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维学校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二专题) (卷面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语基积累(28分) (一)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共8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摩《再 别康桥》) 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回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 学》)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同上)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 也 (韩愈《师说》)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唐无名氏 《金缕衣》) (二)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迷惘(wang)炫耀(xudn)晨曦(xi)溺爱(ni)干瘪(bie) B.怪癖(pi)抹煞(sha)憎厌(zeng)累赘(zhui)翱翔(ao) C.磕绊(ke)颤抖(zhan)巷道(hang)敷演(fu)沉湎(mian) D.量具( liang)藐视(miao)犄角(j)瞠目( cheng)摭拾(zh)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跋涉斑斓麻痹再接再厉B、消遣慰籍彷徨出类拔萃 C、锦缎精彩恪守按步就班D、魅力显赫沉溺百轲争流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艾自怜(悔恨)怨天尤人(归咎)商榷(谈论) B.入不敷出(够)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啮噬(咬) C.汗流浃背(遍及)甄别(审查鉴定)偷觑(看) D.佫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抹煞(勾掉)惶然(恐惧) 4.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 ,随处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 永远都存于永恒之中 (2)最重要的途经之一,就是 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 作品 (3)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 因 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 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A.鼓励研读不是面而是 B.鼓励阅读不仅/而且 C.激励阅读不仅/而且 D.激励研读不是/而是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 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1 华维学校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二专题) (卷面分:120 分 考试时间:100 分钟) 一、语基积累(28 分) (一)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4 题,共 8 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 。(徐志摩《再 别康桥》) 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 《回答》) 4.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 学》) 5.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同上)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 也, !(韩愈《师说》) 7.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唐无名氏 《金缕衣》) (二)选择题(2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迷惘.(wǎng) 炫.耀(xuàn) 晨曦.( xī) 溺.爱( nì) 干瘪.(biě) B.怪癖.( pǐ) 抹煞.( shā) 憎.厌(zēng) 累赘.(zhui) 翱.翔( áo) C.磕.绊( kē) 颤.抖(zhàn) 巷.道(hàng) 敷.演(fū) 沉湎.(miǎn) D.量.具(liáng) 藐.视(miǎo) 犄.角(jī) 瞠.目 (chēng) 摭.拾(zhí)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跋涉 斑斓 麻痹 再接再厉 B、消遣 慰籍 彷徨 出类拔萃 C、锦缎 精彩 恪守 按步就班 D、魅力 显赫 沉溺 百轲争流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艾.自怜(悔恨) 怨天尤.人(归咎) 商榷.(谈论) B.入不敷.出(够) 战战兢兢..(小心谨慎) 啮.噬(咬) C. 汗流浃.背(遍及) 甄.别(审查鉴定) 偷觑.(看) D. 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抹.煞(勾掉) 惶.然(恐惧) 4.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 ,随处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 永远都存于永恒之中。 (2)最重要的途经之一,就是 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 作品。 (3)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 因 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 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A.鼓励 研读 不是/而是 B.鼓励 阅读 不仅/而且 C.激励 阅读 不仅/而且 D.激励 研读 不是/而是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 无可厚非 ....、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B.挂着露滴的鲜花,是那样娇弱纤巧,我似乎和庄严的题目开了个玩笑。但我真是如此地挚 爱它们,觉得它们不可或缺 C.巡天一百一十五个多小时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不孚众望,10月17日上午,回到北 京航天城,回到他们日常训练和生活的航天员公寓,五千多名各界民众,以欢度节日般的热烈场 面迎接飞天英雄 D.“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 亏一篑,并没有做到。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B今天老师在班会课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最近一段时间,中科学院以及北大、清华等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 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D许多世界经典名著对我们现在的高中生是非常熟悉的 7.下列对课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如火)”。“尽”与“遍”相应,“染”更有动感,写层林 渐渐变红,“如火”则全无上述优点。 B.“漫江碧透(碧绿),百舸争流”。“碧绿”只写了颜色,而“碧透”则不仅写了颜色 而且写出了秋水清澈见底的特点 C.“鹰击(翔)长空,鱼翔浅底”。“击”既体现展翅高飞的力度,也说明秋高气爽。“翔” 字只适宜表现自由自在 D.“怅寥廓,问苍茫(辽阔)大地,谁主沉浮”。“辽阔”只写出了宽广空阔,而“苍茫” 则写出了秋天傍晚的雄浑景象,更有韵味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 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 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 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 《荀子》今存32篇,《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D.韩愈,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华丽文风,主张“文 以载道”。《师说》是他的代表作,在文中作者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 从师的陋习 9.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期间开始写诗,代表作品有《相信未来》、《海洋 曲》。 B.毕淑敏,出生于1952年,曾在西藏阿里地区当过女兵,历任卫生员、军医,现为国家一级 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昆仑殇》,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沉重的 翅膀》等 C.