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能证明美国有过那种打算 另一方面,美苏调整政策的目的也包括双方分别在华北和东北大规模驻军的情况下,通 过消弭中国内战来避免它们之间发生军事冲突。局势演变的结果是国共内战未能被消除,但 是美苏显然已经不可能被卷入其中。马歇尔2间即向杜鲁门提出,为便于向苏联施加压力 应撤出驻华美军。73苏军撤出东北后,苏联强烈要求美军全部撤出中国,实际上美军撤出也 只是时间早些晚些的问题了。随着美苏在中国的军事存在日益削弱,它们都将中国问题放在 政策表列中比较次要的地位。虽然美苏关系对中国内战爆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但是当冷战 在欧洲愈演愈烈之时,国共战争成了名副其实的内战。 从国共的政策演变的角度看,国共的种种选择及双方关系的发展,固然受到受到美苏政 策的巨大影响,但是它们在进行国内斗争的每个阶段上,无不尽可能地利用了美苏的矛盾。 国共在处理各自的对美对苏政策时,往往是非常现实的,但不论在策略上如何运用,它们对 国际政治分野的看法和各自的基本选择从来没有改变。随着美苏关系恶化,国民党政府感到 无法也不愿再向苏联妥协,所以蒋介石拒绝了斯大林对他访问莫斯科的邀请,中苏经济谈判 也不了了之。此后国民党政府一心一意地依靠美国的援助来打败国内的对手,尽管美国的援 助比它希望的和预期的要少 中共在应付美苏关系变动中的最大收获是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国介入中国问题的能力 和愿望都是相当有限的,尤其是美国不可能在军事上直接卷入。这一判断对中共中央此后的 战略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开始公开谴责美国对华政策,并配合 苏联外交努力,要求美军尽快撤出中国,可以说中共已经将美国视为国际敌对势力。另一方 面,中共的政策明显受到苏联的影响,尤其在东北和战问题上,不能不考虑苏联的态度,但 苏联政策的反复无常也加深了中共决策层对苏联的疑虑。当中共领导人决定与国民党彻底决 裂时,他们实际上也下决心不再受苏联外交战略的约束,尽管苏联向中共提供的帮助比他们 预期的要多些。 )革命中的新格局。 从抗战结束到内战爆发,美苏国共关系实际上结束了一个历史阶段。从现象上看,国 共内战爆发后,美苏对中国局势的关注明显地迅速下降。当国共矛盾演变为为国家政权进行 殊死较量时,美苏却全神贯注于欧洲和近东地区的对抗。美苏是世界级的大国,它们的对华 政策固然受到它们在其他地区的矛盾、对抗、经验等等的影响,但是严格地说它们主要是同 国共矛盾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从1947年秋季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起,真正影响美苏国共 关系变化的主要事态是中共在内战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1947年春美苏冷战的升级和相关 的国际格局的形成,则是一个重要的背景 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意味着战后东亚国际关系必将经历一次革命性的转变,它将摧毁 以雅尔塔秘密协议和中苏条约为蓝本的国际秩序,有关国家必将面对一个在激烈的社会革命 中崛起的新国家。1948年11月解放军攻占沈阳后不久,中共中央立即宣布,“再有一年左 右的时间,便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差不多在此前后,美苏均开始调整 对华政策。 总的说来,美苏对华政策的基本目标都是维护它们各自的在华利益。从后来的结果看, 随着中国革命运动的不断胜利发展,美国在中国政治中的影响力逐步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美国的势力和利益被彻底清处出中国:苏联则相反,其政治影响逐步扩大,直到与 新中国结成同盟。苏联固然在客观上占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它地理上与中国接壤,美国则远 在万里之外。但导致上述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苏同中共的关系有本质的区别:苏联是中共 73 FRUS, 1946, Chian, Vol9, pp 428-429 《中共中央负责人评中国军事形势》,1947年11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编:《中共党史教学 参考资料(解放战争)时期》,下册,第311页能证明美国有过那种打算。 