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4期 刘佰龙,等:随机扰动下多源群体觅食系统建模与仿真 。343· 生复杂行为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山.蚁群的觅食行为 达不同食物源信息素路线之间的竞争来建立系统模 采用多种策略,这些策略的各种组合可以表现出自 型.该模型以信息素浓度为变量,宏观地描述了蚁群 组织特征:涌现的结构、多稳态性和分叉现象 觅食中的大规模招募过程,并给出了自组织系统多稳 Holldobler3l给出了完整的蚁群觅食策略的种类定 态形成模式的理论分析.随着群体规模的不同,群体 义.这些策略可以分成以下3种:集体外出捕食、食 觅食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同实际的蚁群觅食行为相 物搬回方式和集体防御方式.前2种策略依赖基信 符.食物源的消耗和分布情况,以及个体受到环境的 息素或者接触进行通信来完成协作,都是一个招募 影响所产生的随机决策也对系统有着一定的影响,该 的过程.而后Holldobler又将觅食中的招募方式分 模型并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因此该模型具有一 成了4类:1)单独接触式招募;2)成组接触式招募; 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对该模型进行扩 3)成组信息素招募;4)大规模招募.其中第4种是展,获得并分析群体觅食过程中系统的行为 蚁群觅食行为中最为复杂的招募方式.当蚂蚁个体 1群体中的自组织机制 遇到食物源后返回巢穴,在返回的过程中并释放信 息素.当到达巢穴后,巢穴中的蚂蚁遇到信息素受到 研究表明,群体生物中的一些协作行为是遗传 刺激便沿着信息素到达食物源.如此反复,直到食物 年龄、体形等)决定的,但是它们在集体行为的许 源被消耗.本文主要考虑觅食中的大规模招募方式. 多情况下是自组织的.群体生物系统中各个分散的 受到蚁群觅食行为的启发,研究人员将该机制 简单个体在相互作用下逐渐完成一项复杂工作,实 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如优化算法和机器人学上.M 现了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这种现象称为自组 Dogo首先提出了蚁群算法,该算法采用信息素作 织(self-organ ization).自组织理论最初是从物理和 为通信手段,完成了旅行商问题、分配问题等多种优 化学用以描述定义在低层次的过程和相互作用过程 化问题.而觅食蚂蚁之间的简单交互这个特点也 中而出现的宏观层次的模型发展而来的 被用于多机器人之间的协调上.利用该方法设计的 群集智能的自组织依靠4个基本要素:1)正反 机器人系统有更高的可靠性、适应性和灵活性.Ro 馈机制;2)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相互作用机制;3)个 mas等利用文献[5提出的感知地图模型,并赋予觅 体行为的随机性;4)个体之间不同的相互作用机 食个体一个生命周期.通过进化,群体可以很好地适 制正反馈通常是组成形态形成的基础,负反馈 应动态环境的变化并完成觅食任务.Tsankova和 和正反馈保持平衡是保证群集系统稳定的前提;自 Georgieva利用人工信息素模拟了机器人的觅食行 组织依赖波动(随机行走、误差、随机工作转变等) 为,得出随着机器人数量的增加群体性能也会随着 的增强;所有自组织的实例都依靠多种要素的相互 增加的结论l61.Sugawara通过定义机器人的基本行 作用.自组织的产生来自于简单的规则,研究自组织 为如漫游、搬运、返回等)实现了机器人觅食任务, 机制有助于获取群体协作的规则和方法.对自组织 并从实体机器人和模拟实验中给出了机器人数量同 规则的获取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组织过程 任务完成时间的关系小 对自组织现象的正确理解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群体行 近年来,部分研究人员提出群体觅食行为数学 为产生的原因,为群集智能的深入研究提供条件 模型,用来研究影响系统行为的参数.Edelstein- 群体的行为对初始状态具有依赖性.例如,距离 Keshet等基于信息路线的长度提出了2个模型.作 蚂蚁巢穴等距离的等量的食物源,在经过一段时间 者分析了在外部条件响应下模型的全局适应 后会发现,大多数的蚂蚁聚集到某个食物源处,只有 性I8.V.Gazi等在基于势场的方法下建立群体觅 少量的蚂蚁会出现在另一个位置.初始状态的差异 食动态方程,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在 在正反馈中被放大,进而产生了大量个体聚集在一 感知误差下群体可以紧密的到达目标【,但是该模 处,而不是等量的个体分别在2个食物源处.但是观 型假设每个个体都知道系统中其他个体的信息 察的实验表明,总会有少数蚂蚁在其他位置零散出 到目前为止,最严格的基于微分方程的群体觅食 现.这样可以保证当一个食物源消耗完毕后,蚂蚁群 模型是由Nicolis和Deneubourg提出的,考虑了到 体就会很快聚集到另一个食物源.这些少量的蚂蚁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生复杂行为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 1 ] . 