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I:10.13374/j.issnl001-053x.1987.s3.102 7,测量距离:100~200mm(或L≤15×D) 8。耐环境温度:探头长期使用:≤200°℃ 短期使用:≤800C 变送器:0~60°C 9.湿度:≤85% 10.供电:一节15V集层电池 本课题于1985年4月由治金部组织了鉴定,并获得冶金部1986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上钢十厂三机架冷连轧机计算机厚控系统 上海第十钢铁厂北京钢铁学院自动化枭 (1982.51984.10) ,上钢十厂中170/中400×600三机架冷连轧机组厚控计算机系统是1983年治金部的重点 科研项且,经过两年多的联合攻关,研制成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三机架冷连轧机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配置及接口装置的设计和制造。 2。三机架冷连轧机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3、三机架冷连轧机组厚控系统的动态参数在线辨识和系统仿真试验。 4。三机架冷连轧机组计算机厚控系统的程序设计。 该计算机系统充分考虑了冷连轧机组使用年久,检测仪表精度不高的实际情况,在 控制思想和系统结构方面采用了有效对策。如同时应用了压下AGC和张力AGC两种控 制手段,并在其投人方式上,运用了有分有合的协调原则,还采用了可以获得高精度的 流量法数学模型等。在分析原有连轧机组的动态特性和建立新系统数学模型中,采用了 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系统辨识方法和系统仿真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系统设计与系统分析的 准确性。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使厚差小于±10微米的产品所占比重可提高20%以上, 超过了任务要求提高5~10%的指标。采用了防止工业现场中各种杂散电磁信号对计算 机系统干扰的措施,如全屏蔽、合理接地、输入、输出通道中全隔离技术等有效地保证 了计算机系统中的抗干扰能力。 该系统是我国第一个成功地使用于生产镀锡板精坯的三机架冷连轧机组的微型计算 机厚度控制系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对推动我国中小型冷连轧机组改造,实现微型计算 机控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具有推广价值。该系统投入运行,使得镀锡板精坯的厚度 精度达到了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为我国减少进口同类产品创造了条件。 木课题于1985年3月由治金部组织了鉴定,并荣获治金部1985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79
测量距 离 或 ‘ 火 耐环境温 度 探头 长期使用 ‘ 短期使用 ‘ 变送 器 湿 度 ‘ 供 电 一节 集层电池 本课题于 年 月由冶金部组织 了鉴定 , 并获得 冶金部 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 上钢十厂三机架冷连轧机计算机厚控系统 止 海 第十 钢铁 厂 北 京钢铁 学院 自动 化 来 。 。 上钢十厂拟 币 。 三机架冷连 轧机组厚控计算机系统是 年冶 金部的重 点 科研项 目 , 经过两年多的联合攻关 , 研制成功 , 主要 包括 以下 内容 三机架冷连 轧机组计算机硬件 系统的配置 及接 口 装置的设计和制造 。 。 三机架冷连 轧机组控制 系统数学模型 。 三机架冷连 轧机组 厚控系统 的动态参数在线辨识和系统仿真试 验 。 三机架冷连 轧机组计算机厚控系统的程 序设计 。 该 计算机系统充分考虑 了冷连 轧机组使用 年久 , 检测仪表精度不 高的实际情况 , 在 控制思想 和 系统结构 方面 采用 了有效对 策 。 如 同时 应用 了压下 和张力 两 种 控 制手段 , 并在其投人方式上 , 运用 了有 分有合 的协调 原 则 , 还采 用 了可 以获得高精度的 流量法数学模型等 。 在分析原有连 轧机组的动 态特性和建立新系统 数学模型 中 , 采用 了 现代控制 理论 中的 系统辨识方法和系统仿真技术 , 有 效地提高 了系统设计与系统 分析的 准确性 。 大大提高 了产 品质量 , 使厚差小 于 士 微 米的 产品所 占比重可 提高 以 上 , 超过了任务要求提高 的指标 。 采用 了防止 工业现场 中各种杂散电磁 信号对计算 机系统千扰 的措施 , 如全屏蔽 、 合 理接地 、 输入 、 输 出通 道 中全隔离技术等有效地保证 了计算机系统 中的抗干扰能力 。 该系统是我 国第一个成功地 使用 于生 产镀锡板精坯的三机架冷连轧机组的微 型计算 机厚度控制系统 , 具有 国 内先进水平 ,对推动我国 中小 型冷连 轧机组改 造 , 实现微 型计算 机控制 、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 具有 推广价值 。 该 系统 投入运 行 , 使得镀 锡板精坯 的厚度 精度达到 了国 内外同类 产 品水平 , 为我国减少进 口 同类产 品创造 了条件 。 木课题 于 年 月由冶金部组织了鉴定 , 并荣获冶金部 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 DOI :10.13374/j .issn1001-053x.1987.s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