杨子,本名杨选堂,台湾作家,1923年生,广东省梅县人。作品有《浸洒的花朵》、《感情的 花季》等 D.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代表作《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0.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2 B. 挂着露滴的鲜花,是那样娇弱纤巧,我似乎和庄严的题目开了个玩笑。但我真是如此地挚 爱它们,觉得它们不可或缺 ....。 C. 巡天一百一十五个多小时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不孚众望 ....,10 月 17 日上午,回到北 京航天城,回到他们日常训练和生活的航天员公寓,五千多名各界民众,以欢度节日般的热烈场 面迎接飞天英雄。 D.“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 亏一篑 ...,并没有做到。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B.今天老师在班会课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最近一段时间,中科学院以及北大、清华等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 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D.许多世界经典名著对我们现在的高中生是非常熟悉的。 7.下列对课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如火)”。“尽”与“遍”相应,“染”更有动感,写层林 渐渐变红,“如火”则全无上述优点。 B.“漫江碧透(碧绿),百舸争流”。“碧绿”只写了颜色,而“碧透”则不仅写了颜色, 而且写出了秋水清澈见底的特点。 C.“鹰击(翔)长空,鱼翔浅底”。“击”既体现展翅高飞的力度,也说明秋高气爽。“翔” 字只适宜表现自由自在。 D.“怅寥廓,问苍茫(辽阔)大地,谁主沉浮”。“辽阔”只写出了宽广空阔,而“苍茫” 则写出了秋天傍晚的雄浑景象,更有韵味。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 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 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 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 《荀子》今存 32 篇,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D.韩愈,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华丽文风,主张“文 以载道”。《师说》是他的代表作,在文中作者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 从师的陋习。 9.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 1948 年,文革期间开始写诗,代表作品有《相信未来》、《海洋三部 曲》。 B.毕淑敏,出生于 1952 年,曾在西藏阿里地区当过女兵,历任卫生员、军医,现为国家一级 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昆仑殇》,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沉重的 翅膀》等。 C.杨子,本名杨选堂,台湾作家,1923 年生,广东省梅县人。作品有《浸洒的花朵》、《感情的 花季》等。 D.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代表作《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等。1946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0.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 B.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 装饰品。 C.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 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 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 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1-17题(14分,每小题2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 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 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 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 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惑:糊涂 1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B、而耻学于师 为羞耻 C、小学而大遗学制的初级阶段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竟然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4.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 B.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 装饰品。 C.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 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 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 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11—17 题(14 分,每小题 2 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 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 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 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 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惑:糊涂 1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出.人也远矣 超出一般人 B、而耻.学于师 以……为羞耻 C、小学..而大遗 学制的初级阶段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竟然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4.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豉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6.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 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 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 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 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 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二)(8分)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安于途中 从起点到终点,其间的距离就是途中。 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流 入河,又从河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 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总 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的或未知的终点。 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很自然。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 逃此劫。 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要有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 成了漫长的等待,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真的那么美好么?等待或许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是在途 中真的就只有无奈么?
