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增加值贸易与贸易增加值 增加值贸易和贸易増加值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学术词汇,有时等同视之,有时进行了区分而又经常 混淆。这里我们做一简单地区分,以供参考。 1.增加值贸易——增加值出口 Johnson和 Noguera(2012)从产品最终消费的角度将在一国生产而被别国最终消费(需求)吸收 的增加值定义为增加值出口。对特定最终需求产品来说(比如iPod),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拆解并检 测它们的零部件来分解隐含在产品中的各国增加值,如把iod拆解为零部件(比如屏幕、磁盘驱动和 塑料壳),这样就可以得出iPod来自各国的增加值。从理论上,通过对所有最终需求产品进行分解加 总,就可以得到一国整体的增加值出口,然而在实践中并不可行,需要借鉴全球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核 算。根据投人产出模型和增加值出口的定义,某一个国到另一国家的增加值出口的测算公式为 AE&=VBY (3) 式(3)中,Y为g国最终需求列向量。VAE为被g国最终需求吸收的,来自于所有国家(包括 本国)产品部门的增加值的列向量,其中元素vae表示被g国最终需求吸收的,来自于h国i产品部 门的增加值。vae显示了増加值流向的生产国和最终目的地吸收国,类似于传统全值统计的产品流 向的销售国(直接生产国)和购买国,故我们称之为增加值出口,进而基于最终需求吸收的增加值流向 的贸易,称之为增加值贸易。显然,加总某一国家(如C国家)的所有产品部门到其他所有国家的增 加值出口,就可以得到一国的总增加值出口,即vae=∑vae"。当我们用总增加值出口除以相应的 传统总出口,就可以得到增加值出口率( value added export ratio,vAER)。这个指标经常被用来衡 量一个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增加值出口率越小,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就越深 我们进一步将增加值贸易细化到产品部门层次,定义国家产品部门层次上的前向增加值贸易和 后向增加值贸易,即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进而可以定义前向参与度和后向参与度,相关内容可参考 Wang等(2017)10。这里简要地介绍一些前向和后向增加值出口的测算思路和方法。在式(3)的基 础上,我们把最终需求列向量(可以是具体某一国家最终需求,也可以是所有国家加总的最终需求)对 角化,就可得到具体某一国家产品部门创造被另一国家产品部门最终需求所吸收的增加值 vibiyfe vi bir y2k viblylk viblryde vibfu yue vi biu y2k vi bif yi v5 b22 y2k vI bliyl vi b22y2e vibii yi v2b22 y2 wl bliyf vlbi y2 vi bll yl vlbl2 yl vi bli yi vl bl2 y2 VEY (4) v2 bii yf v2 bl22 y2& v2b2 yl v2 b22y2e v2 b21yI' v2 b22 y2 vi blf yf vi bl2 y2 vi buyl vi bu yl vibl yi vi bi2 yzg v2 buc yfg v2 b22 yfk v2 bayle v2 bu yr v2 bzu yle v2 bu ylg 我们称式(4)为“增加值贸易流向矩阵”。其中元素ⅵby表示来自于C国1产品部门创造的 增加值,且被g国通过消费C国1产品部门产品而最终吸收,其他元素的解释类似。式(4)中沿行方 向相加,以第一行为例,我们得到,被g国最终需求吸收的来自C国1产品部门创造的增加值。这实 际上是一种前向联系,即C国1产品部门创造的增加值向前(向下游)被哪些国家的最终需求吸收。 沿列方向相加,以第一列为例,我们得到的值是y,表示g国对C国1产品部门的最终需求的后向增 加值来源分解,这是一种后向联系。对于不同国家和不同产品部门,根据我们的定义并对式(4)增加 值贸易流向矩阵的加总,可以得到不同层面(国家产品部门、国家整体)的前向联系的增加值出口和后 向联系的增加值来源分解。通过比较增加值出口与传统总值出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球价值链 参与程度或全球生产分割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增加值出口与总出口的比值正好与全球生产阶段数 的倒数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增加值出口与传统总值出口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全球价值链复杂程度。 虽然在国家整体层面,增加值出口一般低于传统总值出口,但是产品部门或双边国家之间的增加值出口 不一定少于传统总值出口。如夏杰长和倪红福(2017)的测算发现,从前向联系分产业部门的VAXF(二)增加值贸易与贸易增加值 增加值贸易和贸易增加值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学术词汇,有时等同视之,有时进行了区分而又经常 混淆.这里我们做一简单地区分,以供参考. 1.增加值贸易———增加值出口 Johnson和 Noguera(2012)从产品最终消费的角度将在一国生产而被别国最终消费(需求)吸收 的增加值定义为增加值出口[9].