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遗 二、北宋东京的“侵街”与里坊制崩溃 如果将里坊崩溃视作一粒种子,那么它在唐中晚期的长安城即已萌芽,并有破土而出之势。 但随着唐朝走向灭亡,长安城亦退出都城之舞台。伴随着政治中心的东迁,五代,尤其是北宋时 期,东京开封即成为这颗种子破土生长并开花、结果的沃土。 说起宋东京里坊制的崩溃,早在隋唐汴州城(宋东京前身)已见端倪。隋开皇年间,文 帝东封泰山后返回长安,路过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乃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禁游 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①。可见当时汴州已出现商业繁荣、向街开门的现象。至 唐代,随着汴河漕运的发达,汴州商业更为发达,“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②,“四面诸 侯瞻节制,八方通货溢河渠”③。并且“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④,竞然出现了 通宵夜市。 五代梁、晋、汉、周皆定都开封,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后周时期,“东京华夷辐辏,水陆会 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⑤,“民侵街衢为舍,通大车者盖寡,上命悉直而广之,广者至三十 步”,却招致一片“怨谤之语”©。于是,官方作出让步,“其京城内街道阔五十步者,许两边人 户于五步内取便种树掘井,修盖凉棚。其三十步以下至二十五步者,各与三步,其次有差”⑦。 相比之下,在唐长安城大街上,连植树也是禁止的,因为代宗广德元年(763)曾下诏:“城内诸 街衢,勿令诸使及百姓辄有种植”⑧。这是官方对突破坊墙,进行营造活动的认可,为以后北宋 开封的“侵街”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历史进入北宋时期,东京城“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商业繁盛,客观上要求拆除坊墙, 建立新的街市制度。但是,宋廷却逆历史潮流而动,力图维护与恢复昔日的里坊制,于是官私双 方展开了激烈斗争,这场斗争以“侵街”为标志。 北宋伊始,即已出现“侵街”浪潮。如早在宋太祖时期,据《宋史·魏丕传》记载,曾任作 坊使的魏丕,“撤本坊旧屋,为舍衢中,收僦直及鬻死马骨,岁得钱七千余缗,工匠有丧者均给之”。 开宝九年(976)五月,宋太祖“宴从臣于会节园,还经通利坊,以道狭,辙侵街民舍益之”⑩。太 宗太平兴国五年(980)七月,“八作使段仁诲部修天驷监,筑垣墙侵景阳门街,上怒令毁之,仁 诲决杖,责授崇仪副使①。 面对“侵街”浪潮,真宗时期,宋廷曾动真格予以制止。如咸平五年(1002)二月,“京城 衢巷狭隘,诏右侍禁閤门衹侯谢德权广之。德权即受诏,则先毁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 德权面请曰:‘今沮事者,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耳,非有它也,臣死不敢奉诏。’上不得已,从 之。德权因条上衢巷广表及禁鼓昏晓之制,皆复长安旧制,乃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 令民自今无得侵占@。看来,在谢德权的以死相争下,宋廷这次可谓是痛下决心:拆除权贵的侵 街邸舍,竖立表木,作为道路“红线”,并重建禁鼓昏晓制度。 当然,现实是复杂的,表木的竖立并非意味着“侵街”现象的终结,这场斗争还在继续。据 ①(唐)魏征:《隋书》卷56《令狐熙传》,中华书局1997年版。 ②③④(清)曹寅等编纂:《全唐诗》卷299《汴路即事》,卷360《令孤相公见示河中杨少尹赠答兼命继之》,卷300《寄汴 州令孤相公》。 ⑤(五代)王溥:《五代会要》卷26《城郭》,中华书局1998年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92,中华书局1956年版。 ⑦(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14《帝王部·都邑》,中华书局1960年版。 ⑧(五代)王溥:《唐会要》卷86,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言》,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①@(宋)李煮:《续资治通鉴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41、181、430页。 