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甘肃省特殊的生态、地理条件,更决定了其害虫种类在省区内的多样性。 纵观80年代以来我省农业害虫发生与防治的历史,可见近年来我省农业害虫的发生有以下特点: 1,害虫种类多、发生面广据80年代初有关研究资料估计,我省当时已知的农业害虫约2148种,其中农作物害虫 1189种,果树害虫208种,林业害虫180种,仓库害虫85种。据省农科院调查(1982-1986),全省麦类害虫有180 种,危害较重的有31种:据1987-91年调查,为害甜菜的苗期害虫有8科67种,中期害虫19种。 就某一类昆虫而言,其种类也很多。据有关单位调查,我省仅地下害虫就有16类366种,其中属灾害性地下害虫的 蛴螬192种,金针虫53种,地老虎类200余种,地种蝇类7种。蝗虫120余种,象甲类49种。为害小麦的叶蝉就有26种、 蚜虫6种、飞虱10种、蓟马14种:有人认为:国内所有的一般害虫甘肃都有,而甘肃的有些害虫则外地稀少,如麦穗夜 蛾、乌翅麦茎蜂、蚕豆根瘤象、苹果蠹蛾等区域性害虫省外都很少见。 2.常发性害虫此起彼伏,连年发生,为害日趋严重蚜虫、红蜘蛛已成为全省各地各种作物(包括各种农作物、 果树、蔬菜)的主要害虫类群,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连续10年呈上升趋势。受害的作物种类也越来越多。全省麦蚜的发 生面积由1988年的811.3万亩上升至1995年的1152.4万亩,当年造成损失47208.31吨。由其传播的黄矮病叶蝉及其传 播的红矮病也此起彼伏,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防治上稍有疏乎就会酿成大灾。1995年以来全省麦蚜、红蜘蛛 连续中度偏重发生,年发生面积590余万亩,1996年麦红蜘蛛在陇南、天水、庆阳、平凉等地,发生早,密度大,危害 期长,为害重。同年,蚜虫也在平凉、庆阳、天水和中部地区大发生。叶蝉红矮病1995年在庆阳、陇西大发生,全省发 生267.8万亩,1996年又在庆阳、平凉、临夏、定西等地大发生。全省发生总面积达411.5万亩,其中绝收或改种的至少 在10万亩左右,仅庆阳地区就发生220万亩,临夏、定西各13万亩,虫口密度高达500头/30单网,最高的达3500头/30 单网。发生范围和受害面积不断扩大。果树蚜虫和害螨成为果树业生产的主要害虫类群,如不及时防治,每年都有成灾 的足够虫源。玉米蚜和截形叶螨也随玉米播种面积的增加而上升为主要害虫,发生范围和虫口密度都不断上扬,成为农 业害虫防治上的又一重点对象。 果树上除蚜虫、害螨外,各种介壳虫、梨茎蜂、食心虫、梨蝽象、梨木虱等都成为常年施药、且总防不住的害虫类 群,一旦放松警惕就会造成严重为害,甚至导致绝收、毁园的结果。 3,区域性害虫长盛不衰,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 70年代初在兰州发现不足万亩的烟翅麦茎蜂,现已扩展蔓延至兰州、定西、临夏、天水、甘南、平凉、张掖等地, 年发生面积高达100万亩左右。河西的麦穗夜蛾、麦秆蝇,中部地区的麦鞘毛眼水蝇,陇东和中部的麦种蝇,天水、平 凉、静宁、临夏、敦煌秦安、西和,礼县的玉米螟、礼县成县的马铃薯瓢虫等发生范围都在不断扩大。蚕豆象、豌豆象 也由中部地区向西扩展,1994年仅古浪县就发生12.5万亩,平均被害率高达50.9%:二点叶螨60-70年代仅在天水零星 果园发现,现已成为天水地区果园害螨的优势种群,定西、兰州、平凉、武威等地也有发生。李始叶螨在80年代前一直 是河西地区果树的区域性害螨,近年来在天水地区已有发生和为害。苹果蠹蛾自1986年在敦煌发现以来,发生面积和范 围不断扩大,现已在酒泉地区除金塔以外的所有县市发生,且以每年100KM的速度向东蔓延。 4.害虫优势种群不断发生变化,非主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纵观我省害虫优势种群的变化轨迹,不难发现我省农业害虫的优势种群变化的基本规律: 是优势种害虫在不断向小型化、多化型、钻蛀性、潜叶性或自我保护能力很强的害虫发展: 二是以咀嚼式口器的食叶性害虫为主逐渐向刺吸式口器或潜叶型害虫为主的方向发展: 三是同一类群的害虫不断向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强的种群发展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