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习诗人虽一时失落仍心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志向 2、学会借用景物抒发情感的表现手法 3、学习运用典故巧妙表达内心所想的写作特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三首诗都以所见之景触发诗人内心深处感慨,引 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难点:理解诗歌运用典故表达情感的写作特色 一、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歌鉴赏 作者:【李白】年代:【唐】体裁:【七律】类别:【未知】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 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 金陵时所作。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 译:风凰台上曾经有风凰鸟来这里游憩,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 而今风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 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山上,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 (诗人由景生情,引发出下文一片黯然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之情)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 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 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 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 的存在!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 译: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 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 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 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 抔黄土。(用典表达了诗人凭吊古迹时的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无限感慨之情)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 译: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 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 条水道。 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 (这西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
1 三十八 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习诗人虽一时失落仍心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志向 2、学会借用景物抒发情感的表现手法 3、学习运用典故巧妙表达内心所想的写作特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三首诗都以所见之景触发诗人内心深处感慨,引 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难点:理解诗歌运用典故表达情感的写作特色。 一、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歌鉴赏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 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 金陵时所作。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 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 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诗人由景生情,引发出下文一片黯然 之情)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 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 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 山上,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 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 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 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 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 的存在!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译: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 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 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 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 抔黄土。(用典表达了诗人凭吊古迹时的 无限感慨之情)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 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 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 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 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 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译: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 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 条水道。 (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 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 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 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 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
得的佳包。) 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 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 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 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 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 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 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 译: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 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 忧愁。(李自这两旬诗暗示皇帝被奸邪|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 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士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 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 “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之障日月也。” 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 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 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 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 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 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尤为深远。(袁行霈) 间,天然成韵。 我们在李白〈鹦鹉洲〉诗提到,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 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 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 题诗在上头。」掷笔而去。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 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 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 由于白的作品发表于崔颢之后,两首诗又都样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律诗,所以 后人更认为李白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举那首打油诗的传说 事实上根据日本人森大来的考证认为,那首打油诗不是李白作的,李白写〈登 金陵凤凰台〉也是因为感慨时事而作,无意与崔颢争胜 唐代安禄山之乱,迫使唐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 件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年轻时豪情万丈,希望能替国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终不曾得 到皇帝重用。安史之乱,眼见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躏,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 于是他写此诗时首句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引出全诗,因为 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做为祥 的象征。李白眼看安禄山危害唐室,想念昔时凤凰鸟憩息风凰台的传说,而今凤 鸟不再来,只有江水依旧向东流
2 得的佳句。) 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 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 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 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 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 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 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 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 忧愁。(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 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 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 “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 味。)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 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 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 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 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 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 之障日月也。” 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 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 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 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 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 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 间,天然成韵。 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 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 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 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 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 尤为深远。(袁行霈) 我们在李白〈鹦鹉洲〉诗提到,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 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 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 题诗在上头。」掷笔而去。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 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 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 由于白的作品发表于崔颢之后,两首诗又都样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律诗,所以 后人更认为李白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举那首打油诗的传说。 事实上根据日本人森大来的考证认为,那首打油诗不是李白作的,李白写〈登 金陵凤凰台〉也是因为感慨时事而作,无意与崔颢争胜。 唐代安禄山之乱,迫使唐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 件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年轻时豪情万丈,希望能替国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终不曾得 到皇帝重用。安史之乱,眼见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躏,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 于是他写此诗时首句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引出全诗,因为 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做为祥 瑞的象征。李白眼看安禄山危害唐室,想念昔时凤凰鸟憩息凤凰台的传说,而今凤 凰鸟不再来,只有江水依旧向东流
