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9|新材料 600 900 1000 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 55 25 45 医疗器械 主要任务 )推进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 贯通制造业人才系统培养渠道。普通中小学要在实践活 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制造业基础知识、能力和观念 的启蒙和培养。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高校 分类管理制度,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 有条件、有意愿的制造业相关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技术型 发展模式,大规模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把制造业相 关高等学校打造成“工程师的摇篮”。支持制造业重点企业 参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 促进制造业相关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构建有利于制造业人才 职业生涯发展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精准对接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鼓励招生单位扩大制造业 重大基础硏究、重大科硏攻关方向的博士硏究生培养规模, 提高重点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比例。及时发布人才需求 预测,引导高校招生计划向本科电子信息类、机械类、材料 类、海洋工程类、生物工程类、航空航天类和高职装备制造 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 类中对应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相关专业倾斜 促进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同步。建立学科专业动态 调整机制,扩大高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增强专业设置的科6 9 新材料 600 900 300 1000 400 10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 医疗器械 55 80 25 100 45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 贯通制造业人才系统培养渠道。普通中小学要在实践活 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制造业基础知识、能力和观念 的启蒙和培养。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高校 分类管理制度,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 有条件、有意愿的制造业相关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技术型 发展模式,大规模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把制造业相 关高等学校打造成“工程师的摇篮”。支持制造业重点企业 参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 促进制造业相关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构建有利于制造业人才 职业生涯发展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精准对接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鼓励招生单位扩大制造业 重大基础研究、重大科研攻关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 提高重点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比例。及时发布人才需求 预测,引导高校招生计划向本科电子信息类、机械类、材料 类、海洋工程类、生物工程类、航空航天类和高职装备制造 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 类中对应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相关专业倾斜。 促进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同步。建立学科专业动态 调整机制,扩大高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增强专业设置的科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