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I:10.13374/j.iss1001053x.1991.01.02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13。第1期 Vol.13No.1 1991年1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JaD。1991 对本城模型的评价及发展 高永生·孙占军·邹家祥· 搞要:讨论了轧辊凸度对辊系变形及轧制压力的影响,并对本城原公式进行了修正 和验证,证实了此修正公式在工程上的可用性。 关健词:弯辊力,轧辊凸度,轧制压力,本城模型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on-sai Model Gao Yongsheng Sun Zhanjun.Zou Jiaxiang ABSTRACT:This paper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roll crown on the deformation of the roll system and the rolling pressure,and the corrected equations are verified by test,shows their availablity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KEY WORDS:bending force,roll crown,rolling pressure,Hon-sai model 1本城模型的贡献 本城摸型[1?2】计算时把轧制力视作外力,可以根据不同的轧制压力分布、弯辊力和轧 辊辊型的变化来综合分析辊系的受力与变形。根据受力情况不同,把辊身分为两个区域,对 工作辊和支承辊分别列出挠曲线方程。经数学处理后,可得两区域内的挠曲线方程。 dy/dx+=-nY1 (区城I) (1) dYa/dx+=-nY2 (区域I) (2) 1990一09一10收稿 机城工程系(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cering) 10
给 1 3春第 1期 19 9 1年 1月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U n i v e r s i tr o f S c i e o e e a n d T e e五n o l o g了 B e i j in g V o l . 13 N o 。 i J a n 。 1 9 9 1 龟 对本城模型的评价及发展 高永生 . 孙 占军 ’ 邹家祥 ’ 摘 要 : 讨论 了轧辊凸度对辊系变形及 轧制压力 的影响 , 、 并对本城 原公式进行了 修 正 和毅证 , 证实了 此修正 公式在工程 上的可用性 。 关健祠 : 弯辘力 , 轧辊凸度 , 轧祠压力 , 本城模型 粉 E v a l u a t i o n a 皿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H o n 一 s a i M o d e l G a o 犷 o n g s 人e n 夕 . S u : Z h a 二 j “ “ . 2 0 “ iJ a 劣 f a 称 夕 . , , A B ST R 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e m p h a t i e a ll y d i s e u s s e s t h e i n f l “ e n e e o f t h e r o l l e r o w n o 。 t 、 e d e f o r m a t i 。 , 。 f t五。 r 。 一 s , s t e。 。 n d t、 。 r ol li n g p r e s s o r , , a n d t 、 e c o r r e c t e d e q o a t s o n s a r e v e r i f i o d 卜y t e s t , s h o , s t五e i r a v a i l a b li t y i n 乡 r a e t i e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K E Y W O R D S : b e n d i n g f o r e e , r o l l e r o w n , r o lli n g P r e s s “ r e , H o n 一 s a i m o d e l 1 本城模型的贡献 本城模型 〔 ` ’ 2 ’ 计算时把轧制力视作外力 , 可 以根据不同 的轧制压力分布 、 弯辊力和轧 辊辊型的变化来综合分析辊系的受力与变形 。 