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惠生:帛书易传》中愦损”“益”卦论疑案探析 他去世的时间,距帛书本《易传》下葬整整一百易》不杂于术数者,弼、康伯深为有功;祖尚虚 年。他在使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晩而喜无,使锡易》竟入于老、庄者,弼、康伯亦不能 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换言之,司马无过。”从这两段话里,我们可以知道,王弼《周 迁在公元前86年之前看到的侷易传》,与帛书本易注》与郑玄《易注》是相近的,郑玄的《周 惕易传》有异,除了没有说到卦》和杂卦》易注》与费直《易》学是相近的。费直《易传 外,与今本锡易传》中各个组成部分在名称上没郑玄易传》、王弼《易传》和今本《易传》是 有差别。这说明司马迁当时读的不是帛书《易一种直接传承的关系。费直易并不是这一条传承线 传》。我们现在能够看到最早的今本《易传》,是索的上限。书·儒林传》:其易“长于卦筮 唐代官方颁布的碉易正义》。这个本子的注疏者无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邪 分别为魏王弻、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也王横平中能传之。”这里所说的“系辞十篇文言” 就是说,唐代倜易》注本的易传》应该基本显示费直易传》与帛书《易传》有一定的关联 就是现在通行本的状态。《定四库全书总目周易吴承仕在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中谈到费直易的 正义十卷》介绍说:“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五大特点:“费氏之《易》视四家不同,盖有五 达疏。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浸流于谶纬。王弼乘事:费氏先师传无明说,一也;费本以古字号 其极敝而攻之,遂能排击汉儒,自标新学,古文易’,二也;以《大传》说经而无章句,三 ”从这段话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所谓“排击也;今文多脱无咎’、悔亡’费氏独与中古文 汉儒,自标新学”即王弼注运用老庄和玄学解说应,四也;费氏长于卦筮,而《文志》所列独 倜周易》,在排除卦气和谶纬的同时,增加了倜无费氏卦筮之书,明不与孟、京、焦赣同流,五 易》的玄学思辨的色彩,从义理的角度将易学研也。自马、郑作,费氏举,京氏遂衰;自辅嗣注 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行,而众家式微矣。”对于费直易学发展线索的梳 王弼是公元226至249年间人,他的《周易理,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本身的传承线 注》是承郑玄注倜易》而来,四库全书总目提索,其来源可能有一些古人流传的成份,“长于卦 要》在介绍王弼僩易注》时对王弼和郑玄注之筮”是说偏于卦筮,“系辞十篇文言”说明,与今 间的关系有比较明确的说明:“考王俭《七志》已本系辞“二十四篇”相比是“不完整”的发展过 称弼惕易注》十卷,[按化志》今不传,此据陆程中的係系辞》篇,伩文言》的出现是专门针对乾 德明经典释文》所引。]则并王、韩为一书,其坤卦而言,是龙德纯阳派的观点。“费氏举,京氏 来已久矣。说卦序卦杂卦自郑玄传费直之学,如析遂衰”是标明费氏易兴起的时间与效果。从费氏 惕易传》以附经,至弼又更定之。说者谓郑本如今易和京房易的兴衰时代的背景来看,京氏易的衰亡 之僦》卦,其》卦以下,又弼所割裂。然不一定是费氏易兴起的原因,因为从时间上看,司 郑氏《易注》至北宋尚存一卷,崇文总目》称,马迁论易在费氏易兴起之前,司马迁所说的《易 存者为α文言》、侻卦》、守卦》、你卦》四传》已经和今本《易传》的名称一致了。但是 篇。则郑本尚以纹言》自为一传,所割以附经费氏易兴起倒是与京氏易的衰亡有一定的关联。京 者,不过像传》、像象传》(胡玉缙:郑玄合注于房是前77-前37年时期的人,他的不正常“弃 经,非合保》、像象》于经,《总目》沿袭顾炎市”,是因为他利用其易学卦气理论干涉朝政过 武妲知录》之误。)今本鴕》、砷坤》二卦各多,招来的杀身之祸。我们知道京房易学是卦气论 附伩言》,知全经王弼所更定,非郑氏之旧也。”发展的顶峰。据书》记载:从易学史的角度 郑玄是东汉后期人,生卒年代为公元127至200看,汉代卦气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不 年,即至郑玄今本偈易传》十翼的名目算是有齐断渐进的过程,而这个不断渐进的过程又与整个汉 备的明确记载了。要》还说:“弼之说易》,代的大背景相关联。卦气论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 源出费直。直《易》今不可见,然荀爽易》即们对自身所处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想象,有着一种高 费氏学,李鼎祚书尚颇载其遗说。大抵究爻位之上度的政治实践性。而在京房之后的利用易学直接干 下,辨卦德之刚柔,已与弼注略近,但弼全废象预朝政的作法明显收敛,而费直易以一种传统的占 数,又变本加厉耳。平心而论,阐明义理,使筮面貌的出现,则是一种比较自然的填补空缺的现 117 9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malElectronie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他去世的时间 , 距帛书本 《易传 》下葬整整一百 年。他在 《史记 ·孔子世家 》中说 : “孔子晚而喜 易 , 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换言之 , 司马 迁在公元前 86年之前看到的 《易传 》, 与帛书本 《易传 》有异 , 除了没有说到 《序卦 》和 《杂卦 》 外 , 与今本 《易传 》中各个组成部分在名称上没 有差别。