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第16卷 示内容信息;(4)对载体名词语义的强迫,如“书下/书上”,“下”强迫“书”表示物质实体,“上”强迫“书”表 示内容信息或物质实体;(5)对容器名词语义的强迫,如“椅子上/椅子里”,“上”强迫“椅子”表示平面 “里”强迫“椅子”表示空间;(6)对名词所指事物形状的强迫,如“锅上/锅里”,“上”强迫“锅”表示平底锅, “里”强迫“锅”表示凹形锅;(⑦)对多义名词语义的强迫,如“鸡中/鸡上/鸡里”,“中”强迫“鸡”表示家禽 “上”强迫“鸡”表示肉类食品,而“里”强迫“鸡”表示家禽或肉类食品 量词强迫现象是指,量词可以对名词的语义属性产生强迫。 Huang8. Ahrens①将汉语的量词三分 为:个体量词( individual classifiers)、种类量词( kind classifiers)和事件量词( event classifiers),每一类 量词都存在对名词的强迫。比如,“条”强迫后面的名词具有细长的特征,“张”强迫后面的名词具有扁平 的特征;所以,“一条蛇/一张纸”可以说,而“一条纸/一张蛇”就不能说;“一款新车/一辆新车”中,“款”强 迫“新车”做类指义解读,“辆”强迫“新车”做个体义解读;“一架飞机/一班飞机”中,“架”强迫“飞机”做个 体事物解读,而“班”则强迫“飞机”做事件性解读。此外,李强、袁毓林②还对汉语中一个常见的量词 “场”进行了个案研究,从生成词库论考察了“场”跟相关论元成分的组合情况,指出“场”具有事件量化的 功能,要求与之搭配的论元成分必须具有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语义特征,并通过相关的类型强迫机制生成 恰当的语义。 语义强迫是自然语言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对那些语义类型不匹配( mismatch)、不完整(i complete)或限定不足( under- specification)等情况的一种调节机制。语义组合中的强迫具有充分的心 理学基础③,它是人们处理组合性意义的一种内化( (innate)机制。对于语言中强迫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 们探讨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帮助我们了解大脑处理组合性意义的运作过程。 (三)句法格式语义还原 生成词库可以被应用到特定语言结构的语义和句法研究之中。这里,我们以“的”字结构为例加以 说明。 宋作艳考察了“VP+的+NP”和“NP1+的+NP2”结构中隐含的谓词及其隐现情况。对于“NP1 +的+NP2”,她总体上分为领属关系和属性关系两大类,每一大类下面再划分为若干小类。她指出,领 属关系这一类都可以转换成“NP1有NP2”,属性关系这一类根据NP1和NP2的不同语义关系可以隐含 不同的动词。“VP+的+NP”同样也可以分为领属和属性两类,并且,隐含谓词“推动、造成、用于”等是 比较抽象的动词,出现与否几乎不增添任何具体信息,主要是标明NP与VP之间的施成或功用关系, 所以强调时才岀现。至于谓词隐现的规律,她认为从动词的分类看,语义越实在的动词越容易显现;从 动词义与构式义之间的关系看,越是与构式义不完全匹配的谓词越容易显现。最后,“NP1+的+NP2” 结构的多种解释主要是因为结构的歧义性和构式义的概括性 李强③同样在生成词库论的基础上探讨“的”字这类特殊的结构,与宋作艳讨论“VP+的+NP”结 O Huang, C.-R.&. Ahrens, K Individuals, kinds and events: classifier coercion of nouns [J]. Language Sciences 2003,(25) ②李强,袁毓林量词“场”的事件量化功能分析[J].语言研究,2016,(4). O Pylkkanen, L 8. McElree. B An MEG study of silent meaning.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007,(19) ④宋作艳也谈与“的”字结构有关的谓词隐含[]汉语学习,2014,(1) 李强谓词隐含、物性角色和“NP1+的+NP2”结构[语言研究,2014,(4). ⑥宋作艳也谈与“的”字结构有关的谓词隐含[J.汉语学习,2014,(1).