金陵为三国时孙权建都之地,晋朝永嘉之乱,晋室南渡之后也建都于凤凰台所 在地金陵城的东南,李白在台上想象当年吴宫的繁华景象,以及晋代那些达官贵人 曾有过的风光事迹,如今都隐于幽径,成为古丘。一个朝代弱了、亡了,马上有另 个朝代兴起,唐代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也成了过去,安史之乱起, 唐室岌岌可危,怎不令李白忧心?站在台上,看到远处的三山及白鹭洲,而长安城 呢?李白最后一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在诗词里常以浮云指 小人,以白日比喻君主。浮云蔽白日是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向君王进 谗言陷害贤臣,使忠臣没有机会向皇帝进谏言。下句「长安不见使人愁」,指李白 感叹自己被放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不见长安,忧愁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到长安 或者说,安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为长安城忧 伤。 这个比喻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相传晋明帝小时候坐在晋元帝膝上,元帝 问他,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明帝答说长安近太阳远,因为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 说有人从太阳来,元帝为他的聪明高兴,第二天便当着群臣面前再问明帝同样的问 题,没想到明帝却答说,太阳近,长安远,因为抬起头来见得到太阳,却见不到长 安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与唐代因为安史之乱 而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的情况很类似,因此李白诗末二句「浮云蔽白日」也是指玄 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茺废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长安沦入胡人手中。李白写 这首诗纯粹是由怀古而引发怀君之思,加以感伤自己因遭小人谗言所害而被贬谪, 登上凤凰台,望不见长安,一时触景伤情而写下这首诗,并没有与崔颢争胜之意, 两人争胜之说全是后人附会的 而前面所举打油诗的由来,是因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又赦回,路过江夏,曾 写过一首〈江夏赠韦南陵冰〉诗说:「我且为君槌谇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李白因心情忧愁郁闷,故意写这种豪快语, 以解心中不平之气。后来又写一首〈醉后答了十八〉诗,以对应槌碎黄鹤楼诗说 「黄鹤髙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为自 己前首诗的狂放自我解嘲,本来只是文人的游戏文章,没想到唐末五代时有位禅僧 经过黄鹤楼,便摘取李白这两首诗的句子写成这首:「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 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打油诗,旁边有一同来游玩的僧 人也题了一句:「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转风流。」另外一位僧人又加一句 「酒逢知己,艺压当行。」而使得后人误以为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诗是与崔颢 的〈黄鹤楼〉诗争意气、争长短,并留下这首有趣的打油诗。事实上全是后人穿凿 附会的 引自http://cls.adminyzuedutw/300/all/story/story.htm羅鳳珠 老師撰寫 附: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 金陵为三国时孙权建都之地,晋朝永嘉之乱,晋室南渡之后也建都于凤凰台所 在地金陵城的东南,李白在台上想象当年吴宫的繁华景象,以及晋代那些达官贵人 曾有过的风光事迹,如今都隐于幽径,成为古丘。一个朝代弱了、亡了,马上有另 一个朝代兴起,唐代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也成了过去,安史之乱起, 唐室岌岌可危,怎不令李白忧心?站在台上,看到远处的三山及白鹭洲,而长安城 呢?李白最后一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在诗词里常以浮云指 小人,以白日比喻君主。浮云蔽白日是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向君王进 谗言陷害贤臣,使忠臣没有机会向皇帝进谏言。下句「长安不见使人愁」,指李白 感叹自己被放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不见长安,忧愁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到长安, 或者说,安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为长安城忧 伤。 这个比喻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相传晋明帝小时候坐在晋元帝膝上,元帝 问他,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明帝答说长安近太阳远,因为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 说有人从太阳来,元帝为他的聪明高兴,第二天便当着群臣面前再问明帝同样的问 题,没想到明帝却答说,太阳近,长安远,因为抬起头来见得到太阳,却见不到长 安。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与唐代因为安史之乱 而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的情况很类似,因此李白诗末二句「浮云蔽白日」也是指玄 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茺废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长安沦入胡人手中。李白写 这首诗纯粹是由怀古而引发怀君之思,加以感伤自己因遭小人谗言所害而被贬谪, 登上凤凰台,望不见长安,一时触景伤情而写下这首诗,并没有与崔颢争胜之意, 两人争胜之说全是后人附会的。 而前面所举打油诗的由来,是因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又赦回,路过江夏,曾 写过一首〈江夏赠韦南陵冰〉诗说:「我且为君搥谇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李白因心情忧愁郁闷,故意写这种豪快语, 以解心中不平之气。后来又写一首〈醉后答了十八〉诗,以对应搥碎黄鹤楼诗说: 「黄鹤高楼已搥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为自 己前首诗的狂放自我解嘲,本来只是文人的游戏文章,没想到唐末五代时有位禅僧 经过黄鹤楼,便摘取李白这两首诗的句子写成这首:「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 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打油诗,旁边有一同来游玩的僧 人也题了一句:「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转风流。」另外一位僧人又加一句: 「酒逢知己,艺压当行。」而使得后人误以为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诗是与崔颢 的〈黄鹤楼〉诗争意气、争长短,并留下这首有趣的打油诗。事实上全是后人穿凿 附会的。 --引自 http://cls.admin.yzu.edu.tw/300/ALL/story/story.htm 羅鳳珠 老師撰寫 附: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抒发的是旅客游子的思乡之愁,而李 白抒发的则是放臣逐客的愁,是政治性的 二、杜甫《登楼》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 上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有吐蕃陷长安、立傀儡、 年号,代宗奔陕州事;随后郭子仪复京师,乘舆反正;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 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 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 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唯此登临。‖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 景抒情的出发点。当此万方多难之际,流 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是 繁花触目,却叫人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 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 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 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 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 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 的种种观感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全浮云变古今。颔联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 注释:锦江,源出灌县,自郫县流经成都是登楼所见。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 入岷江:玉垒,山名,在今茂汶羌族自治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 县 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事的风云 变幻。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 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 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 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 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 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 注释: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是登楼所想。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 征大唐政权。 句的“变古今”,是从去岁吐蕃陷京、代 宗旋即复辟一事而来,明言大唐帝国气运 久远;下句“寇盗”“相侵”,申说第」
4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抒发的是旅客游子的思乡之愁,而李 白抒发的则是放臣逐客的愁,是政治性的 愁。 二、杜甫《登楼》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 上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有吐蕃陷长安、立傀儡、改 年号,代宗奔陕州事;随后郭子仪复京师,乘舆反正;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 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 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 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 景抒情的出发点。当此万方多难之际,流 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是 繁花触目,却叫人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 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 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 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 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 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 的种种观感。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注释:锦江,源出灌县,自郫县流经成都 入岷江;玉垒,山名,在今茂汶羌族自治 县。 颔联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 是登楼所见。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 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 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事的风云 变幻。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 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 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 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 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 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 事。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注释: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 征大唐政权。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 是登楼所想。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 句的“变古今”,是从去岁吐蕃陷京、代 宗旋即复辟一事而来,明言大唐帝国气运 久远;下句“寇盗”“相侵”,申说第二
