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D0I:10.13374/j.issn1001053x.1984.s1.017 北京钢铁学院学报 1984年增刊1 冷连轧机板形控制因素的实测及计算 治金机械教研室邹家样黄华清康贵惯高文义 计算机应用室臭复元 摘要 带钢板形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当前生产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现场实测及理 论计算,分析了原始板形,工作辊、支承辊型,弯辊力配置及热凸度等影响板形控 制的主要因素,以寻求最佳板形的确定方法。 使用部门对薄带钢产品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促使生产厂重视和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板形 的课题。诸如: ·如何配置工作辊和支承辊的原始辊型,轧辊凸度在轧制不同产品时应给多大数值, ·轧制不同产品时,各机座弯辊力应给多大?其理论依据是什么?目前使用的弯辊制度 是否合理, ·轧辊工作时辊身温度及热辊型曲线是怎样分布的: ·综合考虑原始辊廓曲线、弯辊挠度、磨损曲线及热凸度的影响,怎样建立板形及横向 厚差合理控制方案,等等。 分析及解决上述问题,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进行现场测试,摸清现有状况,一是提 出合理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 一、板形控制因素的测试(1)〔2) 北京钢铁学院与武汉钢铁公司,81年在武钢冷轧带钢厂五机架冷连轧机上进行了两次规 模较大的测试工作。实测了283支轧辊的原始辊型,热辊型及磨损辊型曲线。测量了76卷带 钢的原始板形及24卷成品板形。并用三种辊系方案和不同的弯辊力配置方案,对上述板卷进 行了实测。 1.工作视原始视型的测量 辊廓曲线呈正弦曲线,现场经常使用的工作辊凸度(CLW)为0.05~0.1mm。测量使 用辊型仪测量,变位信号由PZ8数字电压,由LY4数字打印机打印,每条母线测量19点, 精度可达0.033μm。还使用装在鞍架上的千分表测量,精度可达1μm。 此项工作是在陈先暴教授领导下完成的。参加测试工作的还有秦本一、徐金梧、吴继 庚、徐致让、胡包钢、徐春光等同志。以及武汉钢铁公司治轧厂、武钢钢研所的同志。 20北 京 铜 铁 学 眺 , 学 报 年增刊 冷连轧机板形控制因素的实测及计算 ‘ 冶金机械教研 室 邹家祥 黄华清 资信 离文义 计算机 应用 室 奥主元 摘 要 带钢板形质 的提高 , 已成为 当前生产 中的重 要 问题 。 本 文通过现场 实 测及 理 论 计算 , 分 析 了原始 板形 , 工 作辊 、 支承辊型 , 弯辊 力配 里及 热凸度等影响板形控 制的主 要 因素 , 以寻 求最 佳板形 的确定 方法 。 使用部 门对薄带钢 产品的质里要 求 日益提高 , 促使生 产厂 重 视和提 出了一 系列 改 善 板形 的课题 。 诸 如 如何配置工作辊和 支承辊的 原始 辊型 , 轧 辊 凸度在轧 制不 同产品时应 给多大数值, 轧 制不 同产品 时 , 各机座弯辊力应 给多大 其 理论依据是什 么 目前使 用 的弯辊制度 是 否合 理, · 轧辊工作时 辊身温度及热辊型曲线是 怎样 分布的, 综 合考虑原始辊廓曲线 、 弯辊挠 度 、 磨损曲线 及热凸度的影响 , 怎样建立 板形 及横向 厚差 合理控制方案 , 等等 。 分析 及解决上述问题 , 需从 两个方面着手 , 一是进行现场测试 , 摸清现有状 况, 一是提 出合理的 理论分析和计算方 法 。 一 、 板形控 制因 素的测 试 〕 〔幻 北 京钢铁学院与武 汉钢 铁公 司 , 年在 武钢冷轧 带钢厂五 机架冷连轧 机上进 行 了 两 次规 模较大的 测试 工 作 。 实测 了 支轧 辊的原始 辊型 , 热辊型 及磨 损 辊型 曲线 。 测 量 了 卷带 钢的 原始 板形 及 卷成 品 板形 。 并用三 种 辊系方 案和 不 同的弯辊力配 置方 案 , 对 上述 板卷进 行 了实测 。 工作棍 始棍理 的洲, 辊廓曲线 呈正 弦曲线 , 现场经常使 用的 工作辊凸度 为 。 。 测 里使 用 辊型 仪测 量 , 变位信号 由 数字电压古 , 由 数字打印机打 印 , 每条母线 测 最 点 , 精度可达 卜 。 还使 用装在鞍 架上的千 分表 测 量 , 精度可达 协 。 此项 工 作是 在 陈先霖教授领导 下完成 的 。 参加 测试工 作的还 有秦本一 、 徐 金梧 、 吴 继 庚 、 徐致让 、 胡包钢 、 徐春光等同志 。 以及 武汉 钢铁公 司冶轧厂 、 武钢钢研 所 的 同志 。 DOI :10.13374/j .issn1001-053x.1984.s1.017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