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国内生成词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上海大学中文系:李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5,文件大小:844.93KB,团购合买
文章对目前汉语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分别从语言本体、语言认知、语言计算和语言教学四个维度展示生成词库论在汉语上的研究和应用。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2018年1月 南师范大学学报 第16卷第1期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学社会科学学 Jan.,2018 Vol 16 No. 1 国内生成词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李强 (上海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44) [摘要]近些年来,生成词库论发展极为迅速,研究规模日益扩大。生成词库论视角下汉语研究 的相关工作也在不断向前推进,取得了不少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文章对目前汉语方面的研究成果进 行回顾和总结,分别从语言本体、语言认知、语言计算和语言教学四个维度展示生成词库论在汉语上的 研究和应用。对于汉语中一些不好描写和解释的旧问题,生成词库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同时对 于扩大和深化汉语的相关研究课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生成词库论;语言本体;语言认知;语言计算;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306(2018)01-0055-15 引言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成词库理论( generative lexicon theory,GLT)被认为是“当代语义学中 最精细的形式化分析范式”①,由美国布兰代斯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Pustejovsky教授创立。受亚 里士多德关于事物“ being”(存在)这一问題探讨的启发,他将目光聚焦到语言中的词语在动态语境下的 使用情况:为什么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不同词语之间是靠什么组合在 一起的?有没有一套普遍的描写和解释手段可以在人们的语言知识( anguage knowledge)和非语言知 识(即世界知识, world knowledge)之间建立起联系的纽带?基于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思考, Pustejovsky 试图建立一套既能在语言理论方面建构模型,又能在语言应用方面解释实际问题的框架体系 生成词库创立至今已经有将近20年的时间,英语 WordNet的主要研制者 Fellbaum②曾给予生成 词库如下的评价:“自从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问世以来,语言的生成性已被广泛认识,但直到 Pustejo- wsky的生成词库理论提出后,生成性观念才被运用到词库的研究中。”可见,生成词库在词汇研究这一 领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开垦出了一片前人都未曾涉猎过的新沃土,以至于在 Geeraertsc所著的《The- ories of lexical semantics》一书中,专门用了11页(165~176)来对该理论进行介绍,足见该理论在词 汇语义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生成词库论视角下的汉语研究取得了不少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比如, Huang8. Ahrens@ 作者简介:李强,男,安徽巢湖人,上海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2014CB3405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汉语意合语法框架下的词汇语义知识表示及其计算系统研究”。 o Geeraerts, Dirk. Theories of Lexical Semantics[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 g Fellbaum. C. The Generative Lexicon by James Pustejovsky[J]. Language, 1997. (/ss Inc, 2010 @D Geeraerts, Dirk, Theo Lexical Semantics[M] 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2010. Huang, C - 8. Ahrens, K Individuals, kinds and events: classifier coercion of nouns [J]. Language Sciences s Datal

2018年1月 第16卷第1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Jan.,2018 Vol.16No.1 国内生成词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李 强 (上海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44) [摘 要] 近些年来,生成词库论发展极为迅速,研究规模日益扩大。生成词库论视角下汉语研究 的相关工作也在不断向前推进,取得了不少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文章对目前汉语方面的研究成果进 行回顾和总结,分别从语言本体、语言认知、语言计算和语言教学四个维度展示生成词库论在汉语上的 研究和应用。对于汉语中一些不好描写和解释的旧问题,生成词库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同时对 于扩大和深化汉语的相关研究课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生成词库论;语言本体;语言认知;语言计算;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 H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18)01-0055-15 一、引 言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成词库理论(generativelexicontheory,GLT)被认为是“当代语义学中 最精细的形式化分析范式”①,由美国布兰代斯大学(BrandeisUniversity)Pustejovsky教授创立。受亚 里士多德关于事物“being”(存在)这一问题探讨的启发,他将目光聚焦到语言中的词语在动态语境下的 使用情况:为什么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不同词语之间是靠什么组合在 一起的? 有没有一套普遍的描写和解释手段可以在人们的语言知识(languageknowledge)和非语言知 识(即世界知识,worldknowledge)之间建立起联系的纽带? 基于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思考,Pustejovsky 试图建立一套既能在语言理论方面建构模型,又能在语言应用方面解释实际问题的框架体系。 生成词库创立至今已经有将近20年的时间,英语 WordNet的主要研制者 Fellbaum② 曾给予生成 词库如下的评价:“自从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问世以来,语言的生成性已被广泛认识,但直到 Pustejo￾vsky的生成词库理论提出后,生成性观念才被运用到词库的研究中。”可见,生成词库在词汇研究这一 领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开垦出了一片前人都未曾涉猎过的新沃土,以至于在 Geeraerts③ 所著的《The￾oriesofLexicalSemantics》一书中,专门用了11页(165~176)来对该理论进行介绍,足见该理论在词 汇语义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生成词库论视角下的汉语研究取得了不少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比如,Huang & Ahrens④ * ① ② ③ ④ 作者简介:李 强,男,安徽巢湖人,上海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2014CB3405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汉语意合语法框架下的词汇语义知识表示及其计算系统研究”。 Geeraerts,Dirk.TheoriesofLexicalSemantics[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Inc,2010. Fellbaum,C.TheGenerativeLexiconbyJamesPustejovsky[J].Language,1997,(3). Geeraerts,Dirk.TheoriesofLexicalSemantics[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Inc,2010. Huang,C-.R.& Ahrens,K.Individuals,kindsandevents:classifiercoercionofnouns[J].LanguageSciences, 2003,(25)

56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第16卷 以“强迫”为主线系统地描写了汉语中量词对名词的语义强迫现象; Liu et a.①、Lin8.Liu②讨论了汉语 中的动词强迫现象;张秀松③从生成词库角度解释了词的逻辑多义性问题;宋作艳④最为系统地利用生 成词库论来研究汉语中“事件强迫”( event coercion)。此外还包括袁野⑧、张秀松等Φ、李强⑦等的研究, 都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汉语中的相关语言现象进行了探讨。本文根据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着重介 绍生成词库论在汉语方面的研究,分别从语言本体、语言认知、语言计算和语言教学四个维度展示相关 研究成果。对于汉语中一些不好描写和解释的旧问题,生成词库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同时对于 扩大和深化汉语的相关研究课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生成词库论概述 生成词库论的产生最初源于 Pustejovsky对常规多义关系的关注。比如 1)a. I put a glass on the table. b The present is made of glass. 上面两句中,a中的 glass(玻璃杯)是可数物体,而b中的 glass(玻璃)是不可数物体。所以, glass的这 两个意义就是一种常规的多义关系, Pustejovsky称此为“逻辑多义关系”( logical polysemy) 在处理这种多义关系上,传统的“词汇意义计算”( sense enumerative lexical,SEL)模式限定了每一 个词项α只有一个意义,从而排除了多义词的存在;也就是说,若词项a具有不同的意义,那么,该模式 就将α分解为α1、a2、a3…an,每一个α对应一个不同的意义。对此, Pustejovsky指出了其弊端,他认 为,从方法论上看,这种词义处理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词项在不同语言分布环境下产生不同的意义这 问题,尤其是能够对同一个动词和不同的名词组合时为什么能形成不同论元结构给出解释。但是,从词 库的角度来说,如果每一个不同的意义都负载于一个词项之上,那么该词库所包含的词项数量是非常巨 大的。我们不禁要问:人们究竟该如何学习并掌握如此大规模的词库? 所以,出于经济性( economy)和可学习性( learnability)的考虑,可以把这些不同意义归结于词语的 不同用法。那么,随即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词语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产生某一个特定的意义?甚至在某 些语境下词语可能获得一个全新的意义,这又是怎么实现的?为此,生成词库论主张词库不仅要列出词 语的意义,还要解释词语的动态性、创造性使用,主张词语的意义是组合的、动态的、生成的。作为个体 的词项,它的意义是相对稳定的,但进入到句子层面后,在上下文中可以获得一些创新性用法,而这些创 新性用法都可以通过若干程序获得,该程序提供了每个词项在该系统中的编码知识,主要是物性角色和 语义类型以及与该知识相联系的一些组合生成机制。 物性角色( qualia role)的提出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Aristotle’ s four causes of knowledge) 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和动力因。它是生成词库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对于事物的基本认 O Liu, Mei-chun, Chu-Ren Huang, Ching-Yi Lee. Lexical information and beyond constructional inferences in se- mantic representation[ R].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language,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27 38.Taipei, Taiwan, 1999 Lin T.-H. Jonah and Liu C.-Y. Cecilia Coercion, Event structure, and syntax [3. Nanzan linguistics, 2004. (2) ③张秀松从生成词库论看汉语词的逻辑多义性[J.北方论丛,2008,(3). ④宋作艳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事件强迫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⑤袁野构式压制、转喻和广义转喻框架[.外国语言文学,2010,(3) ⑥张秀松,袁毓林,陈振宇,周强基于情境网络的汉语亲属名词的语义描写体系[世界汉语教学,2011,(3). ⑦李强从生成词库论看动词“写”与名词的组合[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2)