根据受力情况不同 , 把辊身分 为两个区域 , 对 工作辊和支承辊分别列出挠曲线方程 。 经数学处理后 , 可得两区域内的挠曲线方程 。 d ` Y : / d x 4 d ` Y : / d x 弓 一 n 4 Y i 一 n 4 Y Z ( 区城 I ) ( 区域 I ) ( 1 ) ( 2 ) 1 9 9 0一 0 9一 1 0 收稿 · 机械工择系 ( D e P a r t 垃 e n t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c e r i n g ) 1 0 DOI: 10. 13374 /j . issn1001 -053x. 1991. 01. 022
式中:Y1=y1-21+Cw+Cb ,Cm,C。一工作辊与支承辊的凸度曲 线5 Y2=y2-z2+Cw+C p*(x)一一单位宽度轧制压力分布多 -Ip(x)[K(+I)] n=K(I +I)(EIIw); K—辊间弹性系数 y,z”一工作辊与支承辊的挠度曲 I。,I。一工作辊与支承辊的抗弯截 线: 面系数。 (1)式和(2)式有解析的条件是很苛刻的,就必须对工程问题进行简化,如把辊间刚度系 数视作常数,忽略轧辊凸度对辊系变形的不同作用等等。做此处理后,可得本城解析式: =eh"g(4eos毫+B,sin)+s(cos2+Dsin2) (3) r,=dh2(4cos2+B:si受)+svg(ccog+D.sin受) (4) 式中各积分常数可由力学及几何边界条件确定。 2对辊间刚度系数K的研究 对刚度系数K的讨论其实质是研究两辊间的接触压力和压扁问题(3)。K是辊系尺寸、辊 0.15 32 K=K() K 0.10 const” 0.05 Strip width 30 200 400 600 800 1/mm 围1K()与辊缝差值△的分布 Fig.1 Distributions of K (s)and difference of double roll slit 面状态和辊系受力的函数,它对计算结果影响比较复杂,本文利用弗普尔公式与本城模型联 立,用迭代法逼进K的分布,并根据某冷轧厂的实测结果对K进行了评价,如图1。从图中 看出,以辊间压力为常值确定的K值为31550MPa3选代后的结果在辊中央为32160MPa, 在辊边为30130MPa,与常值分别相差610MPa和1420MPa。根据两种K值的分布,计算出 11
式 中 : 犷 ; , y 卜 对 十 c , + C ` ; . c , , 口 。 — 工作辊与 支承辊的凸度成 线 , 犷: 二 y 全一 z 盆+ C , + C 、 _ 。 , . _ 、 ` 二` , 二 … 丫二 , 、 一 2 一 了 : 一 , ’ “ , ’ “ “ P . ( 二 ) 二 — 单位宽度轧制压力分 布 , 一 .I p ’ ( x ) /〔 K ( I 、 + wI ) 〕 ; “ ` “ K (凡 + I 。 ) I ( IE 、 I , ) ; K— 辊间弹性系数 , y . , az — 工作辊 与支承辊的 挠 度 曲 几 , 几— 工作辊与支承辊的抗 弯 截 线 , ’ 面 系数 。 (1 )式和 (2 )式有解析的条件是很苛刻的 , 就必须对工程 r 向题进行简化 , 如把辊 间刚度系 数视作常数 , 忽略轧辊凸度对辊系变形的不同作用等等 。 做此处理后 , 可得本城解析式 : 。 . ” x l , ” x o . 材浑 、 . 花劣 I ~ n 劣 _ n 二 、 I ’ “ “ n 7 万 之 二 气d , “ 0 5夕飞= + 。 , “ ` n扮不犷) 十 s n 7 万 宁 气“ “ 0 5夕飞 = 十 I, ` s ` n 讶万 二 ) ( 3 ) 。 , 月劣 l , n 二 . 0 . n 劣 、 _ , 招 x 1 0 . x 一 . n x 、 1 2 = “ n 7 了 、 点 ’ c o s 7 了 十 。 ’ s ` n 歹里矿 ) + “ n 7 了 气` , “ 0 5 7 了 + 刀’ s , n 7 了 ) ( 4 ) 式 中各积分常数可 由力学及几何边界条件确定 。 2 对辊问刚度系数 尤 的研究 对刚度系数 K 的讨论其实质是研究两辊间的接触压力和压扁向题 [ 3 ’ 。 K 是辊系尺寸 、 辊 日已\V 声 , 夕 I k _ 声 K = K {冰 ) l r~ ~~ - 1 一 『 ~ 勺 一卜一 沙 入 _ 3亡 产卜衬 ` 白昌`色\T x亥à斌 图 i F i g . i D i s t r i b u t i o 几。 