4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6.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 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 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 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 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 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二)(8 分)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18 分) 安于途中 从起点到终点,其间的距离就是途中。 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流 入河,又从河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 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总 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的或未知的终点。 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很自然。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 逃此劫。 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要有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 成了漫长的等待,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真的那么美好么?等待或许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是在途 中真的就只有无奈么?
水气抵达天空也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但并不是所有的抵达和 终点都具有终极辉煌。花朵的终点是凋谢,道路的终点是绝境,生命的终点是死亡 即使水气是因为对天空的抵达而成为彩虹,即使蛹是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成为蝴蝶,它们 也是分别经历了一定的转化和蜕变过程,才各自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的。是过程成就了它们最终 的美 过程对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过程即生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确实就是一个过程的确完整体现,或者说是无数生活细节的集结。而 终点不过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寓示生命体的完结。它有可能构成生命的升华,却决不会是生 命的目的。 但是生活,我们往往是在度过:而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终极。仿佛最美好的风景只在彼岸, 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我们对此处的风景因此常常忽视,并习惯于生活 总是在别处。每一个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肯定,但是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 有这些。活着,也不能只是追求刹那的辉煌和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去到某个地方而赶一段路 程。如果生是为了死,就像花朵为了凋谢才盛开,这样一来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还有多大? 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每一个高品质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质愿望的生命,有可 能都必须首先做到安于途中 因为生活并不总是在别处,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就像候鸟,只有在不停 的从南飞到北,有从北飞到南,才构成其一生的迁徙:就像泉水,只有在不断的从溪流入海,才 体现其自身的运动。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达到怎样的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花草, 并不是非要到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 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徙就是为了 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 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 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精彩人生。这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将尽 享人生 19.简答:①根据文意写出“途中”的含义。(2分) ②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总是在途中”?(2分) 20.作者说,(终点)“决不会是生命的目的。”那么生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3分) 21.①文章标题“安于途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 ②又为什么说“首先做到安于途中”?(4分) 2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答:[][](4分) A.生命带给人们很多启示,或追求终点的辉煌,或注目过程的充实。作者在文中反对追求生命 的“终极愿望”,主张“过程即生命”,要“安于途中 B.作者认为视生命的必经的过程为“漫长的等待”,“最大的煎熬和无奈”的人,是因为太坚信 付出就要有结果”,而一味追求结局的辉煌
5 水气抵达天空也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但并不是所有的抵达和 终点都具有终极辉煌。花朵的终点是凋谢,道路的终点是绝境,生命的终点是死亡。 即使水气是因为对天空的抵达而成为彩虹,即使蛹是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成为蝴蝶,它们 也是分别经历了一定的转化和蜕变过程,才各自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的。是过程成就了它们最终 的美。 过程对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过程即生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确实就是一个过程的确完整体现,或者说是无数生活细节的集结。而 终点不过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寓示生命体的完结。它有可能构成生命的升华,却决不会是生 命的目的。 但是生活,我们往往是在度过;而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终极。仿佛最美好的风景只在彼岸, 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我们对此处的风景因此常常忽视,并习惯于生活 总是在别处。每一个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肯定,但是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 有这些。活着,也不能只是追求刹那的辉煌和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去到某个地方而赶一段路 程。如果生是为了死,就像花朵为了凋谢才盛开,这样一来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还有多大? 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每一个高品质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质愿望的生命,有可 能都必须首先做到安于途中。 