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得的佳包。) 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 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 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 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 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 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 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 译: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 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 忧愁。(李自这两旬诗暗示皇帝被奸邪|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 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士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 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 “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之障日月也。” 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 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 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 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 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 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尤为深远。(袁行霈) 间,天然成韵。 我们在李白〈鹦鹉洲〉诗提到,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 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 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 题诗在上头。」掷笔而去。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 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 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 由于白的作品发表于崔颢之后,两首诗又都样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律诗,所以 后人更认为李白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举那首打油诗的传说 事实上根据日本人森大来的考证认为,那首打油诗不是李白作的,李白写〈登 金陵凤凰台〉也是因为感慨时事而作,无意与崔颢争胜 唐代安禄山之乱,迫使唐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 件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年轻时豪情万丈,希望能替国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终不曾得 到皇帝重用。安史之乱,眼见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躏,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 于是他写此诗时首句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引出全诗,因为 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做为祥 的象征。李白眼看安禄山危害唐室,想念昔时凤凰鸟憩息风凰台的传说,而今凤 鸟不再来,只有江水依旧向东流2 得的佳句。) 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 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 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 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 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 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 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 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 忧愁。(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 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 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 “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 味。)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 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 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 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 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 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 之障日月也。” 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 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 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 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 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 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 间,天然成韵。 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 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 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 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 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 尤为深远。(袁行霈) 我们在李白〈鹦鹉洲〉诗提到,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 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 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 题诗在上头。」掷笔而去。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 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 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 由于白的作品发表于崔颢之后,两首诗又都样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律诗,所以 后人更认为李白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举那首打油诗的传说。 事实上根据日本人森大来的考证认为,那首打油诗不是李白作的,李白写〈登 金陵凤凰台〉也是因为感慨时事而作,无意与崔颢争胜。 唐代安禄山之乱,迫使唐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 件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年轻时豪情万丈,希望能替国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终不曾得 到皇帝重用。安史之乱,眼见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躏,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 于是他写此诗时首句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引出全诗,因为 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做为祥 瑞的象征。李白眼看安禄山危害唐室,想念昔时凤凰鸟憩息凤凰台的传说,而今凤 凰鸟不再来,只有江水依旧向东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