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评价不同,从而有不同的R。 我们这里所讲的意识形态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受教育的程度、思想水平、文化水平等综 合,是人的一种精神素质 5、从利己主义到利他主义的观念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1)嫌犯的两难选择来证明的,当每个个人都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来行事时,将 使所有的人都蒙受损失,其结果被称为零和对策( Zero sum-game)或纳什均衡(Nash qualibriun)。假设有两个人(A和B)因共同犯罪而被捕,两人被分开关押不能串谋,警 方要他们分别交代罪行。警方告诉他们,根据已有证据可判每人1年监禁,如果有1人坦白 交代,则此人可以释放,另一人因不交代则要判10年监禁;如果两人都坦白交待则各判4 年监禁。对A和B两人来说,都有交代与不交待两种选择,每种选择则因为对方的选择可 能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例如,对A来说,当不交代时,如果B也不交代,则各判1年, 如果B已交待,则A要判10年;当A交待时,如果B不交待,A可以释放,如果此时B 已交待,则两人各判4年。对这两个嫌犯而言,应如何选择呢?这就是嫌犯的两难选择 ( Prisoners'dilemma),用表表示: 表 A的选择 B的选择 交待 不交待 交待 (1)4,4 (3)0,10 不交待 (2)10,0 (4)1,1 最终的表现是两种选择四种结果 (1)都交代各判4年;(2)A交待,B不交待,A获释,B判10年:(3)A不交待 交待,A判10年,B获释:(4)都不交待各判1年。 对A来说最好的结果是(2),最差的结果是(3):对B来说最好的结果是(3),最差 的结果是(2);对他们双方来说最好的结果是(4),最差的结果是(1)。如果A、B两人都 是从自己利益出发进行选择,即都为了得到自己最好的结果而坦白交待,结果就是两人都得 到了最坏的结果(1),如果两人都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进行选择,即都为了对方得到最好的结 果而不交代,结果就是两人都得到了最好的结果(4)。 嫌犯的两难选择说明,如果每个人都仅仅从自己利益最大化出发来行事,则包括自己在 内的所有人都会得到最坏的结果。 2)公共选择学派的经济学家奥尔森认为,由于集体行动的结果是一种公共产品,集 体中的每一个经济人都具有“搭便车”的动机,而不会为集体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从而使 集体行动陷入困境。这时利益主体之间是一种零和博弈,甚至可能是负和博弈。为此,要组 织成功的集体行动,必须具备如下四个条件:第一在拥有潜在共同利益的人们之间,必须 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规则,或是“有选择性的激励”,它要求对集团的每一个成员区别对 待,赏罚分明,以此来超越集体行动的障碍。第二拥有一致潜在利益的人数必须足够地少 从而一方面可相对地增大个人参与集体行动的预期收益,另一方面可降低奖惩制度的实施成 本。第三拥有潜在共同利益的个人之间进行的交互行为是重复博弈,只要他们有足够的再次 交易的机会。第四必须拥有领袖人物,其勇气与献身精神是唤起人们的共同潜在利益的意识3 评价不同,从而有不同的 R。 我们这里所讲的意识形态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受教育的程度、思想水平、文化水平等综 合,是人的一种精神素质。 5、从利己主义到利他主义的观念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1)嫌犯的两难选择来证明的,当每个个人都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来行事时,将 使所有的人都蒙受损失,其结果被称为零和对策(Zero Sum— game)或纳什均衡(Nash equalibrium)。假设有两个人(A和B)因共同犯罪而被捕,两人被分开关押不能串谋,警 方要他们分别交代罪行。警方告诉他们,根据已有证据可判每人1年监禁,如果有1人坦白 交代,则此人可以释放,另一人因不交代则要判 10 年监禁 ;如果两人都坦白交待则各判 4 年监禁。对 A 和 B 两人来说,都有交代与不交待两种选择,每种选择则因为对方的选择可 能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例如,对 A 来说,当不交代时,如果 B 也不交代,则各判 1 年, 如果 B 已交待,则 A 要判 10 年;当 A 交待时,如果 B 不交待,A可以释放,如果此时B 已交待,则两人各判 4 年。对这两个嫌犯而言,应如何选择呢?这就是嫌犯的两难选择 (Prisoners’dilemma),用表表示: 表一 B的选择 A的选择 交待 不交待 交待 (1)4,4 (3)0,10 不交待 (2)10,0 (4)1,1 最终的表现是两种选择四种结果: (1)都交代各判 4 年;( 2)A 交待,B 不交待,A 获释,B 判 10 年 ;(3)A 不交待, B 交待,A 判 10 年,B 获释;(4)都不交待各判 1 年。 对 A 来说最好的结果是(2),最差的结果是(3);对 B 来说最好的结果是(3),最差 的结果是(2);对他们双方来说最好的结果是(4),最差的结果是(1)。如果 A、B 两人都 是从自己利益出发进行选择,即都为了得到自己最好的结果而坦白交待,结果就是两人都得 到了最坏的结果(1),如果两人都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进行选择,即都为了对方得到最好的结 果而不交代,结果就是两人都得到了最好的结果(4)。 嫌犯的两难选择说明,如果每个人都仅仅从自己利益最大化出发来行事,则包括自己在 内的所有人都会得到最坏的结果。 (2)公共选择学派的经济学家奥尔森认为,由于集体行动的结果是一种公共产品,集 体中的每一个经济人都具有“搭便车”的动机,而不会为集体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从而使 集体行动陷入困境。这时利益主体之间是一种零和博弈,甚至可能是负和博弈。为此,要组 织成功的集体行动,必须具备如下四个条件 :第一在拥有潜在共同利益的人们之间,必须 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规则,或是“有选择性的激励”,它要求对集团的每一个成员区别对 待,赏罚分明,以此来超越集体行动的障碍。第二拥有一致潜在利益的人数必须足够地少, 从而一方面可相对地增大个人参与集体行动的预期收益,另一方面可降低奖惩制度的实施成 本。第三拥有潜在共同利益的个人之间进行的交互行为是重复博弈,只要他们有足够的再次 交易的机会。第四必须拥有领袖人物,其勇气与献身精神是唤起人们的共同潜在利益的意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