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附中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有内容:“有序”就是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要有条理 B.十八岁究竟意味着什么:送别幼稚走向成熟,已有了独立的人格 C.每一种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想想那答案的锥形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一一空气、水、阳光、气管、心脏、………哈 A.绿林()打夯(hing)应(ying)届隽(juan)永 充满了严谨的科学意识,飘着药品的味道 B.慰精(je)哺(p)育引觞(hng)偌大《muo) 6.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一组词是() C.粗犷( kuang)芦苇(wei) 1)我站在故乡的山岗上,远望西边地平线上,那一抹晚霞渐渐地在天边了 D.嫉(ji)妒摭拾(zhi)悲怆( chuang)蛟龙(jid0) (2)“落霞与孤鹜齐飞”,那一点孤鹜终于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3)小华与丽丽就因为那么一点误会已经半个月不说话了,后经团支部书记做细致的思想工 A.良晨美景珠联壁合训戒矫饰 作,向二人说明了真相,终于使二 了前嫌,重新和好 B.出类拔萃毛骨悚然搭讪悠邈 A.消失消释 消失消释 C.鹏举鸿飞嘻皮笑脸唏嘘静谧 消逝消失 D.消逝消释消失 D.怨天忧人铩羽而归寒喧妥帖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二、阅读下边文字,完成题目。(共12分,每小题3分) A.这项研究耗费了他几乎一生的心血,如今功败垂成,他兴奋不已 文学创作中的故乡情结 B.学员们长期生活在实事求是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逐渐养成了求真务实的习惯 阅读多于写作,心情渐趋宁静的同时,对许多事也日渐淡泊,这或许是每个写作者的必 C.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坏。 经之路。人们经常反思并不断在作品中追问自己:我究竟是谁?我为什么要与你对话?我为什 D.这两个要素之间体戚相关,缺一不可,你平时一定要注意 么要想这些问题?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苏子曾说:“此心安处即故乡。”只要这个地方能让你安心,它就能成为你的故乡。人们常 A.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暮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 常为自己的故乡远离了自己的精神而滋生不满,萌生深深的寂寞。于是很自然的开始寻找,在 带给更多的人们。 寻找中因为屡次的失望,为自己虚构一个可以栖居的家园,并美其名曰故乡。这种以设想方式 B.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存在的家园,由于没有养活生命血液的泥土和水源,终难以一种长青树的姿态存于世。故乡不 C.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即使是对可怜人和 是一种虚拟,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只要你思想通融,精神淡定超脱,何处都可为故乡。所以 最忧悒的人也一样 尽管苏子一生都在迁徙、流浪,却总能到处找到自己栖居的故乡。他很安心,把与自己遗遇的 D.由于数学本身研究变数而进入辨证法的领域,而且很明显,正是辩证法晢学家笛卡儿使 一切,都非常通脱地看作一种缘分。因此,他不管走到那里,即便是条件异常艰苦的流放,也 数学有了这种进步 能在那里其乐融融,劳作休闲之时,用笔轻轻地打量“这一个”让自己“安心”的故乡 feb2344e486592578650a9743bdc第1页共6页
feecb234f4ea486592578650a97f643b.doc 第 1 页 共 6 页 扬州大学附中 2005~2006 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责任命题:夏 坚等 校 对:张秋洁 考试时间:150分钟 审 核:夏 坚 一、(共 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绿.林(lù) 打夯(hāng) 应.(yīng)届 隽.(juàn)永 B.慰藉.(jiè) 哺.(pǔ)育 引觞.(shāng) 偌.大(nuò) C.粗犷.(kuàng) 芦苇.(wéi) 翘.首(qiáo ) 蕞.尔(zuì) D.嫉.(jì)妒 摭.拾(zhí) 悲怆.(chuàng) 蛟.龙(jiāo) 2.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良晨美景 珠联璧合 训戒 矫饰 B.出类拔萃 毛骨悚然 搭讪 悠邈 C.鹏举鸿飞 嘻皮笑脸 唏嘘 静谧 D.怨天忧人 铩羽而归 寒喧 妥帖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项研究耗费了他几乎一生的心血,如今功败垂成,他兴奋不已。 B.学员们长期生活在实事求是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逐渐养成了求真务实的习惯。 C.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坏。 D.这两个要素之间休戚相关,缺一不可,你平时一定要注意。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 带给更多的人们。 B.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C.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即使是对可怜人和 最忧悒的人也一样。 D.由于数学本身研究变数而进入辨证法的领域,而且很明显,正是辩证法哲学家笛卡儿使 数学有了这种进步。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有内容;“有序”就是 要有条理。 B.