以“强迫”为主线系统地描写了汉语中量词对名词的语义强迫现象;Liuetal.①、Lin& Liu② 讨论了汉语 中的动词强迫现象;张秀松③从生成词库角度解释了词的逻辑多义性问题;宋作艳④最为系统地利用生 成词库论来研究汉语中“事件强迫”(eventcoercion)。此外还包括袁野⑤、张秀松等⑥、李强⑦等的研究, 都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汉语中的相关语言现象进行了探讨。本文根据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着重介 绍生成词库论在汉语方面的研究,分别从语言本体、语言认知、语言计算和语言教学四个维度展示相关 研究成果。对于汉语中一些不好描写和解释的旧问题,生成词库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同时对于 扩大和深化汉语的相关研究课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生成词库论概述 生成词库论的产生最初源于 Pustejovsky对常规多义关系的关注。比如: 1)a.Iputaglassonthetable. b.Thepresentismadeofglass. 上面两句中,a中的glass(玻璃杯)是可数物体,而 b中的glass(玻璃)是不可数物体。所以,glass的这 两个意义就是一种常规的多义关系,Pustejovsky称此为“逻辑多义关系”(logicalpolysemy)。 在处理这种多义关系上,传统的“词汇意义计算”(senseenumerativelexical,SEL)模式限定了每一 个词项α只有一个意义,从而排除了多义词的存在;也就是说,若词项α具有不同的意义,那么,该模式 就将α分解为α1、α2、α3……αn,每一个α对应一个不同的意义。对此,Pustejovsky指出了其弊端,他认 为,从方法论上看,这种词义处理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词项在不同语言分布环境下产生不同的意义这一 问题,尤其是能够对同一个动词和不同的名词组合时为什么能形成不同论元结构给出解释。但是,从词 库的角度来说,如果每一个不同的意义都负载于一个词项之上,那么该词库所包含的词项数量是非常巨 大的。我们不禁要问:人们究竟该如何学习并掌握如此大规模的词库? 所以,出于经济性(economy)和可学习性(learnability)的考虑,可以把这些不同意义归结于词语的 不同用法。那么,随即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词语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产生某一个特定的意义? 甚至在某 些语境下词语可能获得一个全新的意义,这又是怎么实现的? 为此,生成词库论主张词库不仅要列出词 语的意义,还要解释词语的动态性、创造性使用,主张词语的意义是组合的、动态的、生成的。作为个体 的词项,它的意义是相对稳定的,但进入到句子层面后,在上下文中可以获得一些创新性用法,而这些创 新性用法都可以通过若干程序获得,该程序提供了每个词项在该系统中的编码知识,主要是物性角色和 语义类型以及与该知识相联系的一些组合生成机制。 物性角色(qualiarole)的提出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Aristotle’sfourcausesofknowledge): 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和动力因。它是生成词库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对于事物的基本认 ·56·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16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Liu,Mei-chun,Chu-Ren Huang,Ching-YiLee.Lexicalinformationandbeyond:constructionalinferencesinse￾manticrepresentation[R].Proceedingsofthe13thpacificasiaconferenceonlanguage,informationandcomputation,27~ 38.Taipei,Taiwan,1999. LinT-.H.JonahandLiuC-.Y.Cecilia.Coercion,Eventstructure,andsyntax[J].Nanzanlinguistics,2004,(2). 张秀松.从生成词库论看汉语词的逻辑多义性[J].北方论丛,2008,(3). 宋作艳.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事件强迫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袁野.构式压制、转喻和广义转喻框架[J].外国语言文学,2010,(3). 张秀松,袁毓林,陈振宇,周强.基于情境网络的汉语亲属名词的语义描写体系[J].世界汉语教学,2011,(3). 李强.从生成词库论看动词“写”与名词的组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2)

第1期 李强:国内生成词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料学学术期.5 识和感知,主要涉及4个层面的语言知识( Pustejovsky1991,1995)① 构成角色( constitutive role):描写一个物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形式角色( formal role):描写对象在更大的认知域内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 功用角色( telic role):描写对象的用途和功能; 施成角色( agentive role):描写对象怎样形成或产生的。 这4种物性角色弥合了语言知识与百科知识之间的缺口,从而为语言的可计算特征提供了一套百科知 识式的词汇描写方法。 就词语本身的性质而言, Pustejovsky(2001,2006)②根据词语所代表的意义内容构建了一个三分 ( tripartite)的知识分类体系,即语义类型,包括 自然类( natural type):与物性结构中的形式角色和构成角色相关的概念,谓词来自物质域。比如 石头、水、兔子、天空、树; 人造类( artifactual type):与物性结构中的施成角色和功用角色相关的概念,谓词与这两个角色联 系。比如:医生、妈妈、椅子、桌子、刀 合成类( complex type):常被称为“点对象”( dot object),由自然类和人造类组成的概念。比如:书 报纸、杂志、音乐会、唱片。 这样一种三分体系有别于语言计算领域常见的知识本体( ontology),比如 WordNet③,尤其对于事物实 体而言,构建上述分类系统能够将那些具有多义性的词语进行恰当的归类,从而将内在的不同义面(se- mantic facet)进行有效地表征。比如,“书”就是一个多义词,在“尽信书就不如无书”中,前一个“书”代 表信息内容,后一个“书”代表物质实体;所以,“书”应该被划入到合成类之中。而这在 WordNet是较难 处理的,“书”对应于 WordNet名词分类体系中的 artifactual;不过,这种分类很显然并没能将“书”的不 同义面区分开来。 在物性角色和语义类型的基础上,生成词库阐述了词项组合的几种不同机制,主要包括:纯粹类型 选择( pure type selection)、类型调节( type accommodation)和类型强迫( type coercion)( Pustejovsky 2001,2006,2011)。③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类型强迫”,它是指:“它是一种语义操作手段,能将论元 转变成一种功能函项(谓词)所需要的类型,否则就会出现类型匹配错误。” 在此基础上, Pustejovsky⑤对“类型强迫”做了更为具体和细致地扩展描写和分类,使之具有更强 的解释力。他将“类型强迫”分为两类,分别为“强迫引入”( coercion by introduction)和“强迫利用”(co- o Pustejovsky, J. The Generative Lexicon [J].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1991,(4): Pustejovsky, J. The Generative xicon [M].Cambridge: MIT Press, 1995 o Pustejovsky, J Type Construction and the Logic of Concepts [A]. In Pierrette Bouillon &.F. Busa(Eds),The Language of Word Meaning[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Pustejovsky, J. Type theory and lexical decomposition [J]Journal of Cognitive Science, 2006.(6) ③关于 WordNet的相关内容,可参考 Fellbaum,C.(ed.) WordNet: An Electronic Lexical Database[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8. o Pustejovsky, J Type Construction and the Logic of Concepts[A]. In Pierrette Bouillon &.FBusa(Eds),The anguage of Word Meaning[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Pustejovsky, J. Type theory and lexical decomposition [J] Journal of Cognitive Science, 2006, (6): Pustejovsky xtEt In a general theory of argument selection[J]. Lingusit- 6 Pustejovsky, J Coercion in a general theory of argument selection[J]. L. ingusitics, 2011, (6)

