 、 升 减速补偿 、 操作 自动化等多种控制功能 ; (5 ) 具有压力 、 张力 、 厚度和 辊缝 自动 测量等检侧 仪表 。 轧机的技术指标是 : (1 ) 带钢成 品的规 格 : B 。 : = 2 5 Om m , h im 。 = .0 l o m ; (2 ) 成 品 厚度精度 : 稳速轧制阶段 , 0 。 Z m m 以下 土 4 产 m , 0 。 Zm m 以上 士 2 %带厚 (带长 90 写以上 ) ; 加 、 减速阶段 , 0 。 Z m m 以下 士 9产m , 0 . 2 m m 以上 士 4 . 5 %带厚 ; ( 3) 成品表面 粗 糙度 。 。 4 一 .0 8 , (4 ) 轧 制速度 : 。 m . 二 = 2 . 2 m ls 》 。 (康贵信 )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