因为生活并不总是在别处,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就像候鸟,只有在不停 的从南飞到北,有从北飞到南,才构成其一生的迁徙;就像泉水,只有在不断的从溪流入海,才 体现其自身的运动。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达到怎样的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花草, 并不是非要到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 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徙就是为了 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 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 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精彩人生。这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将尽 享人生。 19.简答:①根据文意写出“途中”的含义。(2 分) ②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总是在途中”?(2 分) 20.作者说,(终点)“决不会是生命的目的。”那么生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3 分) 21. ①文章标题“安于途中”的含义是什么?(3 分) ②又为什么说“首先做到安于途中”?(4 分) 2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答:[ ][ ](4 分) A.生命带给人们很多启示,或追求终点的辉煌,或注目过程的充实。作者在文中反对追求生命 的“终极愿望”,主张“过程即生命”,要“安于途中”。 B.作者认为视生命的必经的过程为“漫长的等待”,“最大的煎熬和无奈”的人,是因为太坚信 “付出就要有结果”,而一味追求结局的辉煌
C.本文以花开花谢,日出日落,类比生命有起点也有终点,以化水为虹,化蛹为蝶,生动形象 地阐发了“过程成就最终的美”的道理 D.本文借助于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借助语言的流畅,使文章具有一种流动的美感, 读来亲切、感人。 从内容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注重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 人生观,以及对人生信念的旷达和名利追求的淡泊 三、语言运用(12分) 23.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 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 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3分) 24.读下面的三首诗,回答问题。(6分) 竹(之 竹(之二) 竹(之三) 每攀登一步 青翠是你的本色 在翠绿婆娑的外表下 都作一次小结 坚韧是你的意志 你空空如也 上述三首诗皆是以竹喻人,但立意不尽相同或迥然有异。请回答三首诗的立意各是什么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25.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答 四、写作实践(40分) 26.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教养,但读书的方式是自由多样的。你的课外读书方式一定是富 有个性和趣味的,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要有细节描写:③不得出现真实人名等。 华维学校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卷(2006.10.13)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二专题) (卷面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语基积累(28分) (一)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共8分) 《回答》) 6
6 C.本文以花开花谢,日出日落,类比生命有起点也有终点,以化水为虹,化蛹为蝶,生动形象 地阐发了“过程成就最终的美”的道理。 D.本文借助于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借助语言的流畅,使文章具有一种流动的美感, 读来亲切、感人。 E.从内容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注重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 人生观,以及对人生信念的旷达和名利追求的淡泊。 三、语言运用(12 分) 23.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 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 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3 分) 24.读下面的三首诗,回答问题。(6 分) 竹(之一) 竹(之二) 竹(之三) 每攀登一步 青翠是你的本色 在翠绿婆娑的外表下 都作一次小结 坚韧是你的意志 你空空如也 上述三首诗皆是以竹喻人,但立意不尽相同或迥然有异。请回答三首诗的立意各是什么。 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3 分) ①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 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 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 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 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 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答: 四、写作实践(40 分) 26.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教养,但读书的方式是自由多样的。你的课外读书方式一定是富 有个性和趣味的,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②要有细节描写; ③不得出现真实人名等。 华维学校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卷(2006.10.13)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二专题) (卷面分:120 分 考试时间:100 分钟) 一、语基积累(28 分) (一)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4 题,共 8 分) 1、 ; 。 2、 , 。 3、 。( 《回答》) 4、 , , 5、 ; 。 6、 。 ! 7、 ,
8 (二)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1-17题(14分,每小题2分) 13 14 16 17 (二)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2分)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文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19、① (2分) (2分) (3分) (3分) (4分) (4分) 三、语言运用(12分) 23、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试卷上的句子写一段话。(3分) 、读下面的三首诗,回答问题。(6分)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25、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 答
