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分离群体内出现的极端类型(纯合基因型)出现的频率,估算基因数目的方法,但 应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也是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 =极端类型的比例 n为基因对数 不足之处:(1)群体连续变异,界限不清。(2)环境影响。(3)随机漂变。 四、数量性状遗传方式 1.中间型遗传: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不同品种杂交,其杂种一代的平均表型值介于 两亲本的平均表型值之间,群体足够大时,个体性状的表现呈正态分布。子二代的平 均表型与子一代平均表型值相近,但变异范围比子一代增大了。 2.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数量性状遗传中的一种常见遗传现象。它是指两个遗传组 成不同的亲本杂交的子一代,在产量、繁殖力、抗病力等方面都超过双亲的平均值, 甚至比两个亲本各自的水平都高。但是,子二代的平均值向两个亲本的平均值回归, 杂种优势下降。以后各代杂种优势逐渐趋于消失。 3越亲遗传:两个品种或品系杂交,一代杂种表现为中间类型,而在以后世代中, 可能出现超过原始亲本的个体,这种现象叫做越亲遗传。例如,在鸡中有两个品种, 一种叫新汉县鸡,体格很大,另一种叫希氏赖特观赏鸡,体格很小,两者杂交产生出 小于希氏赖特鸡和大于新汉夏鸡的杂种。由此,可能培育出更大或更小类型的品种。 第二节数量性状的改良 一、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及育种值 表型值:一个多基因系统控制的某种数量性状所表现的数值,称为该性状的表现 型值,用P表示。 由于性状的表现型值又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表现型值可分为两 个部分:基因型值和环境偏差。 基因型值:就是表现型中由基因型决定的那部分数值。G. 环境偏差:表现型值偏离基因型值的离差。E, 所以,一个性状的表现型值可表示为:P-G+E 基因型值还可再次划分为基因的加性效应(A)和非加性效应,后者又可再分为 显性效应(D)和上位效应(I)。 加性效应:是等位基因间及非等位基因间的累加作用引起的效应(指的是某一特 定性状的共同效应是每个基因对该性状单独效应的总和)。事实上,等位基因间非等 位基因间除了加性效应外,还存在相互作用。 显性效应:是指同一位点内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所产生的效应。若性状由多基因控 制,则各位点的显性效应是可加的。显性效应可以遗传但不能被固定,因为随着基因在 不同世代中的分离和重组,基因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上位效应:是指不同基因位点内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应。也不能被 固定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