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 4.试举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五讲比较文学的文类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何为文类学研究: 2.理解文类学研究的特点: 3.掌握文类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比较文学文类学的范式: 文拳和文类学: 文类和文类学:文类是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文类学是专门针对 文学的类别即其风格、体式与形制等进行的研究。而在比较文学范畴内,文学类型学 则是针对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进行的研究。 文类学的历史渊源: 2.比较文学的文类学研究及其范式 比较文学对传统类型学的介入的客观依据:某一文类的形成、演变虽然有其自身的 渊源,但也往往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往返间展开,因而文类研究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比较 文学的印记:而某种后起新文类的出现,更是传统文类自身发展和异文化间接或直接 刺激的结果 比较文学类型学的基本理论: (1)法国学派:艾田伯一一无事实影响的“文学类型”研究 :“关于诗的结构的 比较分析可能会帮助我们发现诗歌或小说本身必须具备的特性”18世纪前浪漫主义 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中国诗歌(从屈原到宋诗)的相似性:政治基础(政 治大动荡)相似形成相似的类型特点一一民间性、民族性、感性 列昂·塞尔耶《奇特的比较》(刊于《比较文学评论》):20世纪法国现代诗歌流 派与亚历山大时代文学哲学思潮之相似处,导致两个时代都产生了“混合主义典型” 的文学界式样: 孟尔康(厄尔·迈纳):《比较诗学》:以文类学为基础的比较诗学 (2)德国学者:其理论自觉始于十九世纪末期的德国浪漫主义古典文学理论的创 造性开拓 一赫尔德尔与弗雷格尔兄弟倡导的民间文化发掘整理与梵语文学研究潮 11 11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 4.试举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五讲 比较文学的文类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何为文类学研究; 2.理解文类学研究的特点; 3.掌握文类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比较文学文类学的范式: 文类和文类学: 文类和文类学:文类是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文类学是专门针对 文学的类别即其风格、体式与形制等进行的研究。而在比较文学范畴内,文学类型学 则是针对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进行的研究。 文类学的历史渊源: 2.比较文学的文类学研究及其范式 比较文学对传统类型学的介入的客观依据:某一文类的形成、演变虽然有其自身的 渊源,但也往往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往返间展开,因而文类研究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比较 文学的印记;而某种后起新文类的出现,更是传统文类自身发展和异文化间接或直接 刺激的结果 比较文学类型学的基本理论: (1)法国学派:艾田伯——无事实影响的“文学类型”研究:“关于诗的结构的 比较分析可能会帮助我们发现诗歌或小说本身必须具备的特性” 18 世纪前浪漫主义 与公元前 4 世纪至公元 13 世纪的中国诗歌(从屈原到宋诗)的相似性:政治基础(政 治大动荡)相似形成相似的类型特点——民间性、民族性、感性 列昂·塞尔耶《奇特的比较》(刊于《比较文学评论》):20 世纪法国现代诗歌流 派与亚历山大时代文学哲学思潮之相似处,导致两个时代都产生了“混合主义典型” 的文学界式样; 孟尔康(厄尔·迈纳):《比较诗学》:以文类学为基础的比较诗学 (2)德国学者:其理论自觉始于十九世纪末期的德国浪漫主义古典文学理论的创 造性开拓——赫尔德尔与弗雷格尔兄弟倡导的民间文化发掘整理与梵语文学研究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