7 8、 , 。 (二)选择题(20 分,每小题 2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11-17 题(14 分,每小题 2 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二)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每小题 2 分)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文: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18 分) 19、① (2 分) ② (2 分) 20、 (3 分) 21.① (3 分) ② (4 分) 22、[ ][ ](4 分) 三、语言运用(12 分) 23、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试卷上的句子写一段话。(3 分) 答: 24、读下面的三首诗,回答问题。(6 分) 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3 分) 答:
四、写作实践(40分) 26、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教养,但读书的方式是自由多样的。你的课外读书方式 定是富有个性和趣味的,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 要求:①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要有细节描写;③不得出现真实人 名等。 华维学校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二专题) 、语基积累(28分) (一)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共8分)略 (二)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C颤抖(chan) 3.A榷(商讨) 5.B(A应为“无可非议”;C项“不孚众望”应改为“不负众望”,前者指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贬义。孚,使信服。后者指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D应为“功败垂成”。) 6.C 7.D“苍茫”有旷远迷茫之意 8.C 10.B(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思。此外,“别人”为“楼 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谐。) 二、阅读理解(22分) (一)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1-17题(14分,每小题2分) 11-17题答案: CC BB dC B (二)(8分)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 18.(1)译:即使再经风干日晒,(它也)不能再挺直了,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啊! (2)译: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査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译: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 习)啊 (4)译: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自这吧?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19.答 ①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2分)
8 四、写作实践(40 分) 26、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教养,但读书的方式是自由多样的。你的课外读书方式 一定是富有个性和趣味的,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 章。 要求:①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要有细节描写;③不得出现真实人 名等。 华维学校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二专题) 一、语基积累(28 分) (一)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4 题,共 8 分)略 (二)选择题(20 分,每小题 2 分) 1.C 颤抖(chàn) 2.A 3.A 榷(商讨) 4.D 5. B(A 应为“无可非议”;C 项“不孚众望”应改为“不负众望”,前者指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贬义。孚,使信服。后者指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D 应为“功败垂成”。) 6.C 7.D“苍茫”有旷远迷茫之意。 8.C 9.B 10.B(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思。此外,“别人”为“楼 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谐。) 二、阅读理解(22 分) (一)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11—17 题(14 分,每小题 2 分) 11-17 题答案:C C B B D C B (二)(8 分)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 18.(1)译:即使再经风干日晒,(它也)不能再挺直了,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啊! (2) 译: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译: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 习)啊 (4)译: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自这吧?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18 分) 19. 答: ①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2 分)
②因为生命自从离开起点以后,总是在日渐靠近生命的终点。(2分 20.答:生命的目的主要为了经历,在经历的过程中尽享人生。(3分) 21.答:①安于途中的意思是关注人生过程,品味生活,展示生命的魅力。(3分) ②以为生命只有在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如果离开了“途中”,一味追求抵达终点,那么生命就 不构成精彩,就失去了魅力。(4分) 22.答:[A][E](4分) 三、语言运用(12分) 23.例:十八岁使我想起冲破云幔、光芒四射的朝阳,使我想起春意盎然,开始吹拂于江南塞 北的春风,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壮志和追求 24.答:第一首:赞美谦虚踏实的作风。第二首∶赞颂永葆青舂、生机勃勃、坚忍不拔的精神风 貌。第三首:讽刺批判虚有外表,无真才实学的人。 答:③②④⑤⑥ 四、写作实践(40分) 26.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教养,但读书的方式是自由多样的。你的课外读书方式一定是富 有个性和趣味的,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要有细节描写;③不得出现真实人名等。 (评分标准参照市统考阅卷要求:基准分28分)
9 ② 因为生命自从离开起点以后,总是在日渐靠近生命的终点。 (2 分) 20. 答:生命的目的主要为了经历,在经历的过程中尽享人生。 (3 分) 21. 答: ①安于途中的意思是关注人生过程,品味生活,展示生命的魅力。(3 分) ②以为生命只有在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如果离开了“途中”,一味追求抵达终点,那么生命就 不构成精彩,就失去了魅力。 (4 分) 22. 答:[ A ][ E ](4 分) 三、语言运用(12 分) 23.例: 十八岁使我想起冲破云幔、光芒四射的朝阳,使我想起春意盎然,开始吹拂于江南塞 北的春风,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壮志和追求。 24.答:第一首:赞美谦虚踏实的作风。第二首:赞颂永葆青春、生机勃勃、坚忍不拔的精神风 貌。第三首:讽刺批判虚有外表,无真才实学的人。 25.答:③ ① ② ④ ⑤ ⑥ 四、写作实践(40 分) 26.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教养,但读书的方式是自由多样的。你的课外读书方式一定是富 有个性和趣味的,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②要有细节描写; ③不得出现真实人名等。 (评分标准参照市统考阅卷要求:基准分 2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