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环境核算和企业会计领域的环境会计,即环境益和负债,使企业的经济行为向环境延伸,实现企 会计包括宏观环境核算和微观的企业环境会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核算,全面计 计幻。目前国内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基本上是指量企业行为,实现对微观主体的环境管理[6 微观企业环境会计。 (三)环境会计活动的理论基础 (二)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环境会计以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学、会计学 由于传统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无为理论基础,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为支 能为力,为弥补传统会计对环境资产(如空气污撑,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染、噪声污染等具有公共资源性质的资产)的核算 1.可持续发展理论。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 功能缺失,环境会计研究应运而生。环境会计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人类已跨 传统会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入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的范畴,以实践“可持续发 1.环境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环境会计以传统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由挪威前首相布 会计为基础,遵循客观性原则,计量企业涉及资源伦特兰夫人领导的来自21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 和环境的活动。环境会计和传统会计的会计要素问题著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 分类相同,都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会(WCED),在里程碑式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费用和利润,但在具体会计要素核算内容和核算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经济 科日上环境会计增加了涉及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和环境问题,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 目。如在设置资产类科目时,对环境类资产的会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 计核算需要设置“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损耗准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了广泛 备”和“环境资产净值”,以便实现对环境资产的确的接受和认可,成为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认和计量;在反映环境资产损失时设置“环境负会上的共识7m121 债”科目,核算内容有“应付环境资源损耗费”、“应 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是一种关于人与环境的 付环境资源保护费”和“应付环境污染治理费”,实发展思想和战略,它以保证社会具有长期持续性 现确认和计量环境负债。増设这些科目便于对企发展的能力为目标。依据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 业涉及环境与资源的行为活动进行记录和核算,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的解释,其基本内涵 完善会计核算活动,也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需要,即要以满足人类需 原则,承认了环境具有的客观价值 要作为发展的目标;二是限制,环境承载能力制约 2.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的继承和发展。传统人类的行为;三是公平,强调代际之间、代内不同 会计四大基本假设是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 营和货币计量。在开展环境会计核算时,要根据的公平。以上述核心思想为指导,可持续发展主 涉及资源环境行为特点来调整其会计假设以适应要包括以下内容:以不断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环境核算内容,如对环境负债主体的假设,要充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经济的持续发 考虑环境主体的公共属性。环境会计核算对会计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实现人与自然 假设和会计原则的变化是适应对环境活动计量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认识人类的生产活动 需要,让会计核算真实、完全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 动,计量环境影响 发展意识,提高人们对当今社会及后代的责任感 3.对计量和核算环境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 等进行完善。传统会计依据产权不同进行资产核少的社会条件;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 算,只有能够以货币进行计量的行为,才能得以进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可持续性是 行会计反映。而对公有产权,如空气、海洋、臭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 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的事物,由于缺乏个体产权,平的主要标准之一;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 无法进行核算。对涉及环境公共资产的使用和损 个地区的事情,自然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生存和 害的企业行为也无法进行会计核算和反映。这容社会发展的空间基础,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 易导致企业的成本虚减,利润虚增,使企业在价值同目标[m40p1m1 最大化经营目标下,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 2.环境经济理论。企业经营活动必然涉及环 的行为成为合法行为。而环境会计能够对公共产境经济理论中的外部性问题。通过对环境问题的 权的环境资源进行计量核算,确定环境资产的收经济外部性探讨,我们来认识环境会计与传统会 4-201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的环境核算和企业会计领域的环境会计,即环境 会 计 包 括 宏 观 环 境 核 算 和 微 观 的 企 业 环 境 会 计[4]。目前国内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基本上是指 微观企业环境会计。 (二)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由于传统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无 能为力,为弥补传统会计对环境资产(如 空 气 污 染、噪声污染等具有公共资源性质的资产)的核算 功能缺失,环境会计研究应运而生。环境会计与 传统会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环境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环境会计以传统 会计为基础,遵循客观性原则,计量企业涉及资源 和环境的活动。环境会计和传统会计的会计要素 分类相同,都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用和利润,但在具体会计要素核算内容和核算 科目上环境会计增加了涉及资源环境问题的科 目。如在设置资产类科目时,对环境类资产的会 计核算需 要 设 置“环 境 资 产”、“环 境 资 产 损 耗 准 备”和“环境资产净值”,以便实现对环境资产的确 认和计量;在反映环境资产损失时设置“环 境 负 债”科目,核算内容有“应付环境资源损耗费”、“应 付环境资源保护费”和“应付环境污染治理费”,实 现确认和计量环境负债。增设这些科目便于对企 业涉及环境与资源的行为活动进行记录和核算, 完善会计核算活动,也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原则,承认了环境具有的客观价值[5]。 2.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的继承和发展。传统 会计四大基本假设是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 营和货币计量。在开展环境会计核算时,要根据 涉及资源环境行为特点来调整其会计假设以适应 环境核算内容,如对环境负债主体的假设,要充分 考虑环境主体的公共属性。环境会计核算对会计 假设和会计原则的变化是适应对环境活动计量的 需要,让 会 计 核 算 真 实、完全反映企业的经济活 动,计量环境影响。 3.对计量和核算环境资产、负 债、收 入、费 用 等进行完善。传统会计依据产权不同进行资产核 算,只有能够以货币进行计量的行为,才能得以进 行会计反映。而对公有产权,如空气、海 洋、臭 氧 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的事物,由于缺乏个体产权, 无法进行核算。对涉及环境公共资产的使用和损 害的企业行为也无法进行会计核算和反映。这容 易导致企业的成本虚减,利润虚增,使企业在价值 最大化经营目标下,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 的行为成为合法行为。而环境会计能够对公共产 权的环境资源进行计量核算,确定环境资产的收 益和负债,使企业的经济行为向环境延伸,实现企 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核算,全面计 量企业行为,实现对微观主体的环境管理[6]。 (三)环境会计活动的理论基础 环境会计以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学、会计学 为理论基础,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为支 撑,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1.可持续 发 展 理 论。1992年 联 合 国 环 境 与 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人类已跨 入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的范畴,以实践“可持续发 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由挪威前首相布 伦特兰夫人领导的来自21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 问题著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 会(WCED),在里程碑式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经济 和环境问题,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 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 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了广泛 的接受和认可,成为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上的共识[7](pp.12-18)。 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是一种关于人与环境的 发展思想和战略,它以保证社会具有长期持续性 发展的能力为目标。依据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 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的解释,其基本内涵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需要,即要以满足人类需 要作为发展的目标;二是限制,环境承载能力制约 人类的行为;三是公平,强调代际之间、代内不同 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 的公平。以上述核心思想为指导,可持续发展主 要包括以下内容:以不断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经济的持续发 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认识人类的生产活动 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意识,提高人们对当今社会及后代的责任感,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 少的社会条件;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 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可持续性是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 平的主要标准之一;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 一个地区的事情,自然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生存和 社会发展的空间基础,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 同目标[8](pp.43-47)[9](pp.171-178)。 2.环境经济理论。企业经营活动必然涉及环 境经济理论中的外部性问题。通过对环境问题的 经济外部性探讨,我们来认识环境会计与传统会 6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