134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12 期 134 二、北宋东京的“侵街”与里坊制崩溃 如果将里坊崩溃视作一粒种子,那么它在唐中晚期的长安城即已萌芽,并有破土而出之势。 但随着唐朝走向灭亡,长安城亦退出都城之舞台。伴随着政治中心的东迁,五代,尤其是北宋时 期,东京开封即成为这颗种子破土生长并开花、结果的沃土。 说起宋东京里坊制的崩溃,早在隋唐汴州城(宋东京前身)已见端倪。隋开皇年间,文 帝东封泰山后返回长安,路过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乃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禁游 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①。可见当时汴州已出现商业繁荣、向街开门的现象。至 唐代,随着汴河漕运的发达,汴州商业更为发达,“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②,“四面诸 侯瞻节制,八方通货溢河渠”③。并且“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④,竟然出现了 通宵夜市。 五代梁、晋、汉、周皆定都开封,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后周时期,“东京华夷辐辏,水陆会 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⑤,“民侵街衢为舍,通大车者盖寡,上命悉直而广之,广者至三十 步”,却招致一片“怨谤之语”⑥。于是,官方作出让步,“其京城内街道阔五十步者,许两边人 户于五步内取便种树掘井,修盖凉棚。其三十步以下至二十五步者,各与三步,其次有差”⑦。 相比之下,在唐长安城大街上,连植树也是禁止的,因为代宗广德元年(763)曾下诏:“城内诸 街衢,勿令诸使及百姓辄有种植”⑧。这是官方对突破坊墙,进行营造活动的认可,为以后北宋 开封的“侵街”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历史进入北宋时期,东京城“八荒争凑,万国咸通”⑨,商业繁盛,客观上要求拆除坊墙, 建立新的街市制度。但是,宋廷却逆历史潮流而动,力图维护与恢复昔日的里坊制,于是官私双 方展开了激烈斗争,这场斗争以“侵街”为标志。 北宋伊始,即已出现“侵街”浪潮。如早在宋太祖时期,据《宋史·魏丕传》记载,曾任作 坊使的魏丕,“撤本坊旧屋,为舍衢中,收僦直及鬻死马骨,岁得钱七千余缗,工匠有丧者均给之”。 开宝九年(976)五月,宋太祖“宴从臣于会节园,还经通利坊,以道狭,撤侵街民舍益之”⑩。太 宗太平兴国五年(980)七月,“八作使段仁诲部修天驷监,筑垣墙侵景阳门街,上怒令毁之,仁 诲决杖,责授崇仪副使” 。 面对“侵街”浪潮,真宗时期,宋廷曾动真格予以制止。如咸平五年(1002)二月,“京城 衢巷狭隘,诏右侍禁閤门衹侯谢德权广之。德权即受诏,则先毁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 德权面请曰:‘今沮事者,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耳,非有它也,臣死不敢奉诏。’上不得已,从 之。德权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之制,皆复长安旧制,乃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 令民自今无得侵占” 。看来,在谢德权的以死相争下,宋廷这次可谓是痛下决心:拆除权贵的侵 街邸舍,竖立表木,作为道路“红线”,并重建禁鼓昏晓制度。 当然,现实是复杂的,表木的竖立并非意味着“侵街”现象的终结,这场斗争还在继续。据 ① (唐)魏征:《隋书》卷56《令狐熙传》,中华书局 1997年版。 ②③④ (清)曹寅等编纂:《全唐诗》卷299《汴路即事》,卷360《令狐相公见示河中杨少尹赠答兼命继之》,卷300《寄汴 州令狐相公》。 ⑤ (五代)王溥:《五代会要》卷26《城郭》,中华书局 1998年版。 ⑥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92,中华书局 1956年版。 ⑦ (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14《帝王部·都邑》,中华书局 1960年版。 ⑧ (五代)王溥:《唐会要》卷86,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版。 ⑨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言》,中华书局 1982年版。 ⑩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第141、181、430页。 李合群 :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