十八岁究竟意味着什么:送别幼稚走向成熟,已有了独立的人格。 C.每一种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 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 D.想想那答案的雏形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空气、水、阳光、气管、心脏、……哈! 充满了严谨的科学意识,飘着药品的味道。 6.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一组词是( ) (1)我站在故乡的山岗上,远望西边地平线上,那一抹晚霞渐渐地在天边_______了。 (2)“落霞与孤鹜齐飞”,那一点孤鹜终于_______不见了。 (3)小华与丽丽就因为那么一点误会已经半个月不说话了,后经团支部书记做细致的思想工 作,向二人说明了真相,终于使二人_______了前嫌,重新和好。 A.消失 消释 消逝 B.消逝 消失 消释 C.消释 消逝 消失 D.消逝 消释 消失 二、阅读下边文字,完成题目。(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文学创作中的故乡情结 阅读多于写作,心情渐趋宁静的同时,对许多事也日渐淡泊,这或许是每个写作者的必 经之路。人们经常反思并不断在作品中追问自己:我究竟是谁?我为什么要与你对话?我为什 么要想这些问题? 苏子曾说:“此心安处即故乡。”只要这个地方能让你安心,它就能成为你的故乡。人们常 常为自己的故乡远离了自己的精神而滋生不满,萌生深深的寂寞。于是很自然的开始寻找,在 寻找中因为屡次的失望,为自己虚构一个可以栖居的家园,并美其名曰故乡。这种以设想方式 存在的家园,由于没有养活生命血液的泥土和水源,终难以一种长青树的姿态存于世。故乡不 是一种虚拟,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只要你思想通融,精神淡定超脱,何处都可为故乡。所以, 尽管苏子一生都在迁徙、流浪,却总能到处找到自己栖居的故乡。他很安心,把与自己遭遇的 一切,都非常通脱地看作一种缘分。因此,他不管走到那里,即便是条件异常艰苦的流放,也 能在那里其乐融融,劳作休闲之时,用笔轻轻地打量“这一个”让自己“安心”的故乡
安心难得,静坐反审自己的心灵故乡无疑更难。生命基于这个世界来说,在滚滚流逝的时 C.共同语言就是同乡见面所聊的关于故乡的轶闻趣事,情人见面时的黯然神伤,老同学 间长河中,好像一朵浮萍。淹没于浩瀚的时间长河,人们常生无家可归之感。当夜深人静或独 见面时所侃谈的某个难忘的老师和同学 处时,便会不自觉地想家,却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家在哪里。人类需要以情感交流的方式在这个 D.“共同语言”保证了人与人进行交流的和谐 世界生存。人类的心灵如此孤独,该如何与别人进行和谐的交流呢?这便要求一种所谓“共同 9.纵观全文,下列有关作者对于“文学创作中的故乡情结”的论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古语:道不同则不相为谋。共同语言产生的前提,便是志同道合,即交流双方形成基本一 A.人们常常为自己的故乡远离了自己的精神而滋生不满,萌生深深的寂寞 致的思想。然而根据交际经验,两个人要形成基本一致的思想,需要很多约定俗成的条件。两 B.苏子的一生便充分说明只要“安心”,就能在文学创作中找到自己的故乡 个同乡见面可以聊记忆中关于故乡的轶间趣事,昔日情人见面黯然神伤一番,老同学见面可以 C.从对生命的真实体验出发,反观故乡,又回归故乡。这是每个创作者的必经之路 侃谈某个难忘的老师和同学。由此可见,人们愿叙及并为之留恋的还是所熟悉的。不管已逝的 D.由于将来不可知,人们在创作时就会假设或者虚拟一个貌似存在的故乡来抚慰我们飘 抑或将来发生的人或事,人们总喜欢以熟悉的方式去感之想之 浮的精神。 其实文学创作与生活一样,越是熟悉的便越能感觉到它一颦一笑的气质。人们在与别人交 10.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谈或向别人做介绍时,会不自觉地拣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人们在外面工作累了总会想 A.时间长河中,人无法还家,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家,家中的亲人此时会让人备感亲切,感到跟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其实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 B.文学创作与生活 是要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生命的特别感悟很自然地流 说话,即你怎样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生命的特别感悟很自然地流露出来,让读者情不 露出来,并让人情不自禁地主动与你交流 自禁地主动与你交流,以期达到共鸣的效果。但前提是要让读者主动读你,然后想读懂你,你 C.故乡情结是一个人最潜在、最核心的生命意识。 得具备给他们“实在”东西的素质。这个实在,乃对生命的真实体验 D.人生注定逃不出故乡,却愿在遥望故乡中寻找一个可以让精神安息的家园 从故乡出发,反观故乡,又回归故乡。这是每个创作者的必经之路。前边述及的故乡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最潜在、最核心的生命意识。《圣经》上说,我们好比生活在一只船 三、阅读下边文言文,完成11-14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上,将来不可知。鉴于对将米的不可知性,在创作时才会假设或者虚拟一个貌似存在的故乡米 喜雨亭记 抚慰我们飘浮的精神。对一个正谨慎行走在文学创作之路上的人来说当知道,逃不出故乡却愿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 在遥望故乡中寻找一个可以让精神安息的家园,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 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之不齐,示其不忘一也 7.下列关于第二节节末“‘这一个’让自己‘安心的故乡”的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 A.指以设想方式存在的家园。 