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上卦坤ξ就變成了坎ξ,下卦乾三就變成了離三,《泰》卦弌就變成了《既濟》 卦≡。九五居中“得正”,九三爻居於互卦“坎中”,而坎有險義,所以說“艱, 貞,无咎”。這樣繞來繞去地講“艱,貞”爲什麼會“无咎”,除了附會,沒有 半點邏輯性,怎能令人信服? 孔穎達疏則以爻位、義理為釋,云:“‘艱,貞,无咎’者,已居變革之世, 應有危殆,只為已居得其正,動有其應,艱難貞正,乃得‘无咎’。”“是以“艱” 為“艱難”,“貞”為“貞正”。認為“居”於“艱難”、“危殆”“之世” 由於其能“貞正”,“居得其正”,“動有其應”,所以“乃得‘无咎’”。孔 疏能自圓其說,較之虞翻注,顯然髙明一些。因此,後來的注家多取孔疏。如黃 壽祺(l912-1990)、張善文譯注就說:“能夠牢記艱難、守持正固就可免遭咎 害,不怕不取信於人,食享俸祿自有福慶 但是,20世紀的疑古派易學家並不認可這種傳統的解釋。高亨說:“占問患 難之事,謂之‘艱貞’。筮遇此爻,患難之事可以無害,故曰‘艱貞无咎’。”“‘孚 讀為‘浮’,罰也。‘其孚’,謂飲酒之罰也。”“筮遇此爻,勿憂其罰,乃在祭祀 之時,受飲祭神餘酒之罰也。”其特點是將“貞”訓為“占問”,將“孚”讀為 “浮”,但“艱”仍訓為“難”,“恤”仍訓為“憂”。 李鏡池(1902-1975)則說:“艱貞:旱災之占。艱从荑旱的異文。《說文》 作‘嘆’。田曬乾為嘆。《周易》作‘艱'。恤:憂。其孚于食:相信糧食是不成 問題的。其,發語詞。孚,信……旱不至成災,還有糧食吃,過好日子,也是由 否轉泰。”ˉ他將“艱”讀為“嘆”,“貞”訓為“占問”。至於“恤”、“孚”的 訓詁,則一仍其舊 周振甫(1911-2000則調和了疑古派和傳統的註釋,說:“艱貞无咎:從事物 的對立轉化看,艱難可以轉為平易,所以占問艱難得到無害。勿恤其孚,于食有 福:不憂他的誠信,在糧食上有福可享。恤:憂。”2 以上這些解釋有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勿恤”的含義值得商榷。《周易》本經中,“勿恤”六見,自古至 今,注家們都訓“恤”為“憂”,以為“勿恤”為“不須憂恤”“不須擔心”。其 實,這是錯誤的。“恤”當訓為止,“勿恤”即不要停止、不要止息。 《書·君奭》:“商實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孫星衍(1753-1818)曰 “恤者,《漢書·韋玄成傳》注:‘師古曰:安也。’……言是商之異姓百官及 王族,無不奉德明安。”2《漢書·韋玄成傳》:“明明天子,俊德烈烈,不遂我 遺,恤我九列。我既茲恤,惟夙惟夜,畏忌是申,供事靡惰。”顏師古(581-645) 《注》:“恤,安也。”以“恤”為“安”,安即息也。 3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卷三,第169頁。 王弼注、孔穎達疏:《周易註疏》卷三,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 3黄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9頁。 2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193、194頁 李鏡池:《周易通義》,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26頁 周振甫:《周易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第48頁。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卷廿二,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451頁 30班固:《漢書》卷七十三,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3113頁。4 樣上卦坤☷就變成了坎☵,下卦乾☰就變成了離☲,《泰》卦 就變成了《既濟》 卦 。九五居中“得正”,九三爻居於互卦“坎中”,而坎有險義,所以說“艱, 貞,无咎”。23這樣繞來繞去地講“艱,貞”爲什麽會“无咎”,除了附會,沒有 半點邏輯性,怎能令人信服? 孔穎達疏則以爻位、義理為釋,云:“‘艱,貞,无咎’者,已居變革之世, 應有危殆,只為已居得其正,動有其應,艱難貞正,乃得‘无咎’。”24是以“艱” 為“艱難”,“貞”為“貞正”。認為“居”於“艱難”、“危殆”“之世”, 由於其能“貞正”,“居得其正”,“動有其應”,所以“乃得‘无咎’”。孔 疏能自圓其說,較之虞翻注,顯然高明一些。因此,後來的注家多取孔疏。如黃 壽祺(1912—1990)、張善文譯注就說:“能夠牢記艱難、守持正固就可免遭咎 害,不怕不取信於人,食享俸祿自有福慶。”25 但是,20 世紀的疑古派易學家並不認可這種傳統的解釋。高亨說:“占問患 難之事,謂之‘艱貞’。筮遇此爻,患難之事可以無害,故曰‘艱貞无咎’。”“‘孚’ 讀為‘浮’,罰也。‘其孚’,謂飲酒之罰也。”“筮遇此爻,勿憂其罰,乃在祭祀 之時,受飲祭神餘酒之罰也。” 26其特點是將“貞”訓為“占問”,將“孚”讀為 “浮”,但“艱”仍訓為“難”,“恤”仍訓為“憂”。 李鏡池(1902-1975)則說:“艱貞:旱災之占。艱从 ,旱的異文。《說文》 作‘暵’。田曬乾為暵。《周易》作‘艱’。恤:憂。其孚于食:相信糧食是不成 問題的。其,發語詞。孚,信……旱不至成災,還有糧食吃,過好日子,也是由 否轉泰。” 27他將“艱”讀為“暵”,“貞”訓為“占問”。至於“恤”、“孚”的 訓詁,則一仍其舊。 周振甫(1911-2000)則調和了疑古派和傳統的註釋,說:“艱貞无咎:從事物 的對立轉化看,艱難可以轉為平易,所以占問艱難得到無害。勿恤其孚,于食有 福:不憂他的誠信,在糧食上有福可享。恤:憂。”28 以上這些解釋有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勿恤”的含義值得商榷。《周易》本經中,“勿恤”六見,自古至 今,注家們都訓“恤”為“憂”,以為“勿恤”為“不須憂恤”、“不須擔心”。其 實,這是錯誤的。“恤”當訓為止,“勿恤”即不要停止、不要止息。 《書·君奭》:“商實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孫星衍(1753-1818)曰: “恤者,《漢書·韋玄成傳》注:‘師古曰:安也。’……言是商之異姓百官及 王族,無不奉德明安。”29《漢書·韋玄成傳》:“明明天子,俊德烈烈,不遂我 遺,恤我九列。我既茲恤,惟夙惟夜,畏忌是申,供事靡惰。”顏師古(581-645) 《注》:“恤,安也。”30以“恤”為“安”,安即息也。 23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卷三,第 169 頁。 24 王弼注、孔穎達疏:《周易註疏》卷三,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 25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第 109 頁。 26 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 年,第 193、194 頁。 27 李鏡池:《周易通義》,北京:中華書局,1981 年,第 26 頁。 28 周振甫:《周易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91 年,第 48 頁。 29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卷廿二,北京:中華書局,1986 年,第 451 頁。 30 班固:《漢書》卷七十三,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第 311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