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 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 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 定的信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 注释: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怀抱。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 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 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 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 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 是以刘禅喻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 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 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 所不同者,当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 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 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 危楼落日,忧端难掇,聊吟诗以自遣,如 斯而已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 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 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读来有一种飞动 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 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 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己的感慨。三句的“来 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 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人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 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 充满令寇盜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 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 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这两个字在诗的构思方 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 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 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 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 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5 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 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 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 定的信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 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 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 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 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 意。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 怀抱。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 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 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 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 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 是以刘禅喻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 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 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 所不同者,当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 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 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 危楼落日,忧端难掇,聊吟诗以自遣,如 斯而已!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 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 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读来有一种飞动 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 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 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来”, 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 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人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 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 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 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 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这两个字在诗的构思方 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 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 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 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 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谓:“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 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唐诗别裁》卷十三) (赵庆培) 三、李商隐《安定城楼》 安定: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治所。唐文宗大和九年(835) 王茂元拜泾原节度使,开成三年(838),李商隐赴其幕,还做了王的女婿。不久, 商隐应博学鸿词科试,落选回泾州,登楼有感,写此遣怀。诗作于泾原节度使幕中, 作者当时24岁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 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篙者唯义山· 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一样,都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 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 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 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 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 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绚指 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 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 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 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 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 “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 益于李贺。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则李商隐的诗重于象征。 李商隐的诗于宋初十分流行,“西昆体”仿效义山诗的用典,后成为西昆诗派, 但只是机械地学到了堆砌辞藻,而不能得义山诗的神髓。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如《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纪 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样“指斥乘舆”的勇气在政治宽松开明的唐朝也并 不多见;而《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北齐》中“小怜 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等诗句都是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名篇 《贾生》:“夜半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 神。”斥责晚唐诸帝求仙访道炼丹图长生,并因此误国的荒唐行为。《行次西郊 百韵》则真实地描写了甘露之变三年后兵祸旱灾后民不聊生的情形,并追述了百余 年来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忧国忧民,颇似杜甫 的《北征》
6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谓:“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 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唐诗别裁》卷十三) (赵庆培) 三、李商隐《安定城楼》 安定: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治所。唐文宗大和九年(835), 王茂元拜泾原节度使,开成三年(838),李商隐赴其幕,还做了王的女婿。不久, 商隐应博学鸿词科试,落选回泾州,登楼有感,写此遣怀。诗作于泾原节度使幕中, 作者当时 24 岁。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 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 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一样,都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 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 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 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 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 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 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 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 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 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 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 “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 益于李贺。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则李商隐的诗重于象征。 李商隐的诗于宋初十分流行,“西昆体”仿效义山诗的用典,后成为西昆诗派, 但只是机械地学到了堆砌辞藻,而不能得义山诗的神髓。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如《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纪 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样“指斥乘舆”的勇气在政治宽松开明的唐朝也并 不多见;而《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北齐》中“小怜 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等诗句都是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名篇 《贾生》:“夜半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 神。”