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 B.指条件异常艰苦的流放之地 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 C.指一种思想和精神上能让自己栖居之处 (鼓掌)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D.指自己奋斗和奉献过的故乡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曰:‘十日 8.下面对于“共同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 A.“人类需要以情感交流的方式在这个世界生存”导致了“共同语言”的产生 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 B.交流双方形成基本一致的思想是共同语言产生的前提 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feb2344e486592578650a9743bdc第2页共6页
feecb234f4ea486592578650a97f643b.doc 第 2 页 共 6 页 安心难得,静坐反审自己的心灵故乡无疑更难。生命基于这个世界来说,在滚滚流逝的时 间长河中,好像一朵浮萍。淹没于浩瀚的时间长河,人们常生无家可归之感。当夜深人静或独 处时,便会不自觉地想家,却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家在哪里。人类需要以情感交流的方式在这个 世界生存。人类的心灵如此孤独,该如何与别人进行和谐的交流呢?这便要求一种所谓“共同 语言”。 古语:道不同则不相为谋。共同语言产生的前提,便是志同道合,即交流双方形成基本一 致的思想。然而根据交际经验,两个人要形成基本一致的思想,需要很多约定俗成的条件。两 个同乡见面可以聊记忆中关于故乡的轶闻趣事,昔日情人见面黯然神伤一番,老同学见面可以 侃谈某个难忘的老师和同学。由此可见,人们愿叙及并为之留恋的还是所熟悉的。不管已逝的 抑或将来发生的人或事,人们总喜欢以熟悉的方式去感之想之。 其实文学创作与生活一样,越是熟悉的便越能感觉到它一颦一笑的气质。人们在与别人交 谈或向别人做介绍时,会不自觉地拣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人们在外面工作累了总会想 家,家中的亲人此时会让人备感亲切,感到跟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其实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 说话,即你怎样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生命的特别感悟很自然地流露出来,让读者情不 自禁地主动与你交流,以期达到共鸣的效果。但前提是要让读者主动读你,然后想读懂你,你 得具备给他们“实在”东西的素质。这个实在,乃对生命的真实体验。 从故乡出发,反观故乡,又回归故乡。这是每个创作者的必经之路。前边述及的故乡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最潜在、最核心的生命意识。《圣经》上说,我们好比生活在一只船 上,将来不可知。鉴于对将来的不可知性,在创作时才会假设或者虚拟一个貌似存在的故乡来 抚慰我们飘浮的精神。对一个正谨慎行走在文学创作之路上的人来说当知道,逃不出故乡却愿 在遥望故乡中寻找一个可以让精神安息的家园,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 7.下列关于第二节节末“‘这一个’让自己‘安心’的故乡”的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指以设想方式存在的家园。 B.指条件异常艰苦的流放之地。 C.指一种思想和精神上能让自己栖居之处。 D.指自己奋斗和奉献过的故乡。 8.下面对于“共同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需要以情感交流的方式在这个世界生存”导致了“共同语言”的产生。 B.交流双方形成基本一致的思想是共同语言产生的前提。 C.共同语言就是同乡见面所聊的关于故乡的轶闻趣事,情人见面时的黯然神伤,老同学 见面时所侃谈的某个难忘的老师和同学。 D.“共同语言”保证了人与人进行交流的和谐。 9.纵观全文,下列有关作者对于“文学创作中的故乡情结”的论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人们常常为自己的故乡远离了自己的精神而滋生不满,萌生深深的寂寞。 B.苏子的一生便充分说明只要“安心”,就能在文学创作中找到自己的故乡。 C.从对生命的真实体验出发,反观故乡,又回归故乡。这是每个创作者的必经之路。 D.由于将来不可知,人们在创作时就会假设或者虚拟一个貌似存在的故乡来抚慰我们飘 浮的精神。 10.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时间长河中,人无法还家,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B.文学创作与生活一样,是要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生命的特别感悟很自然地流 露出来,并让人情不自禁地主动与你交流。 C.故乡情结是一个人最潜在、最核心的生命意识。 D.人生注定逃不出故乡,却愿在遥望故乡中寻找一个可以让精神安息的家园。 三、阅读下边文言文,完成 11—14 题。(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 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之不齐,示其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 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 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 (鼓掌)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曰:‘十日 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 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 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 陇西行 为粟。