这说明司马迁当时读的不是帛书 《易 传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最早的今本 《易传 》, 是 唐代官方颁布的 《周易正义 》。这个本子的注疏者 分别为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 ”, 也 就是说 , 唐代 《周易 》注本的 《易传 》应该基本 就是现在通行本的状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周易 正义十卷 》介绍说 :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 唐孔颖 达疏。易本卜筮之书 , 故末派浸流于谶纬。王弼乘 其 极 敝 而 攻 之 , 遂 能 排 击 汉 儒 , 自 标 新 学 , ……。”从这段话的表述中可以看出 , 所谓 “排击 汉儒 , 自标新学 ”即王弼注运用老庄和玄学解说 《周易 》, 在排除卦气和谶纬的同时 , 增加了 《周 易 》的玄学思辨的色彩 , 从义理的角度将易学研 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王弼是公元 226至 249年间人 , 他的 《周易 注 》是承郑玄注 《周易 》而来 , 《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 》在介绍王弼 《周易注 》时对王弼和郑玄注之 间的关系有比较明确的说明 : “考王俭 《七志 》已 称弼 《易注 》十卷 , [按 《七志 》今不传 , 此据陆 德明 《经典释文 》所引。] 则并王、韩为一书 , 其 来已久矣。说卦序卦杂卦自郑玄传费直之学 , 如析 《易传 》以附经 , 至弼又更定之。说者谓郑本如今 之 《乾 》卦 , 其 《坤 》卦以下 , 又弼所割裂。然 郑氏 《易注 》至北宋尚存一卷 , 《崇文总目 》称 , 存者为 《文言 》、《说卦 》、《序卦 》、《杂卦 》四 篇。则郑本尚以 《文言 》自为一传 , 所割以附经 者 , 不过 《彖传 》、《象传 》 (胡玉缙 : 郑玄合注于 经 , 非合 《彖 》、《象 》于经 , 《总目 》沿袭顾炎 武 《日知录 》之误。) 今本 《乾 》、《坤 》二卦各 附 《文言 》, 知全经王弼所更定 , 非郑氏之旧也。” 郑玄是东汉后期人 , 生卒年代为公元 127 至 200 年 , 即至郑玄今本 《易传 》十翼的名目算是有齐 备的明确记载了。《提要 》还说 : “弼之说 《易 》, 源出费直。直 《易 》今不可见 , 然荀爽 《易 》即 费氏学 , 李鼎祚书尚颇载其遗说。大抵究爻位之上 下 , 辨卦德之刚柔 , 已与弼注略近 , 但弼全废象 数 , 又变本加厉耳。平心而论 , 阐明义理 , 使 《易 》不杂于术数者 , 弼、康伯深为有功 ; 祖尚虚 无 , 使 《易 》竟入于老、庄者 , 弼、康伯亦不能 无过。”从这两段话里 , 我们可以知道 , 王弼 《周 易注 》与郑玄 《周易注 》是相近的 , 郑玄的 《周 易注 》与费直 《易 》学是相近的。费直 《易传 》、 郑玄 《易传 》、王弼 《易传 》和今本 《易传 》是 一种直接传承的关系。费直易并不是这一条传承线 索的上限。 《汉书 ·儒林传 》: 其易 “长于卦筮 , 无章句 , 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 邪 王横平中能传之。”这里所说的 “系辞十篇文言 ” 显示费直 《易传 》与帛书 《易传 》有一定的关联。 吴承仕在 《经典释文序录疏证 》中谈到费直易的 五大特点 : “费氏之 《易 》视四家不同 , 盖有五 事 : 费氏先师传无明说 , 一也 ; 费本以古字号 ‘古文易 ’, 二也 ; 以 《大传 》说经而无章句 , 三 也 ; 今文多脱 ‘无咎 ’、‘悔亡 ’费氏独与中古文 应 , 四也 ; 费氏长于卦筮 , 而 《艺文志 》所列独 无费氏卦筮之书 , 明不与孟、京、焦赣同流 , 五 也。自马、郑作 , 费氏举 , 京氏遂衰 ; 自辅嗣注 行 , 而众家式微矣。”对于费直易学发展线索的梳 理 ,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 一是本身的传承线 索 , 其来源可能有一些古人流传的成份 , “长于卦 筮 ”是说偏于卦筮 , “系辞十篇文言 ”说明 , 与今 本系辞 “二十四篇 ”相比是 “不完整 ”的发展过 程中的 《系辞 》篇 , 《文言 》的出现是专门针对乾 坤卦而言 , 是龙德纯阳派的观点。“费氏举 , 京氏 遂衰 ”是标明费氏易兴起的时间与效果。从费氏 易和京房易的兴衰时代的背景来看 , 京氏易的衰亡 不一定是费氏易兴起的原因 , 因为从时间上看 , 司 马迁论易在费氏易兴起之前 , 司马迁所说的 《易 传 》已经和今本 《易传 》的名称一致了。但是 , 费氏易兴起倒是与京氏易的衰亡有一定的关联。京 房是前 77 - 前 37年时期的人 , 他的不正常 “弃 市 ”, 是因为他利用其易学卦气理论干涉朝政过 多 , 招来的杀身之祸。我们知道京房易学是卦气论 发展的顶峰。据 《汉书 》记载 : 从易学史的角度 看 , 汉代卦气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 有一个不 断渐进的过程 , 而这个不断渐进的过程又与整个汉 代的大背景相关联。卦气论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 们对自身所处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想象 , 有着一种高 度的政治实践性。而在京房之后的利用易学直接干 预朝政的作法明显收敛 , 而费直易以一种传统的占 筮面貌的出现 , 则是一种比较自然的填补空缺的现 711 傅惠生 : 帛书 《易传 》中 “损 ”“益 ”卦论疑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