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绩效管理《BA中国行政管理 设计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思路,我们称之为指标体系之中,成为普适性指标体系的一部分。 “个案取向 四、结论与探讨 规范取向与个案取向反映的是绩效指标所表征 本文从设计时的基本考虑入手,分析了在我国政府 的内容倾向。其中,规范取向倾向于选取那些所有机绩效指标设计的基本取向。从这些设计取向的分离与 关所共有的活动及其绩效特征,如规划执行、预算运整合中我们能大体勾画出我国政府绩效指标的基本面 用、人力资源、文件流程、顾客满意度等等;而个案取貌,以及在设计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之道。需要指出的 向倾向于从各个机关具体执行项目上选取绩效评估是,在实践中,真正单一取向的设计思路是很少的,更多 点 的往往是对多种取向进行某种程度的综合和平衡 从技术层面上看,规范取向的指标设计难度较 因而,思考的层次不应紧紧停留于应当采取哪些 大,因其要能概括出所有被评估者的绩效表现形式,指标(体系)上,也不能停留于根据哪些取向来设计 并从中找出共通性的评估点。实践中,人们往往循三指标上。我们需要从政府绩效指标本身的性质和功 条路径来达到这一点:一是根据某种公共管理理论。能,从整个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角度来审视其设计问 如根据服务型政府理论以政府服务质量为立足点,以题。在某种意义上,政府绩效指标有点像高考中的试 顾客满意度为核心构建整个指标体系;二是根据政府题,它不仅是我们了解政府绩效的客观状态的一种描 管理的共有的环节和因素来寻找相应的指标;三是根述工具,而且包含了考核者对政府作为的一种期望和 据信息的可获得性,来选取那些最容易用来评估的指要求;不仅反映了良好管理的客观属性,也反映了围 标,如美国审计总署使用的“3E”。个案取向的指标绕着指标设计、评估和评估结果的运用而产生的种种 设计难度相对较小,但也并非易事,它需要了解政府政治活动的基本逻辑。因而,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指 项目的特性、成本及收益。 标体系,就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种规范问 规范取向与个案取向尽管强调的重心不同,但本题。而政府绩效指标设计面临难题的解决,就不能单 质上并不矛盾。但是,在功能上二者之间的差异甚单依靠科学了。套用我国宋朝著名诗人陆游的说法, 大。若按照规范取向来设计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等于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行 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部门和职位的绩效,其结果 就具有很大的可比性;而按照个案取向来设计,则类 [参考文献] 似于用不同的器具来衡量不同的部门和职位其结果口浏旭涛,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四个基本问题J新视 往往千差万别,遑论横向比较。因而,对于管理者而 野,2005(6) 言,往往偏好规范取向的指标体系,如此便能依据评[2溁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型体制的转变:县乡 估结果对被评估者进行相应的奖励或惩罚。而对于 两级政治体制改革[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被评估者而言,一方面希望能用同一把尺子,以便结 [3王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塑政绩指标—将政绩指 果更加公平;同时也希望选择那些只适合本部门、本 标由(DP改为(NP+国民财富指标[J].北京行政学院 职位的个案性指标,以便对自己后续的工作改进更有 学报,2004(5、6) 启示意义。因而,虽然内容上的差异只是非本质性且4彭国甫,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湘潭 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可以调和的,但由于功能的不同往往造成了评估者5胀定安,平衡计分卡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口],中国行政 和评估对象对规范取向和个案取向的不同偏好。 管理,2004(6) 在理论上,将规范取向和个案取向结合起来,以(6泥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M]华夏出版 形成一个效度更高的政府绩效指标体系,不仅可行 也是必须的。然而,现实中的政府绩效指标设计所遵7胀璋,新公共管理:典范还是交响乐?[J]公共行政 循的不仅仅是科学的逻辑,更有利益和政治的考虑 2001(2) 在强调自上而下管理的体制中,评估者的偏好往往成 (作者单位武玉英,中华女子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北京 为指标设计的基本方向。于是,在实践中,尽管所评 100101张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估的对象存在巨大差异,但仍然存在着选用一套‘标 债责任编辑安邦 准化普而适之的指标体系的现象。即使采用了 某些个案指标,最终也被加权的方式整合进标准化的 2007年第5期总第263期 01994-2009ChinaAcademic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n.cnki.ner©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绩效管理 2007年第 5期 总第 263期 37 设计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思路 ,我们称之为 “个案取向 ”。 