o f 4 0 0 6 U0 l /m m ( 习 与辊缝差值△的分布 x ( 二 ) a n d d i f f e r e 几 e e o f d o u b l e r o l l s l i t 面 状态和辊系受力的函数 , 它对计算结果影响比较复杂 , 本文利用 弗普尔公式 与本城模型联 立 , 用迭代 法逼进 K 的分布 , 并根据某冷轧厂的 实侧结果对尤 进行了评价 , 如 图 1 。 从图 中 看 出 , 以辊间压力为常值确定的 K 值为 31 5 50 M aP ; 迭代后 的结果 在辊 中央为 32 1 60 M aP , 在辊边为 30 1 30 M P a , 与常值分别相差 61 0 M P a 和 1 42 o M P a 。 根据两种 K 值 的分布 , 计算出
轧#板厚差与实测板厚差的差值△,如图1所示。以K为常值得到的最大偏差值△max为 0.148mm,K不均匀分布得到的△max为0.072mm。可以得出结论,迭代求出的辊间刚度系 数K(x)分布比常值分布更符合辊间的实际情况,以此为依据可使计算精度提高1倍。 3轧辊凸度对辊系变形的影响 轧辊凸度对辊系变形的影响是讨论对辊系有载辊缝的影响,实际上是对工作辊的变形及 弹性压扁诸项的影响,这个影响涉及到轧辊的刚度、辊面硬度和辊面磨损等。如果以C(x) 表示轧辊凸度对辊系的影响函数,则有: C(x)=f(,CC,Ew,E,I) (5) 式中:x一一沿辊身轴向的坐标影 C,E,I一轧辊的凸度函数、弹性模量和断面系数: W,b一一下标,分别代表工作辊与支承辊。 以轧件为研究对象并设其横断面为矩形。当工作辊增加了一个峰值为的凸度,轧制时 轧辊辊端相对辊中央应有-一个大小为?的挠度差,仅对工作辊而言,必须克服本身的刚度才 能实现这个挠度,同理,当支承辊同时获得一个峰值为¢的凸度时,在两辊相接触的情况 下,支承辊应有(+d/2)的挠度,支承辊必须克服自身的刚度才能实现这个位移。'这两方 面的情况说明,考虑轧辊凸度对轧辊有载辊缝的影响,应加入辊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工作 辊与支承辊的位移,应将(3)、(4)式中的凸度影响函数Cw(x)+Cb(x)换成(5)式。设两轧 辊的弹性模量相等,鉴于本文的出发点,将(5)式简化为只与轧辊尺寸有关的凸度影响函 数: C(x)=(AI+B/I)C(x)+AC(x)/I (6) 式中A、B为影响系数。根据某冷轧厂的轧机参数及带钢实测结果,当轧制力为1150t,工作 辊弯锟力80t,支承辊弯辊力为零,工作辊凸度0.03mm,支承锟凸度0.05mm,轧件入口平 均厚度3.142mm,出口平均厚度2.216mm, 可计算得A=1.523×1012mm‘,B=1.8948 2.2 ×101°mm‘。将(6)式的两系数相比较可得: 耳 ( (A1I。+B/I,)/(A1I6)=1.486 p=570t,Fw=80t,Fb=0 表明凸度同是增加一个单位,工作辊凸度对辊 2.1 C.=0.03mm,Cp=0.05mm 0 100 200300 400500 系变形的影响是支承辊的近1.5倍。这为合理 6/mm 正确地利用轧辊凸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图2不同公式对应的带钢横向厚度分布 将(6)式代入(3),(4)式可得到修正后的 1。实测值影2。本城计算值:3.修正值 计算公式。利用修正后的公式和本城原公式进 Fig.2 Profile of the thickness of strip 行计算,并和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可得图2。 under equations 修正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0.468%,本 城模型的误差为1.558%,计算精度提高了3倍多。 12