识和感知,主要涉及4个层面的语言知识(Pustejovsky1991,1995)①: 构成角色(constitutiverole):描写一个物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形式角色(formalrole):描写对象在更大的认知域内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 功用角色(telicrole):描写对象的用途和功能; 施成角色(agentiverole):描写对象怎样形成或产生的。 这4种物性角色弥合了语言知识与百科知识之间的缺口,从而为语言的可计算特征提供了一套百科知 识式的词汇描写方法。 就词语本身的性质而言,Pustejovsky(2001,2006)② 根据词语所代表的意义内容构建了一个三分 (tripartite)的知识分类体系,即语义类型,包括: 自然类(naturaltype):与物性结构中的形式角色和构成角色相关的概念,谓词来自物质域。比如: 石头、水、兔子、天空、树; 人造类(artifactualtype):与物性结构中的施成角色和功用角色相关的概念,谓词与这两个角色联 系。比如:医生、妈妈、椅子、桌子、刀; 合成类(complextype):常被称为“点对象”(dotobject),由自然类和人造类组成的概念。比如:书、 报纸、杂志、音乐会、唱片。 这样一种三分体系有别于语言计算领域常见的知识本体(ontology),比如 WordNet③,尤其对于事物实 体而言,构建上述分类系统能够将那些具有多义性的词语进行恰当的归类,从而将内在的不同义面(se￾manticfacet)进行有效地表征。比如,“书”就是一个多义词,在“尽信书就不如无书”中,前一个“书”代 表信息内容,后一个“书”代表物质实体;所以,“书”应该被划入到合成类之中。而这在 WordNet是较难 处理的,“书”对应于 WordNet名词分类体系中的artifactual;不过,这种分类很显然并没能将“书”的不 同义面区分开来。 在物性角色和语义类型的基础上,生成词库阐述了词项组合的几种不同机制,主要包括:纯粹类型 选择(puretypeselection)、类型调节(typeaccommodation)和类型强迫(typecoercion)(Pustejovsky 2001,2006,2011)。④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类型强迫”,它是指:“它是一种语义操作手段,能将论元 转变成一种功能函项(谓词)所需要的类型,否则就会出现类型匹配错误。” 在此基础上,Pustejovsky⑤ 对“类型强迫”做了更为具体和细致地扩展描写和分类,使之具有更强 的解释力。他将“类型强迫”分为两类,分别为“强迫引入”(coercionbyintroduction)和“强迫利用”(co- 第1期 李 强: 国内生成词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57· ① ② ③ ④ ⑤ Pustejovsky,J.TheGenerativeLexicon [J].Computationallinguistics,1991,(4);Pustejovsky,J.TheGenerative Lexicon[M].Cambridge:MITPress,1995. Pustejovsky,J.TypeConstructionandtheLogicofConcepts[A].InPierretteBouillon & F.Busa (Eds.),The LanguageofWordMeaning[C].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Pustejovsky,J.Typetheoryandlexicaldecomposition [J].JournalofCognitiveScience,2006,(6). 关于 WordNet 的 相 关 内 容,可 参 考 Fellbaum,C.(ed.)WordNet:An Electronic LexicalDatabase [M]. Cambridge,Massachusetts:MITPress,1998. Pustejovsky,J.TypeConstructionandtheLogicofConcepts[A].InPierretteBouillon & F.Busa (Eds.),The LanguageofWordMeaning[C].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Pustejovsky,J.Typetheoryandlexicaldecomposition [J].JournalofCognitiveScience,2006,(6);Pustejovsky,J.Coercioninageneraltheoryofargumentselection[J].Lingusit￾ics,2011,(6). Pustejovsky,J.Coercioninageneraltheoryofargumentselection[J].Lingusitics,2011,(6)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第16卷 ersion by exploitation)。 强迫引入( coercion by introduction):把论元包装成函项所要求的类型,这是通过引入名词的相关 物性角色实现的。 强迫利用( coercion by exploitation):提取论元类型的一部分来满足函项的要求,这是通过利用名 词的相关物性角色实现的 上述两种强迫机制可以解释下面的语言现象: 2)a. John enjoyed the book. b. Mary read thermon 在例2)a中,动词“ enjoy”在语义上要求它的宾语成分必须是动作性的,但“book”并不满足该语义要求, 于是,“enoy”强迫“bok”产生“ read the book”的语义解读,而这是通过利用“book”的功用角色“read” 实现的。这就是“强迫利用”。在例2)b中,动词“read”要求它的宾语必须具有phys(物质实体)的属性 特征;但是,名词 rumor却只有info(信息内容)的属性特征。于是,“read”可以直接将phys属性特征 引人到名词 rumor之上。这就是“强迫引入” 不同组合机制有效地解释了词项为什么能够组合在一起以及组合之后意义的生成性问题,特别是 对那些意义不完整( incomplete)或限定不足( under- specification)的句子而言,生成词库论提供了一种 解释手段,有力地说明了动态语境下词语意义的生成和变化以及句子最终浮现出合适语义表达的过程。 三、语言本体研究 运用生成词库论对汉语本体进行研究是目前关注度最大、研究成果最多的一块领域,其研究课题涉 及词语构造方式、语义组合与强迫和句法格式语义还原等内容 (一)词语构造方式 Song8.Zhao①和Song8.Qiu②利用生成词库论中的物性角色对汉语中的双音节和三音节复合词 进行了语义关系及语义信息的标注,总体上包括3种不同的情况: 1.复合词的一个语素是另一个语素的某种物性角色。比如,前一个语素是后一个语素的形式角色 包括“[玻璃]纸、[塑料]纸、[干]花、[喇叭]花”等;前一个语素是后一个语素的构成角色,包括“[油]纸 [砂]纸、桃]花、[玫瑰]花”等;前一个语素(如果是名素则隐含了一个动素)是后一个语素的功用角色 包括“[墙]纸、[复印]纸、[蒸]锅、[救护]车”;前一个语素(如果是名素则隐含了一个动素)是后一个语素 的施成角色,包括“[剪]纸、道林]纸、[石]灰”等。③ 2.在含有动词性语素的复合词中,动词性语素是整个复合词的某种物性角色。比如“石雕、冰雕、石 刻、木刻”中,动词性语素“雕、刻”是NV复合词的施成角色,“蒸锅、砍刀、救护车、饮用水”中的动词性语 素“蒸、砍、救护、饮用”是ⅤN复合词的功用角色,“作文、画像、炒面、来信”中的动词性语素“作、画、炒 来”是VN复合词的施成角色。 3.VN/NV/V动词性结构是VN/NV/VV式复合词的某个物性角色。比如,“管家、围墙、兜肚”, o Song Zuoyan & Zhao Qingqing Annotating Qualia Relations and Types in Chinese Compound nouns [J].Interna 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2013, (3) Song Zuoyan & Qiu Likun Qualia Relations in Chinese Nominal Compounds Containing Verbal Elements [J].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 Ige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2013.(1) ③“道林”是最早生产道林纸的公司,体现了这种纸的来源;“石灰”是石头煅烧而产生的,“煅烧石头”产生“灰

ercionbyexploitation)。 强迫引入(coercionbyintroduction):把论元包装成函项所要求的类型,这是通过引入名词的相关 物性角色实现的。 强迫利用(coercionbyexploitation):提取论元类型的一部分来满足函项的要求,这是通过利用名 词的相关物性角色实现的。 上述两种强迫机制可以解释下面的语言现象: 2)a.Johnenjoyedthebook. b.Maryreadtherumor. 在例2)a中,动词“enjoy”在语义上要求它的宾语成分必须是动作性的,但“book”并不满足该语义要求。 于是,“enjoy”强迫“book”产生“readthebook”的语义解读,而这是通过利用“book”的功用角色“read” 实现的。这就是“强迫利用”。在例2)b中,动词“read”要求它的宾语必须具有phys(物质实体)的属性 特征;但是,名词rumor却只有info(信息内容)的属性特征。于是,“read”可以直接将phys 属性特征 引入到名词rumor之上。这就是“强迫引入”。 不同组合机制有效地解释了词项为什么能够组合在一起以及组合之后意义的生成性问题,特别是 对那些意义不完整(incomplete)或限定不足(under-specification)的句子而言,生成词库论提供了一种 解释手段,有力地说明了动态语境下词语意义的生成和变化以及句子最终浮现出合适语义表达的过程。 三、语言本体研究 运用生成词库论对汉语本体进行研究是目前关注度最大、研究成果最多的一块领域,其研究课题涉 及词语构造方式、语义组合与强迫和句法格式语义还原等内容。 (一)词语构造方式 Song&Zhao① 和Song& Qiu② 利用生成词库论中的物性角色对汉语中的双音节和三音节复合词 进行了语义关系及语义信息的标注,总体上包括3种不同的情况: 1.复合词的一个语素是另一个语素的某种物性角色。比如,前一个语素是后一个语素的形式角色, 包括“[玻璃]纸、[塑料]纸、[干]花、[喇叭]花”等;前一个语素是后一个语素的构成角色,包括“[油]纸、 [砂]纸、[桃]花、[玫瑰]花”等;前一个语素(如果是名素则隐含了一个动素)是后一个语素的功用角色, 包括“[墙]纸、[复印]纸、[蒸]锅、[救护]车”;前一个语素(如果是名素则隐含了一个动素)是后一个语素 的施成角色,包括“[剪]纸、[道林]纸、[石]灰”等。③ 2.在含有动词性语素的复合词中,动词性语素是整个复合词的某种物性角色。比如“石雕、冰雕、石 刻、木刻”中,动词性语素“雕、刻”是 NV 复合词的施成角色,“蒸锅、砍刀、救护车、饮用水”中的动词性语 素“蒸、砍、救护、饮用”是 VN 复合词的功用角色,“作文、画像、炒面、来信”中的动词性语素“作、画、炒、 来”是 VN 复合词的施成角色。 3.VN/NV/VV 动词性结构是 VN/NV/VV 式复合词的某个物性角色。比如,“管家、围墙、兜肚”, ·58·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16卷 ① ② ③ SongZuoyan&ZhaoQingqing.AnnotatingQualiaRelationsandTypesinChineseCompoundnou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KnowledgeandLanguageProcessing,2013,(3). SongZuoyan& QiuLikun.QualiaRelationsinChineseNominalCompoundsContainingVerbalElemen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KnowledgeandLanguageProcessing,2013,(1). “道林”是最早生产道林纸的公司,体现了这种纸的来源;“石灰”是石头煅烧而产生的,“煅烧石头”产生“灰

