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麦红吸浆虫 Sitoduplosis mosellana Gehin 麦黄吸浆虫 Contarinia tritili Kirby 一.分布与为害: 1.分布: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的毁灭性害虫。广布于亚、欧、美主要小麦栽培国家,除美洲只有红吸浆虫外,在欧 亚大陆都是红黄两种吸浆虫的混发区,亚洲一般以红吸浆虫为主。在我国广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一般说,红吸浆虫的 主要发生去在平原地区的河流两岸。黄吸浆虫的主发区一般多是高山地区和地带。有些地区则为二者混发区。我省主要 分布与渭河、洮河、大夏河及黄河流域两岸的川水地及部分较阴湿的山塬区,川水地以麦红吸浆虫为主,阴湿高寒地区 以麦黄吸浆虫发生为主。 2.为害:小麦吸浆虫主要为害小麦、大麦、青稞、燕麦、黑麦等。以幼虫吸食麦粒汁液造成籽粒秕瘦而减产,轻者 减产10-20%,重者40-50%,个别可高达80-90%。此虫五十年代己基本得到控制,近几年由于品种更换和疏于防治,又有 回升现象。 二.形态特征 1.麦红吸浆虫:成虫:雌虫腹部第八、九节间有可以套缩的伪产卵器,全部伸出时约为腹长之半;雄虫抱握器基部 有齿,末端尖锐,体桔红色,卵表面光滑,末端无附属物,长卵形。 幼虫:前尖后钝,中间粗壮,橙黄色,前胸腹面有形Y”剑骨片,其前端凹陷呈锐角,腹末有四个突起。 蛹:橘红色,头部前端有一对较呼吸器短的毛。 2.麦黄吸浆虫:成虫:雌虫姜黄色,伪产卵管尖细如针,全部伸出时约为腹长至二倍,雄虫抱握器内缘基部无齿。 卵:香蕉形,末端具柄状附属物。 幼虫:黄绿色,前胸剑骨片叉状部缺刻浅(钝角)腹未有4个小突起,中间1对-突起几丁质化,外方一对各有一根 刚毛。 蛹:鲜黄色,头部前端有一对与呼吸管等长的毛。 三、生活史及习性 (一)生活史: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老熟幼虫结圆茧在土中越夏越冬。也有多年发生一代的。也就是 说,小麦吸浆虫有隔年羽化的或多年休眠的现象。据报道,麦黄吸浆虫在土中可存活4-5年,红吸浆虫可达7年以上。甚 至经12个冬季还能化蛹羽化成虫。其原因有两个:1.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化蛹、羽化必须具有较高的土壤含水量 (15-25%)。在春季少雨,土壤含水量低,幼虫不能破茧上升或已上升活动。遇到土壤干燥,又回到土中继续休眠,这 是小麦吸浆虫的重要生物学特性,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2.与小麦吸浆虫的遗传性有关。当给予适宜的温湿度后,还 会有一部分休眠不化蛹,不羽化。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对于种的生存与繁衍有利。 1.当10厘米土温上升到10摄氏度左右(小麦拔节前后一3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向土表移动一幼虫破茧活动期。 2.5厘米土层达15摄氏度左右时(小麦孕穗期-4月中、下旬)幼虫化蛹,蛹期8-10天一化蛹期。 3.20摄氏度时(抽穗期)4月下句-5月上句,成虫盛发,成虫羽化1天后交尾产卵于麦穗上一羽化产卵期: 4.经4-5天孵化,幼虫自颖缝侵入为害开始灌浆的麦粒一入侵为害期 5.经15-20天后老熟,至小麦近成熟前遇雨露脱颖入土,结茧越夏、越冬一脱壳入土越夏越冬。其中2、3为防治适 期。 (二)、生活习性 1、成虫的行为:成虫白天不产卵,傍晚产卵至半夜。成虫靠短距离飞行或顺风扩散蔓延:成虫畏强光,怕高温。 成虫产卵在麦穗上,已扬花的麦穗上则不产卵,单雌产卵50粒,多达90粒左右。成虫产卵有选择性,多产于小麦上。就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