执件板厚差与实洲板厚差的差值△ , 如图 1 所示 。 以 K 为常值得到的 一 最 大 偏 差 值 △。 a 宝 为 。 . 14 8 ` 二 , K 不均匀分布得到 的△。 a x 为 0 . 07 2 rn 二 。 可以得出结 论 , 迭代求出的辊间刚度系 数 K (时分布比常值分布更 符合辊间的实际情况 , 以此为依据可使 计算情度提高 1 信 。 3 轧辊凸度对辊系变形 的影响 轧辊凸度对辊系变形的影响是 讨论对辊系有载辊缝的 影响 , 实际上是对工作辊的变形及 弹性压扁诸项的影响 , 这个影响涉及到轧辊的附度 、 辊面硬度和辊面磨损等 。 如果 以 c (习 表示轧辊凸度对辊系的影响函数 , 则有 : C (二 ) = f ( x , C , , C 、 , E , , E 。 , I , , I 、 … … ) ( 5 ) 式 中 : x — 沿辊身轴向的坐标 , C , E J 一轧 辊的凸度 函数 、 弹性模量和断面系数 ; w , b — 下 标 , 分别代表工作 辊与支承辊 。 以轧件为研究对象并设其横断面为矩形 。 当工作辊增加了 一个峰值为 嵘的凸 度 , 轧制 时 轧辊辊端相对辊 中央应有一个大小为 e 的挠度差 , 仅对 工作 辊而言 , 必须克服本身的刚度才 能 实瑰这个挠度; 同理 , 当支承辊同时获得一个峰值为 d 的凸 度时 , 在两辊相接 触 的 情况 下 , 支承辊应有 (e + dl 2) 的 烧度 , 支承辊必 须克服 自身的刚度才能 实现选个位 移 。 ’ 这 两 方 面的情况说明 , 考虑轧辊 凸度对轧辊有载辊缝的影响 , 应加人辊刚度的影响因素 。 分析工作 辊与支承辊的位移 , 应将 (3 ) 、 以 )式 中的凸度影响 l 函数亡 w x( ) + C 。 x( ) 换成 (5 ) 式 。 设两轧 辊的弹性模量相等 , 鉴于本文的出发点 , 将 (5 ) 式简化为只 与轧辊尺寸有关 的 凸 度 影 响 函 致 : C (劣 ) 二 ( A / I 卜 + B 11 , ) C , ( x ) + A C 、 ( 二 ) /I 、 ( 6 ) 式 中A 、 B为影响系数 。 根据某冷轧 厂的轧机参数及带钾实侧结果 , 当轧 制 力为 1 辊弯辊力 8 0t , 支承辊弯辊力为零 , 工作辊凸度。 。 03 二 m , 支承辊凸度 .0 05 m 二 , 均厚度 3 . 1 4 2瓜 , , 出 口平 均厚度 一~ 味盆习一- 上 - . 一 ,二 = . 一~ 一 ~ P , 5 7 0 t , 片80t , 气扩。 、 一 ~ 闷 e , 二 0 · 0 入 专 ( m叭 几观 。 Os n ] 打) 可计 算 得 A = z . 5 2 3 x 1 0 ` Z m ln ` , 1 5 0 t , 工作 轧件 人 口平 2 。 2 1 6 m 皿 , B = l 。 8 9 4 8 x 1 01 “ 二 m 4 。 将 ( 6) 式的 两系数相比较可 得 : ( A /I 、 + B f几) f ( A /几 ) = 1 。 4 8 6 叱、ǎ乞日日 夕m m 图 2 不同 公式对 应的带翩横向厚度 分布 1 。 实橄值 , 2 。 本城计算值 ; 3 。 修正值 F 19 . 2 p r o f i l e o f t h e t h i e k n e s s o f s t r i P 让 n d e r e q u a t i o n s 表明 凸度同是 增加 一个单位 , 工作辊凸度对辊 系变形的影响是支承辊的近 1 . 5 倍 。 这 为合理 正 确地利用轧辊凸度提供了理论根 据 。 将 ( 6) 式代入 (3 ) , ( 4) 式可得到修正后的 计算公 式 。 利用 修正后 的公式和本城原公 式进 行计算 , 并和实侧数据进行 比较 , 可得图 2 。 修正后计算结果与实侧数据误 差 0 。 46 8 % , 本 城模型的误差为 1 。 5 8 % , 计算精度提高了 8 倍多
4轧辊凸度对轧制压力分布的影响 辊凸度对轧制压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增加任一辊的凸度,都会使轧制压力发生变 化。由于工作辊与支承辊的刚度及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凸度对轧制压力的影响不一样,但基 本上与它们对有载辊缝的影响相似。(2)任何形式的弹性压扁和由轧制压力引起的轧辊位移 都会减小凸度的影响效果。 设辊凸度均为零时轧件的横断面为y1(x),增加凸度后为y2(x),则由于轧辊凸度引起 的轧件横向厚度差为: 1 △y(x)=y2(x)-y1(x) (7) 引起轧制压力分布的变化为: △p◆(x)=K◆(x)·△y(x) (7) 式中:K◆(x)一轧件塑性刚度系数。 9 图3为计算得的△y(x)及△p(x)曲线。 假设由于凸度的变化只能使轧后带钢横向厚差重新分布,而不会影响平均厚度,也就是 使轧件变形所做的功不变,即轧制力总和不变。设△p(x)的平均值为△p*(x)。作函数 △p(x)且满足 △p(x)dx=0。 △p(x)=△p*(x)-△p*(x) (8) 将(8)式与本城模型的轧制压力分布函数p◆(x)结合,可得考虑凸度之后的轧制压力重 新分布函数: p(x)=p◆(x)+△p(x) (9) 轧制压力分布曲线如图4所示。