规范取向与个案取向反映的是绩效指标所表征 的内容倾向。其中 ,规范取向倾向于选取那些所有机 关所共有的活动及其绩效特征 ,如规划执行、预算运 用、人力资源、文件流程、顾客满意度等等 ;而个案取 向倾向于从各个机关具体执行项目上选取绩效评估 点。 从技术层面上看 ,规范取向的指标设计难度较 大 ,因其要能概括出所有被评估者的绩效表现形式 , 并从中找出共通性的评估点。实践中 ,人们往往循三 条路径来达到这一点 :一是根据某种公共管理理论。 如根据服务型政府理论以政府服务质量为立足点 ,以 顾客满意度为核心构建整个指标体系 ;二是根据政府 管理的共有的环节和因素来寻找相应的指标 ;三是根 据信息的可获得性 ,来选取那些最容易用来评估的指 标 ,如美国审计总署使用的“3E”。个案取向的指标 设计难度相对较小 ,但也并非易事 ,它需要了解政府 项目的特性、成本及收益。 规范取向与个案取向尽管强调的重心不同 ,但本 质上并不矛盾。但是 ,在功能上二者之间的差异甚 大。若按照规范取向来设计政府绩效指标体系 ,等于 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部门和职位的绩效 ,其结果 就具有很大的可比性 ;而按照个案取向来设计 ,则类 似于用不同的器具来衡量不同的部门和职位 ,其结果 往往千差万别 ,遑论横向比较。因而 ,对于管理者而 言 ,往往偏好规范取向的指标体系 ,如此便能依据评 估结果对被评估者进行相应的奖励或惩罚。而对于 被评估者而言 ,一方面希望能用同一把尺子 ,以便结 果更加公平 ;同时也希望选择那些只适合本部门、本 职位的个案性指标 ,以便对自己后续的工作改进更有 启示意义。因而 ,虽然内容上的差异只是非本质性且 可以调和的 ,但由于功能的不同 ,往往造成了评估者 和评估对象对规范取向和个案取向的不同偏好。 在理论上 ,将规范取向和个案取向结合起来 ,以 形成一个效度更高的政府绩效指标体系 ,不仅可行 , 也是必须的。然而 ,现实中的政府绩效指标设计所遵 循的不仅仅是科学的逻辑 ,更有利益和政治的考虑。 在强调自上而下管理的体制中 ,评估者的偏好往往成 为指标设计的基本方向。于是 ,在实践中 ,尽管所评 估的对象存在巨大差异 ,但仍然存在着选用一套“标 准化 ”的普而适之的指标体系的现象。即使采用了 某些个案指标 ,最终也被加权的方式整合进标准化的 指标体系之中 ,成为普适性指标体系的一部分。 四、结论与探讨 本文从设计时的基本考虑入手 ,分析了在我国政府 绩效指标设计的基本取向。从这些设计取向的分离与 整合中 ,我们能大体勾画岀我国政府绩效指标的基本面 貌 ,以及在设计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之道。需要指出的 是 ,在实践中 ,真正单一取向的设计思路是很少的 ,更多 的往往是对多种取向进行某种程度的综合和平衡。 因而 ,思考的层次不应紧紧停留于应当采取哪些 指标 (体系 )上 ,也不能停留于根据哪些取向来设计 指标上。我们需要从政府绩效指标本身的性质和功 能 ,从整个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角度来审视其设计问 题。在某种意义上 ,政府绩效指标有点像高考中的试 题 ,它不仅是我们了解政府绩效的客观状态的一种描 述工具 ,而且包含了考核者对政府作为的一种期望和 要求 ;不仅反映了良好管理的客观属性 ,也反映了围 绕着指标设计、评估和评估结果的运用而产生的种种 政治活动的基本逻辑。因而 ,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指 标体系 ,就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 ,也是一种规范问 题。而政府绩效指标设计面临难题的解决 ,就不能单 单依靠科学了。套用我国宋朝著名诗人陆游的说法 , 是“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 行 [参考文献 ] [ 1 ]刘旭涛 1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四个基本问题 [J ] 1新视 野 , 2005 (6) 1 [ 2 ]荣敬本等 1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型体制的转变 :县乡 两级政治体制改革 [M ]1中央编译出版社 , 19981 [ 3 ]王健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塑政绩指标 ———将政绩指 标由 GDP改为 GNP +国民财富指标 [J ] 1北京行政学院 学报 , 2004 (5、6) 1 [ 4 ]彭国甫 1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 [J ]1湘潭 大学学报 (社科版 ) , 2004 (3) 1 [ 5 ]张定安 1平衡计分卡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J ]1中国行政 管理 , 2004 (6) 1 [ 6 ]尼古拉斯 ·亨利 1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 [M ] 1华夏出版 社 , 20021 [ 7 ]张璋 1新公共管理 :典范还是交响乐 ? [J ] 1公共行政 , 2001 (2) 1 (作者单位 :武玉英 ,中华女子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北京 100101;张璋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2) (责任编辑 安 邦 )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