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弗莱明的结果发表于1929年,起初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弗莱明指出青霉素将会有重要的用途,但 是他自己无法发明一种提纯青霉素的技术,致使这种灵丹妙药十几年一直未得以使用 终于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澳大利亚医学研究人员霍德华瓦尔特弗洛里和英国的医学研究人员 厄恩斯特鲍里斯·钱恩偶然读到了弗莱明的文章。他俩重复了他的工作,证实了他的结果。然后他俩提纯 青霉素,给实验室动物加以试用:1941年给病人试用。他俩的试验清楚地表明了这种新药具有惊人的效力 3.从文献的空白点选题 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已掌握专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查阅近二三十年本专业国内 外文献,从中吸取精华,获得启发,寻找到空白点。填补国内外专业领域的空白点作为自己 的选题,这类课题具有先进性和生命力,有可能在前人或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新 理论和新方法。 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1930-)院士,他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典型的 从文献的空白点选题"的范例。1960年,衰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 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 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于是,衰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 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 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 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 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 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衰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 来 1964年,袁隆平院士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 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他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 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1972年,他们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 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又育成了第 个大面积推广的“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他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 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 略设想。1998年8月,袁隆平院士又向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提出了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 研究课题,目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 袁隆平院士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 第10页共18页第10页共18页 弗莱明的结果发表于 1929 年,起初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弗莱明指出青霉素将会有重要的用途,但 是他自己无法发明一种提纯青霉素的技术,致使这种灵丹妙药十几年一直未得以使用。 终于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澳大利亚医学研究人员霍德华·瓦尔特·弗洛里和英国的医学研究人员 厄恩斯特·鲍里斯·钱恩偶然读到了弗莱明的文章。他俩重复了他的工作,证实了他的结果。然后他俩提纯 青霉素,给实验室动物加以试用;1941 年给病人试用。他俩的试验清楚地表明了这种新药具有惊人的效力。 3.从文献的空白点选题 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已掌握专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查阅近二三十年本专业国内 外文献,从中吸取精华,获得启发,寻找到空白点。填补国内外专业领域的空白点作为自己 的选题,这类课题具有先进性和生命力,有可能在前人或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新 理论和新方法。 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1930-)院士,他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典型的" 从文献的空白点选题"的范例。1960 年,衰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 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 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于是,衰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1960 年 7 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 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 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 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 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 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衰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 来。 1964 年,袁隆平院士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 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 年,他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 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1972 年,他们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 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 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 B”,次年又育成了第一 个大面积推广的“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 年,他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 "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 略设想。1998 年 8 月,袁隆平院士又向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提出了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 研究课题,目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 袁隆平院士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