科学学术期刊数 第1期 李强:国内生成词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VN就是复合名词VN的功用角色;“剪纸、剪报”,VN就是复合名词VN的施成角色;“天赋、心得、火 烧”,NV就是复合名词NV的施成角色;“编辑、装饰、导演”,VV就是复合名词VV的功用角色,“雕 刻、记录”,VV就是复合名词VV的施成角色 Song8.Zhao更进一步地对隐喻式名名复合词进行了物性角色方面的考察。在名名复合词中 修饰语名词和中心语名词都可能会发生隐喻现象。比如,“楼”的形状像“塔”,所以称为“塔楼”;“耳朵” 和“大脑”的关系近似于“侧房”和“正房”的关系,所以“侧房”被称为“耳房”;“房子”的功能是提供居住的 处所,所以具备这一功能的车子被称为“房车”。这些名名复合词中的修饰语名词产生了隐喻义;并且, 这种隐喻义分别是在形式角色、构成角色和功用角色的基础上产生的。此外,中心语名词也会发生隐 喻。“雪”的形状像“花”,所以称为“雪花”;“脚”和“人”的关系近似于“页面底部”和“页面”的关系,所以 页面底部”称为“页脚”;小脑中有一块连接左右两侧的组织,因为功能类似于“桥”的连接作用,因此称 为“脑桥”。在这些名名复合词中,都是中心语名词产生了隐喻义;并且,这种隐喻义也同样分别是在形 式角色、构成角色和功能角色的基础上形成的 以生成词库视角来探讨汉语复合词构词语素之间的关系,这属于构词法领域的研究。这种研究有 别于我们传统上对于词语构造的一般性认识。过去的构词研究往往根据语素的数量将词语分为单纯词 和合成词,合成词进一步分为复合式合成词和派生式合成词,复合式里面再根据语素之间的语义语法关 系分为联合式、主谓式、述宾式等,派生式复合词再进一步研究词根和词缀之间的关系等。②这种关于 词语的构造研究大体上还是基于形式或形态上的,对于词语中不同语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语义关系, 关注得还不够,而生成词库视角下的研究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方面的不足。 此外,按照物性角色可以对词语中的语素加以标注,进而将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清晰地表示出来; 通过对词语大规模的语义信息标注,可以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一套语素组合的模板,最终实现机器对词语 的自动语义分析和剖析。同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领域,利用物性角色对词语所做的标注 可以用来说明和解释词语的意义,以便汉语学习者能更为清晰和透彻地掌握词语的意义。这些都是传 统的词义分析方法难以解决或者不好解决的问题。 (二)语义组合与强迫 语言成分的语义组合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语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从生成词库论的角度来研究词 语的语义之间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这是一个颇为新颖的尝试。 Wang8. Huang结合名词物性角色、语义类型和组合机制分别对汉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与名词 的组合进行了考察。在动名组合中,他们以动词“看”为例,尽可能多地搜集了“看NP”短语,然后根据 “看”的不同意义分为不同的情况,以不同的组合机制为条目依次对“看NP”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形 名组合中,他们分两种情况:(1)说明形容词“长”可以修饰许多不同类型的名词,并且具有潜在的多义 o Song Zuoyan 8. Zhao Qingqing Qualia Relations in Metaphorical Noun-Noun Compounds[R].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tive Approaches to the Lexicon. September 24-25, Pisa, Italy, 2013. ②张斌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S Wang, Shan 8. Huang Chu-Ren Adjectival Modification to Nouns in Mandarin Chinese: Case Studies on"chang+ noun"and"adjective+tu shuguan"[R]. Proceedings of The 24th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Language,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PACLIC24 ). November 4-7. Sendai, Japan. 2010a: Wang, Shan 8. Huang Chu-Ren Compositional Operations of Mandarin Chinese perception Verb"kan". A Generative Lexicon Approach[ R]. Proceedings of the 24th Pa- 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Language,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PACLIC 24). November 4-7, Sendai, Japan, 2010b

VN 就是复合名词 VN 的功用角色;“剪纸、剪报”,VN 就是复合名词 VN 的施成角色;“天赋、心得、火 烧”,NV 就是复合名词 NV 的施成角色;“编辑、装饰、导演”,VV 就是复合名词 VV 的功用角色,“雕 刻、记录”,VV 就是复合名词 VV 的施成角色。 Song& Zhao① 更进一步地对隐喻式名名复合词进行了物性角色方面的考察。在名名复合词中, 修饰语名词和中心语名词都可能会发生隐喻现象。比如,“楼”的形状像“塔”,所以称为“塔楼”;“耳朵” 和“大脑”的关系近似于“侧房”和“正房”的关系,所以“侧房”被称为“耳房”;“房子”的功能是提供居住的 处所,所以具备这一功能的车子被称为“房车”。这些名名复合词中的修饰语名词产生了隐喻义;并且, 这种隐喻义分别是在形式角色、构成角色和功用角色的基础上产生的。此外,中心语名词也会发生隐 喻。“雪”的形状像“花”,所以称为“雪花”;“脚”和“人”的关系近似于“页面底部”和“页面”的关系,所以 “页面底部”称为“页脚”;小脑中有一块连接左右两侧的组织,因为功能类似于“桥”的连接作用,因此称 为“脑桥”。在这些名名复合词中,都是中心语名词产生了隐喻义;并且,这种隐喻义也同样分别是在形 式角色、构成角色和功能角色的基础上形成的。 以生成词库视角来探讨汉语复合词构词语素之间的关系,这属于构词法领域的研究。这种研究有 别于我们传统上对于词语构造的一般性认识。过去的构词研究往往根据语素的数量将词语分为单纯词 和合成词,合成词进一步分为复合式合成词和派生式合成词,复合式里面再根据语素之间的语义语法关 系分为联合式、主谓式、述宾式等,派生式复合词再进一步研究词根和词缀之间的关系等。② 这种关于 词语的构造研究大体上还是基于形式或形态上的,对于词语中不同语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语义关系, 关注得还不够,而生成词库视角下的研究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方面的不足。 此外,按照物性角色可以对词语中的语素加以标注,进而将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清晰地表示出来; 通过对词语大规模的语义信息标注,可以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一套语素组合的模板,最终实现机器对词语 的自动语义分析和剖析。同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领域,利用物性角色对词语所做的标注 可以用来说明和解释词语的意义,以便汉语学习者能更为清晰和透彻地掌握词语的意义。这些都是传 统的词义分析方法难以解决或者不好解决的问题。 (二)语义组合与强迫 语言成分的语义组合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语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从生成词库论的角度来研究词 语的语义之间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这是一个颇为新颖的尝试。 Wang& Huang③ 结合名词物性角色、语义类型和组合机制分别对汉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与名词 的组合进行了考察。在动名组合中,他们以动词“看”为例,尽可能多地搜集了“看 NP”短语,然后根据 “看”的不同意义分为不同的情况,以不同的组合机制为条目依次对“看 NP”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形 名组合中,他们分两种情况:(1)说明形容词“长”可以修饰许多不同类型的名词,并且具有潜在的多义 第1期 李 强: 国内生成词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59· ① ② ③ SongZuoyan&ZhaoQingqing.QualiaRelationsinMetaphoricalNoun-NounCompounds[R],Proceedingsofthe 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GenerativeApproachestotheLexicon,September24~25,Pisa,Italy,2013. 张斌.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Wang,Shan& HuangChu-Ren.AdjectivalModificationtoNounsinMandarinChinese:CaseStudieson“cháng+ noun”and“adjective+túshūguǎn”[R],ProceedingsofThe24thPacificAsiaConferenceonLanguage,Informationand Computation (PACLIC24).November4~7,Sendai,Japan.2010a;Wang,Shan & Huang Chu-Ren.Compositional OperationsofMandarinChinesePerceptionVerb“kàn”:AGenerativeLexiconApproach[R].Proceedingsofthe24thPa￾cificAsiaConferenceonLanguage,InformationandComputation(PACLIC24).November4~7,Sendai,Japan,2010b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第16卷 性。比如,“长隧道”中,“长”修饰作为事物的个体,说明的是“隧道”的形式特征;“长午餐”中,“长”修饰 作为事件的行为,说明的是“午餐”所持续的时间。(2)以名词“图书馆”为核心,考察可以修饰它的形容 词。不同的形容词与“图书馆”组合时,突显其不同的物性角色。比如,“大”突显形式角色,“古老”突显 施成角色,“好”则可能突显形式、构成、功用和施成角色中的任何一个。①可见,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的 语义组合中涉及名词的物性角色以及不同的组合机制 李强③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其他动词与名词的组合进行了考察,包括动词“读、写、听”。通 过对这些动词和名词所形成的动宾结构的研究,一方面揭示了它们在语义组合上的不同机制;另一方面 指出了宾语名词受到动词的语义强迫作用发生转喻现象,名词转喻义的生成是通过物性角色和组合机 制共同实现的。 在语义组合性的探讨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无疑是“弗雷格原则”( Frege' s Principle),它给出了语义 组合与生成所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即“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是其组成成分的意义及它们句法组合方 式的功能函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语言现象都遵守这条原则。很多情况下,整个结构的语义超出而 并不等同于其组成成分的语义之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如例2)所示的“类型强迫”现象。 很多语言都存在语义强迫,汉语自然也不例外,并且体现得更为充分和明显。从汉语词汇层面的语 义强迫来看,主要包括:名词(包括名词性词缀)强迫、动词强迫、形容词强迫、副词强迫、方位词强迫和量 词强迫。 名词强迫现象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体现在名词和名词性词缀构成的词语内部;(2)体现在名词和 名词构成的复合词内部。在词语或复合词内部,其中的一个名词(名词性词缀)强迫利用另一个名词的 个物性角色使整个结构的语义得到还原和充盈。前一种情况如宋作艳③所讨论的由名词性词缀“家 夫、手、员、民、计、场、热、风”等构成的词语。比如,钢琴家”表示“[弹]功用钢琴的人”;“车夫”表 “[拉]处置车的人”;“小号手”表示“[吹]功用小号的人”;“程序员”表示“[开发]施成程序的人”;“股民”表示 “[炒]功用股的人”;“血压计”表示“[测量]处置血压的仪器”;“篮球场”表示“[打]功用篮球的场地”;“汉语 热”表示“[学习处置汉语的热潮”;“音乐风”表示“[创作]施成音乐的风气”。后一种情况是,在名词构成 的复合词内部,名词1强迫构建与名词2相关的事件性语义解读。比如,“书桌”表示“[放]置书的桌子”; “台球桌”表示“[打]功用台球的桌子”;“水果刀”表示“[切]功用水果的刀”;“服装厂”表示“[生产]成服装 的工 动词强迫现象,这方面较早的研究有Lin8.Lju④和 Liu et a.。Lin8.Liu认为汉语并不存在类 似英语的动词强迫现象,因为英语普遍存在诸如¨ John began( reading) a book”这种动词强迫宾语名词 发生语义转变(由事物指代事件)的现象,而汉语却没有“张三开始一本书”这种说法。并且,他们把产生 这种语言现象的差异归结为:英语名词由于词汇化过程( lexicalization)具有事件性特征,而汉语由于不 ①“好图书馆”一般面积大、设施和书类齐全丰富、功能完善、建造质量好。 ②李强.从生成词库论看动宾组合及其语义转喻[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6 ③宋作艳类词缀与事件强迫[J].世界汉语教学,2010,(4) o Lin T -H. Jonah and Liu C.-Y. Cecilia Coercion, Event structure, and syntax [J]. Nanzan linguistics, 2004, (2) ⑤Li g, Ching-Yi Lee. Lexical information and beyond: constructional inferences in se- mantic representation[R].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language,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27- 38. Taipei, Taiwan, 1999. Social Sciences Database

