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儒學的生死學——以晩明儒學文本 說’現在卻「需從生死起念方真」’把了脫生死視暠真學問的赶點·「生死」成 爲爲學的主要問題意識。不同鄧豁渠的是:海門認良知是可了生死的。在上 引文中·他引孔子之「朝聞道·夕死可矣」作駑儒家了生死的依據·揆海門原 意·此句應是:若我們能掌握了「道」以「道」的永恆性’便足以了脫生死 ,這「道」亦如陽明般是等同於「良知」的,所以海門云 不肖近歲來獨參自證’益信陽明「良知」二字是千聖真血脈’近聞有良 知非本體者’先生以為何如哉?良知’無知,無不知,無知至矣! 卒至枯槁’淪陷而無歸’學術之謬只在毫釐,辨不可蚤乎哉!〃③ 已嘗觀鄧子《南詢錄》亦以良知不足了生死。……是此非彼’邊見為 他認駑鄧豁渠乃「邊見暠祟’卒至枯槁無歸」原因在對良知「無知’無不知 無知至矣」的體會不足·如果於此能體知’便可「聞道」或如上文陽明所詈之 知晝夜而了生死。因此他也引王龍溪之詈以證之:「王氏曰:『道無生死’聞道 則能通晝夜,一死生,虛靜光明,超然而逝,無生死可說’故曰夕死可矣!』」"。 換言之·海門以良知「無知’無不知·無知至矣」的絕對性來反對鄧豁渠 之「良知不足了生死」’若一人自證及此,他是可以達到「無生死’通晝夜 死生」的境界的。海門這樣的駁斥鄧豁渠是對的·主要是因駑他體會到良知的 絕對性與不生滅性·鄧氏於此體會有差’故無法贊同「良知了生死」’鄧氏曰 「良知’神明知覺也。有生滅’縱能透徹·只能與造化同運並行’不能出造化 之外。」“這表示鄧氏的良知是生滅的,生滅的東西,本身便足以滑失’又怎能 了脫使一切現象消失的「死亡」呢? 由以上可知,周海門走的其實也是陽明以往「良知了生死」的路數,但是 在講學問題意識上已經偏離陽明’而以「生死趄念」爲主了。陽明後學如欲解 決生死問題的’大皆不岀陽明途轍’底下再以海門弟子陶奭齬爲例。 晩明在浙中的儒者’首推陶奭簖與劉蕺山φ當時上人沈國模求見周海門時 海門即云:「吾老矣!郡城陶石梁(奭齬)丶劉念臺(蕺山),今之學者也’其 頓此句的解說甚多’詳見程樹德:(論語集釋》(第冊)(北京:中華書局,1997)頁 244—246 4周汝登:〈寄贈李橚山序〉’《東越證學錄》(台北:文海H耻,1970)·頁519520 2鲜豁渠:《南詢錄》·收錄在《中國哲學》(長沙:岳麓書店,1998)·第19輯’頁210 43見鄧豁渠:《南詢錄》,收錄在《中國哲學》(長沙:岳麓書店,1998),第19輯 380儒學的生死學⎯⎯以晚明儒學為文本 ⎯⎯⎯⎯⎯⎯⎯⎯⎯⎯⎯⎯⎯⎯⎯⎯⎯⎯⎯⎯⎯⎯⎯⎯⎯⎯⎯⎯⎯⎯⎯⎯⎯⎯⎯⎯⎯ 說,現在卻「需從生死起念方真」,把了脫生死視為真學問的起點,「生死」成 為為學的主要問題意識。不同鄧豁渠的是:海門認為良知是可了生死的。在上 引文中,他引孔子之「朝聞道,夕死可矣」作為儒家了生死的依據,揆海門原 意,此句應是:若我們能掌握了「道」,以「道」的永恆性,便足以了脫生死。 40,這「道」亦如陽明般是等同於「良知」的,所以海門云: 不肖近歲來獨參自證,益信陽明「良知」二字是千聖真血脈,近聞有良 知非本體者,先生以為何如哉?良知,無知,無不知,無知至矣!⋯⋯ 已嘗觀鄧子《南詢錄》亦以良知不足了生死。⋯⋯是此非彼,邊見為祟 ,卒至枯槁,淪陷而無歸,學術之謬只在毫釐,辨不可蚤乎哉!41 他認為鄧豁渠乃「邊見為祟,卒至枯槁無歸」,原因在對良知「無知,無不知, 無知至矣」的體會不足,如果於此能體知,便可「聞道」或如上文陽明所言之 知晝夜而了生死。因此他也引王龍溪之言以證之:「王氏曰:『道無生死,聞道 則能通晝夜,一死生,虛靜光明,超然而逝,無生死可說,故曰夕死可矣!』」42 。 換言之,海門以良知「無知,無不知,無知至矣」的絕對性來反對鄧豁渠 之「良知不足了生死」,若一人自證及此,他是可以達到「無生死,通晝夜,一 死生」的境界的。海門這樣的駁斥鄧豁渠是對的,主要是因為他體會到良知的 絕對性與不生滅性,鄧氏於此體會有差,故無法贊同「良知了生死」,鄧氏曰: 「良知,神明知覺也。有生滅,縱能透徹,只能與造化同運並行,不能出造化 之外。」43這表示鄧氏的良知是生滅的,生滅的東西,本身便足以消失,又怎能 了脫使一切現象消失的「死亡」呢? 由以上可知,周海門走的其實也是陽明以往「良知了生死」的路數,但是 在講學問題意識上已經偏離陽明,而以「生死起念」為主了。陽明後學如欲解 決生死問題的,大皆不出陽明途轍,底下再以海門弟子陶奭齡為例。 晚明在浙中的儒者,首推陶奭齡與劉蕺山。當時士人沈國模求見周海門時 ,海門即云:「吾老矣!郡城陶石梁(奭齡)、劉念臺(蕺山),今之學者也,其 40 此句的解說甚多,詳見程樹德:《論語集釋》(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97)頁 244—246。 41 周汝登:〈寄贈李櫧山序〉,《東越證學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頁 519—520。 42 鄧豁渠:《南詢錄》,收錄在《中國哲學》(長沙:岳麓書店,1998),第 19 輯,頁 210。 43 見鄧豁渠:《南詢錄》,收錄在《中國哲學》(長沙:岳麓書店,1998),第 19 輯,頁 380。 23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