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不能截然割裂: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固然应放在对小说总体理解的框架中进行,但 尤应以课文节选的内容为重点。 教学《阿Q正传》这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课文,应引导学生作一些深入的探究和 研讨。探究和研讨的重点是: 如何理解阿Q对革命的态度的变化过程及其意义 课文节选的两章清晰地画出了阿Q对革命的态度变化的思想规迹:痛恨革命→神往 革命→情不自禁地欢呼革命→对革命充满幻想和期待→对革命现状疑惑和不满→要求参 加革命党→革命愿望受到致命打击→对革命绝望→对不准革命表示愤懑 作品形象地展现了阿Q对革命由神往到幻灭的过程,其意义表现在如下三个层面: 表现阿Q式农民的落后和不觉悟。这种落后和不觉悟主要反映在他对革命的错误认 识上。阿Q对革命的理解是错误的,归结起来就是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 阿Q的革命目的只是快意于个人恩仇、夺取一些地主家的浮财、弄个女人这三件事。他 分不清革命的阵线和对象,头脑中一片混沌。他采取的革命方式无非是呐喊几声造反, 去尼姑庵砸龙牌,把辫子盘到顶上而已。阿Q之所以如此落后和不觉悟,一方面固然是 由于他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革命党人远离他们。二、表明了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农民原来的社会地位,更没有改变农民的精神 面貌,他们依然在深重的封建枷锁下生活。三、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深刻 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那就是资产阶级领导不了革命,中国革命的最终成功, 必须教育和发动农民。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向世人提出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问号:中国 革命该向何处去?这是作家展现阿Q对革命态度变化过程的更深层面上的意义。 2.如何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和实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本文所反映的时代较为遥远,表现的主题也已成为过去的话题,所以阅读课文时要 注意把握课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课文的背景设置在未庄,未庄实际上就是当时中国农 村的一个缩影。文章深刻描写了辛亥革命风暴在城里兴起时对未庄带来的种种震动,大 量的环境描写显示了辛亥革命没有打破未庄的闭塞和落后,一般民众对革命一无所知, 非常愚昧,而阿Q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并处处表现出其落后和不觉悟。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未庄的周边社会环境并没有什么大异 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只不过改变了名称,带兵的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辛亥 革命根本没有动摇旧政权,政府机关原封不动,仅仅是换汤不换药。要说有所不同,那不能截然割裂;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固然应放在对小说总体理解的框架中进行,但 尤应以课文节选的内容为重点。 教学《阿 Q 正传》这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课文,应引导学生作一些深入的探究和 研讨。探究和研讨的重点是: 1.如何理解阿 Q 对革命的态度的变化过程及其意义 课文节选的两章清晰地画出了阿 Q 对革命的态度变化的思想规迹:痛恨革命→神往 革命→情不自禁地欢呼革命→对革命充满幻想和期待→对革命现状疑惑和不满→要求参 加革命党→革命愿望受到致命打击→对革命绝望→对不准革命表示愤懑。 作品形象地展现了阿 Q 对革命由神往到幻灭的过程,其意义表现在如下三个层面: 一、表现阿 Q 式农民的落后和不觉悟。这种落后和不觉悟主要反映在他对革命的错误认 识上。阿 Q 对革命的理解是错误的,归结起来就是“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 阿 Q 的革命目的只是快意于个人恩仇、夺取一些地主家的浮财、弄个女人这三件事。他 分不清革命的阵线和对象,头脑中一片混沌。他采取的革命方式无非是呐喊几声造反, 去尼姑庵砸龙牌,把辫子盘到顶上而已。阿 Q 之所以如此落后和不觉悟,一方面固然是 由于他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革命党人远离他们。二、表明了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农民原来的社会地位,更没有改变农民的精神 面貌,他们依然在深重的封建枷锁下生活。三、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深刻 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那就是资产阶级领导不了革命,中国革命的最终成功, 必须教育和发动农民。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向世人提出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问号:中国 革命该向何处去?这是作家展现阿 Q 对革命态度变化过程的更深层面上的意义。 2.如何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和实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本文所反映的时代较为遥远,表现的主题也已成为过去的话题,所以阅读课文时要 注意把握课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课文的背景设置在未庄,未庄实际上就是当时中国农 村的一个缩影。文章深刻描写了辛亥革命风暴在城里兴起时对未庄带来的种种震动,大 量的环境描写显示了辛亥革命没有打破未庄的闭塞和落后,一般民众对革命一无所知, 非常愚昧,而阿 Q 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并处处表现出其落后和不觉悟。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未庄的周边社会环境并没有什么大异 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只不过改变了名称,带兵的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辛亥 革命根本没有动摇旧政权,政府机关原封不动,仅仅是换汤不换药。要说有所不同,那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