性。比如,“长隧道”中,“长”修饰作为事物的个体,说明的是“隧道”的形式特征;“长午餐”中,“长”修饰 作为事件的行为,说明的是“午餐”所持续的时间。(2)以名词“图书馆”为核心,考察可以修饰它的形容 词。不同的形容词与“图书馆”组合时,突显其不同的物性角色。比如,“大”突显形式角色,“古老”突显 施成角色,“好”则可能突显形式、构成、功用和施成角色中的任何一个。① 可见,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的 语义组合中涉及名词的物性角色以及不同的组合机制。 李强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其他动词与名词的组合进行了考察,包括动词“读、写、听”。通 过对这些动词和名词所形成的动宾结构的研究,一方面揭示了它们在语义组合上的不同机制;另一方面 指出了宾语名词受到动词的语义强迫作用发生转喻现象,名词转喻义的生成是通过物性角色和组合机 制共同实现的。 在语义组合性的探讨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无疑是“弗雷格原则”(Frege’sPrinciple),它给出了语义 组合与生成所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即“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是其组成成分的意义及它们句法组合方 式的功能函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语言现象都遵守这条原则。很多情况下,整个结构的语义超出而 并不等同于其组成成分的语义之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如例2)所示的“类型强迫”现象。 很多语言都存在语义强迫,汉语自然也不例外,并且体现得更为充分和明显。从汉语词汇层面的语 义强迫来看,主要包括:名词(包括名词性词缀)强迫、动词强迫、形容词强迫、副词强迫、方位词强迫和量 词强迫。 名词强迫现象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体现在名词和名词性词缀构成的词语内部;(2)体现在名词和 名词构成的复合词内部。在词语或复合词内部,其中的一个名词(名词性词缀)强迫利用另一个名词的 一个物性角色使整个结构的语义得到还原和充盈。前一种情况如宋作艳③所讨论的由名词性词缀“家、 夫、手、员、民、计、场、热、风”等 构 成 的 词 语。比 如,“钢 琴 家”表 示 “[弹]功用 钢 琴 的 人”;“车 夫”表 示 “[拉]处置 车的人”;“小号手”表示“[吹]功用 小号的人”;“程序员”表示“[开发]施成 程序的人”;“股民”表示 “[炒]功用 股的人”;“血压计”表示“[测量]处置 血压的仪器”;“篮球场”表示“[打]功用 篮球的场地”;“汉语 热”表示“[学习]处置 汉语的热潮”;“音乐风”表示“[创作]施成 音乐的风气”。后一种情况是,在名词构成 的复合词内部,名词1强迫构建与名词2相关的事件性语义解读。比如,“书桌”表示“[放]处置 书的桌子”; “台球桌”表示“[打]功用 台球的桌子”;“水果刀”表示“[切]功用 水果的刀”;“服装厂”表示“[生产]施成 服装 的工厂”。 动词强迫现象,这方面较早的研究有 Lin& Liu④ 和 Liuetal.⑤。Lin& Liu认为汉语并不存在类 似英语的动词强迫现象,因为英语普遍存在诸如“Johnbegan(reading)abook”这种动词强迫宾语名词 发生语义转变(由事物指代事件)的现象,而汉语却没有“张三开始一本书”这种说法。并且,他们把产生 这种语言现象的差异归结为:英语名词由于词汇化过程(lexicalization)具有事件性特征,而汉语由于不 ·6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16卷 ① ② ③ ④ ⑤ “好图书馆”一般面积大、设施和书类齐全丰富、功能完善、建造质量好。 李强.从生成词库论看动宾组合及其语义转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6). 宋作艳.类词缀与事件强迫[J].世界汉语教学,2010,(4). LinT-.H.JonahandLiuC-.Y.Cecilia.Coercion,Eventstructure,andsyntax[J].Nanzanlinguistics,2004,(2). Liu,Mei-chun,Chu-RenHuang,Ching-YiLee.Lexicalinformationandbeyond:constructionalinferencesinse￾manticrepresentation[R].Proceedingsofthe13thpacificasiaconferenceonlanguage,informationandcomputation,27~ 38.Taipei,Taiwan,1999

第1期 李强:国内生成词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科学学术期. 经历词汇化,所以汉语名词就不包含事件性特征,名词不能直接跟在要求宾语为事件性语义的动词之 后,因而动词语义强迫名词的现象就不会发生。但是,关于英汉名词这种事件性特征上的差异看上去更 像是一种为了迎合特定解释需要而特设的假定;更何况,汉语中也存在动词语义强迫名词现象。 Liu et al.以汉语中的“赶”为例,认为“赶”的语义中包含时间性( temporal)特征,所以它会强迫宾语 名词也必须具有时间性特征,而时间性往往是过程性和动作性的体现。“赶+NP”的语义通常是在较短 的时间之内通过特定的行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所以,“赶”的宾语名词就必须要表现动作性,而这是通过 名词的功用角色或施成角色实现的。比如,“赶比赛”既可能是“赶看r比赛”,也可能是“赶参 川m比赛”。Hsu8. Hsieh①同样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而更为系统的研究则见于宋作艳②,她对能 够产生强迫作用的动词进行了分类,包括“喜欢”类、“推迟”类、“学习”类等,说明动词强迫现象在汉语中 具有普遍性;并且根据宾语名词和隐含动词的语义特点,她把动词强迫现象分成了6类,分别是活动隐 含、事件隐含、句法补位、词汇化、事件实体和轻动词补位。 形容词强迫现象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1)形容词和名词的语义类型不匹配( type-mismatch) 形容词强迫构建一个与名词所指事物相关的事件。③比如,“舒服的椅子”表示“[坐起来]功用舒服的椅 子”;“伤心的诗歌”表示“[读起来]功用伤心的诗歌”;“轻松的小品”表示“[看起来]功用轻松的小品”;“很 快的打字员”表示“[打字]功用很快的打字员”。(2)形容词在语义上并不要求事件性的语义特征,因此并 不强迫名词产生与之相关的事件义,而是强迫整个结构在语义解读过程中产生另外一个名词。比如 俊俏的女子”表示“[容貌]购成俊俏的女子”;“高大的小张”表示“[身材]构成高大的小张”;“聪明的战士” 表示“[头脑]鸭聪明的战士” 副词强迫现象是指,原本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的副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它们可以强迫名词 产生与该名词所指称事物相关的性质义。比如,“他很女人”中,“很”强迫“女人”转指女人的贤惠、体贴 等特性;“这人太奶油”中,“太”强迫“奶油”转指奶油的油腻等特性;“他这人可不书生”中,“不”强迫“书 生”转指书生的不善交际、柔弱等特性;“她变得非常城市”中,“非常”强迫“城市”转指城市的新潮、时尚 等特性 方位词强迫现象是指,方位词可以对前面名词的语义属性特征产生强迫。Li(2013)⑤将这种现象 分为7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1)对名词数量义的强迫,如“嘴唇之间”,“之间”强迫“嘴皮子”必须是两 张;(2)对事件名词语义的强迫@,如“雨前备伞/风里雨里”,“前”强迫“雨”表示事件,“里”强迫“雨”表示 事物;(3)对名动词语义的强迫,如“演讲前/演讲里”,“前”强迫“演讲”表示动作行为,“里”强迫“演讲”表 O Hsu Chan-Chia & Hsieh Shur-Kai. To Coerce or Not to Coerce: A Corpus-based Exploration of Some Complement Coercion Verbs in Chinese[R].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tive Approaches to the Lexicon, September 24-25, Pisa, Italy, 2013 ②宋作艳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事件强迫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③宋作艳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事件强迫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④李强汉语形名组合的语义分析与识解—一基于物性结构的探讨[]汉语学习,2014,(5) 6 Li,Q Coercion of Locatives in Mandarin Chinese [A]. in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C]. 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2013 ⑥对于“事件名词”的介绍,可参考:韩蕾现代汉语事件名词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5); Wang, Shan & Huang Chu-Ren Type Construction of Event Nouns in Mandarin Chinese[R]. Papers of the 26th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Language,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PACLIC 26): 2012