一雨三日,繁(y语助词)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日不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干貂锦丧胡尘。 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 【注】无定河:黄河中流支流,在今陕西北部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5、请赏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A.始治官舍(修建) B.雨麦于岐山之阳(像下雨一样地下麦子) 16、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C.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悠闲,闲暇自得的样子) D.太空冥冥(昏暗)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越三月,乙卯乃雨 五、默写:(共4分) A厂其喜大小之不齐 羡长江之无穷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②寄蜉蝣于天地, C.十日不雨则无禾 D.厂周公得禾,以名其书 无以成江海 到则披草而坐 举匏尊以相属 ④昔我往矣 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在文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A.余至扶风之明年B.令天不遗斯民 六、课内文方文考查:(共8分) C.以为休息之 D.寒者不得以为襦 18.阅读《赤壁赋》的这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甚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A.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下喜雨的欢乐。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来给事物命名 以表示永不忘记。 自其变者”与“自其不变者”分别是两个什么角度?这一层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B.因为下了三天大雨,官吏们在庭院中共同庆贺,商人们在市场上一同歌唱,农夫们在 田野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患病的人因此而痊愈 C.由于不下雨,就会出现连年的饥荒,刑事案件将频繁出现,盗贼也会日益器张。 19.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句子。(4分) D.一连下了三天大雨,是靠谁的力量呢?百姓到太守府上询问,太守无法回答:太守到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朝廷上问天子,天子也解释不清楚。 ②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四、阅读下边古诗,完成问题。(共6分,每题3分 feb2344e486592578650a9743bdc第3页共6页
feecb234f4ea486592578650a97f643b.doc 第 3 页 共 6 页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 为粟。一雨三日,繄(yī 语助词)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 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治.官舍 (修建) B.雨麦..于岐山之阳 (像下雨一样地下麦子) C.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悠闲,闲暇自得的样子) D.太空冥冥.. (昏暗)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 其喜大小之.不齐 B. 越三月,乙卯乃.雨 羡长江之.无穷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C. 十日不雨则.无禾 D.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 到则.披草而坐 举匏尊以.相属 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在文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A.余至扶风之明年.. B.今天..不遗斯民 C.以为休息..之所 D.寒者不得以为..襦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下喜雨的欢乐。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来给事物命名, 以表示永不忘记。 B.因为下了三天大雨,官吏们在庭院中共同庆贺,商人们在市场上一同歌唱,农夫们在 田野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患病的人因此而痊愈。 C.由于不下雨,就会出现连年的饥荒,刑事案件将频繁出现,盗贼也会日益嚣张。 D.一连下了三天大雨,是靠谁的力量呢?百姓到太守府上询问,太守无法回答;太守到 朝廷上问天子,天子也解释不清楚。 四、阅读下边古诗,完成问题。(共 6 分,每题 3 分) 陇西行 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 【注】无定河:黄河中流支流,在今陕西北部 15、请赏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16、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默写:(共 4 分) 17.①恰同学少年, , , 。 ②寄蜉蝣于天地, 。 ③ , ; ,无以成江海。 ④昔我往矣, 。 , 。 