斥责晚唐诸帝求仙访道炼丹图长生,并因此误国的荒唐行为。《行次西郊一 百韵》则真实地描写了甘露之变三年后兵祸旱灾后民不聊生的情形,并追述了百余 年来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忧国忧民,颇似杜甫 的《北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 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 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 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 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 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 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 意怜幽草,人间重晩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 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与李贺一样,李商隐也善于写梦;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在李商隐的诗中,这 两种境界水乳相溶,借梦寻得对痛苦人生的解脱,借梦寻得灿烂美丽快乐的人生。 如“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牡丹》);“十年长梦采华芝”(《东 还》)等 李商隐的诗固然是诗苑奇葩,文也是文囿异卉。他的诗情真意切,绵邈曲折, 散文却峭直刚劲,独出机杼,锐不可当,驳尽世俗定见,直抒胸臆:工本章奏则典 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 文的金科玉律 《李商隐全集》以清人冯浩的《玉溪生诗集笺注》三卷、冯浩详注《樊南文集》 八卷、钱振伦钱振常兄弟笺注《樊南文集补编》十二卷汇合成全集,并删除笺注而 成,内容全而篇幅不长,价格较低,并在书后附以李贺诗集,适合有一定古文基础 又喜爱晚唐诗文的读者阅读 超递高娀百尺楼,绿杨莜外尽江。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 形容极高 指安定城东泾水岸边的《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 沙洲。尽汀洲,沙洲上的景色尽收眼底。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 译: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 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贾生年少虚垂,王粲春来更远游。 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 贾生:贾谊(前200一前168),西汉政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 治家。年20余为博士,上书发表政见,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 有“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 长太息者六”等语。因权贵诋毁,贬为长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 沙王太傅,写《吊屈原赋》。《史记》有应博学鸿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 《屈原贾生列传》。后世成为才高遭贬之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 士的代称。虚垂涕,白白痛哭流涕而不起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 作用。王粲:汉末(177-217)文学家。都属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 17岁避长安之乱到荆州,于春日登当阳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 城楼,作《登楼赋》,抒写去国远游,感切。这是第一层 世伤时的慨叹。上面两句以贾谊、王粲自 比。贾谊献策,王粲登楼,都在青春年
7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 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 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 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 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 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 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 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 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与李贺一样,李商隐也善于写梦;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在李商隐的诗中,这 两种境界水乳相溶,借梦寻得对痛苦人生的解脱,借梦寻得灿烂美丽快乐的人生。 如“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牡丹》);“十年长梦采华芝”(《东 还》)等。 李商隐的诗固然是诗苑奇葩,文也是文囿异卉。他的诗情真意切,绵邈曲折, 散文却峭直刚劲,独出机杼,锐不可当,驳尽世俗定见,直抒胸臆;工本章奏则典 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 文的金科玉律。 《李商隐全集》以清人冯浩的《玉溪生诗集笺注》三卷、冯浩详注《樊南文集》 八卷、钱振伦钱振常兄弟笺注《樊南文集补编》十二卷汇合成全集,并删除笺注而 成,内容全而篇幅不长,价格较低,并在书后附以李贺诗集,适合有一定古文基础 而又喜爱晚唐诗文的读者阅读。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形容极高 指安定城东泾水岸边的 沙洲。尽汀洲,沙洲上的景色尽收眼底。 译: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 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 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 《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 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 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 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贾生:贾谊(前 200—前 168),西汉政 治家。年 20 余为博士,上书发表政见, 有“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 长太息者六”等语。因权贵诋毁,贬为长 沙王太傅,写《吊屈原赋》。《史记》有 《屈原贾生列传》。后世成为才高遭贬之 士的代称。虚垂涕,白白痛哭流涕而不起 作用。王粲:汉末(177—217)文学家。 17 岁避长安之乱到荆州,于春日登当阳 城楼,作《登楼赋》,抒写去国远游,感 世伤时的慨叹。上面两句以贾谊、王粲自 比。贾谊献策,王粲登楼,都在青春年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 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 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 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 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 应博学鸿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 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 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 都属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 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 切。这是第一层
少,与作者相似;才高志远而不得施展 也正相同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 注释:总在想着年老辞官,归隐江湖。然困踬,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 想望建立回天转地的显赫功绩,然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 后乘小船四处漫游。 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 “永”字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 负。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传》)。意为,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 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 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这与杜甫的胸襟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 怀抱,即为相似,王安石击节赞赏。这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 是第二层。 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忆 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 宦,哪里还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屣功名利 注释:古代传说中风凰一类的鸟。这两句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这两句诗, 诗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不屑功名利禄,正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 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 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 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 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 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 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据近人张采田 《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鸿词试 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诚如是,这两 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这是第三层
8 少,与作者相似;才高志远而不得施展, 也正相同。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注释:总在想着年老辞官,归隐江湖。 想望建立回天转地的显赫功绩,然 后乘小船四处漫游。 “永”字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 负。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 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 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这与杜甫的胸襟 怀抱,即为相似,王安石击节赞赏。这 是第二层。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 然困踬,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 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 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 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 传》)。意为,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 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 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 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 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忆 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 宦,哪里还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 注释: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这两句 诗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不屑功名利禄,正 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屣功名利 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这两句诗, 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 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 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 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 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 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据近人张采田 《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鸿词试 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诚如是,这两 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这是第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