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及其所涉及的深层问题尚未涉及。 学术界对于中国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研究,主要是进入21世纪后开始的。海 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会、集体谈判的制度转变等问题。李昌徽( Chang-Hee Ieo)通过对比中国和越南状况,认为所谓中国劳动关系市场化的转型是以一系列劳 动关系制度的变化为标志的,如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的集体谈判制度、三方机制与 劳动法律制度等。①陈峰认为比较理想的制度是把现存工会作为国家一部分的国家法团主 义转化成某种集中化的社会法团主义,在这种体制下,工会成为国家的伙伴,并且在三 方(政府、工人和工会)的制度性安排中具有独立地位。②克拉克( Simon Clarke)等 认为,中国现有的集体协商谈判,是地方党政运用行政权力推动的,而不是企业劳资 双方的主动行为;这一制度没有为中国提供一个新的产业关系的系统框架。③ 国内学者则更关注集体合同和集体争议与转型的关系。程延园提出,我国劳动 关系已从个别劳动关系阶段发展到集体劳动关系的调整阶段,集体劳动关系是否协 调已成为劳动关系调整的关键问题。④张立富则通过比较中美劳动关系的转型指出, 中美两国的劳动关系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美国要在逐渐弱化的集体劳动关系 框架内发展具有更高竞争力和柔性的个体劳动关系和非典型雇佣关系,中国则面临 着重建集体劳动关系、规范个别劳动关系及非典型雇佣关系的双重任务。⑤乔健等 则进一步指出,从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转变,劳动者已产生了分享经济发 展成果的要求,从基本权利诉求转向利益诉求。劳动争议的集体性及诉求内容的变 化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团结意识。⑥ 笔者从1990年代以来一直关注和研究中国劳动关系转型问题。2004年以劳工权 为核心,提出中国劳动关系研究的框架体系,认为中国劳动关系是以集体劳工权利 的实现程度为中心而构筑和发展的,由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的转化是中国劳 Human Resource Policies: Singapore, Malaysia, the Philippines and India,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 49, no 4, 1996, pp. 635-657 Chang-Hee Lee, " Recent Industrial Relations Developments in China and Viet Nam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east Asian Transition Economies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vol. 48, no 3, 2006, pp 415-429 @2 Feng Chen, "Between the State and Labour: The Conflict of Chinese Trade Unions Double Identity in Market Reform,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76, Dec 2003, pp 1006-1027 3 S Clarke, Chang-Hee Lee and Qi Li, "Collective Consultation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China, "British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vol 42, no 2, 2004, pp 235-254 ④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1-32页。 张立富:《中国和美国劳动关系转型的比较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第4期 乔健、郑桥、余敏、张原:《迈向“十二五”时期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和政策取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94· 国家哲学社会中国社会科学 2013年第 6期 及其所涉及 的深层 问题 尚未涉及 。 学术界对于中国劳 动关 系集体化转 型的研究 ,主要是进入 2l世纪后开始 的。海 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 中于工会、集体谈判的制度转变等问题。李 昌徽 (Chang-Hee Lee)通过对 比中国和越南状况 ,认为所谓 中国劳动关系市场化 的转 型是 以一系列劳 动关系制度的变化为标志的,如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的集体谈判制度、三方机制与 劳动法律制度等。①陈峰认为比较理想的制度是把现存工会作为国家一部分的国家法团主 义转化成某种集中化的社会法团主义,在这种体制下,工会成为国家的伙伴,并且在三 方 (政府、工人和工会)的制度性安排中具有独立地位。② 克拉克 (SimonClarke)等 认为,中国现有的集体协商谈判,是地方党政运用行政权力推动的,而不是企业劳资 双方的主动行为;这一制度没有为中国提供一个新的产业关系的系统框架。③ 国内学者则更关注集体合同和集体争议与转型的关系。程延园提出,我国劳动 关系已从个别劳动关系阶段发展到集体劳动关系的调整阶段 ,集体劳动关系是否协 调已成为劳动关系调整的关键问题。④ 张立富则通过 比较中美劳动关系的转型指出, 中美两国的劳动关系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美 国要在逐渐弱化的集体劳动关系 框架内发展具有更高竞争力和柔性的个体劳动关系和非典型雇佣关系,中国则面临 着重建集体劳动关系、规范个别劳动关系及非典型雇佣关系的双重任务。⑤ 乔健等 则进一步指出,从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转变,劳动者已产生了分享经济发 展成果的要求,从基本权利诉求转向利益诉求。劳动争议的集体性及诉求内容的变 化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团结意识。⑥ 笔者从 1990年代以来一直关注和研究中国劳动关系转型问题。2004年以劳工权 利为核心,提出中国劳动关系研究的框架体系,认为中国劳动关系是以集体劳工权利 的实现程度为中心而构筑和发展的,由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的转化是中国劳 H um an ResourcePolicies:Singapore,M alaysia,the Philippinesand India,”Industrial and LaborRelationsReview ,vo1.49,no.4,1996,PP.635-657. ① Chang—HeeLee,“RecentIndustrialRelationsDevelopmentsinChinaandVietNam: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Relations in EastAsian Transition Economies,” JournalofIndustrialRelations,vo1.48,no.3,2006,PP.415—429. ② FengChen,“BetweentheStateandLabour:TheConflictofChineseTradeUnions’ DoubleIdentityin MarketReform,”TheChina Quarterly,no.176,Dec.2003,PP. 1006—1027. ③ S.Clarke,Chang-HeeLeeandQiLi,“CollectiveConsultationandIndustrialRelationsin China,”BritishJournalof IndustrialRelations,vo1.42,no.2,2004,PP.235~254. ④ 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 31—32页。 ⑤ 张立富:《中国和美国劳动关系转型的比较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第 4期。 ⑥ 乔健、郑桥、余敏、张原 :《迈 向 “十二五” 时期 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和政策取 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第 3期。 · 94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