六、课内文方文考查:(共 8 分) 18.阅读《赤壁赋》的这段文字,回答问题:(4 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乎?……” “自其变者”与“自其不变者”分别是两个什么角度?这一层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19.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句子。(4 分) ①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站在瓦尔登湖边我真切地感悟到生活中的“更好”永远是彼岸,真的应该像梭罗一样简单生活 在当下。梭罗在湖边生活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这段时间内,他完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实验 七、阅读下边文章,完成20-23题:(共18分) 遵循本性生活,确定什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他说:“身处发达的物质文明中却经营一种原 瓦尔登湖:一个人的风景维新 始的流放式生活,这么做也许会有许多收 16年前的舂天,当我还是大二学生时,渴望“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 他离开这里的时候,写出了传世的不朽之作《瓦尔登湖》。这样心境下流满出来的文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明天的渴望成了永远的 自然平静深湛。如微风徐徐吹过的瓦尔登湖面 渴望。他身边遗留的四本书中,有一本是梭罗的《瓦尔登湖》。9年前,《瓦尔登湖》的中文首 来到瓦尔登湖,怎能不去看那世界闻名的小木屋呢?小木屋离湖畔很近,顺蜿蜒湖畔走半 译者徐迟先生,同样在“文化抑郁”中告别了尘世,不知他生命中还有多少渴望没有表现。我 分钟就到了。眼前小木屋显示出一种原始的感觉,斑驳的白桦木透出岁月的沧桑。推开散发古 不知道他们与瓦尔登湖究竟有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瓦尔登湖是他们 朴意味的木门,看到屋内只有一桌一床三把椅子,很难想象梭罗就在这样一个地方生活了两年 心中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一个梦 寻求一种极简朴的生活。他以一种近乎英雄主义的孤身生命体验,证明一个人的生存所需其实 3年前,当我来美国工作后,我想有一天一定要到那个安静的湖边去散散步。但随着时光 真的很少很少,并设想用自己的生命感悟去阻拦文明人迅速滑向奢侈的陷阱 的逝去,我与所有的都市人一样,在奔波的生活中竟然抽不出一天闲散的时间,我感觉互尔登 在瓦尔登湖边散步,我渐渐安静下来,渐渐体验到当年梭罗接近自然、接近生活中最 湖也衝渐成了我心中一个不可实现的梦。今年6月里的一天,我终于推开了所有事情,从波士 简单原则的生命感悟,我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升华。每一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那是一 顿驱车前往瓦尔登湖,不仅是为了囡许久以前的梦,也是想要繁忙的生活中给自己一天放松的 个梦,一个世外桃源,所以我们才一直苦苦追寻。其实,人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可供选择 时间来冥想生命。 梭罗选择了简单和淳朴,选择了瓦尔登湖的平静。于是他看到了忙碌生活背后人们所忽略的美 一个半小时后,我抵达了瓦尔登湖。当我真的踏上湖边那湿润的土地后,心情竟然久久难 景,便悟出了张开怀抱真诚面对大自然的意义。他说:“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省察 以平静。我不仅想到了梭罗,也想到了海子、徐迟,想他们真应该到瓦尔登湖来看看,那样他 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是生活会教给我而我却没有领悟到的 们也许就不会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了。哲人说,主动离开世界的人,大都在精神上不堪生活的 想知道假如我不到这里的话,当我临终时,会不会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毫无察觉。” 重负,而在瓦尔登湖边,我感觉到生命就像一滴水一样简单。 (2005年8月30日《文摘周报》,命题时略有删改) 150年前,28岁的梭罗摆脱生活中所有的羁绊,来到林木环抱少见人迹的瓦尔登湖畔,靠 20、从文中看,瓦尔登湖为什么“渐渐成了我心中一个不可实现的梦”?(4分) 柄借来的斧头,伐木造屋掘地种粮,过一种最朴素最简单的生活。他吃湖里钓上来的鱼和自 己种出来的豆,不吸烟不饮酒。他精确计算出维持最基本生活所需的花费:造屋用去29元1 角2分,生活一周需2角7分……推算下去,他发现一年中只需工作6星期就能挣足维持健康 生活所需的金钱。他每天的日程是读书、思索和写作,用大量的时间享受自然 21、通过作者阐述的自我体悟,以及文中提到的海子、徐迟两位诗人看,“生命就像一滴水 遥想梭罗的生活,我感到惭愧之极。这么多年,我从北京到上海,从纽约到波士顿,经多 年打拼,在很多人眼中也渐渐算成功人士了,有房有车,有不错的年收入,存款日益增多,但 样简单”实际上有两层含义。请分析这两层含义各是什么。(6分) 含义一: 拥有这一切井没有使我的心灵真正安稳下来。我每天仍不停工作,想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 feb2344e486592578650a9743bdc第4页共6页
