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由于基因中的加性效应在遗传过程中是可以固定的,即通过育种工作可以在后代 中固定下来的部分,而其它两个效应是由基因的互作造成的,在遗传后代时,由于基 因的分离重组使得这两部分在育种工作中不能被固定,因此,在数量遗传学中把全部 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叫育种值(A),由显性效应产生的偏差叫显性偏差(D),由上位 (互作)产生的效应叫上位偏差(I),于是,表型值还可写成:P=A+D+1+E。 由于D和I是不能通过育种固定的部分,因此把其与E合并后称剩余值(R)。于是 P=A+R 根据统计学方差分析的原理,可得出: 表型方差(Vp)=育种值方差(VA)+剩余值方差(VR)=VA+VDV+VE 在育种实践中,通过对某一性状表型值的分析和计算,就可估测出各种选育性状 的遗传参数,计算出育种值和选择指数,根据这些指数选留种畜。 二、群体基因型均值 家畜改良的第一步是选择生产上有利的基因型,因此需先计算群体的基因型值。 以只有两个等位基因A1和A2的基因位点为例,设一个纯合体的基因型值为+,另 个纯合体基因型值为-a,杂合体的基因型值为d。各基因型值可以下示坐标表示: 坐标的原点位于两纯合体(基因型)数值的中点上,杂合体的基因型值取决于显 性度(ald) d=0时,称为无显性:0<d<a,A1对A2为不完全显性,-a<d<0时,A2对A1为不 完全显性;当d=+a时,A1为完全显性,当d=-a时,A2为完全显性:d>a时超显性。 当一个群体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时,根据上图可设A1为增效基因,A2为减效基 因,其频率分别为和q,随机交配后,可从已知的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型值估测出群 体的基因型值的平均数(u)。 u-a(p-q)+2pqd 若性状由多基因控制,则各位点的基因效应是可加的。 u=∑a(p-q)+2∑pad 另外,由于P=G+E 对于群体,当求其平均值时,P=G+E 当群体相当大时,环境偏差有正有负,E=0,故P=G=u 上式是以两个纯合体中点为0时的公式,而实际上两纯合子的平均值并不为0,如 果两个纯合体(基因型)数值的中点为M(绝对值)时, P-G-∑a(p-q)+2∑pqd+M 由于基因型值a和d一般是不能改变的,若想提高P,主要方法就是改变基因频率p 和q。在本例中,就是要有提高A1A1个体在群中的数量,尽量淘汰A2A2个体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