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三部分(11-12段)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 的异同 11段,作者首先指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不完全相同:科学家追 求的普遍真理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与总结,是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 世界的,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 真理性,则是植根于整个人类的。同时作者强调,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 尽管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着很强的关联,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的论述 在12段里,作者指出: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智慧,而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 素。并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二者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阐明“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 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连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一个充满哲理的结 论:“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就“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准确而科学地诊释 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写作特点 1本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李政道先生旁征博引 结合中国古诗词、西方戏剧艺术与科学理论等诸多典型例证,加以高屋建领的精 辟分析,全面而有力地说明了科学与艺术的关联性 本文2至4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天》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 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一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 代的人们;第5段又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同理。这些事例拉近了文章 所要阐述的抽象概念与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生动而有力地说明了自 己的观点:艺术珍品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第10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 年发规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论证了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 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并让我们明白,科学原理虽然艰深, 少有常人能懂,但科学原理的应用则普遍进人每一个人的生活。而且“科学原理 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既用典型事例证明了 科学的普遍性,也对读者进行了一次近代知识的教育。 2.条分缕析,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提出论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 它们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然后分别论述“艺术”和“科学”的两个方面 而对这两个方面的论述又都是先论述创造力,再论述普遍性,最后再综合论述艺 术和科学的相同点。这种条理分明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3议论与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文章在议论的同时穿插了许多说明性文字,如对自然定律的说明、对物质 基本结构的说明等;而且文中所举的一些例子,也都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如 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 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 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 分子束、激光、ⅹ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 由于这些科学术语或原理离一般人的生活较远,读者不易理解,作者在严谨的逻 辑推理中用准确的语言对其加以科学的说明,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论证 的道理,也使本文在词语的运用上具有平实、准确、严谨的特点。这是我们写作 时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重点难点分析第三部分(11-12 段)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 的异同。 11 段,作者首先指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不完全相同:科学家追 求的普遍真理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与总结,是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 世界的,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 真理性,则是植根于整个人类的。同时作者强调,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 尽管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着很强的关联,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的论述。 在 12 段里,作者指出: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智慧,而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 素。并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二者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阐明“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 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连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一个充满哲理的结 论:“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就“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准确而科学地诊释 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二、写作特点 1.本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李政道先生旁征博引, 结合中国古诗词、西方戏剧艺术与科学理论等诸多典型例证,加以高屋建领的精 辟分析,全面而有力地说明了科学与艺术的关联性。 本文 2 至 4 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天》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 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 代的人们;第 5 段又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同理。这些事例拉近了文章 所要阐述的抽象概念与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生动而有力地说明了自 己的观点:艺术珍品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第 10 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 1887 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 1900 年发规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论证了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 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并让我们明白,科学原理虽然艰深, 少有常人能懂,但科学原理的应用则普遍进人每一个人的生活。而且“科学原理 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既用典型事例证明了 科学的普遍性,也对读者进行了一次近代知识的教育。 2.条分缕析,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提出论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 它们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然后分别论述“艺术”和“科学”的两个方面, 而对这两个方面的论述又都是先论述创造力,再论述普遍性,最后再综合论述艺 术和科学的相同点。这种条理分明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3.议论与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文章在议论的同时穿插了许多说明性文字,如对自然定律的说明、对物质 基本结构的说明等;而且文中所举的一些例子,也都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如:“一 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 1887 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 1900 年发现的 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 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 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 分子束、激光、X 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 由于这些科学术语或原理离一般人的生活较远,读者不易理解,作者在严谨的逻 辑推理中用准确的语言对其加以科学的说明,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论证 的道理,也使本文在词语的运用上具有平实、准确、严谨的特点。这是我们写作 时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重点难点分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