feecb234f4ea486592578650a97f643b.doc 第 4 页 共 6 页 七、阅读下边文章,完成 20—23 题:(共 18 分) 瓦尔登湖:一个人的风景 维新 16 年前的春天,当我还是大二学生时,渴望“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明天的渴望成了永远的 渴望。他身边遗留的四本书中,有一本是梭罗的《瓦尔登湖》。9 年前,《瓦尔登湖》的中文首 译者徐迟先生,同样在“文化抑郁”中告别了尘世,不知他生命中还有多少渴望没有表现。我 不知道他们与瓦尔登湖究竟有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瓦尔登湖是他们 心中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一个梦。 3 年前,当我来美国工作后,我想有一天一定要到那个安静的湖边去散散步。但随着时光 的逝去,我与所有的都市人一样,在奔波的生活中竟然抽不出一天闲散的时间,我感觉瓦尔登 湖也渐渐成了我心中一个不可实现的梦。今年 6 月里的一天,我终于推开了所有事情,从波士 顿驱车前往瓦尔登湖,不仅是为了圆许久以前的梦,也是想要繁忙的生活中给自己一天放松的 时间来冥想生命。 一个半小时后,我抵达了瓦尔登湖。当我真的踏上湖边那湿润的土地后,心情竟然久久难 以平静。我不仅想到了梭罗,也想到了海子、徐迟,想他们真应该到瓦尔登湖来看看,那样他 们也许就不会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了。哲人说,主动离开世界的人,大都在精神上不堪生活的 重负,而在瓦尔登湖边,我感觉到生命就像一滴水一样简单。 150 年前,28 岁的梭罗摆脱生活中所有的羁绊,来到林木环抱少见人迹的瓦尔登湖畔,靠 一柄借来的斧头,伐木造屋掘地种粮,过一种最朴素最简单的生活。他吃湖里钓上来的鱼和自 己种出来的豆,不吸烟不饮酒。他精确计算出维持最基本生活所需的花费:造屋用去 29 元 1 角 2 分,生活一周需 2 角 7 分……推算下去,他发现一年中只需工作 6 星期就能挣足维持健康 生活所需的金钱。他每天的日程是读书、思索和写作,用大量的时间享受自然。 遥想梭罗的生活,我感到惭愧之极。这么多年,我从北京到上海,从纽约到波士顿,经多 年打拼,在很多人眼中也渐渐算成功人士了,有房有车,有不错的年收入,存款日益增多,但 拥有这一切并没有使我的心灵真正安稳下来。我每天仍不停工作,想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 站在瓦尔登湖边我真切地感悟到生活中的“更好”永远是彼岸,真的应该像梭罗一样简单生活 在当下。梭罗在湖边生活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这段时间内,他完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实验: 遵循本性生活,确定什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他说:“身处发达的物质文明中却经营一种原 始的流放式生活,这么做也许会有许多收获。” 他离开这里的时候,写出了传世的不朽之作《瓦尔登湖》。这样心境下流淌出来的文字, 自然平静深湛。如微风徐徐吹过的瓦尔登湖面。 来到瓦尔登湖,怎能不去看那世界闻名的小木屋呢?小木屋离湖畔很近,顺蜿蜒湖畔走半 分钟就到了。眼前小木屋显示出一种原始的感觉,斑驳的白桦木透出岁月的沧桑。推开散发古 朴意味的木门,看到屋内只有一桌一床三把椅子,很难想象梭罗就在这样一个地方生活了两年, 寻求一种极简朴的生活。他以一种近乎英雄主义的孤身生命体验,证明一个人的生存所需其实 真的很少很少,并设想用自己的生命感悟去阻拦文明人迅速滑向奢侈的陷阱。 在瓦尔登湖边散步,我渐渐安静下来,渐渐体验到当年梭罗接近自然、接近生活中最 简单原则的生命感悟,我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升华。每一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那是一 个梦,一个世外桃源,所以我们才一直苦苦追寻。其实,人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可供选择, 梭罗选择了简单和淳朴,选择了瓦尔登湖的平静。于是他看到了忙碌生活背后人们所忽略的美 景,便悟出了张开怀抱真诚面对大自然的意义。他说:“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省察 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是生活会教给我而我却没有领悟到的, 想知道假如我不到这里的话,当我临终时,会不会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毫无察觉。” (2005 年 8 月 30 日《文摘周报》,命题时略有删改) 20、从文中看,瓦尔登湖为什么“渐渐成了我心中一个不可实现的梦”?(4 分) 答: 21、通过作者阐述的自我体悟,以及文中提到的海子、徐迟两位诗人看,“生命就像一滴水一 样简单”实际上有两层含义。请分析这两层含义各是什么。(6 分) 含义一:
的巴尔扎克:无论是徒步穿行南极的秦大河,还是靠轮椅周游世界的李克·汉森,他们的经历 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拼搏才能成功 22、梭罗所说的“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请用文中现成的短语回答。(4分) 料:①奥地利的莫扎特七岁在巴黎举办了个人音乐会。②三国时代,十八岁的周瑜当上 了东吴都督。③巴西贝利十七参加世界杯足球赛,从此名重当地。⑤初唐的王勃,六岁能文 23、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两项:(4分) 十八岁就应举及第,开唐代诗歌新风,是勇于革新的闯将 A.对于海子与徐迟来说,瓦尔登湖成了他们“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以自杀方式“过 答 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原因,但不是深层原因 B.当作者认识到生活中的“更好”永远是彼岸时,他觉得真应该像梭罗一样投入大自然 中去简单地生活, 26、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C.梭罗在物质文明时代,以原始的流放式生活来“收获”生命体悟,并启示人类:不应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立场须坚定 为追求自己的奢侈而无度地向自然索取,体现出深刻的生态伦理观 D.