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暂黄病相似。 稻黑条矮缩病(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稻黑条矮缩病分布于日本、朝鲜和我国 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 的华东部分省(市)。 症状与病原 病株矮缩,叶色浓绿偃硬,叶背、叶鞘 和茎秆由于韧皮部细胞增生,表面沿叶脉在 早期为蜡白色,后期为黑褐色的短条状不规 则突起,这是此病的主要特点。病株分蘖增 多,但幼苗发病早的无此现象,根系发育较差。稻株发病早的明显矮缩,不能抽穗;发病迟 的穗小而结实不良。在病株的增生组织中有圆珠笔形的内含体,直径为65μm。 不同寄主植物表现的症状略有不同,如玉米表现的症状与水稻的基本相同,但小麦病株 心叶叶缘齿状缺刻,一般无蜡白色突起 病原称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Fijivirus(RBSDⅤ)],属斐济病毒 属。在病株和带毒虫体内的病毒粒体为球状,直径为80~90nm。病毒稀释限点为10-~-105, 钝化温度为50~60℃,10min,在4℃下体外存活期为6d,在-30℃~-35℃下经232d仍保持 高度侵染性。昆虫介体主要是灰飞虱,其次是白飞虱和白带飞虱。带毒飞虱可终生传毒,但 不能经卵传递。除个别植物外,条纹叶枯病毒的寄主都是此病毒的寄主 发病规律与病害控制 病毒可以在小麦、杂草及传毒介体内越冬后成为早稻秧苗的初侵染源,除不能经卵传毒 外,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基本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相同 此外,水稻病毒病还有水稻簇矮病、橙叶病等。水稻簇矮病由水稻簇矮病毒[( rice bunchy stunt Phytoreovirus(RBsV)]引起,发生于我国的华南和华中地区,主要症状特点是引起水 稻丛簇和矮化。由叶蝉传播,病害的发生与介体叶蝉的发生、传毒性能、带毒率关系密切。 橙叶病零星发生于东南亚和我国的云南和广东省。由植原体引起,病株矮化、叶片直立、叶 色橙黄至金黄色,部分叶片纵卷,多数病苗早期枯死。由电光叶蝉传毒。治虫防病、利用抗 病品种和合理栽培是防治病害的关键措施。暂黄病相似。 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稻黑条矮缩病分布于日本、朝鲜和我国 的华东部分省(市)。 症状与病原 病株矮缩,叶色浓绿僵硬,叶背、叶鞘 和茎秆由于韧皮部细胞增生,表面沿叶脉在 早期为蜡白色,后期为黑褐色的短条状不规 则突起,这是此病的主要特点。病株分蘖增 多, 但幼苗发病早的无此现象,根系发育较差。稻株发病早的明显矮缩,不能抽穗;发病迟 的穗小而结实不良。在病株的增生组织中有圆珠笔形的内含体,直径为 6.5μm。 不同寄主植物表现的症状略有不同,如玉米表现的症状与水稻的基本相同,但小麦病株 心叶叶缘齿状缺刻,一般无蜡白色突起。 病原称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Fijivirus (RBSDV)],属斐济病毒 属。在病株和带毒虫体内的病毒粒体为球状,直径为 80~90nm。病毒稀释限点为 10-4~10-5, 钝化温度为 50~60℃,10min,在 4℃下体外存活期为 6d,在-30℃~ -35℃下经 232d 仍保持 高度侵染性。昆虫介体主要是灰飞虱,其次是白飞虱和白带飞虱。带毒飞虱可终生传毒,但 不能经卵传递。除个别植物外,条纹叶枯病毒的寄主都是此病毒的寄主。 发病规律与病害控制 病毒可以在小麦、杂草及传毒介体内越冬后成为早稻秧苗的初侵染源,除不能经卵传毒 外,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基本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相同。 此外,水稻病毒病还有水稻簇矮病、橙叶病等。水稻簇矮病由水稻簇矮病毒[(rice bunchy stunt Phytoreovirus (RBSV) ] 引起,发生于我国的华南和华中地区,主要症状特点是引起水 稻丛簇和矮化。由叶蝉传播,病害的发生与介体叶蝉的发生、传毒性能、带毒率关系密切。 橙叶病零星发生于东南亚和我国的云南和广东省。由植原体引起,病株矮化、叶片直立、叶 色橙黄至金黄色,部分叶片纵卷,多数病苗早期枯死。由电光叶蝉传毒。治虫防病、利用抗 病品种和合理栽培是防治病害的关键措施。 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 图 1-8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引自《植物病毒图鉴》,40000X)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