另一方面,美苏调整政策的目的也包括双方分别在华北和东北大规模驻军的情况下,通 过消弭中国内战来避免它们之间发生军事冲突。局势演变的结果是国共内战未能被消除,但 是美苏显然已经不可能被卷入其中。马歇尔 2 间即向杜鲁门提出,为便于向苏联施加压力, 应撤出驻华美军。73苏军撤出东北后,苏联强烈要求美军全部撤出中国,实际上美军撤出也 只是时间早些晚些的问题了。随着美苏在中国的军事存在日益削弱,它们都将中国问题放在 政策表列中比较次要的地位。虽然美苏关系对中国内战爆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但是当冷战 在欧洲愈演愈烈之时,国共战争成了名副其实的内战。 从国共的政策演变的角度看,国共的种种选择及双方关系的发展,固然受到受到美苏政 策的巨大影响,但是它们在进行国内斗争的每个阶段上,无不尽可能地利用了美苏的矛盾。 国共在处理各自的对美对苏政策时,往往是非常现实的,但不论在策略上如何运用,它们对 国际政治分野的看法和各自的基本选择从来没有改变。随着美苏关系恶化,国民党政府感到 无法也不愿再向苏联妥协,所以蒋介石拒绝了斯大林对他访问莫斯科的邀请,中苏经济谈判 也不了了之。此后国民党政府一心一意地依靠美国的援助来打败国内的对手,尽管美国的援 助比它希望的和预期的要少。 中共在应付美苏关系变动中的最大收获是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国介入中国问题的能力 和愿望都是相当有限的,尤其是美国不可能在军事上直接卷入。这一判断对中共中央此后的 战略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开始公开谴责美国对华政策,并配合 苏联外交努力,要求美军尽快撤出中国,可以说中共已经将美国视为国际敌对势力。另一方 面,中共的政策明显受到苏联的影响,尤其在东北和战问题上,不能不考虑苏联的态度,但 苏联政策的反复无常也加深了中共决策层对苏联的疑虑。当中共领导人决定与国民党彻底决 裂时,他们实际上也下决心不再受苏联外交战略的约束,尽管苏联向中共提供的帮助比他们 预期的要多些。 (三)革命中的新格局。 从抗战结束到内战爆发,美苏国共关系实际上结束了一个历史阶段。从现象上看,国 共内战爆发后,美苏对中国局势的关注明显地迅速下降。当国共矛盾演变为为国家政权进行 殊死较量时,美苏却全神贯注于欧洲和近东地区的对抗。美苏是世界级的大国,它们的对华 政策固然受到它们在其他地区的矛盾、对抗、经验等等的影响,但是严格地说它们主要是同 国共矛盾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从 1947 年秋季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起,真正影响美苏国共 关系变化的主要事态是中共在内战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1947 年春美苏冷战的升级和相关 的国际格局的形成,则是一个重要的背景。 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意味着战后东亚国际关系必将经历一次革命性的转变,它将摧毁 以雅尔塔秘密协议和中苏条约为蓝本的国际秩序,有关国家必将面对一个在激烈的社会革命 中崛起的新国家。1948 年 11 月解放军攻占沈阳后不久,中共中央立即宣布,“再有一年左 右的时间,便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74差不多在此前后,美苏均开始调整 对华政策。 总的说来,美苏对华政策的基本目标都是维护它们各自的在华利益。从后来的结果看, 随着中国革命运动的不断胜利发展,美国在中国政治中的影响力逐步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美国的势力和利益被彻底清处出中国;苏联则相反,其政治影响逐步扩大,直到与 新中国结成同盟。苏联固然在客观上占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它地理上与中国接壤,美国则远 在万里之外。但导致上述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苏同中共的关系有本质的区别:苏联是中共 73 FRUS, 1946, Chian,Vol.9, pp. 428-429. 74 《中共中央负责人评中国军事形势》,1947 年 11 月 14 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编:《中共党史教学 参考资料(解放战争)时期》,下册,第 311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