经历词汇化,所以汉语名词就不包含事件性特征,名词不能直接跟在要求宾语为事件性语义的动词之 后,因而动词语义强迫名词的现象就不会发生。但是,关于英汉名词这种事件性特征上的差异看上去更 像是一种为了迎合特定解释需要而特设的假定;更何况,汉语中也存在动词语义强迫名词现象。 Liuetal.以汉语中的“赶”为例,认为“赶”的语义中包含时间性(temporal)特征,所以它会强迫宾语 名词也必须具有时间性特征,而时间性往往是过程性和动作性的体现。“赶+NP”的语义通常是在较短 的时间之内通过特定的行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所以,“赶”的宾语名词就必须要表现动作性,而这是通过 名词的功 用 角 色 或 施 成 角 色 实 现 的。比 如,“赶 比 赛”既 可 能 是 “赶 看[Telic]比 赛”,也 可 能 是 “赶 参 加[Agentive]比赛”。Hsu& Hsieh① 同样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而更为系统的研究则见于宋作艳②,她对能 够产生强迫作用的动词进行了分类,包括“喜欢”类、“推迟”类、“学习”类等,说明动词强迫现象在汉语中 具有普遍性;并且根据宾语名词和隐含动词的语义特点,她把动词强迫现象分成了6类,分别是活动隐 含、事件隐含、句法补位、词汇化、事件实体和轻动词补位。 形容词强迫现象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1)形容词和名词的语义类型不匹配(type-mismatch), 形容词强迫构建一个与名词所指事物相关的事件。③ 比如,“舒服的椅子”表示“[坐起来]功用 舒服的椅 子”;“伤心的诗歌”表示“[读起来]功用 伤心的诗歌”;“轻松的小品”表示“[看起来]功用 轻松的小品”;“很 快的打字员”表示“[打字]功用 很快的打字员”。(2)形容词在语义上并不要求事件性的语义特征,因此并 不强迫名词产生与之相关的事件义,而是强迫整个结构在语义解读过程中产生另外一个名词。比如, “俊俏的女子”表示“[容貌]构成 俊俏的女子”;“高大的小张”表示“[身材]构成 高大的小张”;“聪明的战士” 表示“[头脑]构成 聪明的战士”。④ 副词强迫现象是指,原本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的副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它们可以强迫名词 产生与该名词所指称事物相关的性质义。比如,“他很女人”中,“很”强迫“女人”转指女人的贤惠、体贴 等特性;“这人太奶油”中,“太”强迫“奶油”转指奶油的油腻等特性;“他这人可不书生”中,“不”强迫“书 生”转指书生的不善交际、柔弱等特性;“她变得非常城市”中,“非常”强迫“城市”转指城市的新潮、时尚 等特性。 方位词强迫现象是指,方位词可以对前面名词的语义属性特征产生强迫。Li(2013)⑤将这种现象 分为7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1)对名词数量义的强迫,如“嘴唇之间”,“之间”强迫“嘴皮子”必须是两 张;(2)对事件名词语义的强迫⑥,如“雨前备伞/风里雨里”,“前”强迫“雨”表示事件,“里”强迫“雨”表示 事物;(3)对名动词语义的强迫,如“演讲前/演讲里”,“前”强迫“演讲”表示动作行为,“里”强迫“演讲”表 第1期 李 强: 国内生成词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61·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HsuChan-Chia & Hsieh Shu-Kai.To Coerce or Notto Coerce:A Corpus-based Exploration of Some ComplementCoercionVerbsinChinese[R],Proceedingsofthe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GenerativeApproachesto theLexicon,September24~25,Pisa,Italy.2013. 宋作艳.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事件强迫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宋作艳.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事件强迫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李强.汉语形名组合的语义分析与识解———基于物性结构的探讨[J].汉语学习,2014,(5). Li,Q.Coercion of Locativesin Mandarin Chinese [A].in Chinese LexicalSemantics [C].Verlag 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2013. 对于“事件名词”的介绍,可参考:韩蕾.现代汉语事件名词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5);Wang,Shan & HuangChu-Ren.TypeConstructionofEventNounsin MandarinChinese[R].Papersofthe26th PacificAsiaConferenceonLanguage,InformationandComputation(PACLIC26):2012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第16卷 示内容信息;(4)对载体名词语义的强迫,如“书下/书上”,“下”强迫“书”表示物质实体,“上”强迫“书”表 示内容信息或物质实体;(5)对容器名词语义的强迫,如“椅子上/椅子里”,“上”强迫“椅子”表示平面 “里”强迫“椅子”表示空间;(6)对名词所指事物形状的强迫,如“锅上/锅里”,“上”强迫“锅”表示平底锅, “里”强迫“锅”表示凹形锅;(⑦)对多义名词语义的强迫,如“鸡中/鸡上/鸡里”,“中”强迫“鸡”表示家禽 “上”强迫“鸡”表示肉类食品,而“里”强迫“鸡”表示家禽或肉类食品 量词强迫现象是指,量词可以对名词的语义属性产生强迫。 Huang8. Ahrens①将汉语的量词三分 为:个体量词( individual classifiers)、种类量词( kind classifiers)和事件量词( event classifiers),每一类 量词都存在对名词的强迫。比如,“条”强迫后面的名词具有细长的特征,“张”强迫后面的名词具有扁平 的特征;所以,“一条蛇/一张纸”可以说,而“一条纸/一张蛇”就不能说;“一款新车/一辆新车”中,“款”强 迫“新车”做类指义解读,“辆”强迫“新车”做个体义解读;“一架飞机/一班飞机”中,“架”强迫“飞机”做个 体事物解读,而“班”则强迫“飞机”做事件性解读。此外,李强、袁毓林②还对汉语中一个常见的量词 “场”进行了个案研究,从生成词库论考察了“场”跟相关论元成分的组合情况,指出“场”具有事件量化的 功能,要求与之搭配的论元成分必须具有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语义特征,并通过相关的类型强迫机制生成 恰当的语义。 语义强迫是自然语言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对那些语义类型不匹配( mismatch)、不完整(i complete)或限定不足( under- specification)等情况的一种调节机制。语义组合中的强迫具有充分的心 理学基础③,它是人们处理组合性意义的一种内化( (innate)机制。对于语言中强迫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 们探讨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帮助我们了解大脑处理组合性意义的运作过程。 (三)句法格式语义还原 生成词库可以被应用到特定语言结构的语义和句法研究之中。这里,我们以“的”字结构为例加以 说明。 宋作艳考察了“VP+的+NP”和“NP1+的+NP2”结构中隐含的谓词及其隐现情况。对于“NP1 +的+NP2”,她总体上分为领属关系和属性关系两大类,每一大类下面再划分为若干小类。她指出,领 属关系这一类都可以转换成“NP1有NP2”,属性关系这一类根据NP1和NP2的不同语义关系可以隐含 不同的动词。“VP+的+NP”同样也可以分为领属和属性两类,并且,隐含谓词“推动、造成、用于”等是 比较抽象的动词,出现与否几乎不增添任何具体信息,主要是标明NP与VP之间的施成或功用关系, 所以强调时才岀现。至于谓词隐现的规律,她认为从动词的分类看,语义越实在的动词越容易显现;从 动词义与构式义之间的关系看,越是与构式义不完全匹配的谓词越容易显现。最后,“NP1+的+NP2” 结构的多种解释主要是因为结构的歧义性和构式义的概括性 李强③同样在生成词库论的基础上探讨“的”字这类特殊的结构,与宋作艳讨论“VP+的+NP”结 O Huang, C.-R.&. Ahrens, K Individuals, kinds and events: classifier coercion of nouns [J]. Language Sciences 2003,(25) ②李强,袁毓林量词“场”的事件量化功能分析[J].语言研究,2016,(4). O Pylkkanen, L 8. McElree. B An MEG study of silent meaning.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007,(19) ④宋作艳也谈与“的”字结构有关的谓词隐含[]汉语学习,2014,(1) 李强谓词隐含、物性角色和“NP1+的+NP2”结构[语言研究,2014,(4). ⑥宋作艳也谈与“的”字结构有关的谓词隐含[J.汉语学习,2014,(1)

