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烃类化合物的性质大不相同,发现挥发油中主要含有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中都是 由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isoprene)单位构成的含氧聚合物,他将这类化合物命名 为萜烯((terpenes)。Wallach曾运用最简单的化学试剂如HCI、HBr等解析了许多天然 精油中的C1H16组分萜烯结构,并在1909年发表了达600余页的学术著作《萜类 与樟脑》(Terpene und Campher),Wallach首先提出了“异戊二烯规则(isoprene rule): 天然萜类化合物都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者说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 异戊二烯头尾相连聚合并衍变的。此规则也被称为“一般的异戊二烯规则(general isoprene rule)”,“经验的异戊二烯规则(empirical isoprene rule)”,或“化学的异戊 烯规则(chemical isoprene rule)”。Ruzicka在Otto Wallachf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萜 类化合物研究,1953年提出了“生源的异戊二烯规则biogenetic isoprene rule)”:所 有天然萜类化合物都是经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MVA)途径衍生出来的化 合物,或者说萜类化合物都有一个活性的异戊二烯前体化合物。 到了50年代中期罗宾逊(Sir Robert Robison)发现了几类天然产物结构之间的 生源关系,提出了所谓“聚酮次甲理论'"(polyketonmethylene theory),首次采用聚酮 生物合成(polyketide biosynthesis)进行表述。但所有这些理论都是基于推断,还没 有实验进行证明。 生物合成理论研究的辉煌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其重要的标志是异戊二烯途 径和氨基酸途径的确立。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标记方法验证了Ruzicka提出的生源 的异戊二烯规则(biogenetic isoprene rule),发现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MVA) 可作为乙酸替代物而起作用,进而确立了异戊二烯途径(isoprene pathway)在萜和 甾体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重要作用。1950年德国生物化学家F.Lynen发现了焦 磷酸异戊烯酯(PP)的存在。1956年美国化学家K.Folkers发现了MVA的存 在,由此证明了“生源的异戊二烯规则”假设成立。1993年法国学者M.Rohmer有 发现了新的非甲戊二羟酸(non-mevalonic acid pathway,mevalonate-independent pathway)途径。上世纪50年代中期罗宾逊还提出了氨基酸是生物碱的生物合成前体 物,在60年代被Battersby等学者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所证实。迄今为止,生物 合成已经发展成为颇具生命力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已经儿乎涉及所有类型的天然 产物。 烃类化合物的性质大不相同,发现挥发油中主要含有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中都是 由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isoprene)单位构成的含氧聚合物,他将这类化合物命名 为萜烯(terpenes)。Wallach曾运用最简单的化学试剂如HCl、HBr等解析了许多天然 精油中的C10H16 组分萜烯结构,并在1909 年发表了达600余页的学术著作《萜类 与樟脑》(Terpene und Campher)。Wallach首先提出了“异戊二烯规则(isoprene rule)”: 天然萜类化合物都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者说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 异戊二烯头尾相连聚合并衍变的。此规则也被称为“一般的异戊二烯规则(general isoprene rule)”,“经验的异戊二烯规则(empirical isoprene rule)”,或“化学的异戊二 烯规则(chemical isoprene rule)”。Ruzicka在Otto Wallach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萜 类化合物研究,1953年提出了“生源的异戊二烯规则(biogenetic isoprene rule)”:所 有天然萜类化合物都是经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MVA)途径衍生出来的化 合物,或者说萜类化合物都有一个活性的异戊二烯前体化合物。 到了50年代中期罗宾逊(Sir Robert Robison)发现了几类天然产物结构之间的 生源关系,提出了所谓“聚酮次甲理论”(polyketonmethylene theory), 首次采用“聚酮 生物合成”(polyketide biosynthesis)进行表述。但所有这些理论都是基于推断,还没 有实验进行证明。 生物合成理论研究的辉煌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其重要的标志是异戊二烯途 径和氨基酸途径的确立。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标记方法验证了Ruzicka提出的生源 的异戊二烯规则(biogenetic isoprene rule), 发现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 MVA) 可作为乙酸替代物而起作用, 进而确立了异戊二烯途径(isoprene pathway)在萜和 甾体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重要作用。1950年德国生物化学家 F. Lynen 发现了焦 磷酸异戊烯酯(IPP) 的存在。1956 年美国化学家 K. Folkers 发现了 MVA 的存 在,由此证明了“生源的异戊二烯规则” 假设成立。1993年法国学者M. Rohmer有 发现了新的非甲戊二羟酸(non-mevalonic acid pathway, mevalonate-independent pathway)途径。上世纪50年代中期罗宾逊还提出了氨基酸是生物碱的生物合成前体 物,在60年代被Battersby等学者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所证实。迄今为止,生物 合成已经发展成为颇具生命力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已经几乎涉及所有类型的天然 产物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