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电形批评 电影,非但不曾如人们所担心的那样,受制于物质世界、表象世界的 囚禁;相反,它充分证明了:电影可以处理自有人类有史以来,一切最 为高深玄妙的议题。那是一个不断加长中的似乎永无终了的电影 大师的名单。每一部重要的新片问世,便如同一部小说杰作、一部著 名作曲家的交响乐的演出、一次著名的美展一样,成为一个要闻,一 次庆典。并不宁静的20世纪中叶,成为享有原创性电影艺术的黄金 时代。 就在作家电影进入其最辉煌年代的同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 间,电影理论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段落。我们已经谈到关于电影的研 究和讨论,几乎在电影的“婴儿”时期便已然出现,但20世纪前半叶 的电影理论,基本是电影的本体理论和电影的创作论,也被称之为电 影理论的“古典”时期。诞生于五六十年代之交的“现代电影理论 不仅第一次使得电影研究进入了大学人文教育体制,而且第一次使 得电影理论成为当代世界文化史和思想史的一部分。可以说,所谓 现代电影理论的开端位于“结构主义时代”之中,结构主义、后结构 主义是现代电影理论的底色,而欧洲批判理论,是其主要的思想资 源。如果说,现代电影理论的出现,在标志着理论相对于电影制作系 统的“独立”的同时,客观上标志着电影的成熟;那么,现代电影理论 的登场和它在六七十年代之间所获得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却并非仅 仅在电影内部发生。现代电影理论以“第一电影符号学”为开端其 思考、研究的特征之一,是“将现实放入括号”;但60年代的欧洲及 全球的炽热、反叛、激变的现实却很快将这一“括号”打得粉碎。自 60年代起,电影创作与电影理论,一度成为激进社会政治实践的场 域。作为一个在六七十年代于欧美大学人文科系间勃兴的新学科 电影理论在七八十年代之间,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批判性与前沿性 的学科,而在特定的电影理论背景之下的影片精读/电影批评,便成 为其特定的元社会文化实践的方式。 当然,传统意义上的影评依然存在,并且占据着诸多媒体上的影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