示内容信息;(4)对载体名词语义的强迫,如“书下/书上”,“下”强迫“书”表示物质实体,“上”强迫“书”表 示内容信息或物质实体;(5)对容器名词语义的强迫,如“椅子上/椅子里”,“上”强迫“椅子”表示平面, “里”强迫“椅子”表示空间;(6)对名词所指事物形状的强迫,如“锅上/锅里”,“上”强迫“锅”表示平底锅, “里”强迫“锅”表示凹形锅;(7)对多义名词语义的强迫,如“鸡中/鸡上/鸡里”,“中”强迫“鸡”表示家禽, “上”强迫“鸡”表示肉类食品,而“里”强迫“鸡”表示家禽或肉类食品。 量词强迫现象是指,量词可以对名词的语义属性产生强迫。Huang& Ahrens① 将汉语的量词三分 为:个体量词(individualclassifiers)、种类量词(kindclassifiers)和事件量词(eventclassifiers),每一类 量词都存在对名词的强迫。比如,“条”强迫后面的名词具有细长的特征,“张”强迫后面的名词具有扁平 的特征;所以,“一条蛇/一张纸”可以说,而“一条纸/一张蛇”就不能说;“一款新车/一辆新车”中,“款”强 迫“新车”做类指义解读,“辆”强迫“新车”做个体义解读;“一架飞机/一班飞机”中,“架”强迫“飞机”做个 体事物解读,而“班”则强迫“飞机”做事件性解读。此外,李强、袁毓林② 还对汉语中一个常见的量词 “场”进行了个案研究,从生成词库论考察了“场”跟相关论元成分的组合情况,指出“场”具有事件量化的 功能,要求与之搭配的论元成分必须具有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语义特征,并通过相关的类型强迫机制生成 恰当的语义。 语义强迫是自然语言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对那些语义类型不匹配(mismatch)、不完整(in￾complete)或限定不足(under-specification)等情况的一种调节机制。语义组合中的强迫具有充分的心 理学基础③,它是人们处理组合性意义的一种内化(innate)机制。对于语言中强迫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 们探讨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帮助我们了解大脑处理组合性意义的运作过程。 (三)句法格式语义还原 生成词库可以被应用到特定语言结构的语义和句法研究之中。这里,我们以“的”字结构为例加以 说明。 宋作艳④考察了“VP+的+NP”和“NP1+的+NP2”结构中隐含的谓词及其隐现情况。对于“NP1 +的+NP2”,她总体上分为领属关系和属性关系两大类,每一大类下面再划分为若干小类。她指出,领 属关系这一类都可以转换成“NP1有 NP2”,属性关系这一类根据 NP1和 NP2的不同语义关系可以隐含 不同的动词。“VP+的+NP”同样也可以分为领属和属性两类,并且,隐含谓词“推动、造成、用于”等是 比较抽象的动词,出现与否几乎不增添任何具体信息,主要是标明 NP与 VP之间的施成或功用关系, 所以强调时才出现。至于谓词隐现的规律,她认为从动词的分类看,语义越实在的动词越容易显现;从 动词义与构式义之间的关系看,越是与构式义不完全匹配的谓词越容易显现。最后,“NP1+的+NP2” 结构的多种解释主要是因为结构的歧义性和构式义的概括性。 李强⑤同样在生成词库论的基础上探讨“的”字这类特殊的结构,与宋作艳⑥讨论“VP+的+NP”结 ·62·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16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Huang,C-.R.& Ahrens,K.Individuals,kindsandevents:classifiercoercionofnouns [J].LanguageSciences, 2003,(25). 李强,袁毓林.量词“场”的事件量化功能分析[J].语言研究,2016,(4). Pylkkänen,L.& McElree,B.AnMEGstudyofsilentmeaning.JournalofCognitiveNeuroscience,2007,(19). 宋作艳.也谈与“的”字结构有关的谓词隐含[J].汉语学习,2014,(1). 李强.谓词隐含、物性角色和“NP1+的+NP2”结构[J].语言研究,2014,(4). 宋作艳.也谈与“的”字结构有关的谓词隐含[J].汉语学习,2014,(1)

第1期李强:国内生成词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科学学术期刊. 构不同,该文主要讨论“NP1十的十NP2”结构隐含的谓词、谓词隐现的规律以及结构歧义等问题。从高 层平面上,通过对NP1和NP2语义关系的考察把“的”字结构中谓词隐含的现象分为两大类:a谓词可隐 可现;b谓词不可隐。其中,b类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小类:b1.补不出谓词;b2.必须补出谓词。每一大类 下面还可以划分成若干不同的小类。至于谓词为什么能够隐含,这是由“的”字结构中NP1和NP2所代 表概念或事物之间的紧密程度不同造成的。NP1和NP2之间缺乏规约化的联系,谓词必须显现;NP1和 NP2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谓词必须隐含;NP1和NP2之间具有自然的联系,谓词可隐可现。最后,“NP 十的+NP2”结构的歧义性源于NP1和NP2隐含谓词的多样性,而谓词的多样性又是因为NP(包括NP1 和NP2)有多种物性角色 wang8. Huang①以汉语领属关系的“的”字结构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该结构的两个问题:一是 领属者NP1和领有物NP2各自的语义类型及其物性角色关系;二是NP1和NP2之间语义的相互制约 其中,第二个问题又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比如,“象棋”原本有两个义面:物质实体和游戏事件,但 在“象棋的形状”中,“形状”制约了“象棋”只能表示物质义,而事件义则被压制了,“早餐的牛奶”“演唱会 的音乐”“报纸的文字”也都是类似的情况;“姚明的篮球”存在歧义,因为“篮球”有两个义面:物质实体和 运动事件,所以它既可以表示“姚明买的篮球”,也可以表示“姚明打篮球”,“柳传志的联想”“大楼的窗 户”也都是类似的情况;“白宫”有两个义面:机构和建筑,“门”也有两个义面:物质实体和缝隙,但在“白 宫的门”中,“白宫”只能表示建筑义,而“门”则可表示任意一个意思 从上述成果来看,应用生成词库来研究汉语特定格式的句法和语义的成果目前来说还不是很多,研 究对象和范围还有待扩大;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够浮现出动词义的句法格式来说,生成词库还大有用武 之地 四、语言认知研究 隐喻( metaphor)和转喻( metonymy)是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们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 机制。②生成词库论为隐喻和转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尤其是物性角色对于名词的描写,作为 储存在心理词库( mental lexicon)中的词汇知识的一部分,它可以更加细致地描写和刻画隐喻和转喻的 语义理解与生成途径 (一)隐喻义的理解与生成 隐喻是不同的高级体验域( superordinate experiential domain)中两个概念之间的映射,是将源域 ( source domain)的特征映射到目标域( target domain),或者说目标域的概念可以通过源域来理解。隐 喻通常要牵涉两个事物,并且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一种类比关系,即相似性。所以,事物所存在的某些 属性特征就成为构造隐喻式表达的关键, 李强③主张建立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的糅合网络模型对汉语中的隐喻表达进行解释,详细说明了 o Wang, Shan 8. Huang Chu-Ren A Generative Lexicon Approach to Possessive Relation of Mandarin Chinese[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ymposium Commemorating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Prof Dexi Zhu and the 50th An- aniversary of Prof, Jia Lus Teach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2010 e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③李强.基于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的名词隐喻现象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6)