在辊中央处单位宽轧制压力增加了670MPa,增加了 50 AP¥) 600 450 0.50 p+(x) p*(x) 500 0 400 dy(x) 400 8 350 () -50 300 300 0.40 paw/otx(x) 100 250 200 0 100. 200300400 500 s 100 B/mm 0m100 200300 400 500 b/mm 图8沿板览△P()和△(=)分布 图4轧制压力分布曲线 Fig.3 Distribution of△p'(x)and△y(-) Fig.4 Distribution of roll pressures along strip width 13
4 轧辊凸度对轧制压力分布 的影响 口 劝 辊凸度对轧制压力的影 响主要表现为 : 〔)l 增加任一辊的 凸度 , 都会使 轧制压力发 生 变 化 。 由于 工作 辊与 支承辊的 刚度及所处的位置不同 , 其 凸度对 轧制压 力的影响不 一样 , 但基 本上 与它们对有载辊缝的影响相似 。 ( 2) 任何形式的 弹性压扁和 由轧制压力 引起的轧辊 位 移 都会减小 凸度的 影响效果 。 设辊凸度均 为零时轧件的横断面为 y , ( x) , 增加 凸度后为y Z x( ) , 则 由于轧辊凸度引 起 的轧件横向厚度差为 : A y (劣 ) = y Z ( x ) 一 y ; (工 ) ( 7 ) 引起轧 制压 力分 布的 变化 为 : △P . ( x ) = K * ( x ) · △ 夕 ( x ) ( 7 ) 产 式 中 : K * (劝 — 轧件塑性刚度系数 。 图 3 为计算得的八y ( 幻及八P . x( ) 曲线 。 假设 由于 凸度的 变化 只能使轧后带钢横向厚差重 新分 布 , 而不 会影响平均厚度 , 也就是 使 轧件变形所做的 功不 变 , 即轧制 力 总和 不 变 。 设△ 广 (劝 的平均 值 为△广 ( x) 。 作 函 数 △ , ( 二 )且满足 {: △ , (二 )` 二 = 。 。 △ P ( x ) = 么 P * (劣 ) 一 △ P * ( 劣 ) ( 8 ) 将 ( 8) 式与本城模型的轧 制压力分布函数 P . ( x )结合 , 可得考虑 凸度之 后 的轧 制压 力 重 新分布 函数 : P (劣 ) = P * (劣 ) + △P (劣 ) ( 9 ) 轧 制压力分布曲线如图 4 所 示 。 在辊 中央处单位 宽轧制压力 增 加了 6 70 M P a , 增 加 了 ` 60504321 乌昌\。只匕dT司 ?、霎/ 0洲、口乌、) · 、à( * 八à入\衬门已日 乙 . 口 . . . . . 一二 勺 、 侧 _ 曰八曰、 ~ , . 月. 阅. . , 0 。 5 0 0 。 4 0 0 1 0 0 , 2 0 0 3 0 0 「 b / m m 4 0 0 5 0 0 彝、不刃撅` 1 } 1 丫 山昌、。留(悠气 .叼 40530 图 3 沿板宽△户 ` ( 二 ) 和 △y( 习 分布 F 19 . 3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户 · ( 二 ) a n d 乙 , ( : ) a l o n g s t r i P w i d t h 乙/ nr m 图 4 轧制压力 分布曲线 F室9 . 4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r o l l P r e s s u r e s
11.44%,在板边减少了1280MPa,减少了30.6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了轧制压力分布的 变化。 5结 论 (1)轧辊辊间刚度系数的研究,为真实地反映辊间的弹性压扁提供了理论依据。 (2)对于轧锟凸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计算模型,提高了本城模型的计算精度,并根据 具体现场条件进行了验证。 (3)对轧制压力的辊凸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这方面的精确解析仍需进一步研 究。 参考文献 1邹家祥主编。轧钢机械。北京:治金工业出版社,1989,6 2王国栋。板形控制和板形理论,北京:治金工业出版社,1986 、3.王祖城,正家木.弹性和塑性理论及有限单元法,北京:治金工业出版社,1983 yt 国内首创的四辊高精度带钢冷轧机 由北京科技大学和上海治金设备总厂联合设计,并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工业性液压堆 上计算机控制的10×350四辊高精度冷轧机已达到80年代初期同类轧机的国际先进水平。 