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都存在诸多不足:授课内容偏重‘知识ˆ的传授,而未能深入到审美鉴赏和审美创 造,以及培养审美人格的层面;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与主体 性发挥不够;考核方式多以知识点的考查为主,无法真正检验学生在艺术欣赏与 创造方面的能力 从更宽泛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看,高校公共影视课程的这些弊端,与当前高校专 业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是一脉相通的。当高校把一切教育的无限目的都化解为谋取 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教师和学生也就只习惯于从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功利主 义的层面去思考问题,而无意于寻找超越于现实利益的生活意义、理想、信仰与 终极关怀。—既然公共影视课程对于谋生,对于未来职业能力的培养并无直接 关联,教师至多视其为(较轻松的)“教学任务”,学生也只视其为沉重的专业课之 余的一种休闲并(顺便)完成学分的要求 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理念革新 确实,关于大学公共影视课程(包括整个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传统理 解上的“传授艺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已经过于狭隘,即使是进行审美鉴赏和审 美创造`也未触及我们整个教育的根本目标,即育人”。这时,为了在更高的理论 层面把握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的任务与目标,“通识教育ˆ概念的渗透与指引至为重 要 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它是对高等教育专业化导致的人的片面发 展的一种矫正,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在智力、体力、道德、情感诸方面全面 发展,“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 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 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 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B3]因此,通识 教育是一种教育观,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理想,一种教育境界。或者说,“通 识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品格、能力和智慧,“让受教育者了解不同知识的内在统一 性和差异性,了解不同学科的智慧境界和思考方式,从而达到对客观对象的更髙 境界的把握。以尊重和满足人的本质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 在通识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调整思路,转变观念,从一种非功利的立场来认 识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大学公共影视课程进 行理念革新 1准确把握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大学公共影视课程不是专业课程,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于各个专业各个年级,他们 选修此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专业人才,而是试着去了解作为一门艺术的电影、 电视,在教师的引导下去领略影视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并受到精神的感染和 心灵的陶冶。这都决定了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性质是“普及”,但又不能沦落为“休 闲与娱乐”,而是在“普及”中有提高、有创造 由于通识教育强调对全人ˇ的培养,因此,在大学公共影视课程中,应该发挥影视 艺术形象性、情感体验性、自由开放性的特点,以美怡人,以情感人,提高学生 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在感受、体验艺术美的基础上,获得精神上 的自由与升华 2在大学公共影视课程中融注人格教育的内容。 要培养人格和谐的人,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但大学公共影视课程无疑最适合于 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纠正学生心理结构、人格结构。借用一句老话:“看50部有质 量的影片,会改变一个年轻人的世界。[5]因为,“影视教育的长处在于能把空洞 的说教、乏味的常理、机械的评说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冷冰冰的理念化 作可知可感、可亲可敬的教育行为;具有形式的直观性、表现的生动性、题材的都存在诸多不足:授课内容偏重“知识”的传授,而未能深入到审美鉴赏和审美创 造,以及培养审美人格的层面;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与主体 性发挥不够;考核方式多以知识点的考查为主,无法真正检验学生在艺术欣赏与 创造方面的能力。 从更宽泛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看,高校公共影视课程的这些弊端,与当前高校专 业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是一脉相通的。当高校把一切教育的无限目的都化解为谋取 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教师和学生也就只习惯于从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功利主 义的层面去思考问题,而无意于寻找超越于现实利益的生活意义、理想、信仰与 终极关怀。——既然公共影视课程对于谋生,对于未来职业能力的培养并无直接 关联,教师至多视其为(较轻松的)“教学任务”,学生也只视其为沉重的专业课之 余的一种休闲并(顺便)完成学分的要求。 二 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理念革新 确实,关于大学公共影视课程(包括整个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传统理 解上的“传授艺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已经过于狭隘,即使是“进行审美鉴赏和审 美创造”也未触及我们整个教育的根本目标,即“育人”。这时,为了在更高的理论 层面把握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的任务与目标,“通识教育”概念的渗透与指引至为重 要。 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它是对高等教育专业化导致的人的片面发 展的一种矫正,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在智力、体力、道德、情感诸方面全面 发展,“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 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 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 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3] 因此,通识 教育是一种教育观,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理想,一种教育境界。或者说,“通 识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品格、能力和智慧,“让受教育者了解不同知识的内在统一 性和差异性,了解不同学科的智慧境界和思考方式,从而达到对客观对象的更高 境界的把握。以尊重和满足人的本质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 在通识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调整思路,转变观念,从一种非功利的立场来认 识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大学公共影视课程进 行理念革新: 1.准确把握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大学公共影视课程不是专业课程,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于各个专业各个年级,他们 选修此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专业人才,而是试着去了解作为一门艺术的电影、 电视,在教师的引导下去领略影视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并受到精神的感染和 心灵的陶冶。这都决定了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性质是“普及”,但又不能沦落为“休 闲”与“娱乐”,而是在“普及”中有提高、有创造。 由于通识教育强调对“全人”的培养,因此,在大学公共影视课程中,应该发挥影视 艺术形象性、情感体验性、自由开放性的特点,以美怡人,以情感人,提高学生 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在感受、体验艺术美的基础上,获得精神上 的自由与升华。 2.在大学公共影视课程中融注人格教育的内容。 要培养人格和谐的人,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但大学公共影视课程无疑最适合于 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纠正学生心理结构、人格结构。借用一句老话:“看50部有质 量的影片,会改变一个年轻人的世界。”[5]因为,“影视教育的长处在于能把空洞 的说教、乏味的常理、机械的评说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冷冰冰的理念化 作可知可感、可亲可敬的教育行为;具有形式的直观性、表现的生动性、题材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