蚁群的觅食行为 采用多种策略 ,这些策略的各种组合可以表现出自 组织特征 :涌现的结构、多稳态性和分叉现象 [ 2 ] . Holldobler [ 324 ]给出了完整的蚁群觅食策略的种类定 义. 这些策略可以分成以下 3种 :集体外出捕食、食 物搬回方式和集体防御方式. 前 2种策略依赖基信 息素或者接触进行通信来完成协作 ,都是一个招募 的过程. 而后 Holldobler又将觅食中的招募方式分 成了 4类 : 1)单独接触式招募 ; 2)成组接触式招募 ; 3)成组信息素招募 ; 4)大规模招募. 其中第 4种是 蚁群觅食行为中最为复杂的招募方式. 当蚂蚁个体 遇到食物源后返回巢穴 ,在返回的过程中并释放信 息素. 当到达巢穴后 ,巢穴中的蚂蚁遇到信息素受到 刺激便沿着信息素到达食物源. 如此反复 ,直到食物 源被消耗. 本文主要考虑觅食中的大规模招募方式. 受到蚁群觅食行为的启发 ,研究人员将该机制 应用到不同的领域 ,如优化算法和机器人学上. M. Dorigo首先提出了蚁群算法 ,该算法采用信息素作 为通信手段 ,完成了旅行商问题、分配问题等多种优 化问题 [ 1 ] . 而觅食蚂蚁之间的简单交互这个特点也 被用于多机器人之间的协调上. 利用该方法设计的 机器人系统有更高的可靠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Ro2 mas等利用文献 [ 5 ]提出的感知地图模型 ,并赋予觅 食个体一个生命周期. 通过进化 ,群体可以很好地适 应动态环境的变化并完成觅食任务. Tsankova 和 Georgieva利用人工信息素模拟了机器人的觅食行 为 ,得出随着机器人数量的增加群体性能也会随着 增加的结论 [ 6 ] . Sugawara通过定义机器人的基本行 为 (如漫游、搬运、返回等 )实现了机器人觅食任务 , 并从实体机器人和模拟实验中给出了机器人数量同 任务完成时间的关系 [ 7 ] . 近年来 ,部分研究人员提出群体觅食行为数学 模型 ,用来研究影响系统行为的参数. Edelstein2 Keshet等基于信息路线的长度提出了 2个模型. 作 者分 析 了 在 外 部 条 件 响 应 下 模 型 的 全 局 适 应 性 [ 829 ] . V. Gazi等在基于势场的方法下建立群体觅 食动态方程 ,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在 感知误差下群体可以紧密的到达目标 [ 10 ] . 但是该模 型假设每个个体都知道系统中其他个体的信息. 到目前为止 ,最严格的基于微分方程的群体觅食 模型是由 Nicolis和 Deneubourg [ 11 ]提出的 ,考虑了到 达不同食物源信息素路线之间的竞争来建立系统模 型. 该模型以信息素浓度为变量 ,宏观地描述了蚁群 觅食中的大规模招募过程 ,并给出了自组织系统多稳 态形成模式的理论分析. 随着群体规模的不同 ,群体 觅食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同实际的蚁群觅食行为相 符. 食物源的消耗和分布情况 ,以及个体受到环境的 影响所产生的随机决策也对系统有着一定的影响. 该 模型并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因此该模型具有一 定的局限性. 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对该模型进行扩 展 ,获得并分析群体觅食过程中系统的行为. 1 群体中的自组织机制 研究表明 ,群体生物中的一些协作行为是遗传 (年龄、体形等 )决定的 ,但是它们在集体行为的许 多情况下是自组织的. 群体生物系统中各个分散的 简单个体在相互作用下逐渐完成一项复杂工作 ,实 现了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 ,这种现象称为自组 织 ( self2organization). 自组织理论最初是从物理和 化学用以描述定义在低层次的过程和相互作用过程 中而出现的宏观层次的模型发展而来的. 群集智能的自组织依靠 4个基本要素 : 1)正反 馈机制 ; 2)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相互作用机制 ; 3)个 体行为的随机性 ; 4 )个体之间不同的相互作用机 制 [ 1 ] . 正反馈通常是组成形态形成的基础 ;负反馈 和正反馈保持平衡是保证群集系统稳定的前提 ;自 组织依赖波动 (随机行走、误差、随机工作转变等 ) 的增强 ;所有自组织的实例都依靠多种要素的相互 作用. 自组织的产生来自于简单的规则 ,研究自组织 机制有助于获取群体协作的规则和方法. 对自组织 规则的获取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组织过程 , 对自组织现象的正确理解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群体行 为产生的原因 ,为群集智能的深入研究提供条件. 群体的行为对初始状态具有依赖性. 例如 ,距离 蚂蚁巢穴等距离的等量的食物源 ,在经过一段时间 后会发现 ,大多数的蚂蚁聚集到某个食物源处 ,只有 少量的蚂蚁会出现在另一个位置. 初始状态的差异 在正反馈中被放大 ,进而产生了大量个体聚集在一 处 ,而不是等量的个体分别在 2个食物源处. 但是观 察的实验表明 ,总会有少数蚂蚁在其他位置零散出 现. 这样可以保证当一个食物源消耗完毕后 ,蚂蚁群 体就会很快聚集到另一个食物源. 这些少量的蚂蚁 第 4期 刘佰龙 ,等 :随机扰动下多源群体觅食系统建模与仿真 · 343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