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贡献、交配系统、世代间群体规模的波动以及世代间隔等 一)群体规模群体规模大小是影响群体平均近交系数增量最重要的因素,小群体中的遗传 漂变的作用比大群体严重,对理想群体而言,两者的关系如下: △F (12-2) 2N (二)性别比例大多数情况下,家畜群体中种公畜的数量比母畜数量要少的很多,这使得群 体有效含量比实际群体规模要小,若群体中种公、母畜分别为Na和N,那么 (12-3) 8N8N 由于种公畜数远少于种母畜数,因此种公畜数量对群体有效含量的影响远大于种母畜,为了在某 种群体中维持较大的群体有效含量,必须保持有一定数量的种公畜。 三〕留种方式在实际家畜保种群体中,常用的留种方式有两种,即随机留种和各家系等量 留种,不同的留种方式对保种效果影响很大。(12-4)式给出了家系等量留种条件下,群体平均近交系 数增量 △F= (12-4) 32N32N 显然,如果种母畜数与种公畜数相等,那么家系等量留种时的近交系数增量近似地只有随机留种 时的一半,这时的群体有效含量近似地提高一倍。 (四)亲本的贡就实际群体中基因的世代传递是沿着4个途径完成的,即种公畜→公畜(mm) 种公畜→母畜(mf)、种母畜→公畜(fm)和种母畜→母畜(ff)。显然,这4个途径传递的基因数 目是不同的,这反映了亲本对产生下一代的贡献差异。考虑到各亲本对后代贡献上的差异,群体有效含 量计算公式如下: △F=32N NIs+ (12-5) 这里,2m、2和Comm,hm、可n和COom,m分别表示种公畜、种母畜在提供公畜和母 畜后代数目上差异的方差及协方差。由此可见,群体平均近交系数增量是随上述各方差、协方差的增加 而提高的。因此,设法减少种畜在提供后代数目上的变异,是降低近交系数增量的重要手段,在家畜保 种中就是要要求保持各家系含量的恒定,这时可以近似地得到(12-4)式 (五)交配系统交配系统的作用不同于留种方式,它也是影响群体近交系数增量的一个重要因 素,非同型交配系统可以保持群体的杂合性,降低近交增量。最简单的方法是在随机交配的基础上,认 为地避免全同胞和半同胞等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交配。有研究表明,将群体划分为几个不同的亚群, 每一亚群内的个体间亲缘关系较近,不同亚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在亚群间采用轮回交配,控制交配后 的公、母畜在一定世代内不再交配,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群体平均近交系数的增长。但对长期保种 的群体而言,其效果仍主要取决于群体规模的大小。 (六)世代间群体规模的波动如果群体在不同世代的规模是变化的,那么对t各世代来说,平 均的群体有效含量就是各世代群体有效含量的调和均数。假设在连续t个世代的群体有效含量分别为 N1、N2、……、N1,则有: (126)10 贡献、交配系统、世代间群体规模的波动以及世代间隔等。 (一)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大小是影响群体平均近交系数增量最重要的因素,小群体中的遗传 漂变的作用比大群体严重,对理想群体而言,两者的关系如下: Ne F 2 1  = (12-2) (二)性别比例 大多数情况下,家畜群体中种公畜的数量比母畜数量要少的很多,这使得群 体有效含量比实际群体规模要小,若群体中种公、母畜分别为 Nm和 Nf,那么: Nm N f F 8 1 8 1  = + (12-3) 由于种公畜数远少于种母畜数,因此种公畜数量对群体有效含量的影响远大于种母畜,为了在某 种群体中维持较大的群体有效含量,必须保持有一定数量的种公畜。 (三)留种方式 在实际家畜保种群体中,常用的留种方式有两种,即随机留种和各家系等量 留种,不同的留种方式对保种效果影响很大。(12-4)式给出了家系等量留种条件下,群体平均近交系 数增量。 Nm N f F 32 1 32 3  = + (12-4) 显然,如果种母畜数与种公畜数相等,那么家系等量留种时的近交系数增量近似地只有随机留种 时的一半,这时的群体有效含量近似地提高一倍。 (四)亲本的贡献 实际群体中基因的世代传递是沿着 4 个途径完成的,即种公畜 → 公畜(mm)、 种公畜 → 母畜(mf)、种母畜 → 公畜(fm)和种母畜 → 母畜(ff)。显然,这 4 个途径传递的基因数 目是不同的,这反映了亲本对产生下一代的贡献差异。考虑到各亲本对后代贡献上的差异,群体有效含 量计算公式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 2 2 2 , 2 2 2 3 2 2 1 2 3 2 1 fm m f ff fm m f ff f mf f m mm mf f m mm m N N Cov N N N N N Cov N N N F     (12-5) 这里, 2  mm、 2  mf 和 Covmm,mf , 2  fm 、 2  ff 和 Cov ff , fm 分别表示种公畜、种母畜在提供公畜和母 畜后代数目上差异的方差及协方差。由此可见,群体平均近交系数增量是随上述各方差、协方差的增加 而提高的。因此,设法减少种畜在提供后代数目上的变异,是降低近交系数增量的重要手段,在家畜保 种中就是要要求保持各家系含量的恒定,这时可以近似地得到(12-4)式。 (五)交配系统 交配系统的作用不同于留种方式,它也是影响群体近交系数增量的一个重要因 素,非同型交配系统可以保持群体的杂合性,降低近交增量。最简单的方法是在随机交配的基础上,认 为地避免全同胞和半同胞等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交配。有研究表明,将群体划分为几个不同的亚群, 每一亚群内的个体间亲缘关系较近,不同亚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在亚群间采用轮回交配,控制交配后 的公、母畜在一定世代内不再交配,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群体平均近交系数的增长。但对长期保种 的群体而言,其效果仍主要取决于群体规模的大小。 (六)世代间群体规模的波动 如果群体在不同世代的规模是变化的,那么对 t 各世代来说,平 均的群体有效含量就是各世代群体有效含量的调和均数。假设在连续 t 个世代的群体有效含量分别为 N1、N2、……、Nt,则有:          = + ++ N N Nt t F 1 1 1 2 1 1 2 (12-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