“瓦尔登湖”在文中虚实相生,“每一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那是一个梦,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个世外桃源”,这里的“瓦尔登湖”指人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 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恬淡从容的文笔中渗入生命的思考与体悟,也属“心 九、作文:(60分) 境”下流淌出来的文字,平静而深湛 25、材料: 物理学家何作庥坚持认为:“人不必敬畏自然”:生化学家方舟子坚持认为:自然必须为人 八、语言运用:(共12分,每题3分) 的发展服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而近日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有关 24、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上下文衔接的正确顺序是:(只填序号) 负责人则表示:西部缺乏开发条件的地区,“不发展”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之一:沙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可 特前国王费萨尔曾说:“在过去一代人的时间内,我们的坐骑由骆驼换成凯迪拉克,我担心下 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却 一代人又不得不卖掉凯边拉克重新骑上骆驼 见容不了当权派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根据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自命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要求:(文体不限,但不能写成诗歌或剧本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 党秉政 25、读下面例句,根据提供的材料,依照例句,写一个材料与观点相统一的长句。 例句:无论是经两代人努力完成《汉书》的班氏父子,还是付出一生辛劳完成《人间喜剧》 feb2344e486592578650a9743bdoc第5页共6页
feecb234f4ea486592578650a97f643b.doc 第 5 页 共 6 页 含义二: 22、梭罗所说的“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请用文中现成的短语回答。(4 分) 答: 23、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两项:(4 分) ( )( ) A. 对于海子与徐迟来说,瓦尔登湖成了他们“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以自杀方式“过 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原因,但不是深层原因。 B.当作者认识到生活中的“更好”永远是彼岸时,他觉得真应该像梭罗一样投入大自然 中去简单地生活, C.梭罗在物质文明时代,以原始的流放式生活来“收获”生命体悟,并启示人类:不应 为追求自己的奢侈而无度地向自然索取,体现出深刻的生态伦理观。 D. “瓦尔登湖”在文中虚实相生,“每一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那是一个梦, 一个世外桃源”,这里的“瓦尔登湖”指人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 E.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恬淡从容的文笔中渗入生命的思考与体悟,也属“心 境”下流淌出来的文字,平静而深湛。 八、语言运用:(共 12 分,每题 3 分) 24、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上下文衔接的正确顺序是:(只填序号)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可 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诗名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却 见容不了当权派。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 党秉政 答: 25、读下面例句,根据提供的材料,依照例句,写一个材料与观点相统一的长句。 例句:无论是经两代人努力完成《汉书》的班氏父子,还是付出一生辛劳完成《人间喜剧》 的巴尔扎克;无论是徒步穿行南极的秦大河,还是靠轮椅周游世界的李克·汉森,他们的经历 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拼搏才能成功。 材料:①奥地利的莫扎特七岁在巴黎举办了个人音乐会。②三国时代,十八岁的周瑜当上 了东吴都督。③巴西贝利十七参加世界杯足球赛,从此名重当地。⑤初唐的王勃,六岁能文, 十八岁就应举及第,开唐代诗歌新风,是勇于革新的闯将。 答: 26、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立场须坚定;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九、作文:(60 分) 25、材料: 物理学家何作庥坚持认为:“人不必敬畏自然”;生化学家方舟子坚持认为:自然必须为人 的发展服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而近日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有关 负责人则表示:西部缺乏开发条件的地区,“不发展”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之一;沙 特前国王费萨尔曾说:“在过去一代人的时间内,我们的坐骑由骆驼换成凯迪拉克,我担心下 一代人又不得不卖掉凯边拉克重新骑上骆驼。” 根据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自命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不限,但不能写成诗歌或剧本。 ⑵不少于 700 字