对特定最终需求产品来说(比如iPod),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拆解并检 测它们的零部件来分解隐含在产品中的各国增加值,如把iPod拆解为零部件(比如屏幕、磁盘驱动和 塑料壳),这样就可以得出iPod来自各国的增加值.从理论上,通过对所有最终需求产品进行分解加 总,就可以得到一国整体的增加值出口,然而在实践中并不可行,需要借鉴全球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核 算.根据投入产出模型和增加值出口的定义,某一个国到另一国家的增加值出口的测算公式为: VAE 􀅰g=^VBYg (3) 式(3)中,Yg 为g国最终需求列向量.VAE 􀅰g为被g国最终需求吸收的,来自于所有国家(包括 本国)产品部门的增加值的列向量,其中元素vaehg i 表示被g国最终需求吸收的,来自于h国i产品部 门的增加值.vaehg i 显示了增加值流向的生产国和最终目的地吸收国,类似于传统全值统计的产品流 向的销售国(直接生产国)和购买国,故我们称之为增加值出口,进而基于最终需求吸收的增加值流向 的贸易,称之为增加值贸易.显然,加总某一国家(如 C国家)的所有产品部门到其他所有国家的增 加值出口,就可以得到一国的总增加值出口,即vaeC=∑i,g vaeCg i .当我们用总增加值出口除以相应的 传统总出口,就可以得到增加值出口率(valueaddedexportratio,VAER).这个指标经常被用来衡 量一个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增加值出口率越小,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就越深. 我们进一步将增加值贸易细化到产品部门层次,定义国家产品部门层次上的前向增加值贸易和 后向增加值贸易,即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进而可以定义前向参与度和后向参与度,相关内容可参考 Wang等(2017)[10].这里简要地介绍一些前向和后向增加值出口的测算思路和方法.在式(3)的基 础上,我们把最终需求列向量(可以是具体某一国家最终需求,也可以是所有国家加总的最终需求)对 角化,就可得到具体某一国家产品部门创造被另一国家产品部门最终需求所吸收的增加值. ^VB ^ Yg= vC 1bCC 11y Cg 1 vC 1bCC 12y Cg 2 vC 1bCJ 11y Jg 1 vC 1bCJ 12y Jg 2 vC 1bCU 11y Ug 1 vC 1bCU 12y Ug 2 vC 2bCC 21y Cg 1 vC 2bCC 22y Cg 2 vC 2bCJ 21y Jg 1 vC 2bCJ 22y Jg 2 vC 2bCU 21y Ug 1 vC 2bCU 22y Ug 2 vJ 1bJC 11y Cg 1 vJ 1bJC 12y Cg 2 vJ 1bJJ 11y Jg 1 vJ 1bJJ 12y Jg 2 vJ 1bJU 11y Ug 1 vJ 1bJU 12y Ug 2 vJ 2bJC 21y Cg 1 vJ 2bJC 22y Cg 2 vJ 2bJJ 21y Jg 1 vJ 2bJJ 22y Jg 2 vJ 2bJU 21y Ug 1 vJ 2bJU 22y Ug 2 vU 1bUC 11y Cg 1 vU 1bUC 12y Cg 2 vU 1bUJ 11y Jg 1 vU 1bUJ 12y Jg 2 vU 1bUU 11 y Ug 1 vU 1bUU 12 y Ug 2 vU 2bUC 21y Cg 1 vU 2bUC 22y Cg 2 vU 2bUJ 21y Jg 1 vU 2bUJ 22y Jg 2 vU 2bUU 21 y Ug 1 vU 2bUU 22 y Ug 2 é ë ê ê ê ê ê ê ê ê ê ù û ú ú ú ú ú ú ú ú ú (4) 我们称式(4)为“增加值贸易流向矩阵”.其中元素vC 1bCC 11y Cg 1 表示来自于 C国1产品部门创造的 增加值,且被g国通过消费 C国1产品部门产品而最终吸收,其他元素的解释类似.式(4)中沿行方 向相加,以第一行为例,我们得到,被g国最终需求吸收的来自 C国1产品部门创造的增加值.这实 际上是一种前向联系,即 C国1产品部门创造的增加值向前(向下游)被哪些国家的最终需求吸收. 沿列方向相加,以第一列为例,我们得到的值是y Cg 1 ,表示g国对C国1产品部门的最终需求的后向增 加值来源分解,这是一种后向联系.对于不同国家和不同产品部门,根据我们的定义并对式(4)增加 值贸易流向矩阵的加总,可以得到不同层面(国家产品部门、国家整体)的前向联系的增加值出口和后 向联系的增加值来源分解.通过比较增加值出口与传统总值出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球价值链 参与程度或全球生产分割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增加值出口与总出口的比值正好与全球生产阶段数 的倒数一致[7].值得注意的是,增加值出口与传统总值出口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全球价值链复杂程度. 虽然在国家整体层面,增加值出口一般低于传统总值出口,但是产品部门或双边国家之间的增加值出口 不一定少于传统总值出口.如夏杰长和倪红福(2017)的测算发现,从前向联系分产业部门的 VAX_F 11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