中420 轧机具有下列特点:(1)轧机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高;(2)轧机采用支承辊传动,四 列短圆柱滚子轴承,油雾润滑,具有工作辊正弯功能,设置有快速换辊装置,整体式机架等, (3)液压堆上系统,工作平稳可靠,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压力AGC消差效果显著;(4) 计算机采用实时多任务系统,具有监控AGC、预控AGC、张力AGC、恒强力复合控制、升 减速补偿、操作自动化等多种控制功能;(5)其有压力、张力、厚度和辊缝自动测量等检测 仪表。 轧机的技术指标是:(1)带钢成品的规格:Bmx=250mm,作mia=0,1mm;(2)成品 厚度精度:稳速轧制阶段,0,2mm以下±4和m,0.2mm以上±2%带厚(带长90%以上)多 加、减速阶段,0.2mm以下±94m,0.2mm以上士4.5%带厚;(3)成品表面粗糙度0.4~ 0.8;(4)轧制速度:vmx=2,2m/s)。 (康贵信) 14
1 1 . 4 写 ; 在 板边减少 了 1 2 80 M P a , 减少了 30 . 61 %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了轧制压力分布的 变化 。 甸 5 结 论 ( 1) 轧 辊辊间刚度系数的研究 , 为真实地反映 辊间的弹性压 扁提供了理论依据 。 ( 2) 对 于 轧辊凸度的研究 , 提出了新的 计算模 型 , 提高了本城模型的计算精度 , 并根据 具体现场条件进行了验证 。 ( 3 ) 对 轧制压力的辊凸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痢寸 , 这方面 的精确解析仍需 进 一 步 研 究 。 参 考 文 献 一 邹家祥主编 · 轧钢机械 · 北京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 9 8 9 , 6 王国栋 . 板形控制和板形理论 . 北京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 9 8 6 王祖城 , 汪家才 . 弹性和塑 性理论及有限单元法 , 北京 : 冶命工业出版社 , . 1 9 83 国内首创 的四 辊 高精度带钢冷轧机 由北京科技大学和上海冶金设备总厂联合设计 , 并研制成功的我 国第一台工业性液压堆 ` 二 , , , , ` 价1 1 0 、 。 二 。 二 , * . , 、 * , , 。 、 。 , 。 。 上计算机控制的岑老共 x 3 50四辊高精度冷轧机 。 已达到 80 年 * 。代初, 期 , 。同 *类 。轧 。机 的, 。国二际 *先*进 二水二平 。 一 r ’ ~ “ “ 一 ’ ~ ” ` 功4 20 一 ’ 一 ~ ” ` ’ ~ “ 一” ’ 一 “ “ “ ~ 一` “ 一 ` ” ~ ` ” ” ” ’ 、 ” 一 ` “ 一 ` ~ “ ” ` 一 ,. 一 ” 轧机具有下 列特点 : (1 ) 轧机的机械化和 自动化水平高 ; (2) 轧机采用 支承辊传动 , 四 列短圆柱滚子轴承 , 油雾润滑 , 具有工作辊正弯功 能 ,设置有快速换辊装置 , 整体式机 架等; (3 ) 液压堆 上系统 , 工作平稳可靠 , 精度高 , 响应速度快 , 压力 A G C 消差效果 显 著 , (4) 计算机采用 实时多任务系统 , 具有监控 A G C 、 预控 A G C 、 张力 A G C 、 恒 强力复合控制 、 升 减速补偿 、 操作 自动化等多种控制功能 ; (5 ) 具有压力 、 张力 、 厚度和 辊缝 自动 测量等检侧 仪表 。 轧机的技术指标是 : (1 ) 带钢成 品的规 格 : B 。 : = 2 5 Om m , h im 。 = .0 l o m ; (2 ) 成 品 厚度精度 : 稳速轧制阶段 , 0 。 Z m m 以下 土 4 产 m , 0 。 Zm m 以上 士 2 %带厚 (带长 90 写以上 ) ; 加 、 减速阶段 , 0 。 Z m m 以下 士 9产m , 0 . 2 m m 以上 士 4 . 5 %带厚 ; ( 3) 成品表面 粗 糙度 。 。 4 一 .0 8 , (4 ) 轧 制速度 : 。 m . 二 = 2 . 2 m ls 》 。 (康贵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