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诗》的刺和美”,是对诗言志"三字最感性的诠释。在《诗》成为《诗经》之后,从消极的意义 上说,“刺和美逐渐失去了其日常性意义,而《诗》本身所呈露出的生动感性的诗学精神,也就随 之变得抽象起来。但经学文学思想对古典诗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复杂的。我们看到,作为经学文 本的《诗》,向司马迁昭示了写作之道与人生忧患的关系:“《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 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它还使刘勰领悟到创作的第一义:“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性 情,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文心雕龙情采》)因此,我们也必须承认,从积极的意义上 说,《诗》的诗学精神在《诗》的经学化过程中同时也被提升,并更有力地参与古典诗学的建构 论语(选录)〖〗〖〗论语(选录)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先秦诸子私人讲学论 政、从事著述的开风气人物,在文化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论语》主要是孔子的学生或再传的学生 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反映了初期儒家思想体系的基本面貌。其版本在西汉时有今文《鲁论》《齐 论》以及《古论》,今本《论语》为东汉郑玄混合诸本而成。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子日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 者。(《学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为政》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啊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日:礼后乎?子日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子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子日: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宪问》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 殆。(《卫灵公》) 子曰:辞达而已矣。(《卫灵公》) 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季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阳货》)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阳货》)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阳货》)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他的一切有关文学的或者蕴涵有文学意义的言论,无疑具有一种权威性, 它们成了后世文论家阐发思想的基点和依据。 对于礼乐文化,先秦诸子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道家对改变人类自然生存状态的礼乐文化采取了批判 的态度,而墨家则主张“节用”,视礼乐之“文为财力的浪费。孔子却不同,他的思想顺应了礼乐文化 的发展趋势。他赞美周代的嘟郁郁”之“文,并托命于周代之礼文的继承与复兴。在他的心目 中,“文关系着历史与社会的兴衰,因而成为了他的四教”之一。先秦时代的“文”,外延很广,比如 典章制度、诗书礼乐、著述文献等等,举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皆可涵盖其中。而在孔子的思 想中,“文实质上就是礼乐文化,今天所说的文学,即属于礼乐文化范畴,因此它在孔子以及后世儒《诗》的“刺”和“美”,是对“诗言志”三字最感性的诠释。在《诗》成为《诗经》之后,从消极的意义 上说,“刺”和“美”逐渐失去了其日常性意义,而《诗》本身所呈露出的生动感性的诗学精神,也就随 之变得抽象起来。但经学文学思想对古典诗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复杂的。我们看到,作为经学文 本的《诗》,向司马迁昭示了写作之道与人生忧患的关系:“《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 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它还使刘勰领悟到创作的第一义:“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性 情,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文心雕龙·情采》)因此,我们也必须承认,从积极的意义上 说,《诗》的诗学精神在《诗》的经学化过程中同时也被提升,并更有力地参与古典诗学的建构。 论语(选录)〖〗〖〗论语(选录)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先秦诸子私人讲学论 政、从事著述的开风气人物,在文化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论语》主要是孔子的学生或再传的学生 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反映了初期儒家思想体系的基本面貌。其版本在西汉时有今文《鲁论》《齐 论》以及《古论》,今本《论语》为东汉郑玄混合诸本而成。 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子曰: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 者。(《学而》) 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为政》)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 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 子曰: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 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子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子曰: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子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 子曰: 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宪问》) 颜渊问为邦。子曰: 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 殆。(《卫灵公》) 子曰: 辞达而已矣。(《卫灵公》) 鲤趋而过庭。曰: 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季氏》) 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阳货》) 子谓伯鱼曰: 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阳货》) 子曰: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阳货》)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他的一切有关文学的或者蕴涵有文学意义的言论,无疑具有一种权威性, 它们成了后世文论家阐发思想的基点和依据。 对于礼乐文化,先秦诸子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道家对改变人类自然生存状态的礼乐文化采取了批判 的态度,而墨家则主张“节用”,视礼乐之“文”为财力的浪费。孔子却不同,他的思想顺应了礼乐文化 的发展趋势。他赞美周代的“郁郁”之“文”,并托命于周代之礼文的继承与复兴。在他的心目 中,“文”关系着历史与社会的兴衰,因而成为了他的“四教”之一。先秦时代的“文”,外延很广,比如 典章制度、诗书礼乐、著述文献等等,举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皆可涵盖其中。而在孔子的思 想中,“文”实质上就是礼乐文化,今天所说的文学,即属于礼乐文化范畴,因此它在孔子以及后世儒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