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东西,是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和现实生活中仍能找到影子的东西。与现实没有任何关联的 道德,不属于传统道德的范畴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呈现出不同的阶段。奴隶社会不同于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又不同 于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在这些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总是存在着一些带有共 性的社会问题。在封建社会中曾经运用过的一些处理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在社会主义的今 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过数千年发展和完善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蕴含着对于 社会伦理关系之理的深刻认识,我们今天可以把其作为处理现实问题的有益的借鉴。物质文 明的发展需要历史的积累,精神、文化和道德的发展也同样需要历史的积累。如果割断了道 德发展的历史,废弃了以往伦理道德的发展基础,试图在一片道德的荒漠上建立起当代的道 德文明,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 二、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和佛教有关 心性的理论,相互影响,相互吸引,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道德,一般说来,是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伦理道德 思想的精华,这些思想精华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整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 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及其一贯思想,就是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 思想意识。所谓整体,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就是指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在两千多 年前成书的《诗经》中,就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主张人要日夜为公家办事 《书经·周官》中,也提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要求,主张人要从事政治公职,应当 以公正、公平,灭除自己的私欲,这样老百姓就可以信任而归附了。西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家 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强调国家、民族的利益,强调一种 为整体而尽忠、献身的精神。宋代的范仲淹提出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认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去丹心照汗青”: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颜元力求“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所有这些,都是强调的整体意识,强调为 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献身的精神 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在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对群体的关系上 儒家传统伦理认为在“义”和“利”、即道德原则和个人私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以义为上 “先义后利”,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一般来说,中国传 统伦理道德中所说的“义”,主要是整体利益的原则,而“利”则主要是指个人的私利。提 倡“先义后利”和反对“见利忘义”的思想,不仅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发生着有益的作 用,而且对提高我国现实的道德水平,也有积极作用。也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 出发,在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系上,中国传统道德强调先人后己,助人为乐;强调个人 对社会尽责:强调自觉地为他人、为社会、为人民。这种整体主义思想,应当说是中国伦理 传统道德区别于西方伦理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和优点 当然,我们应当看到,祖国传统道德中的整体思想意识,从本质上讲,它属于剥削阶级 的思想意识,是维护其统治阶级的一种思想武器。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把自 己的阶级利益,甚至是把一姓王朝的利益充当为所谓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但是,不可否认5 的东西,是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和现实生活中仍能找到影子的东西。与现实没有任何关联的 道德,不属于传统道德的范畴。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呈现出不同的阶段。奴隶社会不同于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又不同 于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在这些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总是存在着一些带有共 性的社会问题。在封建社会中曾经运用过的一些处理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在社会主义的今 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过数千年发展和完善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蕴含着对于 社会伦理关系之理的深刻认识,我们今天可以把其作为处理现实问题的有益的借鉴。物质文 明的发展需要历史的积累,精神、文化和道德的发展也同样需要历史的积累。如果割断了道 德发展的历史,废弃了以往伦理道德的发展基础,试图在一片道德的荒漠上建立起当代的道 德文明,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 二、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和佛教有关 心性的理论,相互影响,相互吸引,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道德,一般说来,是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伦理道德 思想的精华,这些思想精华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整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 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及其一贯思想,就是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 思想意识。所谓整体,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就是指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在两千多 年前成书的《诗经》中,就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主张人要日夜为公家办事。 《书经·周官》中,也提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要求,主张人要从事政治公职,应当 以公正、公平,灭除自己的私欲,这样老百姓就可以信任而归附了。西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家 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强调国家、民族的利益,强调一种 为整体而尽忠、献身的精神。宋代的范仲淹提出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认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去丹心照汗青”;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颜元力求“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所有这些,都是强调的整体意识,强调为 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献身的精神。 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在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对群体的关系上, 儒家传统伦理认为在“义”和“利”、即道德原则和个人私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以义为上”, “先义后利”,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一般来说,中国传 统伦理道德中所说的“义”,主要是整体利益的原则,而“利”则主要是指个人的私利。提 倡“先义后利”和反对“见利忘义”的思想,不仅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发生着有益的作 用,而且对提高我国现实的道德水平,也有积极作用。也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 出发,在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系上,中国传统道德强调先人后己,助人为乐;强调个人 对社会尽责;强调自觉地为他人、为社会、为人民。这种整体主义思想,应当说是中国伦理 传统道德区别于西方伦理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和优点。 当然,我们应当看到,祖国传统道德中的整体思想意识,从本质上讲,它属于剥削阶级 的思想意识,是维护其统治阶级的一种思想武器。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把自 己的阶级利益,甚至是把一姓王朝的利益充当为所谓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但是,不可否认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