(简析:这道题考查“仿用句式”的同时,还考查“扩展语句”和“正确运用修辞方法—比 喻、排比”。排比句的五个喻体分别为“金”“木”“水”“火”“土”释喻部分前一分句要与喻 体有一致性,后一分句再扣住人:要兼顾本体、喻体,具有合理性:选择词语尽量避免重复 语义覆盖尽可能完整。) 1、A2、D3、B4、B5、C6、B A.“设想”如果与现实不符,则未必“安心”一—“终难以一种长青树的姿态存于世 B.不是人人都会被流放 D.文中无此信息 8、C(“共同语言”是指“双方形成基本 想”,而选项则是表现“方式”。) 9、B(“安心”不是充分条件,还得“反审 心灵故乡”,才能进入文学创作。) 10、A(“时间长河中,人无法还家”错 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亦错。) l1、D12、B13、C14、D 15、“可怜”句紧承前句,本文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一边是现实,一边 是梦境,虛实相对,枯荣迴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16、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予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 无阻 限同情 17、略 8、“自其变者”:个体生命的角度:“自其不变者”:人生宇宙的角度。 体生命虽然短暂而不可留驻,与恒久的自然宇宙相比虽微不足道,但“生命”却是连续 的,发展的:个体生命虽会消亡,但“生命”却是生生不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与 宇宙是“同寿”的。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不必拘泥于个体生命的“小”与“短”,而应着眼于 生命宇宙的“大”与“长”。(意到给分) 19、略 20、为了物质追求,成年累月地打拼,国内国外地奔走,想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忘却 了什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意到给分) 21、含义一:物质上,“一个人的生存所需其实真的很少很少”,足够“维持健康生活所需”即 含义二:精神上,要不断地对自己重新估价与定位,不必在心灵上极度失落,心理失衡 (均意到给分) 22、接近自然,接近生活中最简单原则 23、B(“简单生活”不是指“像梭罗一样投入大自然中 D(并非“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24、①④⑥ 25、无论是“六岁能文”的初唐杰出诗人王勃,还是七岁就举办音乐会的奥地利神童莫扎特 无论是十八岁就指挥东吴千军万马的周瑜,还是十七岁就名噪世界足坛的巴西球王贝利。他们 的故事告诉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古英雄出少年。 26、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人的一生像火,要热情,态度须诚挚 feb2344e486592578650a9743bdc第6页共6页
feecb234f4ea486592578650a97f643b.doc 第 6 页 共 6 页 答案: 1、A 2、D 3、B 4、B 5、C 6、B 7、 C (A.“设想”如果与现实不符,则未必“安心”——“终难以一种长青树的姿态存于世” B.不是人人都会被流放 D.文中无此信息) 8、 C (“共同语言”是指“双方形成基本一致的思想”,而选项则是表现“方式”。) 9、 B (“安心”不是充分条件,还得“反审自己的心灵故乡”,才能进入文学创作。) 10、 A (“时间长河中,人无法还家”错。还家后“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亦错。) 11、 D 12、B 13、C 14、D 15、“可怜”句紧承前句,本文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一边是现实,一边 是梦境,虚实相对,枯荣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16、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予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 无限同情。 17、略 18、“自其变者”:个体生命的角度;“自其不变者”:人生宇宙的角度。 个体生命虽然短暂而不可留驻,与恒久的自然宇宙相比虽微不足道,但“生命”却是连续 的,发展的;个体生命虽会消亡,但“生命”却是生生不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与 宇宙是“同寿”的。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不必拘泥于个体生命的“小”与“短”,而应着眼于 生命宇宙的“大”与“长”。(意到给分) 19、略 20、为了物质追求,成年累月地打拼,国内国外地奔走,想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忘却 了什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意到给分) 21、含义一:物质上,“一个人的生存所需其实真的很少很少”,足够“维持健康生活所需”即 可。 含义二:精神上,要不断地对自己重新估价与定位,不必在心灵上极度失落,心理失衡。 (均意到给分) 22、接近自然,接近生活中最简单原则。 23、B(“简单生活”不是指“像梭罗一样投入大自然中”) D(并非“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24、①④⑥ 25、无论是“六岁能文”的初唐杰出诗人王勃,还是七岁就举办音乐会的奥地利神童莫扎特; 无论是十八岁就指挥东吴千军万马的周瑜,还是十七岁就名噪世界足坛的巴西球王贝利。他们 的故事告诉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古英雄出少年。 26、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人的一生像火,要热情,态度须诚挚。 (简析:这道题考查“仿用句式”的同时,还考查“扩展语句”和“正确运用修辞方法——比 喻、排比”。排比句的五个喻体分别为“金”“木”“水”“火”“土”。释喻部分前一分句要与喻 体有一致性,后一分句再扣住人;要兼顾本体、喻体,具有合理性;选择词语尽量避免重复, 语义覆盖尽可能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