示内容信息;(4)对载体名词语义的强迫,如“书下/书上”,“下”强迫“书”表示物质实体,“上”强迫“书”表 示内容信息或物质实体;(5)对容器名词语义的强迫,如“椅子上/椅子里”,“上”强迫“椅子”表示平面, “里”强迫“椅子”表示空间;(6)对名词所指事物形状的强迫,如“锅上/锅里”,“上”强迫“锅”表示平底锅, “里”强迫“锅”表示凹形锅;(7)对多义名词语义的强迫,如“鸡中/鸡上/鸡里”,“中”强迫“鸡”表示家禽, “上”强迫“鸡”表示肉类食品,而“里”强迫“鸡”表示家禽或肉类食品。 量词强迫现象是指,量词可以对名词的语义属性产生强迫。Huang& Ahrens① 将汉语的量词三分 为:个体量词(individualclassifiers)、种类量词(kindclassifiers)和事件量词(eventclassifiers),每一类 量词都存在对名词的强迫。比如,“条”强迫后面的名词具有细长的特征,“张”强迫后面的名词具有扁平 的特征;所以,“一条蛇/一张纸”可以说,而“一条纸/一张蛇”就不能说;“一款新车/一辆新车”中,“款”强 迫“新车”做类指义解读,“辆”强迫“新车”做个体义解读;“一架飞机/一班飞机”中,“架”强迫“飞机”做个 体事物解读,而“班”则强迫“飞机”做事件性解读。此外,李强、袁毓林② 还对汉语中一个常见的量词 “场”进行了个案研究,从生成词库论考察了“场”跟相关论元成分的组合情况,指出“场”具有事件量化的 功能,要求与之搭配的论元成分必须具有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语义特征,并通过相关的类型强迫机制生成 恰当的语义。 语义强迫是自然语言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对那些语义类型不匹配(mismatch)、不完整(in￾complete)或限定不足(under-specification)等情况的一种调节机制。语义组合中的强迫具有充分的心 理学基础③,它是人们处理组合性意义的一种内化(innate)机制。对于语言中强迫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 们探讨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帮助我们了解大脑处理组合性意义的运作过程。 (三)句法格式语义还原 生成词库可以被应用到特定语言结构的语义和句法研究之中。这里,我们以“的”字结构为例加以 说明。 宋作艳④考察了“VP+的+NP”和“NP1+的+NP2”结构中隐含的谓词及其隐现情况。对于“NP1 +的+NP2”,她总体上分为领属关系和属性关系两大类,每一大类下面再划分为若干小类。她指出,领 属关系这一类都可以转换成“NP1有 NP2”,属性关系这一类根据 NP1和 NP2的不同语义关系可以隐含 不同的动词。“VP+的+NP”同样也可以分为领属和属性两类,并且,隐含谓词“推动、造成、用于”等是 比较抽象的动词,出现与否几乎不增添任何具体信息,主要是标明 NP与 VP之间的施成或功用关系, 所以强调时才出现。至于谓词隐现的规律,她认为从动词的分类看,语义越实在的动词越容易显现;从 动词义与构式义之间的关系看,越是与构式义不完全匹配的谓词越容易显现。最后,“NP1+的+NP2” 结构的多种解释主要是因为结构的歧义性和构式义的概括性。 李强⑤同样在生成词库论的基础上探讨“的”字这类特殊的结构,与宋作艳⑥讨论“VP+的+NP”结 ·62·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16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Huang,C-.R.& Ahrens,K.Individuals,kindsandevents:classifiercoercionofnouns [J].LanguageSciences, 2003,(25). 李强,袁毓林.量词“场”的事件量化功能分析[J].语言研究,2016,(4). Pylkkänen,L.& McElree,B.AnMEGstudyofsilentmeaning.JournalofCognitiveNeuroscience,2007,(19). 宋作艳.也谈与“的”字结构有关的谓词隐含[J].汉语学习,2014,(1). 李强.谓词隐含、物性角色和“NP1+的+NP2”结构[J].语言研究,2014,(4). 宋作艳.也谈与“的”字结构有关的谓词隐含[J].汉语学习,2014,(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