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期李强:国内生成词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科学学术期刊. 构不同,该文主要讨论“NP1十的十NP2”结构隐含的谓词、谓词隐现的规律以及结构歧义等问题。从高 层平面上,通过对NP1和NP2语义关系的考察把“的”字结构中谓词隐含的现象分为两大类:a谓词可隐 可现;b谓词不可隐。其中,b类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小类:b1.补不出谓词;b2.必须补出谓词。每一大类 下面还可以划分成若干不同的小类。至于谓词为什么能够隐含,这是由“的”字结构中NP1和NP2所代 表概念或事物之间的紧密程度不同造成的。NP1和NP2之间缺乏规约化的联系,谓词必须显现;NP1和 NP2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谓词必须隐含;NP1和NP2之间具有自然的联系,谓词可隐可现。最后,“NP 十的+NP2”结构的歧义性源于NP1和NP2隐含谓词的多样性,而谓词的多样性又是因为NP(包括NP1 和NP2)有多种物性角色 wang8. Huang①以汉语领属关系的“的”字结构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该结构的两个问题:一是 领属者NP1和领有物NP2各自的语义类型及其物性角色关系;二是NP1和NP2之间语义的相互制约 其中,第二个问题又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比如,“象棋”原本有两个义面:物质实体和游戏事件,但 在“象棋的形状”中,“形状”制约了“象棋”只能表示物质义,而事件义则被压制了,“早餐的牛奶”“演唱会 的音乐”“报纸的文字”也都是类似的情况;“姚明的篮球”存在歧义,因为“篮球”有两个义面:物质实体和 运动事件,所以它既可以表示“姚明买的篮球”,也可以表示“姚明打篮球”,“柳传志的联想”“大楼的窗 户”也都是类似的情况;“白宫”有两个义面:机构和建筑,“门”也有两个义面:物质实体和缝隙,但在“白 宫的门”中,“白宫”只能表示建筑义,而“门”则可表示任意一个意思 从上述成果来看,应用生成词库来研究汉语特定格式的句法和语义的成果目前来说还不是很多,研 究对象和范围还有待扩大;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够浮现出动词义的句法格式来说,生成词库还大有用武 之地 四、语言认知研究 隐喻( metaphor)和转喻( metonymy)是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们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 机制。②生成词库论为隐喻和转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尤其是物性角色对于名词的描写,作为 储存在心理词库( mental lexicon)中的词汇知识的一部分,它可以更加细致地描写和刻画隐喻和转喻的 语义理解与生成途径 (一)隐喻义的理解与生成 隐喻是不同的高级体验域( superordinate experiential domain)中两个概念之间的映射,是将源域 ( source domain)的特征映射到目标域( target domain),或者说目标域的概念可以通过源域来理解。隐 喻通常要牵涉两个事物,并且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一种类比关系,即相似性。所以,事物所存在的某些 属性特征就成为构造隐喻式表达的关键, 李强③主张建立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的糅合网络模型对汉语中的隐喻表达进行解释,详细说明了 o Wang, Shan 8. Huang Chu-Ren A Generative Lexicon Approach to Possessive Relation of Mandarin Chinese[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ymposium Commemorating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Prof Dexi Zhu and the 50th An- aniversary of Prof, Jia Lus Teach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2010 e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③李强.基于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的名词隐喻现象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6).构不同,该文主要讨论“NP1+的+NP2”结构隐含的谓词、谓词隐现的规律以及结构歧义等问题。从高 层平面上,通过对 NP1和 NP2语义关系的考察把“的”字结构中谓词隐含的现象分为两大类:a.谓词可隐 可现;b.谓词不可隐。其中,b类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小类:b1.补不出谓词;b2.必须补出谓词。每一大类 下面还可以划分成若干不同的小类。至于谓词为什么能够隐含,这是由“的”字结构中 NP1和 NP2所代 表概念或事物之间的紧密程度不同造成的。NP1和 NP2之间缺乏规约化的联系,谓词必须显现;NP1和 NP2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谓词必须隐含;NP1和 NP2之间具有自然的联系,谓词可隐可现。最后,“NP1 +的+NP2”结构的歧义性源于 NP1和 NP2隐含谓词的多样性,而谓词的多样性又是因为 NP(包括 NP1 和 NP2)有多种物性角色。 Wang& Huang① 以汉语领属关系的“的”字结构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该结构的两个问题:一是 领属者 NP1和领有物 NP2各自的语义类型及其物性角色关系;二是 NP1和 NP2之间语义的相互制约。 其中,第二个问题又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比如,“象棋”原本有两个义面:物质实体和游戏事件,但 在“象棋的形状”中,“形状”制约了“象棋”只能表示物质义,而事件义则被压制了,“早餐的牛奶”“演唱会 的音乐”“报纸的文字”也都是类似的情况;“姚明的篮球”存在歧义,因为“篮球”有两个义面:物质实体和 运动事件,所以它既可以表示“姚明买的篮球”,也可以表示“姚明打篮球”,“柳传志的联想”“大楼的窗 户”也都是类似的情况;“白宫”有两个义面:机构和建筑,“门”也有两个义面:物质实体和缝隙,但在“白 宫的门”中,“白宫”只能表示建筑义,而“门”则可表示任意一个意思。 从上述成果来看,应用生成词库来研究汉语特定格式的句法和语义的成果目前来说还不是很多,研 究对象和范围还有待扩大;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够浮现出动词义的句法格式来说,生成词库还大有用武 之地。 四、语言认知研究 隐喻(metaphor)和转喻(metonymy)是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们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 机制。② 生成词库论为隐喻和转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尤其是物性角色对于名词的描写,作为 储存在心理词库(mentallexicon)中的词汇知识的一部分,它可以更加细致地描写和刻画隐喻和转喻的 语义理解与生成途径。 (一)隐喻义的理解与生成 隐喻是不同的高级体验域(superordinateexperientialdomain)中两个概念之间的映射,是将源域 (sourcedomain)的特征映射到目标域(targetdomain),或者说目标域的概念可以通过源域来理解。隐 喻通常要牵涉两个事物,并且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一种类比关系,即相似性。所以,事物所存在的某些 属性特征就成为构造隐喻式表达的关键。 李强③主张建立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的糅合网络模型对汉语中的隐喻表达进行解释,详细说明了 第1期 李 强: 国内生成词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63· ① ② ③ Wang,Shan& HuangChu-Ren.AGenerativeLexiconApproachtoPossessiveRelationofMandarinChinese[R]. PaperpresentedatTheSymposiumCommemoratingthe90thAnniversaryoftheBirthofProf.DexiZhuandthe50thAn￾niversaryofProf.JianmingLu’sTeaching,PekingUniversity,Beijing,China,2010. 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李强.基于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的名词隐喻现象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