构不同,该文主要讨论“NP1+的+NP2”结构隐含的谓词、谓词隐现的规律以及结构歧义等问题。从高 层平面上,通过对 NP1和 NP2语义关系的考察把“的”字结构中谓词隐含的现象分为两大类:a.谓词可隐 可现;b.谓词不可隐。其中,b类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小类:b1.补不出谓词;b2.必须补出谓词。每一大类 下面还可以划分成若干不同的小类。至于谓词为什么能够隐含,这是由“的”字结构中 NP1和 NP2所代 表概念或事物之间的紧密程度不同造成的。NP1和 NP2之间缺乏规约化的联系,谓词必须显现;NP1和 NP2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谓词必须隐含;NP1和 NP2之间具有自然的联系,谓词可隐可现。最后,“NP1 +的+NP2”结构的歧义性源于 NP1和 NP2隐含谓词的多样性,而谓词的多样性又是因为 NP(包括 NP1 和 NP2)有多种物性角色。 Wang& Huang① 以汉语领属关系的“的”字结构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该结构的两个问题:一是 领属者 NP1和领有物 NP2各自的语义类型及其物性角色关系;二是 NP1和 NP2之间语义的相互制约。 其中,第二个问题又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比如,“象棋”原本有两个义面:物质实体和游戏事件,但 在“象棋的形状”中,“形状”制约了“象棋”只能表示物质义,而事件义则被压制了,“早餐的牛奶”“演唱会 的音乐”“报纸的文字”也都是类似的情况;“姚明的篮球”存在歧义,因为“篮球”有两个义面:物质实体和 运动事件,所以它既可以表示“姚明买的篮球”,也可以表示“姚明打篮球”,“柳传志的联想”“大楼的窗 户”也都是类似的情况;“白宫”有两个义面:机构和建筑,“门”也有两个义面:物质实体和缝隙,但在“白 宫的门”中,“白宫”只能表示建筑义,而“门”则可表示任意一个意思。 从上述成果来看,应用生成词库来研究汉语特定格式的句法和语义的成果目前来说还不是很多,研 究对象和范围还有待扩大;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够浮现出动词义的句法格式来说,生成词库还大有用武 之地。 四、语言认知研究 隐喻(metaphor)和转喻(metonymy)是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们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 机制。② 生成词库论为隐喻和转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尤其是物性角色对于名词的描写,作为 储存在心理词库(mentallexicon)中的词汇知识的一部分,它可以更加细致地描写和刻画隐喻和转喻的 语义理解与生成途径。 (一)隐喻义的理解与生成 隐喻是不同的高级体验域(superordinateexperientialdomain)中两个概念之间的映射,是将源域 (sourcedomain)的特征映射到目标域(targetdomain),或者说目标域的概念可以通过源域来理解。隐 喻通常要牵涉两个事物,并且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一种类比关系,即相似性。所以,事物所存在的某些 属性特征就成为构造隐喻式表达的关键。 李强③主张建立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的糅合网络模型对汉语中的隐喻表达进行解释,详细说明了 第1期 李 强: 国内生成词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63· ① ② ③ Wang,Shan& HuangChu-Ren.AGenerativeLexiconApproachtoPossessiveRelationofMandarinChinese[R]. PaperpresentedatTheSymposiumCommemoratingthe90thAnniversaryoftheBirthofProf.DexiZhuandthe50thAn￾niversaryofProf.JianmingLu’sTeaching,PekingUniversity,Beijing,China,2010. 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李强.基于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的名词隐喻现象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6)

64·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第16卷 这种糅合网络模型对于解释隐喻现象所发挥的作用。比如,在“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心脏”中,“工业” 和“心脏”各自都能建立一个物性结构的描写框架,分别形成各自的概念空间,概念空间中的元素即物性 角色;这些不同的物性角色能够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因而会被带入到整合空间中。在整合空间中 心脏”和“工业”的功用角色得到激活( activate),“心脏”维持生命的功能角色会被利用进而投射到“工 业”上,使得“工业”的重要性得到凸显。正是由于物性角色和概念整合,人们能够最终理解这句话所要 表达的意义。名词隐喻义的生成与理解涉及一个心理加工模型,这个心理模型可以分为5个步骤:刻画 本体名词和喻体名词的物性结构>构建名词的心理空间,建立物性角色的映射关系>本体名词和喻体 名词进行组合,使之能够共现于一个句子>本体名词和喻体名词被带入整合空间,喻体名词的物性角色 会投射到本体名词之上>由整合空间的名词压缩和物性角色投射驱动表层语言形式的生成 总之,物性角色在名词隐喻义的理解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生成词库一开 始就为物性结构设计了一套形式化的描写和表征方式①,以便于计算机对于信息的存储,这样可以直接 被利用到语言计算的相关领域之中。名词隐喻义的识别与理解也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道难题,物性角 色的形式化表征方式可以为这道难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帮助。 (二)转喻义的理解与生成 与隐喻相同,转喻也被看作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关于转喻,之前也有不少研究成果,生成词 库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宋作艳③从事件强迫对汉语中名词动用这类逻辑转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名词动用是指,在 某一特定的语境下,名词起到了动词的作用,名词做了事件性的语义解读,而这种现象通常被认为是 种转喻,是以一个事件中的参与者来转指事件、以部分转喻整体的概念现象。比如,“我还没有博客过” 中的“博客”,实际意义表示“写博客”;“百度一下”中的“百度”,实际意义表示“用百度搜索”;“把白菜窖 上”中的“窖”,实际意义表示“用窖储藏”。她对10种不同类型的名词动用现象进行了物性角色方面的 考察,比如,上面几例中,“写”是“博客”的施成角色,“搜索”是“百度”的功用角色,“储藏”是“窖”的功用 角色。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两条关于名词动用生成的规律:(1)具有明确、单一的功用角色或施成角色 的名词更容易作动词;(2)具有间接功用角色的名词比具有直接功用角色的名词更容易作动词。此外 还从性质、半能产性、多种解释和汉英差异等角度对名词动用和逻辑转喻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梳理和比 较。该文从生成词库论的角度解释了名词动用这一语言现象的产生过程,逆向观察名源动词在源名词 的语义结构中所充当的物性角色,从而发现了一些非常独特和新颖的事实和规律 除了名词动用这类现象外,汉语中还存在名名互转的情况。从生成词库论的角度对汉语名名互转 这类概念转喻现象进行研究是个新的尝试。物性角色对于形成概念转喻所依赖的认知框架起了一定的 作用,常见的认知框架基本上都可以用物性角色来加以概括和说明。比如,“见到的尽是新面孔”中,“新 面孔”转指“新人”,传统上认为它们属于“整体-部分”认知框架,所以能够形成转指,但从物性角色的角 度看,这种转喻的形成基本上依赖于物性结构中的构成角色(“面孔”是“人”的一部分);“穿的确良”中 的确良”转指“衣服”,传统上认为它们属于“材料-物体”认知框架,所以能够形成转指,但从物性角色的 0可以参考99:的图表,刊数据库 ②宋作艳逻辑转喻、事件强迫与名词动用[门.语言科学,2013,(2)

这种糅合网络模型对于解释隐喻现象所发挥的作用。比如,在“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心脏”中,“工业” 和“心脏”各自都能建立一个物性结构的描写框架,分别形成各自的概念空间,概念空间中的元素即物性 角色;这些不同的物性角色能够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因而会被带入到整合空间中。在整合空间中, “心脏”和“工业”的功用角色得到激活(activate),“心脏”维持生命的功能角色会被利用进而投射到“工 业”上,使得“工业”的重要性得到凸显。正是由于物性角色和概念整合,人们能够最终理解这句话所要 表达的意义。名词隐喻义的生成与理解涉及一个心理加工模型,这个心理模型可以分为5个步骤:刻画 本体名词和喻体名词的物性结构>构建名词的心理空间,建立物性角色的映射关系>本体名词和喻体 名词进行组合,使之能够共现于一个句子>本体名词和喻体名词被带入整合空间,喻体名词的物性角色 会投射到本体名词之上>由整合空间的名词压缩和物性角色投射驱动表层语言形式的生成。 总之,物性角色在名词隐喻义的理解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生成词库一开 始就为物性结构设计了一套形式化的描写和表征方式①,以便于计算机对于信息的存储,这样可以直接 被利用到语言计算的相关领域之中。名词隐喻义的识别与理解也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道难题,物性角 色的形式化表征方式可以为这道难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帮助。 (二)转喻义的理解与生成 与隐喻相同,转喻也被看作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关于转喻,之前也有不少研究成果,生成词 库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宋作艳②从事件强迫对汉语中名词动用这类逻辑转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名词动用是指,在 某一特定的语境下,名词起到了动词的作用,名词做了事件性的语义解读,而这种现象通常被认为是一 种转喻,是以一个事件中的参与者来转指事件、以部分转喻整体的概念现象。比如,“我还没有博客过” 中的“博客”,实际意义表示“写博客”;“百度一下”中的“百度”,实际意义表示“用百度搜索”;“把白菜窖 上”中的“窖”,实际意义表示“用窖储藏”。她对10种不同类型的名词动用现象进行了物性角色方面的 考察,比如,上面几例中,“写”是“博客”的施成角色,“搜索”是“百度”的功用角色,“储藏”是“窖”的功用 角色。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两条关于名词动用生成的规律:(1)具有明确、单一的功用角色或施成角色 的名词更容易作动词;(2)具有间接功用角色的名词比具有直接功用角色的名词更容易作动词。此外, 还从性质、半能产性、多种解释和汉英差异等角度对名词动用和逻辑转喻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梳理和比 较。该文从生成词库论的角度解释了名词动用这一语言现象的产生过程,逆向观察名源动词在源名词 的语义结构中所充当的物性角色,从而发现了一些非常独特和新颖的事实和规律。 除了名词动用这类现象外,汉语中还存在名名互转的情况。从生成词库论的角度对汉语名名互转 这类概念转喻现象进行研究是个新的尝试。物性角色对于形成概念转喻所依赖的认知框架起了一定的 作用,常见的认知框架基本上都可以用物性角色来加以概括和说明。比如,“见到的尽是新面孔”中,“新 面孔”转指“新人”,传统上认为它们属于“整体-部分”认知框架,所以能够形成转指,但从物性角色的角 度看,这种转喻的形成基本上依赖于物性结构中的构成角色(“面孔”是“人”的一部分);“穿的确良”中, “的确良”转指“衣服”,传统上认为它们属于“材料-物体”认知框架,所以能够形成转指,但从物性角色的 ·64·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16卷 ① ② 可以参考 Pustejovsky(1995:82)的图表。 宋作艳.逻辑转喻、事件强迫与名词动用[J].语言科学,2013,(2)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