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设计目的】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提倡“同情之理解, 理解之同情”,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 发学生多器官参与课堂,并体会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激发 学生的守法意识。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辅助资料归 纳、概括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1、开始的标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根本任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步骤:全国分批进行 4、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 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知识巩固】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 民?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学生独立阅读教 材概括出这些内容,在这过程学生遇到不懂或归纳不全面的 教师加以引导。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锻炼学生 的胆量、语言表达。 第四环节:引导学生探讨土地改革的意义。联系前边的 内容分析总结。看图片, “接龙”活动:就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请七位同学以 每人一句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朗声背诵,加深记忆,深【设计目的】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提倡“同情之理解, 理解之同情”,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 发学生多器官参与课堂,并体会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激发 学生的守法意识。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辅助资料归 纳、概括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1、开始的标志: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根本任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步骤:全国分批进行 4、结果:到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 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知识巩固】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 民?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学生独立阅读教 材概括出这些内容,在这过程学生遇到不懂或归纳不全面的 教师加以引导。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锻炼学生 的胆量、语言表达。 第四环节:引导学生探讨土地改革的意义。联系前边的 内容分析总结。看图片, “接龙”活动:就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请七位同学以 每人一句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朗声背诵,加深记忆,深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